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

鹪鹩在深林里筑巢,林子再大,也不过只能占其中一枝;偃鼠到黄河里饮水,黄河再大,也只不过只能灌满自己的肚子。

几千年前,哲人先贤就已经教了我们生活的智慧:过多的物质,于我们无益。

可人始终是欲望的生物。买买买不用学都会,学会舍弃谈何容易?

当物欲膨胀到一定程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累赘和混乱时,社会才开始流行起来「断舍离」。

但真正成功的人士,那些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早就有意识地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了。

1

梭罗曾在瓦尔登湖边上,搭建了一个小木屋,独居了2年2个月。他说: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

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事实证明,越是成功的人,越追求简单的生活,越不会被物欲所控制。

李嘉诚戴的表,一戴就十几年。一块西铁城表,市价1000港元。他的眼镜,也戴了十几年,曾因度数增加换过镜片,但没换过镜框。

乔布斯一生在信仰「少即是多」,当时三十岁不到的他,家居物品少得出奇。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一盏蒂芬妮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

这些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恰恰一生都在做减法,他们得到了我们羡慕的一切,他们的人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对物欲控制自如,而不是被物欲所捆绑。

2

约书亚·贝克尔,一位美国的高富帅。以世俗的眼光来看,他是多么成功:拿6位数的薪水,掌管150家店铺;有一个美丽的妻子,22岁就买豪宅名车;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毫无克制。

但是他发现,自己的生活并不幸福。

他觉得,是无止境的物欲让生活变得混乱,自己迷失其中,偏偏忘记了最珍贵的东西。于是,他毅然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清理内心杂乱的思绪,同时清理家里的东西。

重新审视生活,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的意识变得十分清晰。

他小时候想当一名作家,却一直没时间拿起笔。现在他终于付诸行动,两年后真的成了一名畅销作家。

约书亚倡导的极简主义,从美国蔓延到欧洲乃至全世界,更多的人从物欲中解放了出来,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3

回到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身上,得到的还不够多,我们在努力做加法。但要想幸福,我们更应该学会做减法。

我们花大量的时间整理衣橱的衣服,可是,真正常穿的就那么几件,对于懒得整理的人来说,为了一件衣服,还得整天翻箱倒柜地找,找不到时最是抓狂。东西找到了,时间浪费了,心情也坏过了。

和衣躺在地板上,房间几乎空无一物,画面让人感到身心放空,舒适、安逸。

我们不必像她做得那么极致,只是无用之物,该舍就舍,该扔就扔。更重要的是「断」,买买买时一定要hold住。

松浦弥太郎说过:「日夜陪伴自己的物品,其实是最可靠、最亲近、最不会说谎的朋友」。

我对物的选择慎之又慎,要么不买,要买就买好物。因为我觉得,有的东西可能要陪伴我一生。对于家里历经年代的物品,我总是心存感激和敬畏。

4

人们都希望住上大房子,宽敞、自在。但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买买买,囤囤囤,然后这也舍不得扔,那也舍不得扔,让过多的物品,挤压自己的生存空间。

曾经的我,也有严重的囤积病,总觉得很多东西都带有「不可复制」的回忆。

当年大学毕业清理宿舍时,我震惊了:为什么到离开的时候,才惊觉,我居然和一大堆「垃圾」一起生活了四年!

几乎没穿过但又舍不得丢掉的衣物,一年都没用过两次的某些护肤品,估计一辈子都不会穿到的鞋子,再也不可能会背的包包,平时没用到的电脑包,不读的书本,一堆旅游纪念品和别人送的小玩意……

这些东西,在我的生活总使用率几乎为零,它们和垃圾有什么区别!可是,就是这些垃圾占据了我60%以上的空间!

原来一直以来,不是空间太小,是多余的东西太多!

5

「舍不得」,只会让你更加「不得」。有舍有得,越懂得放下的人,得到的越多。

处理掉不重要的东西,才能还自己一片清净之地。

学会给生活做减法,至少可以从以下20项小事做起。

1.多年没穿的衣物、鞋子

2.已经不讨你欢心的包包,廉价的腰带

3.过期的护肤品化妆品,「总有一天会用到」的护肤品化妆品

4.不想用又舍不得扔的试用装小样

5.不想再看也没珍藏价值的读物

6.废弃的风扇、手机、电脑等电器,坏掉的家具

7.没用的数据线等各种线,坏的充电器

8.不穿的袜子、内衣内裤,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戴的围巾、帽子

9.无用的名片、优惠券、小票、单据、电影票根

10.廉价的首饰,不想再戴的首饰

11.囤积过多的一次性购物袋,坏掉的旅行箱

12.无价值的纪念品,不喜欢的礼物

13.没用的本子和笔

14.过期的药品

15.不再用的旧厨具,两年都没用完的调味料

16.包完一次礼物剩下的包装纸

17.一年内都没用到的小物品

18.手机里不好用的APP

19.不喜欢的公众号

20.不再联系的微信好友

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先做减法;然后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从而获得最大幸福。

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事物和人际,控制徒增烦恼的精神活动,简单生活,从而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1.《生活质量高的人,一生都在做减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生活质量高的人,一生都在做减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