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为@迎吹刺独家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转载,违者将被起诉!】
转眼间,2020年已经过去了六分之一。几乎使全国停止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持续了一个多月。
虽然疫情还没有完全得到遏制,但为了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很多行业已经逐渐开始以不同形式复工。对于影视行业,尤其是电影行业来说,复工之路似乎还很艰难。
2020年有一个有希望的开始,随着疫情的爆发,国内电影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重损失。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春节档案的被迫失踪。一个多月前,《唐人街探案3》《夺冠》《紧急救援》《深度冲锋》《熊出没》等春节片集体宣布撤档,至今仍让大家记忆犹新。
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黄金时期之一,春节“跳票”的影响不言而喻。破60亿的欲望下降空,导致全年票房损失巨大(有业内人士估计全年会损失20%以上的票房)。几部大片之后,争夺档期也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春节过去一个多月了,受影响的电影越来越多。2月份情人节文艺片和奥斯卡获奖文艺片都撤了。到目前为止,总共有28部电影被宣布撤回。
在豆瓣的“即将上映的电影”名单中,只有少数电影被搁置,大部分集中在4月以后。3月份,大概率是没有新片子看了。
没有电影对票房的影响越来越差。从1月24日大年初一开始,全国各大影院已经关闭34天。与去年相比,国内票房损失了100多亿。如果乐观估计电影院到4月底能正常营业,根据去年2月到4月的3个月票房参考,损失大概在190亿左右。
2019年国内总票房约642亿元,今年减少190亿元,整体票房将回到2016年的水平(454亿元)。争取700这个小目标是没有希望的。
目前2020全国总票房仅22亿,还不如一部爆款电影目前2020年总票房只有22亿,还不如一部爆炸电影
大规模撤片,对行业的影响不止于票房。每一个环在电影制作、预告、后期都被打乱了节奏。有些人开始另辟蹊径。比如《迷失在俄罗斯》的《肥龙过江》,很快就决定在网上播出。然而,此举也引发了许多关于如何统一流媒体和传统影院对立的讨论。虽然观众很喜欢,但是影院很不满意。
先例已经开了。网络广播究竟会继续发展还是成为个案,还需要等待更多的电影人去尝试。但毫无疑问,这种玩法在业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另一方面,整个产业链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剧组无法开工,停滞不前的项目还在天天烧钱;影片无法上映,投资者投入了法宣的精力和财力来击败水漂,宣传营销公司也陷入了暂停甚至失业的状态。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恢复正常运行。
很多抗风险能力低的公司开始担心生存,纷纷降薪裁员。
“寒冬”过后,影视行业再次遭受重创,然后整个行业需要更长的恢复期。
行业末的影院受影响更明显。倒闭的直接后果就是没有收入,尤其是春节档的消失。对于很多影院来说,亏损将近年收入的三分之一。电影院得想办法自救,寻求帮助。
目前很多影院都改成了“云商城”,打折出售零食等库存产品,试图挽回损失。
一些工作室开始提前出售电影券。北京万达影城推出“万物复苏”电影套餐,是“3个电影票兑换码+2个爆米花+1个惊喜礼物”的组合,原价299元,售价99元。
除了找到自己的出路,多地电影放映协会还发表声明,呼吁电影院减租。
当然,各种措施都不能解决根本危机。只有剧场恢复正常放映,票房恢复,剧组恢复正常拍摄,整个影视连锁的所有相关行业和部门才能重新运营。
在前面的情况和背景下,影视行业急需复工,其他行业不容易。
就大环境而言,各行各业都在逐步恢复秩序,全国复工率基本超过50%。
影视行业也抛出了近期陆续复工的“试水行动”。横店影视城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影视基地,已经慢慢开始恢复拍摄。
根据横店影视城2月10日发布的一份复工指导,剧组的复工要分三个阶段,每个剧组先提交一份申请,考核合格后开始拍摄。
昨日,横店发布新规定。复工前,全体船员都要参加疫情防控知识考试,满分100分才能申请复工。万万没想到,祝福自己的爱豆通过考试,成了大家新的焦点。
与观众关系最密切的“重返影院工作”问题,昨天也引发了热议。2月26日晚,北京市电影局和北京市疾控中心联合发布了《新冠肺炎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电影业复工防疫指引(1.0版)》,对影视剧组复工和影院复映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指引和要求。
这一官方指导很快被公众视为电影院即将恢复工作的重要信号。27日凌晨,“北京电影院分排分座售票”、“复映前期观影实名登记”等话题被列入热搜榜单前十名。
在北京发布的这份指南中,对疫情期间电影院的工作给出了明确的措施↓ⅵ
主要内容包括:电影院需要分排售票;观众和工作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受众需要进入实名制,登记包括身份证在内的个人信息;公共区域每天至少消毒8次,每部电影放映结束后在每个电影院进行消毒通风。
4天前,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还下发了《关于准备复映院线的议案》,要求放映设备、放映室温湿度。
同时,该提案还呼吁影院调整新风空调系统空,引导观众自带或购买3D眼镜观看电影,配置专业的3D眼镜清洗消毒设备。
虽然北京的意见一开始就明确指出“电影院作为人聚集和流动较多的地方,在疫情期间不宜过早复工。”但很显然,网友们并不认同这种“一边提出控制,一边释放积极信号重返工作”的矛盾态度。
翻看流行评论,抵制早日恢复院线业务,说看电影不死,都成了压倒性的声音。
可以理解,有关领导部门都渴望行业尽快回归正轨,行业经济尽快复苏。但现在显然不是指导影院复工的合适时机。
现在疫情问题已经蔓延到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了严格的控制措施,包括娱乐圈。目前,新冠肺炎有500多名肺炎患者,中国有850家影院被迫关闭,几乎占中国影院总数的一半。此外,正在意大利威尼斯拍摄的《碟中谍7》因疫情被叫停。
隔壁韩国取消或推迟了很多电影的媒体预告、采访和上映日期。黑白版的《寄生虫》、朴信惠和钟瑞主演的电影《召唤》、皮克斯的新片《1/2魔法》都无法按时上映。
在日本,《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将于3月6日取消在日本的上映计划,成为日本第一部因疫情退出的电影。
世界上陆续出台了限制性措施。作为疫情最早爆发的中心,如果中国在这个时候放松政策,鼓励影院复工,显然与抗击疫情的需要背道而驰。
退一万步说,即使所有措施都按照规定认真执行,电影院真的能获得理想的收入吗?
香港的情况很有参考价值。自疫情爆发以来,香港已开始实行分排分座售票,但随着疫情问题日益严重,市场逐渐低迷。
2月7日在香港上映的《猛禽小队》第一天就看到了1.5万人,与预测的3万人相比已经减半。首日票房153万港元,是同样是DC单曲《小丑》的两倍多。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即使影院坚持开门复映,在安全性和舒适度难以保证的情况下,也不可能迎来大规模观影潮。
相对于复工指导细则,各种阻碍观影娱乐体验的措施和规定,真的很令人气馁。
买票给剧院实名信息,个人隐私泄露无法避免;全程戴口罩,不能吃饭喝水,在封闭的空房间呼吸顺畅是个问题;看电影的时候要时刻警惕身边有人咳嗽,原来的娱乐变成了痛苦...电影院虽然有放映,但不能保证完全规避风险。显然,分座售票也将情侣拒之门外,情侣是电影院看电影的主流人群。
口罩这么稀缺,看一部烂片浪费一个口罩不是更不划算吗?
最关键的问题是,会有电影愿意在观众谨慎付费的前提下上映吗?在这样吃力不讨好的“观影体验”和“高风险”下,聪明的电影人显然不会急于投入市场,很容易被指责浪费水资源。
如果没有新电影上映,没有观众看,那电影院就算煞费苦心重返工作岗位又有什么意义呢?更别说影院需要投入大量防疫和扑杀工作的额外人力和资金成本,以及随时可能引发的疫情危机。
也许是因为反对声音太大。昨天下午,北京市疫情防控会议对此直接回应,指出剧场暂时不允许开放
从目前国内复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选择线下开工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生产企业。在我们还不能放松警惕的时候,与国计民生无关的娱乐圈还有必要大规模恢复工作吗?发布的实施标准是否有监督?有没有问责制?如何保证大量员工的安全感和信心?很多问题不清楚。
目前还是“保命第一,娱乐第二”的时代。虽然主流媒体已经强调很多地方新增案件会归零,但并不意味着风险会消失。
谨慎乐观,避免功亏一篑。虽然焦虑,但耐心等待。
1.《操之过急电影 北京电影业复工指引一天“叫停”?操之过急的“影院复工”,别让娱乐变受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操之过急电影 北京电影业复工指引一天“叫停”?操之过急的“影院复工”,别让娱乐变受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6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