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稀缺的不是物质,而是人和人才。在物以稀为贵的时代,我们只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提炼自己的长处,二是化弱为强。

........................................

一个,

爱收藏古董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拍了一张张培的照片,上面写着:玻璃是绿色的,观音的特产,请欣赏。

我看了看,那只是一块玻璃。

过了几年,见了他,偶然说起。他说,兄弟,你懂吗?这是翡翠,像玻璃一样透明。价值近千万!

我大惊失色,什么?凭什么?

他说,凭什么?少用这个东西,稀有,稀有,你知道吗?

这块祖母绿是他十几年前收藏的。在上海,你可以在郊区买一栋别墅。当然,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也有看错人的时候。比如他给我看一个小切口的赌石。没有这个切口,它将价值数百万,他说。

其次,

一个女生进了一所国际高中,她爸妈让我给她关于未来发展的建议。

我了解到一个女生的妈妈在IT行业工作,对女儿影响很大。女生理科特别好。他们在初中计算机竞赛中获得过市级奖项,在理科方面的学习成绩也比较强。

我问她擅长什么,回答是美术,她懂一些乐器,特别喜欢画画,还拿过奖。

我建议她永远不要放弃艺术爱好,坚持下去。就算你以后大学不学美术,而是按照你妈的想法学工科,你在美术上的投入还是有价值的。

面对妈妈的疑惑,我解释说,正常情况下,你女儿可能会成为工程师,工程师很多。上班的时候会去科技城的地铁口,穿牛仔裤和肩包,一件一件。但是有艺术气质和艺术修养的工程师太少了,她会在工程师中脱颖而出。

第三,

我初中教的一个男生要去哈佛学数学。他很感激。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仅提到了我作为数学老师对他的启示,还特意邀请我去美国前和他初中班主任一起吃饭。

这个男孩很害羞,话不多,但他父亲话很多。让我吃惊的不是那个男生的数学成绩,而是他坚持读佛经,坚持打坐。这当然是受他们父母的影响。

他父亲经常带他去一些圣地修行。我听他父亲说起他是如何带着儿子爬上人迹罕至的雪山去见和尚的,还有他是如何用自己的身体喂牛虻的。他在脸上刺了数百只苍蝇,感觉它们在流血,但最终他的脸上没有包。这是培养的结果,他说。

男生很爱数学,对哲学感兴趣,是因为父母的影响。我鼓励他一辈子以数学为专业。我告诉他你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有修养,所以能看到或体验到常人看不到、感觉不到的东西。

普通人用工具推导结果,但如果有人能看到结果然后找到路径,那就很厉害了!印度有一个数学天才,名叫Ramanukin,他一生梦想着3900多个数学公式,并把它们写下来。那些公式就像天上飞的神仙,不可思议,完全超越了联立代数的思维。

他死后,科学家逐渐发现这些公式在现代人工智能、粒子物理、统计力学、计算机科学、密码学和空等不同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我对他说,一个直觉型的数学家太难得了!坚持住,中国数学未来的希望在于你这样的人!

第四,

物品的价值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

也是水,在水乡不值钱,但比中东的石油还贵。

十几年前,我的一个同事坐火车。因为前面山体滑坡,火车中途坏了十几个小时。村民带水桶卖水,每瓢两元。那桶水卖了几百元。

我还有一个朋友,从小就住在海边。他说海鲜最不值钱,猪肉最贵。今天他带着他老人家去餐厅,看到现在几毛钱一斤的鱼卖到几百块,他都不觉得值。当年,孩子们为了吃猪肉,往往要等到过年。

一位心理学教授做了一个讲座,给想“脱榜”的大龄女青年提建议,让她们想办法混进男生比较集中的群体,比如军事、体育、IT等。在群里要懵懂可爱,这样很有可能找到另一半。

教授水平很高。记得军训的时候在部队呆了很久。我听教官说,在极端条件下,有的军人一年见不到异性,然后“一个女人去营地走亲戚,会被认为是值得观赏的珍贵物种”。

反之亦然。如果一个男生学幼师、护士等专业,哪怕长相不好,那也是老鼠掉进米缸。

v、

优秀不仅仅是优秀人才的素质,更是对好学校的追求。

美国的史蒂文森高中在纽约所有公立高中中排名第一。每年都有3万人来报考,竞争700个名额,录取率比哈佛还低。

史蒂文森的前任校长是一位名叫张杰的美籍华人。史蒂文森作为一所特殊的高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业能力,学业成绩突出。

与许多美国校长不同,张杰赞成纽约州引入的新教师评价制度。教师的评价必须与教师的课堂表现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挂钩。尽管遭到许多美国教育家的激烈反对,张杰认为这是有效和必要的。

如果说美国学校特别重视考试,那就跟中国学校特别重视质量一样。

纵观上海乃至全国,绝大多数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如果有学校的话,稍微改变一下,既能保持学生较高的学术水准,又能注重学生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会比较突出,会比较受追捧。

六,

近年来,我国高考改革有一个趋势,就是在分数之外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美国人在这方面有非常成功的经验。事实上,美国大学非常重视综合素质的评价。综合素质不好,分数高一点会被拒绝。

美国大学对领导力更感兴趣,尤其是精英大学。原因很简单。人群中还有几个有领导的人。某种程度上,领导力似乎是天生的。成为领导者不是领导,而是领导成为领导者。

领导气质不足怎么办?也可以发展爱好和特长。最好有一些特长,让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甚至有些人眼里的怪癖也比没有强。

2014年,福州一个爱吃泡面的男生,尝遍了从孔师傅到亚洲日清的各种牌子的泡面,在申请文件中写得很有心得,考上了美国顶尖大学。喜欢吃泡面的同学不在少数,但是像他这样尽心尽力的同学太少了。

另外,在意志品质方面,如果有超越常人的表现,也会受到大学的青睐。比如我喜欢登山、跳伞等极限运动。如果我爬上了大陆最高峰,肯定会成为大学劫掠的目标。

原因很简单,像你这样的人稀缺。美国的各种学校都提倡学生的多样性,在分配学生宿舍时有意识地把不同背景的人安排在一起,互相有利。

七,

其实美国的大学也很苦恼,因为申请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学生,而且大多没有特色。

想象你是一个大学招生官,面对一堆材料,GPA超高,标准化分数超高,活动丰富,外表无瑕。怎么录?你要看文书,也就是学生的自我陈述,看学生是什么样的人。

文件不能太长,太长。招生官没耐心看。大多数文件都不是新的。突然你看了一个文档,作者是女生,内容是内衣!在一篇短文中,我写了自己从青春期开始穿内衣的心路历程,从一开始的迷茫,到无奈,再到烦躁,再到释然,最后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什么,这个女生成绩不够好?那也录了!成绩好的同学到处走,但是写有趣、有创新、有哲理的文献的人却很少。

这个女孩叫Ngoc,来自越南,2017年被哈佛大学录取。

八,

世界上最稀缺的不是物质,而是人和才能。在物以稀为贵的时代,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我认为只要做好两件事:

第一件事,将自己的长处变精

我生来就是有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把这些实力相同的人放在一起。我的“长”算“长”吗?在任何一个行业,如果能做到顶级,就不会过这种生活。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这也是互联网时代提倡的专注与完美的精神。

第二件事,将自己的短处变成长处

这件事就更难了。如果一个人致力于化弱为强,原有的优势还在,很少有人能比得上。

电影《国王的演讲》讲述了一个口吃的国王如何成为演说家的精彩故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真实案例,比如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丘吉尔。

西方教育主张扬长避短,中国教育强调优势互补。两者并不矛盾。有时候,即使你的优势不突出,但结合起来也是稀缺的。

我认识一个中学校长,他是行业的领军人物。他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他和中学同事见面,讲的是教育理念,而在大学教授面前,只讲实践。大家都觉得他好。

如果能结合一些看似矛盾的优势就更难得了。如:静如处子,动如兔。再比如:不发声就一鸣惊人。

如果一个人恰好有十分之一的技能,结合起来,他就是十分之一!百人一个,多稀缺啊!这个人找到了合适的职业,可以同时发挥这两种技能。预期的结果是,某个行业的明星会升到冉冉。

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为微信的改版,你可能会错过之前橡树王的推送。您可以通过帖子末尾的“阅读原文”来查看完整的列表。

........................................

1.《物以稀为贵 物以稀为贵的时代, 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深度好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物以稀为贵 物以稀为贵的时代, 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深度好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01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