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间 李章忠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40年的主要特点

(1962-),男(汉族),四川资阳人,现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管理学院副院长。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政治经济和城市建设融资。

作者简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40年的波澜壮阔的风雨。40年来的不断改革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体制基础。4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改革逻辑的必然性、方法的创新性、目的的坚定性、动力的革命性、动力的客观性、市场导向的探索性、核心问题的一致性、环境的互动性和划时代的成就。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提炼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轨迹和划时代贡献。

在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果断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同时启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这次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历史转折,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始终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当时任何一位先知都没有预料到的。特别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在现代世界发展史上是罕见的。今天,当我们回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辉煌的40年历史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进行分析和评论。在众多结论中,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发展在过去40年中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最根本原因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并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直接结果。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时间跨度长,而且在今天仍在不断推进,面临诸多问题,涉及领域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和深刻。本文分析了4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划时代贡献,以期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一、经济体制改革逻辑的必然性

探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内在逻辑的必要性在于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要深刻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当时的经济运行状态去寻找原因。正是当时不可持续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严重阻碍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经济体制改革有其内在逻辑。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缺乏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我们在经济体制建设上几乎照搬苏联模式,很快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这一制度在建国初期短时间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对恢复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这一刚性制度日益成为制约和阻碍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源,其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严重弊端也成为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

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实践中存在严重问题,表现为四个明显不足:一是缺乏竞争力。在几乎统一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下,每个生产经营单位都不具有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经济主体地位,难以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竞争活动,导致企业和其他经济单位发展没有外部压力。第二,缺乏激励。生产经营单位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缺乏激励,多做与少做、做得好与做得差没有区别。因此,企业及其员工普遍缺乏内部发展动力。第三,缺乏灵活性。企业依靠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每个生产经营单位都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生产,甚至如何生产,都是政府主管部门完全服从的。企业几乎成了政府机构的附属品。第四,缺乏比较。经济运行完全处于一个封闭的循环中,特别是如果没有参与到国际经济体系的大循环中,就很难找到一个客观可比的参考体系来理解自身的经济运行和经济体系的不足,也很难找到具体的进步目标。

进入新时期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特征。经济发展阶段正处于由富变强的时期,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与过去相比,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需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今天,要解决过去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好与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一些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全社会总负债率上升过快;金融中存在“脱离现实到空虚”的现象;房地产泡沫风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很多;利益固化的障碍;改革力度衰减;现代经济制度还在定型过程中,等等。,这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正如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时说的:“恐怕再过30年,我们各方面的制度都会比较成熟,比较定型。”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进行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建立现代经济制度。

二、经济体制改革方法的创新

严格来说,国内外都没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例子可以借鉴。虽然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前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就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并做了一些尝试,但真正能在中国借鉴的经验非常匮乏,但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探索行动至少表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改革。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和尝试符合我国客观实际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法。

40年的实践表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法有明显的创新。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尊重群众的主动性,激发基层单位的活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身上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力量。在政府本身找不到改革突破口的时候,最好的工作方式就是尊重群众的创造力,激发群众的活力。无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实践,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人民公社制度的废除,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都源于群众的首创精神。二是主动探索先审后渐进改革的方法。中国地大物博,不同行业差别巨大。为了尽可能降低改革的学习成本,避免改革的剧烈震荡演变成全局性、系统性和颠覆性的重大后果,我们首先在局部地区进行了试点改革,然后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其推向全局。实践证明,这种小步快跑的改革方式不仅保持了社会的活力和秩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与当时俄罗斯经济改革使用的激进休克疗法的负面影响相比,它显示了中国经济体制渐进改革所蕴含的巨大政治智慧。第三,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向别人学习。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而是从一开始就面向世界,是在扩大对外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从“三来一补”到引进海外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从建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整个地区的开放,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正是因为这种方法的成功应用,我们吸取了世界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进了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并与中国的实际有机结合。同时,通过对外开放,客观上起到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这是为了中国经济,也是为了世界经济。

进入新时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内外环境和面临的问题的巨大差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进一步的创新。这些方法的创新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出顶层设计方法。如今,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需要从上到下进行设计和梳理。二是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方法。过去,单向改革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改革的各个方面必须联系起来,形成合力。虽然我们仍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但我们也在尽一切努力深化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领域的全面改革。三是突出法治精神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更加注重规范和秩序,不仅要通过改革促进发展,还要为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奠定基础。这些与时俱进的改革方法的创新,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三,经济体制改革目的的坚定性

这是一个必须从一开始就明确的基本命题。一旦这个问题模糊不清,就可能导致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政策本末倒置,导致改革失败。然而,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住这一基本点。有些人往往把改革的阶段性目标看做改革的目的本身,把改革的任务看做改革的目的,甚至把改革的手段看做改革的目的。实施结果可想而知。因此,要深刻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目的的根本命题,就必须回到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目的上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的主体,社会主义建设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是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因素,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生产更多更好的物质文化产品,而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必须坚持改革为民、依靠人民、与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这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必须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从根本上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如果我们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社会矛盾并加以解决,这也表明我们经济制度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民的需要。由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的社会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化解这一矛盾,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建立充满发展活力的新体制,从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改变经济发展缓慢、水平低、能力弱、物质文化产品短缺、人民普遍贫困的落后局面,增加更多的物质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的需求。

进入新时期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足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人的需求范围不再局限于物质文化领域,需求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今天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忘记最初的意图,正在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是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我们的目标”。这也是4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坚持的核心理念。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能够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能够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

第四,经济体制改革的革命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其本质属性而言,具有革命性,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不是要修复和完善原有制度的细节,而是要彻底打破旧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革命性变化。”他进一步明确警告全党:“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的新的伟大革命。这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

经济体制改革的革命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传统观念和理论的颠覆。按照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两者是完全对立和不相容的。根据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根本对立的,只有资本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可能搞市场经济。这种观念和理论已经成为国内外的共识,深入人心。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新情况争论不休,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才告一段落。邓小平同志指出:“更多的计划或更多的市场并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汤是经济手段。”第二,传统体制本身的革命。经济体制改革的革命性在于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市场经济一旦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其生命力是巨大的,它在经济制度上的优越性不仅超越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也超越了以传统私有制和完全自由竞争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对传统政府机构及其运作模式的影响。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政府进行了许多机构改革,每一项改革都涉及职能调整、机构合并和人员裁减。改革之初国务院最多几百个部门,现在只有26个。可见,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传统政府机构和运行模式的改革是很空年前的事了。当前政府改革的中心思想是简化行政、分散权力、整合管理和优化服务。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府为中心的运行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进入新时代后,过去具有包容性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结束后,剩下的是“更难啃的骨头”。为了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无论是政府职能和机构的调整和精简,还是“分配服务”改革的大幅度推进,还是利益固化壁垒和既得利益的羁绊的打破,都是割肉的刀,利益的调整必然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许多影响改革的思想障碍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特别是来自各种既得利益的羁绊”。正因为如此,人们越来越充分地意识到深化改革的困难。没有“啃硬骨头”的精神和方法,经济体制改革就无法实现既定目标。从这一点上,也说明了改革的革命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政府来说,改革本质上是一场自我革命。

动词 (verb的缩写)经济体制改革动力的客观性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经济体制改革向深领域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很难持久有效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事实上,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是客观存在的,即利益,既表现为整体利益,也表现为局部和个体利益。第一,党中央从国家和民族的整体根本利益出发进行改革的决心和意志。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我们不改革我们的国家,我们就有被开除出足球队的危险”。没有这么高的认识水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可能淡化。第二,国家充分利用利益杠杆,煽动全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客观地说,追求“利益是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表现,人类社会的利益关系是人从事生产和其他活动的动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人所奋斗的一切都与自己的利益有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始阶段是通过承认各利益相关者的客观存在,并在此前提下有效运用利益杠杆,释放各利益相关者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热情。首先是承认个人利益存在的合理合法性,鼓励个人通过法律途径争取更多利益,先富起来,从而调动个人参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性。其次,通过分权和利润分享,鼓励微观经济企业通过改革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更好的发展,从而调动企业参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性。第三,实施区域差别化政策推进改革,鼓励率先尝试的地区获得更多改革收益,调动地方政府参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性。最后,对外国投资采取超国民待遇政策,鼓励外国投资者以资金、技术、市场和先进的管理在中国建厂和经营企业,从而动员外国投资者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世界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在中国扎根,加快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逐步在中国建立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运行规律的经济体系。差别梯度推进的改革符合当时中国广大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落后、整体变化的特点。通过差别化的政策和措施,调动了各方参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性,客观上起到了先进的示范作用,迅速形成了在全国范围内互相赶超、竞相改革发展的局面。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们清楚地看到,虽然过去由差别梯度推动的单向改革政策和措施符合当时的客观现实,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但从长远来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演变出现了新情况,其负面影响也明显暴露出来。比如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存在壁垒,政策不平等导致机会不平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与此同时,过去普遍改革驱动的动力正在逐渐消退,导致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不足,因此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仍然要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向更全面、更深刻的改革迈进;另一方面,今天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统一、规范、公平、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为所有市场主体创造更加规范、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有效保护所有主体的合法利益,特别是所有投资主体的合法利益。通过有效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可以调动他们内部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性。同时,要大力鼓励全社会创新创造,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大众创业和大众创新重塑发展动力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

第六,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的探索方向

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从一开始就很明确,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这是因为:一方面,许多人被传统僵化的理论和固有的观念所束缚,对经济改革充满怀疑甚至排斥。他们往往用僵化教条的框架,给经济活动的新现象打上姓社姓资的帽子,使很多人望而生畏,不敢前进;另一方面,因为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有一个重要思想是不可动摇的,那就是发展和解放生产力,使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使国家富强。为此,有两点是明确的。第一,要搞活经济。第二,发达的市场经济特别是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参照系。因此,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目标在改革实践过程中逐渐清晰。

回顾4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对市场导向的探索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92年,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的合法性得到正式承认,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不再对立,商品经济不再被视为资本主义的专有财产。这次全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作出了新的解释,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第二阶段是1992-201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二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应当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制度。”经济运行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可以说,直到那时,我们党才第一次真正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的又一重大突破。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五个主要环节,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从而逐步在中国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阶段从2013年开始,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最终地位。十八大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发展的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也进入了新时期。在2013年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历史地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最终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场导向的改革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总的来说,虽然在这样的改革目标定位上有过波动和犹豫,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理论界在意识形态上一直有争议,但在实践中一直在探索和推进,没有停止改革和探索的步伐。最后,经济发展的实践教育了大多数人,为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一致性

经济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即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本质上是回答市场或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问题,即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理解和处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伴随了40年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虽然这个核心问题在理论层面已经比较明确,但在实际政策层面还没有得到根本的处理,仍然存在很多政府不应该管或者管不好的现象。

40年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处于垄断主导地位,市场处于次要补充地位。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逐步引入市场的作用,但此时市场只是经济活动的附属物和补充,计划即政府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和主导地位。第二阶段,政府处于重要地位,市场处于基础地位。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的发展,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迅速上升。此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命题。因此,党的十三大提出“计划和市场都要覆盖全社会”。经济运行体制应该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一时期,起初由于人们对研究局限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缺乏的制约,再加上经济活动规则的缺乏,经济体制也在发生剧变。很多时候都有这样的周期,经济一放开政府就活,经济一活市场就乱,市场一乱政府就关,政府一关市场就死。经济改革实践所反映的这类问题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只有政府和市场都发挥积极作用,才能提高微观主体和宏观层面的资源配置效率,即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第三阶段,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终于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处于决定性地位,同时政府也要发挥更好的作用。“这意味着行政权力配置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抽回,市场经济也需要一个有为的政府来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可以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经济运行充满活力,发展迅速;两者关系处理不好,经济运行难,发展难。

八.经济体制改革环境的互动性

当初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而是在积极对外开放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进行的。改革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对外开放不仅将丰富的国外资源转化为有利的发展条件,而且为中国的国内改革提供了先进的国际经验和直接的竞争压力,对赶超世界先进一流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处于与世界市场、世界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这个互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学习探索期,1978-2001年。中国正在一些领域和行业向世界开放,鼓励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鼓励建立“三资企业”。世界各地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正处于探索阶段,同时我们的企业和产品也在逐步进入世界市场。为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在涉外投资体制建设中,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并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可以说这期间双方还处于探索阶段,互动的广度和深度,互动的层次和水平还比较低。第二阶段,2001-2012年经济融入世界市场时期。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全方位符合世界经济运行规律,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有力地迫使中国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这一时期,我们仍然要向世界学习,按照国际经济的一般规律,推进中国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由此,一方面,市场迅速扩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第三阶段,深度互动、相互促进的新时期,从2012年开始。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规则的完善和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已经成为一个鲜明的特征。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大大增强,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火车头。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一方面继续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运行规则的完善和修订,率先推动建立新的国际机构,并在一些领域制定相应的规则,客观反映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此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国际经济运行规则改革的双向互动明显增强。中国已经从世界经济运行规则的接受者和整合者转变为世界经济运行规则的完善者和构建者,并开始改变单边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是在两个方向紧密互动,共同完善世界经济运行规则。与此同时,针对世界经济结构的新形势,中国开始率先建立一些新的国际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则,以互利互惠的方式促进世界经济的更好发展,如“亚洲投资银行”、“金砖银行”和“一带一路倡议”。

九、经济体制改革的划时代成就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其成就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伟大的历史成就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构建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颠覆,也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颠覆。也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以来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彻底抛弃。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路和新境界。二是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中国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经济地位的快速上升。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商品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1978年中国GDP总量仅为3678.7亿元,2017年GDP总量达到82.71万亿元。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在过去的40年里,按可比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9.5%。第三,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43元,位居世界贫困国家之列。2017年,人均GDP超过8800美元,位居世界中产阶级国家之列。贫困人口脱贫7亿多,占同期世界扶贫总人口的70%以上。第四,它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的快速增长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居世界首位,真正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第五,建立了开放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并充分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彻底打破了过去封闭的经济体制,建立了完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开放经济体系,极大地扩大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空范围,更好地利用世界资源和世界市场为中国发展服务。世界也可以在日益庞大的中国市场中找到更多的投资合作机会,从而认识到中国经济离不开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也离不开中国经济一体化和发展的新形势。第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当今世界正处于剧变、深度调整和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不仅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现实的、极其重要的参考框架,也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它也为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解决方案。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间 李章忠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40年的主要特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间 李章忠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40年的主要特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036632.html

上一篇

体育运动季 登上网络热搜了!

下一篇

饭后抢买单被朋友打倒在地 事件详细经过!

刘新明 【一把手访谈】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新明: 推动市场监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市委书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刘新明接受《清远日报》专访,共商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广东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他表示,决心重新开始改革,把改革开放推进到最后,大力继承和发扬《清远经验》中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市场监管持续健康发展。...

20架次临时航班接回在外中国公民 事情的详情始末是怎么样了!

记者22日从中国民用航空局了解到,3月份,民航共安排临时航班9架次,协助在伊朗和意大利的1466名中国公民回国,其中包括前期援外的医疗专家组、联合工作组人员和留学生。4月份以来,截至4月20日,共执行临时航班11架次,协助...

兰州房产 2018兰州房地产市场烽烟再起 2019还有谁会笑傲江湖?

  • 兰州房产 2018兰州房地产市场烽烟再起 2019还有谁会笑傲江湖?
  • 兰州房产 2018兰州房地产市场烽烟再起 2019还有谁会笑傲江湖?
  • 兰州房产 2018兰州房地产市场烽烟再起 2019还有谁会笑傲江湖?
一苋传媒 一苋传媒预祝第三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顺利召开!

一苋传媒 一苋传媒预祝第三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顺利召开!

第三届了解中国国际会议将于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在迎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会议将围绕“中国新的发展势头和全球合作的新机遇”这一主题,就增强再次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据了解,已有40多...

耿爽回应美密苏里州起诉中国 事件详情始末介绍!

耿爽回应美密苏里州起诉中国 事件详情始末介绍!

据外媒报道,密苏里州周二宣布对中国提起诉讼,称中国应对疫情给该州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2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一所谓指控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是荒谬的。耿爽说,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一直...

山东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 2018年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有你的目标吗?附各省录取分数线

  • 山东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 2018年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有你的目标吗?附各省录取分数线
  • 山东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 2018年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有你的目标吗?附各省录取分数线
  • 山东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 2018年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有你的目标吗?附各省录取分数线

中国移动完成改制 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

12月25日,中国移动关伟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完成企业重组”公告,称根据国家关于央企企业重组的要求,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进行了企业重组,并于近日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 据悉,中国移动...

依安县属于哪个市 “中国白鹅之乡”在哪里?

依安县属于哪个市 “中国白鹅之乡”在哪里?

鹅是食草动物,鹅肉作为绿色食品,2002年被粮农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绿色食品。说到鹅,不得不提齐齐哈尔的义安鹅。易安县养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新加工的白鹅、劈鹅和“酱煮鹅”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甲级绿色食品,产品出口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1998年,易安县被农业部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