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有道

一个时代的斯文 风雅南朝:什么造就了那个“知识至上”的时代

以前说到南朝史,研究者最关心的是士族的兴衰。但除此之外,南朝在学术文化上的贡献也值得关注。当这个时代结束时,它最珍贵的遗产可能就在这里。

南朝新学风

与魏晋士人热衷玄学不同,南朝士人最感兴趣的是知识分子问题。我曾经把当时的学术氛围概括为“知识第一”。刘宋时,在《戒》中告诫子女,说话要以读书为基础,关于文学和前人的各种见解都要讲清楚。如果你不了解这一切,你就没有资格谈论神秘学。懂玄学的傅曼蓉说:“言和怀疑《易经》中的九件事,用我自己的眼睛去看,但他没有学会。所以,我知道平叔矮。”他瞧不起形而上学的创始人言和,认为言和没有学问。傅曼蓉的骄傲表现出一种知识上的优越感。

这种趋势在文史领域也能感受到。钟嵘说当时的文学创作“比用物更有价值”。所谓“物”就是典故。学者们经常在诗歌中堆积大量典故,以显示他们丰富的知识。韩曙在南朝时受到特别的关注,但从具体的例子来看,人们最感兴趣的是训诂、地名考证等学术问题,而没有深入思考汉代历史。《卢良恕赋传》载:“杜绝朝野往来,日夜钻研,故作数年。你读过一遍的东西,会在你嘴里背诵。我尝了“韩曙”,丢了《五行》四卷,却偷偷写回来,彻底丢了。”当时,人们最钦佩的是这种向别人学习的能力。

梁贡图中的白题国:都说白衔滑国入公良朝,朝臣“不知说什么”。裴引用的话解释他们的来历

“知识第一”的新潮流,与书籍的聚集息息相关。东晋初年,朝廷的书不多,只有三千多卷。当时,由于混乱和经济困难,国家无法考虑学术文化。武帝在位第一年,经济恢复,政治相对稳定。《通鉴》记载这段历史,虽然用的是南方的年号,但主要内容是北方的历史。我的猜测是,通鉴多记载政治,司马光因南方缺少这方面的大事而不得不以北方为主。在南方政局稳定的情况下,武帝开始了大规模的藏书活动。到元年,全国藏书达一万五千余册,梁初更高达二万三千册。与东晋初相比,藏书增加了很多。此外,自宋齐以来,私人藏书的趋势日益上升,梁朝达到了顶峰。《隋书·经籍志》说:“梁吴敦曰诗书皆下之,四境之内,家有文史。”北京的一些名人,如沈约等人,都有万卷以上的私书。

南朝书籍的增多与造纸技术的发展直接相关。虽然造纸术早就出现了,但真正普及和取代竹简的还是晋宋时期。这为书籍的传播和收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书籍的增多为追求“知识第一”的新潮流提供了物质保障。

图书整理和学术总结

图书增加后,首要任务是编目录,校对图书。

除了这些一般意义上的校勘之外,当时的学者还围绕着许多旧书开展了以下工作:第一是注释的收集,如朱彝的《周易集解》、李清的《尚书集解》等。其次是钞书,如余魏徵的《李伦钞》、张缅的《金术超》等。第三种是把很多书汇集成一本书,比如陆成的《地理书》等等。

笔记的收集是建立在很多书的基础上的,要收集到更多相关的书才能进行。同样,南朝书籍纸币的特殊盛行也与当时书籍的增多有关。“钞票”不全抄,只摘抄。《陈数陆羽传》:“皇太子好学之时,想读大量书,又有大量子集,命于超写。”书太多了,看不下去,要有选择地摘抄。关于收集很多书,可以以《地理书》为例。隋志载:“地理书共149卷,记载一卷。鲁认为的《山海经》已经到了160年,这本书姚振宗《隋书经籍考证》说:“书有一百六十本,辑佚止于一百四十本,众所周知,不作卷者甚多。”所以这样的书虽然多,但篇幅不长,散落各处,要把它们集中成一本书。著名藏书家陆成最有资格做这份工作。

金克木先生曾发现,齐梁学术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了大量的“总结性”作品。在讨论《玉台新咏》和《文选》时,他说:“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由太子发起的合集,不仅出现在短暂的梁朝及其前后几十年,而且还出现了其他的总结性作品。”为什么这个时期总结性作品那么多?金克木先生不解道:“单在梁朝,从公元502年到公元557年只有50年。为什么那么多人集中精力总结工作?”

在我看来,大量总结性作品的出现并不一定有什么深刻的原因,只是因为当时的书比较多。另外,总结工作并不限于梁朝。东晋孝悌帝元年,贾之父贾必之《广济白氏谱》。这不仅是零散家谱的校勘,也是众多家谱的总结。同样,陆成的《地理书》也是这种性质。刘宋之际,裴松之以多种不同类型的汉晋史书注释《三国志》,也是对以往三国志史书的总结。就书籍的风格而言,当时大多数书籍都是有序的。在前言中,作者经常回顾相关领域,总结的色彩最为突出。

一位年轻的学者在一份关于南朝知识史的报告中引用了作者的研究

除了以上关于旧书的著作外,南朝时期还出版了许多以旧书为基础的新作。叶凡的《侯韩曙》删除了《侯韩曙》作为家庭作品梁武帝从头到尾写了六百二十卷《通史》。他自秦及以上的书都是以《史记》为依据,不采用他来说,以至于广为传诵;等汉朝还了,那时候所有的传记都会被记录下来。《慧觉高僧传》也是对以往众多高僧传记的综合。他在前言中说:“十科所述,皆散见于公志。今天有一个地方可以删除和收集,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丈夫在一本书里批准了,他可以两样都要。”据今人考证,“他所依据的书籍有80多种”。另外,《世说新语》不是空创作的。鲁迅说只是“汉末至东晋末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新作也可以属于上述的“集多本书于一身”,但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原文,而是按照一定的风格对很多老作品进行删除、综合、改造。如果没有大量的书籍,就不可能有这些总结性的作品。

总结南朝学术文化,可能有一个从无意识到自觉的过程。如果说围绕旧书聚集的总结是无意识的,那么脱离旧书的总结,如《文心雕龙》、《诗品》,就是有意识的总结。虽然《宋书》中没有文远的传记,但沈约《谢灵运传》结尾的“米切尔·月”打破常规,写出了最简单的文学史。他在《史记·自序》中还回顾了史书中“之”的书写历史,体现了自觉的总结意识。

历史上,汉代的图书整理曾经引发过学术总结。《阮孝绪·梁七记》序评西汉诸书曰:“孝之时代,死者颇多。正是那个讥诮者陈农,向天下讨要遗书,命光禄、子君、辛等刘向大夫。,来校对这本书。每篇文章都有录音和播放。会失传而死,皇帝以辛思为前生,却迁移到天禄亭上温室里的书里。他总结了小组文章,演奏了他的《七个提纲》《歧路灯》及由此产生的《韩曙文艺志》是对以往学术研究的全面系统总结。这个总结也是由于书籍的收集整理。与汉代不同的是,汉代是少数人在宫廷整理书籍,而南朝由于纸张的普及,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拥有大量的书籍,所以整理书籍然后从事总结工作的人不再局限于少数人在宫廷,而是很多参与者,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总之,无论汉代还是南朝,不是因为总结学术才把书整理出来,而是因为整理了书,才带来了学术总结。

“今人聚精会神”

南朝另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是文人大量聚集在首都。梁武帝·田健时代,沈约《尚书》说:“自汉朝以来,文人和普通人没有区别。既然不是官方,那就不是首都。留着神父回村是风俗,反派致敬。而且学校散了,经典传了,学生教了,学会了优秀,学会了做官,从乡镇开始,从小官员的工作开始,再到文学成就,积累岁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才子秀不同,始为朝廷君主,迁守牧,入台。韩的才华使他前程似锦。今之士,聚精会神,守土不动。而今天学者多,略几万,官少人多,无处可去。”沈约注意到学者们关注健康的现象。他的一生跨越了宋、齐、梁三代,本文对“汉”与“今”进行了比较。可见他说的“现在”,并不仅仅指他在监狱的日子。从史料来看,从孝悌时期到东晋武帝时期,出现了士人重健的趋势。不同的是,晋宋之际的一些大儒者被朝廷招兵买马,之后大批士人涌入建康,这是他们的积极行为。

《金陵古今启示录》中的东晋健康城地图

学者大量聚集在卫生,书籍最多的地方也是卫生。健康是南朝的文化中心。虽然各个朝代的都城都是文化中心,但南朝的医疗保健似乎更为特殊。无论是同时期的北朝还是汉初,都城外的学术活动都相当活跃,而南朝的学术活动则相当平静。这可能与南朝的新学风有关。汉代和北朝,儒家经典主要在当地传播。经典是老师教的。哪里有著名的儒生,就会有很多学者聚集在他身边学习。经典在南方地方社会也有发现,但主要局限在三吴地区,其他地区很少记载。南方学者兴趣广泛,不限于儒家经典。他们追求的是学习和记忆,没有健康的学者和大量的书籍,很难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许多著名的健康学者跟随王宗出城,这只是暂时的。当王宗恢复健康后,他们也一起回来了,南朝的新学风在当地消失了。

很多研究者注意到北方的贵族家庭占据了南方的农村。但根据史料记载,谢灵运家族在当地拥有大量土地可能并不具有普遍性。颜之推曰:“江南朝士,因晋朝中兴,南渡而死为祭,因俸禄未能强其田,食其耳。如果有假秩序,大家都信同一个仆人,却从来不看一片土,长出一棵幼苗;不知道有多少个月了,还有几个月就收了。”颜之推从小生活在南方,他对“江南朝士”的描写也不无根据。据他说,这些渡河的“潮人”大多没有土地,只靠工资生活。《宋·晏殊·阎志传》:“琅邪临猗人也。曾祖父韩,游光禄博士。零陵太守祖岳。父贤,守军司马。我很穷,生活在一个消极的国家,我的房间很尴尬。”与颜延之相似,许多学者也有“孤独、贫穷”的经历。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渡过江南的士人都住在健康,除了工资没有其他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中年去世,孩子很容易陷入“少孤独,少贫穷”的境地。

考古学家在南京发现了许多著名华侨家庭的坟墓。相反,根据文献记载,大多数南方土著人死后都葬在家乡。综合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就是在建康生活了几代的北方华侨,在当地是没有根的,所以他们死后只能葬在建康附近。

东晋初,谢鲲墓志铭中提到“建康师子岗伪葬”和“荥阳老墓”

高门华侨在健康生活了很多代。因此,沈约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说的“今人聚精会神”,应该主要是指南方的土著学者。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养生土著学者大多来自离养生不远的三五地区,而远离荆州的所谓“西人”很少去养生。这对他们的政治和学术发展有影响。永嘉乱后,很多南阳人逃到了荆州江陵。陈寅恪说:“南阳、新野的上层士绅,政治、社会地位稍逊于洛阳的,如王导,不能或不必迁到江左新州首府建业,而是迁到长江上游江陵南郡附近。江佐政权后,逐渐成名。”南阳士在东汉时期相当突出,迁居江陵后失去了原来的职位。为什么他们在南朝后期“逐渐成名”?陈寅恪没有解释。我注意到,齐梁之时,定居江陵的南阳世家如玉新、宗室、刘,都去建康发展了。这可能至关重要。毕竟,健康不仅是一个政治中心,也是一个新的学风激荡的地方。

自汉代以来,各地文人的文风往往各有特色,如“汝颍之辩”、“徐青之雅”。一个州、县的州长上任,经常会问当地的学者作风,著名的学者是谁。但在南朝,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这可能也和建康的学者聚会有关。例如,虽然沈约出生在吴兴,但他的祖先一直生活在健康。他的学术成长和后来的显赫地位与吴兴无关。

综上,南朝出现了新的学术风气,在建康发生并延续。健康也是书籍的聚集地。健康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吸引了大量南方土著学者聚集在这里。

从时间上看,书籍的搜集和学术总结都是从东晋中期开始的,刘、宋初年的裴松之等重要学术人物也是在东晋中期以后的学术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从学术史的立场来看,南朝始于东晋中期。

江苏镇江出土的东晋青瓷羊形烛台

学术文化活动的社会环境

南方学术文化繁荣的长期延续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乱不断的时代。这种理解不适合南方。其实南方一直都是和平的。沈约在《宋书》中这样描述扬州:“从晋朝到太原时代,百年来没有警察,区域内的汝嫣也是如此。而孙恩寇乱,湮灭亡极,从此至大明之季,年六岁,民户繁衍,此事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地广野,民勤。当他们一岁或饥饿时,他们忘记了他们在几个县的饥饿。”萧子贤的《南齐书》说:“永明年间,十几年来,百姓没有鸡犬犬吠之警,人丁兴旺,妇孺富庶,歌舞喜庆,妆扮汉化,桃花碧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遮百。”至于梁朝,余馨在《哀江南赋》中回忆说:“到时候执政的和在野的都高兴了,池子里都是钟鼓。里面是皇冠,门是邹鲁。连茂源都在海陵,横跨江浦横塘。东门是鞭石桥,南极是铸铜柱。花园里种了一万棵树,竹楼里关了几千户人家。陈楠没有羽毛,但翡翠漂浮在西方。吴仪唱得越多,荆燕初跳得越多。春日是草木最好的方式,但风雨是鱼龙最好的方式。在过去的50年里,这条河没有任何关系。”东晋虽然有士绅之争,宋齐以后宗室诸王之间也经常发生争斗,但这些局限于特定地区、持续时间较短的军事冲突,对整个社会的扰动很小。尤其是医疗,在梁末侯景大乱之前,很少受到严重损害。如前所述,新的学风发生在健康。健康稳定,南朝的学术文化才会有基本的保障。

南方社会的稳定也与外部环境有关。对于这一时期的北方史,研究者的重点是胡与韩的关系。从长远来看,重视胡汉关系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如果回到历史现场,观察当时的政局,就会发现,胡汉关系并没有那么重要。永嘉之乱后,“中州士女避江之乱。”留在北方的汉族政治军事力量主要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吴彼大师。坞墙主通常不属于对方,而是为对方而战。虽然坞墙组织在战火纷飞的时期可以抵御一些零星的滋扰,但却没有力量抵御强敌的进攻。他们不是对胡政权构成威胁,而是一股可借之力。一般来说,十六国时期北方的政治军事冲突主要发生在胡和胡之间,前者被后者消灭,前者被前者消灭。淝水之战后,同为慕容氏的后燕灭西燕,鲜卑拓跋部对后燕致命一击。除了东晋的刘裕先后灭了南燕和后秦,直到北魏灭了北梁,439年统一北方,胡政权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大部分被另一个胡政权灭了。胡人与胡人的冲突是这一时期北方历史的主线。当时人们对这种情况非常清楚。王蒙临终时,对傅坚说:“金虽为吴越所生,乃从正朔下来。好邻居是国家的财富。我没有以后,我宁愿不拿金当画。鲜卑人,卢强人,还有我的仇恨最后都是苦不堪言的人,所以应该逐渐消灭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和平相处。”王蒙为前秦其他胡人担忧,是隐患,必须慎重对待。就一场战役而言,淝水之战前秦国的失败是偶然的,但战后北方再次分裂、胡政权一个接一个重建是必然的。王蒙真的很有远见。可以看出,在胡政权之间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北方不会对南方构成重大威胁。这是南方和平环境能够长久的重要原因。

长期的和平环境不仅保证了南方学术文化的繁荣,也影响了社会风气。《宋书宗羲传》:“天下无物之时,士以文意为业。.....它之所以不叫民歌,是因为它是独立的宗彝的例子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得南朝重文轻武的风气一直存在,最终导致后景的混乱。徐凌说:“过去我是和平的,世界是和平的。人们不知道如何战斗,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听到鼓声。于是,他们赢了凶侯景,帮我过河。那是因为他们忘了战斗。”李延寿的《南史》说:“梁兴四十七年,境内无一物,官在官,露莉士大夫未见甲。贼逼死,公私地震。”当时南方执政党和反对党对战争完全没有准备,凭借脆弱的军事力量,实力不强的侯景终于成功了。侯景的混乱摧毁了健康。经历过后景之乱的颜之推,在《观我生平与赋》自注中说:“中原冠带,与晋渡江者数百人,故江东有《百谱》,在京师全灭。”北魏守描述:“渡河入城的情景开始后,江南百姓、王艳公主、天下儿女都被现场的士兵洗劫一空,或自卖自卖。漂流到这个国家的人被成千上万的人覆盖着,他们死于饥饿。他们所在的地方,河的左边是一个徐秋。”图书流失更严重。王僧区分侯景后,《文德》及公私经集归江陵,七万余卷成圣三年梁被西魏灭,梁元帝在最后一刻下令烧毁所有书籍。颜之推《观我一生赋》曰:“民囚百万,书两千而烟。天空下,斯文迷失了。”颜自注:“江东北坟不足三分之一,梁家剥乱散溃。唯孝,元鸠,通重十余万元。从史记开始,就没有过这种事。败局已定,海中无还书之家。”

南京栖霞山有成千上万的佛像,那里的石窟是在齐梁时期开凿的

总之,长期的和平环境不仅带来了东晋南朝学术文化的繁荣,也促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其结果是,南方政权在军事上处于弱势,军事上的失败导致学术文化的繁荣中断。

学术文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梁、陈相继去世后,于新、颜之推、萧贵、许、许、余绰、余士南、等南方文化系统的学者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朝的学术文化并没有随着南朝政权的终结而终结。

1.《一个时代的斯文 风雅南朝:什么造就了那个“知识至上”的时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个时代的斯文 风雅南朝:什么造就了那个“知识至上”的时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81994.html

上一篇

吴正丹 用肩膀给妻子当舞台21年,让谢娜飙泪的这对夫妻是什么神仙爱情?

下一篇

94岁站立讲课 到底是谁?

毛新建 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2016学术年会 会议手册

  • 毛新建 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2016学术年会 会议手册
  • 毛新建 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2016学术年会 会议手册
  • 毛新建 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2016学术年会 会议手册

ei会议 50个SCI/EI学术会议,2019年你准备好了吗?

不见面就无法了解学术界的前沿动态 没有会议,你不能在学术界发表自己的意见 想着大家的想法,舰君从各大网站收集了一波合适的干货——2019年国内外船舶行业相关学术会议信息(收录在SCI、EI、Scopus等数据库中)。有些会议的时间和地点可能会在...

重庆大学排名 重庆大学进入最新世界大学排行前900名 全球学术影响力正提升

重庆大学湖西校区。图像源网络华龙。北京时间9月22日上午11时15分,泰晤士高等教育网正式发布了2016-2017世界大学排名,排名前978位的大学来自近80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mainland China有52所大学,但重庆只有一所,那就是重庆大学。据了解,《泰晤士报高等教育...

学术网站大全 史上最全国内外常用学术网站汇总(48个)!

学术网站大全 史上最全国内外常用学术网站汇总(48个)!

搞科研还担心找文档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国内外常用的学术网站。如果对你有用,请迅速收集转发。说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场了! 1 .科学中心  网站: http://www.sci-hub.io/ 备用站点: http://www.sci-hub.c...

丁香播咖 丁香播咖:不只是学术直播!

丁香播咖 丁香播咖:不只是学术直播!

丁香咖啡广播有效整合了丁香园广泛的医生、医药、渠道和数据资源,是面向医疗专业人士的医生教育和医疗互动一站式视频解决方案。 丁香广播咖啡,为每一种学术咖啡提供“自助工具”,帮助医生打造自己的IP品牌。 在特殊时期,丁香咖啡播出不受时间限制空。通过...

木心从前慢 写“从前慢”的作家木心背后有两位温州文化巨匠的学术滋养和支撑

  • 木心从前慢 写“从前慢”的作家木心背后有两位温州文化巨匠的学术滋养和支撑
  • 木心从前慢 写“从前慢”的作家木心背后有两位温州文化巨匠的学术滋养和支撑
  • 木心从前慢 写“从前慢”的作家木心背后有两位温州文化巨匠的学术滋养和支撑

吕大临 他创办宋代温州第一家书院 并开“永嘉学术”先河

  • 吕大临 他创办宋代温州第一家书院 并开“永嘉学术”先河
  • 吕大临 他创办宋代温州第一家书院 并开“永嘉学术”先河
  • 吕大临 他创办宋代温州第一家书院 并开“永嘉学术”先河

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地貌”获国际学术界认定 世界罕见/图

地质专家实地考察张家界地貌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主席迈克尔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主席迈克尔张家界著名的黄石寨景区张家界著名的黄石寨景区湖南在线11月11日电-11月11日下午,从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的“张家界地貌国际研讨会”上获悉,“张家界地貌”得到了国内外36位知名地质地貌专家的认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