可以说,在这次东京车展上,由于很多欧洲品牌的缺席,东京车展——这一古老的亚洲第一次车展褪色了很多。大家不得不更加关注日本本土汽车企业。但是这两天人们普遍感觉到“材料”的产品不多,可以说是重量级首发车“手指”。

在本田的展台上,由于对摩托车的关注,观察到了不显眼的位置。本田悄悄地推出了红色曲线梁摩托车。引进曲梁和独立后车架的设计和引人注目的砖红色,突然的亲密感引起了中国媒体同事的关注。(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

这款CT125车型显然是CT110的后继车。可以看到本田Trail Cub和Hunter Cub车系的特点。本田表示,此次展出的这辆车不是量产车,而是为了衡量顾客的反应,如果评价积极,本田不会排除未来,而是实现量产。

但正是这种不起眼的弯步摩托车,吸引了很多中国参观者的脚步,相信很多70、80后读者一定会和我一样,脑子里只能想起早些时候国产民用型摩托车-CJ50,也就是坊间俗称的“红公鸡”摩托车。事实上,有砖色车身的本田弯摩托车确实与中国渊源很深。

20世纪70年代,我国唯一量产的摩托车是南昌弘道机械厂的长江750型和上海自行车2厂生产的幸福250型。无一例外都是按照军用标准设计的,不仅个头大,耗油高,而且驾驶起来相当迟钝,不适合在城市道路上驾驶。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浪潮席卷全国,“军转民”成为当时许多国企转变的方向。

来自重庆的嘉陵工厂就是其中的先行者。1978年与南斯拉夫的摩托车工厂合作生产民用摩托车项目后,第二年嘉陵工厂相关人员将目光转向日本,经过日本的现场考察,特别是访问本田和雅马哈的摩托车工厂后,中国相关人员感到震惊。当时日本市场上的摩托车种类多样,价格合理,是普及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时,日本品牌的摩托车,工厂的生产自动化水平高,车辆技术先进,质量也非常出色。

经过部分筛选,考察团最终选定本田PA50型摩托车为样本,从日本订购了3辆,送回国内逆向开发,本田PA50度

1979年9月15日,在拆卸了3辆本田PA50摩托车后,嘉陵工厂的技术人员从0开始几乎用所有的手复制了这辆车的各种结构和部件,成功组装了第一辆嘉陵CJ50摩托车。其中CJ是“长江”汉语拼音的首字母,50表示该车的排放量为50cc级。

z=31825&index=7" width="333" height="500"/>

第一辆“嘉陵”民用摩托车组装成功在当时来看意义非凡,嘉陵CJ50是我国摩托车工业历史上第一辆为适应市场需求设计制造的民用摩托车。

嘉陵CJ50造型精巧、结构简单,驾驶轻便灵活,整备质量仅为49kg,两冲程的发动机排量50cc,最大载重70kg,最高车速可以达到70km/h。

1980年,嘉陵CJ50摩托车开始投放市场,而且完全面向普通消费者发售,霎时间,这台跑起来传动系统会发出清脆的“铃铛声”,一身砖红色车身的小摩托在中国大地上刮起了“嘉陵旋风”,在整个80年代,由于嘉陵CJ50摩托车的走红,很长一段时间内,“嘉陵”成了民用摩托车的代名词,很多中国人正是从嘉陵车上,第一次实现了驾驶机动车的梦想。

嘉陵CJ50的一炮而红两外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就是,它在不经意间拉开了我国摩托车产业中外合作的序幕。

当时嘉陵CJ50的热销很快就吸引到了日本人的注意力,本田公司因嘉陵“山寨”了其PA50摩托车的设计开始了与这家中国企业展开交涉。在建立初步联系之后,本田窥探到了改革开发后中国市场展现出对于个人交通工具需求的巨大消费潜力,进而本田公司借此机会,维权交涉变成了合作洽谈。

1981年,嘉陵厂与本田达成正式合作,本田公司转让部分技术并提供部分零部件,与嘉陵在中国市场合作生产CJ50摩托车。有了本田的扶植,嘉陵CJ50的质量一跃达到国际主流水准,该车是嘉陵与本田合作的第一款车,同时也是中外合作的首款国产摩托车。

1.《【嘉陵本田有一种双排气红色摩托车】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红色公鸡”的外号自80年代以来几乎没有见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嘉陵本田有一种双排气红色摩托车】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红色公鸡”的外号自80年代以来几乎没有见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2599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