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乡概况
石桥乡位于山东省中部、淄博市南端、梨园县东部、沂蒙山区。石桥乡地理坐标:东经117。是54’-118。31’,北纬35 55’-36。是‘23’。东北与林朝县接壤,西南与中、延野乡相邻,南为东丽镇、北李玉庄镇,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可耕种面积5.1万亩、3.1万人、29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其中回族10人、藏族1人。
建国前,石桥乡受李秀贤8区管辖,1944年5月李北行署将元贤划为大川区,1951年大川改名为第7区,设置了葛庄、石桥、眉山三个乡。1957年,撤区,撤乡,改称石桥乡。1958年石桥人民公社成立,1965年撤销工程,将南部的9个村庄划入张家坡区,北部的17个村庄划入娱乐区。1972年恢复石桥人民公社,划回了原来划下的26个村庄。1973年12月,岳庄通信的石龙关庄村被列为石桥通信。1884年设立了石桥区,管辖大川、虎山、石桥三个小镇。1985年撤离地区,合并农村,重新称为石桥乡,开始形成现状。
石桥乡地势东高,西部低,东部是山区丘陵地,中部是平口丘陵地。东部家电、米莉山、西部良家、南部凤凰山、北部大安町、海拔都在550米以上。境内有两个季节的河,马壮河和苏北河进入漓江。土壤以棕壤,棕壤为主。属于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1。8,年平均积温455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725毫米,无霜期为185天。闪电、冰雹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石桥乡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青红高速(青岛至新疆红旗拉博)跨境,宝义路、石乡路横跨乡境,东街青岛、日照两个港口只有180公里,西面距离省会济南130公里。境内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近年来,石桥乡立足资源优势和传统优势,不断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全乡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以成佛山教育示范基地为基础的旅游开发逐渐成为前瞻性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将以木本金银花、丹参、黄芪、黄渤、桔梗为主的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以苹果、葡萄、桃子为主的3万亩优特建科基地、以刺绣加工为主的民间庭院经济老和尚玻璃拉丝、老院士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基地以及李梦江精密铸造路石桥工业的半壁下山。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将适时注册30多种圣佛山商标,成立圣佛山期货公司,圣佛山品牌的发展必将创造无限机会。同时,大大加快了公路、水利、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乡村以沥青路为主,家家户户看有线电视,建设河道管道配套、排水灌溉功能齐全的农田水利网,实现移动、联合网络的无缝覆盖,全乡电力充足,电压稳定。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快速的通信、淳朴的民风、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外国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文教卫生事业。目前,初中1所,小学8所,在校生3374人,教职工296人。县医院分院1所,医疗卫生人员36人,床位30张。
点石桥
位于县部驻地南马东南16公里处,宝(山)街(水)经村设有停车点。石桥乡政府和石桥村民委员会驻地,1902人中以回民10人、省9个、杨郭两个省为主。耕地1800亩,海滩989亩,地势平坦,水源丰盈,有利于灌溉。以农业经营为主,兼营工商业副业。小麦、玉米、红薯、花生、黄烟、胡椒、苹果、葡萄、桃子、李子、早春温室水果、谷物比例达到7: 3,其中苹果300亩、李子10亩、桃子300亩、早春水果温室30近年来,石桥村民营企业和个体户迅速发展,现有企业4家,玻璃纤维厂、制鞋厂、纸袋厂、制造厂、个体户数十家。据村边介绍,“贤教秘籍”:“明太祖两年(1939年)朱军和村民们大力修桥”的明代建村,用村北路龙口建石桥,取村名石桥。农历5、10多岁的大集是石桥乡农副产品集散地。街道两旁设有银行、税务、粮站、商店、医院、邮局、乡政府机关等,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下坡侯波
位于石桥南部,组成石桥和村民委员会。143人,3个省,以晋城为主。耕地150亩属于山脊。据陈氏秘才说:“明忠贞年(1628年),陈氏祖先从石楼村搬到了这个立村。”地带以山音命名。
宋裕昭
位于石桥西南2.3公里处的松山东岸。781人,11个省,以郭、张省为主。耕地810亩,海滩1018亩,属于山脊。以农业经营为主,产地和玉米杂粮黄金度花椒蚕茧中黄金度500亩,桑椹60亩。据《杨氏家谱》年:“我们民族因洪武四年(1371年)而不言自明,从山西洪洞县搬到了这个立村。”以地形命名为“潜油”后,根据村子西松山重命名了松油,至今仍在使用。
马场马祖昂
位于石桥乡西北1公里处的博(山) (水)路北面。村子西边建了路易水泥浆工厂。以1601人、13个省、西、王两个省为主。耕地1600亩,海滩803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为高产稳产农田。以农业经营为主,兼营副业,小麦、玉米、苹果、桃子中苹果300亩、桃子250亩。沿着村庄西江,民营企业星达鸭业公司建成,从孵化到养殖。
肉鸭宰杀一条龙服务,年收入达到1千万元。博沂路沿线有数家饭店,沿河有几家水泥空心砖厂,村东建有大型新洲玻璃纤维厂一处。据出土墓群考评,战国时期就有人在此居住。以姓氏取名马庄。又据《王氏家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先祖王国英应诏从冀州枣强迁至马庄。”郭家上峪Guojiashangyu
位于石桥东北1.5公里处,大安顶南麓,村民委员会驻地。1425人,8个姓氏,以郭姓为主。耕地1395亩,山滩1552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东北部郭家上峪水库,水量充沛,引水自流灌溉。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苹果、桃、中草药,其中:苹果250亩,桃200亩,中草药100亩。境内有市级生态旅游区-圣佛山怪石峪休闲游乐园,风景秀丽,山之秀、水之韵、石之怪吸引了省内外大批游客观光旅游。据《郭氏族谱》载:“吾族因唐郭令公之后也,本自山西迁往临朐,万历年间(1573年),始祖郭经,自栗山左亭子庄迁于沂邑西北乡郭家上峪庄创业”。以姓氏、方位取名郭家上峪。
山口Shankou
位于郭家上峪东北部,郭家上峪水库北岸。与郭家上峪组成村民委员会。130人,2个姓,以潘姓为主。耕地130亩,山滩480亩,属山岭地带。清宣统年间(1909年),潘氏由沂水迁此定居。以此地为进山的峪口得名。
天井官庄Tianjingguanzhuang
位于石桥西部。610人,12个姓氏,以中姓为主。耕地500亩,山滩170亩,地势平坦。以农业为主,产小麦、玉米、花椒、黄烟、地瓜。村内手工业有传统马扎加工手艺,年产量达25万个,远销其它县市。相传明朝记乐年间(1403年)建村。据《申氏家谱》载:“清乾隆年间(1781年),中氏祖由北庄村迁此居住。”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村民奋力在村内挖水井一眼,故取村名“添井官庄”,后沿革为天庄官庄。
薛家官庄Xuejiaguanzhuang
位于石桥西部,博(山)沂(水)公路两侧。377人,7个姓氏,以薛姓为主。耕地240亩,山滩518亩,地势平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工副业。其中传统手工艺马扎年产量达1万余个。产小麦、玉米、黄烟。据《薛氏家谱》载:“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薛氏兄弟由邹平县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各薛家官庄。
龙门峪Longmenyu
位于石桥北1公里处,293人,7个姓氏,以董氏为主。耕地274亩,山滩611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产地瓜、花生、玉米、小麦、中草药、葡萄,其中:中草药60亩,境内新建采砂厂一处,年产20万立方。据《董氏家谱》载:“清道光年间,(1821年),董氏由费县俭富庄迁徙岭西”。原属郭家上峪居民点,取各岭西。1983年自立为村,以村边有一石门口,溪水经此流过,以吉祥言更名龙门峪。
葛庄Gazhuang
位于石桥西北2.5公里处,博(山)沂(水)公路经村内,建有葛庄大桥。1746人,6个姓氏,以陈、徐为主。耕地1270亩,山滩523亩,属河谷平坦地,灌溉方便。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工副业。产小麦、玉米、黄烟、苹果、桃,其中苹果200亩,桃200亩,境内有县属企业3处,鲁沂水泥厂、鲁中建材厂和沂蒙型钢厂,村办企业6处,塑编厂、面粉加工厂、石料厂、锻造厂、福利编织袋厂、葛庄宾馆。民营企业有沂河源鸭业公司、刺绣加工厂、水泥空心砖厂等企业。近年来,博沂路沿线进行商业街开发,个体工商业户发展迅速。相传明代英宗年间(1321年),葛氏建村,以姓氏取名葛庄。又据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碑文载:“明初葛氏废,徐氏由山西迁此居住,欲更名徐家庄未能叫响。”其村名葛庄沿用至今。葛方言读作GA。
龙石官庄Silongguanzhuang
位于石桥西北4公里处,博(山)沂(水)公路东北侧。1809人,耕地1950亩,山滩982亩,属平坦山岭地。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工副业。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黄烟、苹果、山楂、桃、中草药为主。其中:桃400亩,山楂100亩,中药草100亩。村内有刺绣厂、奶牛养殖厂,沿博沂路沿线进行商业街开发。据《沈氏谱系》载:“始族彬。原籍山西洪洞县三棵树村,明太祖诏书迁民,始祖应诏东迁山东临朐宋庄,自二世祖二支天卓迁居沂水西北乡黄墩河,至十二世转徙石龙官庄。”因村边有一巨石似龙,故名。
黄墩河Huangdunhe
位于石桥北3公里处,黄墩子山南麓,976人,11个姓氏,其中以张、沈姓为主。耕地1169亩,山滩377亩,属山岭地带。以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黄烟,盛产桃、板栗。其中:桃400亩,板栗60亩,中药材100亩,黄牛养殖160牛,黑山羊1600只。据《沈氏家谱》载:“吾沈氏原籍河南省,后迁至山西洪洞县,明太祖二年(1369年),始祖彬应诏东徙山东临朐宋庄,英宗年间(1436年),二世祖二支天卓迁徙黄墩河”。村以河取名。
关河峪Guanheyu
位于石桥北5.2公里,黄墩子山之阴。村民委员会驻地。1320人,6个姓氏,以马、刘两姓为主。耕地1714亩,山滩8032亩,属山岭地带。小二型水库两座。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产玉米、地瓜、小麦、花生、黄烟、花椒,其中苹果200亩,桃300亩,黄烟500亩,养殖黄牛260头,黑山羊2000余只。据出土文物考证,战国时期此地有人居住。〈〈魏氏墓碑〉〉载:“明太祖年戊申(1378年)荷月上浣立”。原名关虎峪,后以村旁数条小河汇流处,易名关河峪。
西沟Xigou
位于关河峪西北部,与关河峪组成村民委员会。101人,4个姓氏,以魏姓为主。耕地140亩,山滩500亩,属山岭地带。明永乐年间(1403年),魏姓建村。以方位,地貌取名。
李子园Liziyuan
位于关河峪东北部,与关河峪组成村民委员会。75人,3个姓氏,以刘姓为主。耕地75亩,山滩2000亩,属山岭地带。据《刘氏家谱》载:“民国年间(1917年),刘氏由关河峪迁此立村”。以此处多李子树得名李子园。
东山Dongshan
位于关河峪东部,与关河峪组成村民委员会。270人,3个姓氏,以马姓为主。耕地300亩,山滩3000亩,属山岭地带。据《马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马氏由临朐孔村迁此立村”。以方位取名东山。
老公峪Laonggongyu
位于关河峪东南部,与关河峪组成村民委员会。80人,3个姓氏,以马姓为主。耕地80亩,山滩1000亩,属山岭地带。据《马氏家谱》载:“民国十五年(1926年),马氏由关河峪迁此居住”。以山岭中生长一种植物叫“老公花”,故名老公峪。
小东峪Xiaodongyu
位于石桥北4公里处,在安顶之阴,村民委员会驻地。322人,6个姓氏,以周、王两姓为主,耕地308亩,山滩2318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产地瓜、花生、玉米、小麦,桃、板栗。其中:桃250亩,养殖沂蒙黑山羊1000余只。据《王氏家谱》载:“清咸丰年间(1851年),王氏由黄墩河迁此立村”。原属黄墩河居民点,1959年自立为行政村。原以山峪内多蓬棵菜,取各‘蓬棵峪’,后以方位取名东峪。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与黄庄镇东峪重名,更名为小东峪。
前沟Qiangou
位于小东峪南部,大安顶山西麓。与小东峪组成村民委员会。24人,张姓。耕地24亩,山滩300亩。属山岭地带。民国年间(1937年),张氏由悦庄迁此立村。以地理方位取名。
石楼Shilou
位于石桥西4公里处,龙山之阴,马庄河经村前。2389人,8个姓氏,以陈、杨姓为主。耕地3511亩,山滩1938亩。属低平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产小麦、玉米、地瓜、黄烟、苹果、桃、花椒。其中:苹果600亩,桃250亩,养殖黑山羊3000只。境内建有大型磊鑫石料厂一处,日产石料3000立方。民营企业铸造厂一处。据《陈氏谱碑》载:“吾陈氏一族,自赵宋时(公元960年)居沂水县石楼庄,由来已久矣”。因马庄河水流到村前从石缝中消失,取名“石漏”,后雅化为石楼。
茶峪Chayu
位于石桥西3.8公里处,龙山、虎山、杨家崮、松山群山环抱。681人,9个姓氏,以武姓为主。耕地734亩,山滩2885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其中:苹果200亩,黑山羊2100只,花椒100亩,中草药100亩。据《碑文》载:“建村于清雍正年间(1723年)”。以村边峪中曾植茶树得名。
东北庄Dongbeizhuang
位于石桥东南2公里处,博(山)沂(水)公路两侧。凤凰山之阴。村民委员会驻地。3476人,6个姓氏,以杨、田姓为主。耕地2400亩,山滩1748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工副业。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黄烟、苹果、桃、花椒、中草药。其中:苹果350亩,桃300亩,中草药400亩,养殖山羊1000余只。境内有集贸市场,个体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建有大型石料厂、肉兔养殖厂。村中碣石载: “青州府营州沂水县沂源乡毫山社百家河西庄,明崇祯八年(1635年)立”。又据田氏谱:明洪武二年( 1369年),先人从山西洪洞县双槐树迁至潍县,始族彪、豹又迁沂水县西北乡百家庄。以建村时有百户人家,起名百家庄,后沿革为北庄。1947年以小河为界,分为西北庄、东北庄。本村为东北庄。
鹁鸽巷BogeXiang
位于东北庄南部,凤凰山之阳。与东北庄组成村民委员会。8人,王姓,耕地8亩。属山岭地带。据《王氏家谱》载:“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王氏由燕崖乡辉村迁此立村”。以山崖中栖息鹁鸽取名。
西北庄Xibeizuang
位于石桥东南1.5公里处,博(山)沂(水)公路北侧,531人,6个姓氏,以杨姓为主。耕地400亩,山滩200亩。属低平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产小麦、玉米、地瓜、黄烟、苹果、中草药。其中:苹果150亩,花椒100亩,中草药100亩,养殖黑山羊1000余只。据《杨氏家谱》载:“明正德七年(1512年),二世祖由沂水肥羊庄迁至上黄安村,四世祖迁居於此”。原与东北庄统称“北庄”,1947年以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村,本村称西北庄,地名来历见东北庄条。
错石Cuoshi
位于石桥东3公里处,石佛山之阳,田家崮之阴。村东北建有错石水库。900人,4个姓氏,以田姓为主。耕地800亩,山滩3581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苹果、桃、中草药、花生、蔬菜。其中:以菜花为主250亩,中草药150亩,苹果60亩,桃60亩,以菜花为主的蔬菜250亩。错石以成为全乡以菜花为主的基地。据田氏谱碑载:明崇祯年间(1628年),田氏由昌乐县孟家卢迁此立村。取名“田家营子”,因村北有一巨石形状如锉,更名‘锉石’,后沿革为错石。
上黄安Shanghuang an
位于石桥西南3公里处,622人,4个姓氏。以陈姓为主。耕地630亩,山滩2076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产地瓜、玉米、杂粮、黄烟、西瓜、花椒、越夏萝卜。其中:越夏萝卜400亩,花椒 200亩,养殖黑山羊2000只。村名来历及沿革同下黄安。
下黄安Xiahuang an
位于石桥西南2.8公里处,人崮顶东麓。377人,7个姓氏,以杨姓为主。耕地380亩,山滩737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产地瓜、玉米、小麦、黄烟、越夏萝卜、西瓜、花椒。其中黄安西瓜为名产,皮薄,含糖分多。花椒150亩,越夏萝卜200亩,黑山羊1000余只。据《杨氏家谱》载:“二世祖由沂水肥羊庄迁居黄安村,至今已繁衍二十三世”。相传元代此处建有“皇姑阉”一处,以此取名皇阉,沿革为黄安,后以方位分上、下黄安。本村为下黄安。
茅子峪Maoziyu
位于石桥东3.7公里处,国营毫山林场驻地。有223人,5个姓氏,以张姓为主,耕地180亩,山滩255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产玉米、地瓜、黄烟、花生。其中中草药60亩,养殖黑山羊 1200只。据《张氏家谱》载:“祖籍沂水县分瞳庄,始族张凡祥于明朝记乐年间(1403年)徙至摸子峪”。后沿革为茅子峪,1984年从东北庄划出自治,设村民委员会。
前大泉Qiandaquan
位于石桥南6公里处,万祥山西麓,石(桥)香(磨)公路东侧,建国前后为大泉区驻地,设有集市,供销门市部、联中。村民委员会驻地。1094人,11个姓氏。以杨姓为主。王姓次之。耕地1100亩,属山岭地带,部分河谷平地为水浇田。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工副业。产小麦、玉米、地瓜、花椒、苹果、柿子,其中苹果400亩,花椒350亩,奶山羊2000只,黑山羊1200只。新建村办企业大型冷库一处,水泥空心砖厂一处。据《崔氏家谱》载:“明洪武年间(1368年),始祖由山西迁至新泰,后由新泰迁此居住。”村名来灰尚革同后大泉。本村居后大泉之南得名前大泉。
大泉西山Daquanxishan
位于前大泉南部,与前大泉组成村民委员会。130人,4个姓氏,耕地150亩。山滩500亩,属山岭地带。据《韩氏家谱》载:“清康熙年间(1662年),韩氏迁此居住,”以方位、地貌得名。
东寺Dongsi
位于前大泉南部,与前大泉组成村民委员会,150人,5个姓氏,以阚姓为主。耕地170亩,山滩800亩。属山岭地带。村址旧有东寺,相传东寺建于西汉,后经重修,现遗址、碑碣尚存,居民为清代迁此,以寺得村名。
后大泉Houdaquan
位于石桥南6公里处,北依大山,东靠万祥山。村民委员会驻地。1294人,5个姓氏,以段姓为主。耕地 1210亩,山滩2866亩。属山岭地带,部分河谷平地为水浇田。村前一泉,名大泉,泉池占地6亩,水量大,久旱不涸。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产小麦、玉米、地瓜、花椒、苹果、柿子。其中苹果450亩,花椒400亩,养殖奶羊2600只,黑山羊1500只。新建村办企业塑编织袋厂。据《段氏家谱》载:“祖籍山西,明洪武八年(1375年),始祖稷公始迁居大泉库庄。”以村前西山崖跟有一泉,故取名“大泉库”。清道光十年更名大泉庄,后以河为界,分为前大泉、后大泉。本村为后大泉。
大山后Dashanhou
位于后大泉北部,大山之阴,与后大泉组成村民委员会,60人,,段姓。耕地60亩,山滩210亩,属山岭地带。据《段氏家谱》载:“清咸丰年间(1851年)段氏由后大泉迁此定居”。以处大山之阴得名。
黑崖Heiya
位于石桥东南7公里处,博(山)沂(水)公路经村内,地处毫山之阳。村民委员会驻地。696人,8个姓氏,以刘姓为主,段姓次之。耕地940亩,山滩1218亩。属山岭地带。部分河谷平地为水浇田。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花椒、黄烟。盛产板栗、苹果、桃。其中苹果60亩,桃 70亩,花椒200亩,养殖黑山羊2200只。据《段氏家谱》载:“明天启年间(1621年),段氏由后大泉迁此立村。”以村南有一黑色大石崖得名,黑崖,方言读作Heiye
柳树沟Liushugou
位于黑崖北部,与黑崖组成地民委员会。5人,刘姓,耕地9亩,山滩150亩,属山岭地带,据《刘氏家谱》记载:“民国年间,刘氏由东里店迁此居住。”以此沟多柳树得名。
分水官庄Fenshuiguanzuang
位于石桥南4公里处,石(桥)香(磨)公路经村内。1078人,13个姓氏,以杨、段姓为主,张姓次之。耕地1120亩,山滩2135亩。属山岭地带,水源缺乏。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盛产以花椒、柿子、软枣、葡萄等干鲜果品及地瓜、玉米、杂粮。其中:苹果600亩,桃100亩,葡萄200亩。养殖黑山羊1200只。据《杨氏家谱》载:“吾祖由毫山迁来,距今已久矣。”以村址位于分水岭下,故取名分水官庄。
珩崖Hengya
位于石桥西南5公里处,马头崖之阳。村民委员会驻地。496人,10个姓氏,以孙姓为主。耕地339亩,山滩1221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产地瓜、玉米、小麦、杂粮、黄烟、花椒、蚕茧。盛产花椒、苹果、柿子。其中:苹果100亩,花椒200亩,柿子80亩,养殖黑山羊600只,奶山羊160只。村内建有红叶岩开采厂一处。据《刘氏家谱》载:“先祖于明洪截止末年(1398年)由山西洪洞县迁至瓜峪。嘉靖十年(1531年)转徙落阳官庄。”原与拖盘山前朝阳官庄相对应,取名落阳官庄,后以马头崖山崖岩石行行排列,更名珩崖,方言读作Hangye
珩崖西山Hengyaxishan
位于珩崖西北部,与珩崖组成村民委员村。50人,6个姓氏,耕地60亩,山滩150亩。属山岭地带。据《郭氏家谱》载:“清乾隆年间(1736年),郭氏由石桥迁此立村。以方位地貌取名。
珩崖头hengyatou
位于珩崖东部,与珩崖组成村民委员会。124人,3个姓氏,以段姓为主,耕地149亩,山滩400亩,属山岭地带。据《曹氏家谱》载:“清嘉庆年间(1796年),曹氏由费县迁此立村”。以座落在珩崖村东的山头处得名.
宣风峪Xuanfengyu
位于石桥西南6公里处,拖盘山之阴,335人,9个姓氏,其中以闵姓、杨姓为主。耕地274亩,550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产地瓜、玉米、小麦、黄烟、花椒、柿子。其中:柿子、花椒 200亩,养殖奶山羊260只,黑山羊200只。据《杨氏家谱》载:“清乾隆年间(1736年)杨氏由西北庄迁此立村。”因珩崖称落阳官庄,此庄相应称为显星峪,后沿革为宣风峪。
北河峪Beiheyu
位于石桥西南7.5公里处,南临沂河,东依拖盘山、鞑子山,西靠石拉子山、北子崮。930人,7个姓氏,以王姓为主。耕地898亩。山滩2493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工副业、养殖业。产小麦、玉米、地瓜、黄烟、花椒、柿子、苹果。其中:苹果500亩,花椒300亩,养殖黑山羊1200只。据《王氏家谱》载:“清乾隆年间(1736年)王氏由蒙阴县迁此立村。”以处沂河北岸山峪中,故名北河峪。
红岭Hongling
位于石桥西南5.3公里处,人崮顶之阳。224人,11个姓氏。耕地230亩。山滩939亩,属山岭地带,水资源欠缺,政府拨款建有扬水站。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产地瓜、玉米、杂粮、黄烟、花椒、苹果。盛产花椒、柿子。其中:苹果70亩,花椒100亩,黑山羊500只。据《闵氏家谱》载:清康熙年间(1662年),闵氏祖由费县迁此建村。“因村边山岭处多红色石块,故取名红岭。
毫山haoshan
位于石桥东南5公里处,毫山西麓,博(山)沂(水)公路东侧。村民委员会驻地。2115人,8个姓氏,以杨、田姓为主。耕地1670亩,山滩6500亩,属山岭地带,少量河谷平地。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黄烟、苹果、花椒,盛产板栗。其中苹果600亩,桃300亩,中草药200亩。民营企业长峰鸭业公司一处。据村边出土文物考证,战国时期此地有人居住。另据《杨氏家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万民应诏。先人早居申洪庄。永乐年间(1403年),始祖杨睦迁绳庄,二世祖杨赞迁来毫山”村以山得名。
枣杨河zaoyanghe
位于毫山村北部,田家崮西麓。与毫山组成村民委员会。184人,6个姓氏,以陈姓为主。耕地200亩。山滩1500亩,属山岭地带。据《陈氏家谱》载:“清康熙年间(1662年),陈氏祖由莒县迁此立村”。以山沟内溪水长流,长满枣树、杨树,取村名枣杨河。
北者峪Baizeyu
位于毫山村东北部,田家崮之阳、九子山之阴。与毫山组成村民委员会。12人,3个姓,耕地20亩,山滩 250亩,属山岭地带。清咸丰年间(1851年)建村。起名北寨峪,后沿革为北者峪。
南者峪Nanzeyu
位于毫山村东北部,与毫山组成村民委员会。5人,耕地5亩,山滩420亩。属山岭地带。民国年间(1947 年)田氏由毫山迁此定居。与北者峪对应称南者峪。
北马栏Beimalan
位于毫山村东北部,与毫山组成村民委员会。7人,7亩耕地,山滩80亩。据《张氏家谱》载:“民国年间(1927年),张氏由沂水武家洼迁此居住。早年此处放过马,建有马栏,与南马栏对应称北马栏。
南马栏Nangmalan
位于毫山村东北部,与毫山组成村民委员会。22人,2个姓氏。耕地23亩,山滩300亩。属山岭地带。据《王氏家谱》载:“清道光年间(1821年)”王氏由费县迁此居住。“与北马栏对应称南马栏。
相公慢Xianggongman
位于毫山村东北部,与毫山组成村民委员会。20人,杨姓居民。耕地20亩,山滩250亩,属山岭地带。《杨氏家谱》载:“清同治年间,由临朐参红村迁此定居。”相传,有-“相公”至此地观景得名。
红花峪Honghuayu
位于毫山村东北部,与毫山组成村民委员会。19人,4个姓,以越为主。耕地23亩,山滩300亩,属山岭地带。据《赵氏家谱》载:“清咸丰年间,由临胞朐确庄迁此”。以村边多花草得名红花峪。
1.《【fengyu】沂源县石桥镇所有村庄名称的起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fengyu】沂源县石桥镇所有村庄名称的起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2967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