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有道

四川人才 《四川人才报告2018》出炉 首次聚焦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人才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全球智库(CCG)、成都日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新时代国家中心城市人才发展论坛

5月30日下午,由西南财经大学、全球化智库(CCG)、成都日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四川人才发展报告(2018)》和《新时代国家中心城市人才发展论坛》在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举行。会上发布了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编写的《四川人才发展报告(2018)》(下)

本次会议首次以主报告形式,系统聚焦成都人才发展新实践与探索,结合特大城市人才发展新问题,提出新时期全国中心城市人才“集聚培养”体系建设策略。报告显示,四川人才竞争力整体发展水平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十,在国际人才结构指数、国际人才创新指数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与此同时,四川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显著增加。从2010年到2016年,四川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从只有4407人增加到10796人,6年间增长了2.5倍。四川首次成为留学生超过1万人的省份,位居西部第三。

该报告首次以知识媒体合作的形式发布

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卓志在讲话中指出,四川省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以习近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把人才开发深入到治川兴川的战略部署中。围绕全面创新改革、自贸区建设和精准扶贫的总体发展态势,四川省应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和突破口。他表示,西南财经大学将抓住建设双一流的历史机遇,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为《四川人才发展报告(2018)》中的“西部金融智慧”做出更多贡献。

成都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成都日报党委书记、总编辑方明远在致辞中表示,衷心期待双方在此次合作的基础上,翻开新的篇章,进一步探索“智媒融合”的新路径,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媒体链接优势和学术优势,进一步开展联合研究、联合项目等合作, 从而打造更多的好词,努力为成都打造具有核心优势的国际化人才高地出谋划策。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全球化智库()主席王发布了《四川人才发展报告(2018)》,简要介绍了报告的内容和亮点。他指出,十八大以来,四川在人才开发和人才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成都正在成为新一线城市人才发展的领头羊和中国人才发展的新高地。

该报告由西南财经大学、环球智库(CCG)、四川大学、四川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成都市龙泉驿区委人才办、成都市青白江区委政研处、深圳国泰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成都经济发展科技产业孵化园、同济大学成都龙泉国际青年创业谷等单位共同编写。,充分体现了政府、行业、科研围绕人才开发的深入合作,使学术研究与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人才发展第一次是总报告

报告第一次把成都的人才发展作为总报告。本文以“努力构建新时期成都人才聚集和培养新体系,建设充分体现新发展观的国家中心城市”为主题,系统全面研究成都建设“五中心一枢纽”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新征程,将人才战略充分融入城市改革创新新实践。报告指出,近年来,成都在人才工作上取得历史性突破,为实现成都新时期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稳定的“第一支柱”。

报告称,十三大以来,成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发展定位实现了“地域重构”的新定位。许多做法成为“国家榜样”,其发展经验作为“中国计划”的重要案例,对“全球价值”产生了重要影响,率先走出了中西部特大城市参与全球治理的“成都之路”。此外,成都形成了综合人才资源稳步增长、人才区域竞争优势突出、人才支撑体系逐步完善、人才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人才资源因地制宜开发的国家中心城市人才发展新路子,初步形成了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的人才发展路径。

2017年4月25日,成都市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强市”的新目标,旨在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2017年7月,成都出台50项新产业政策和12项新人才政策,通过建立人才聚集和培养体系、加强高端人才激励、鼓励青年大学生来成都创新创业、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放“荣成人才绿卡”、加强人才住房保障等方式,明确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特别是全国瞩目率先打开“学历落户”大门,加强人才公寓配置。截至今年4月26日,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已达17.62万人,平均每天有627名人才落户成都,其中30岁及以下青年人才成为主力军,占总数的80%。西部人才的磁极呈现出质和量的优势新特征。

数据显示,成都新人才政策实施以来,成都聚集了10万多名本科及以上人才,无论是主动白领招聘企业数量,还是求职者新有效简历数量,都位居全国第四,在新一线城市排名第一,超过上海。成都职场竞争指数仅次于北京,经济活力明显增强,成为最受求职者欢迎的一线城市。

成都已经成为90后人才求职最热的城市,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超过深圳、广州。成都企业排名全国第六,招聘工资6859元/月。

2017年全年,成都常住人口增加12.7万人,其中“融漂”家庭占比高达37.2%,堪比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说明成都正日益吸引人才。

根据今年发布的《成都市人才白皮书》,成都市新经济研发、新媒体、资源与城乡规划、旅游开发、社区治理研究、国际商务等领域的人才仍有36种。

报告还系统梳理了北上广等其他八个国家中心城市“人才强市”路径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挑战。比如,北京着力释放创新创业动能,化解非资本功能,深化区域人才协调机制改革创新;上海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和新的发展方向,实施“四新”经济人才开发工程。报告在总结全国各中心城市人才引进、集聚、教育、留住等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全国中心城市成都人才集聚培养体系建设策略。具体包括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开发和人才创新,涉及产业人才、科教人才、金融人才等多种人才类型。

报告建议成都市进一步完善新时期人才聚集和培养体系建设:

第一,完善人才发展载体。加快打造成都高校知识经济圈周边特色街区,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园区最人才密集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俱乐部。搭建高效便捷的人才交流平台,制定并实施多样式、多渠道的人才交流计划。借鉴京津冀人才整合经验,打造渝西人才特区。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连接人才供需的链条,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三链融合。以高精度人才为目标,创建分级、多层次、差异化的人才分类模块。建立和完善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平台、多样化的人才流动站,提升科研支撑水平,建设人才储备基地。

报告全面分析了2017年四川人才开发的创新实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广纳天下人才、用人才的方针,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四川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源头,40年来一直立足自身实际,通过深化改革解放思想,人才发展一直走在西部前列。那么,在新的时代,四川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如何发挥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保持对人才的吸引力,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继续走在国内人才发展的前列呢?

报告主要从人才培养、引进、开发和创新四个方面,结合国内外学术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了2017年四川人才发展的创新实践。

在四川人才培养方面:报告以四川大学的实践为例。2016年四川大学UIP外籍教师的平均自我效能感为3.76,表明外籍教师在四川工作时更有收获感,但应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管理和保障等。,从而给外教一个更大的舞台。四川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发展最快、最有希望吸引外国学生的省份。从2010年到2016年,四川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从只有4407人增加到10796人,6年间增长了2.5倍。四川首次成为留学生万人以上的省份,位居西部第三。这表明四川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显著增加。报告建议,在吸引外国留学生时,应突出四川特色,如四川在“一带一路”的重要地位和丰富的大学资源等。,强调四川的文化魅力和宜居性,搭建留学生创造就业的平台,多开展留学生与本地人的日常交流活动。此外,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四川省职业教育中四川大学教师出国访问的对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激励机制、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在四川人才引进方面,根据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指数,四川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一,在全国排名第十,落后于上海、北京、广东等东部地区。国际人才结构指数和国际人才创新指数表现突出,国际人才发展的人才竞争力较东部沿海地区有较大提升空。未来,为了吸引更多的顶尖人才,报告建议四川应重点打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生态系统,利用信息技术让本地人才参与顶尖人才研究项目并分享成果,改善研究条件并提供科研设施。此外,在四川人才引进方面,报告还重点介绍了四川外来人才政策创新发展、成都校区-地方合作孵化器人才发展、成都高新区吸引顶尖人才创新路径、成都金融人才引进等人才引进策略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在四川人才发展方面,报告通过案例分析,分析了四川人才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重点分析了四川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提出四川要实现新时期从人口大省向技能强省的转变,大力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以顺应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帮助四川高质量发展。同时,深入分析了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及其人才需求、不足和对策。针对成都发展天府文化,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几点建议,牢固树立“不唯地域,不求万能,不拘泥于一种模式”的新型人才观,从全球视角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将人才视为共享因素,构建人类智力广泛交流的“共享社会”。

在四川人才和创新方面,报告重点探索了成都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路径,强调要加快建设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多维服务体系。围绕成都当前打造产业生态圈的努力,提出依托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模式建议,并以成都龙泉驿汽车新城为案例解读,深入解读成都产学结合人才新模式的创新实践。

《四川省人才发展报告(2017)》在容发布

1.《四川人才 《四川人才报告2018》出炉 首次聚焦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人才发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四川人才 《四川人才报告2018》出炉 首次聚焦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人才发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493550.html

上一篇

孙俊浩 没悬念!孙兴慜当选2020韩国足球先生,5次获奖历史最多

下一篇

海绵宝宝语录 《海绵宝宝》经典语录

安徽区划调整为12市 安徽:有序实施行政区划调整 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

安徽区划调整为12市 安徽:有序实施行政区划调整 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

8月14日,经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准,安徽省民政厅召开扶贫推进会和民政工作年中情况分析视频会议,指出行政区划调整要稳步有序进行。根据安徽省民政厅网站8月17日发布的上述会议消息,会议的主要任务包括“总结分析今年以来全省民...

安徽区划调整 安徽:有序实施行政区划调整 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

安徽区划调整 安徽:有序实施行政区划调整 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

8月14日,经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准,安徽省民政厅召开扶贫推进会和民政工作年中情况分析视频会议,指出行政区划调整要稳步有序进行。根据安徽省民政厅网站8月17日发布的上述会议消息,会议的主要任务包括“总结分析今年以来全省民...

安徽行政区划调整 安徽:有序实施行政区划调整 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

安徽行政区划调整 安徽:有序实施行政区划调整 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

8月14日,经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准,安徽省民政厅召开扶贫推进会和民政工作年中情况分析视频会议,指出行政区划调整要稳步有序进行。根据安徽省民政厅网站8月17日发布的上述会议消息,会议的主要任务包括“总结分析今年以来全省民...

人才培养建议 关于加快培养高级技工人才的建议

人才培养建议 关于加快培养高级技工人才的建议

国家建立了,产业才能兴旺。打造制造强国离不开技能型人才这个巨大的基石。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技术工人超过1.65亿人,占就业总人数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员仅4791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

高技能人才培养 关于加快培养高级技工人才的建议

高技能人才培养 关于加快培养高级技工人才的建议

国家建立了,产业才能兴旺。打造制造强国离不开技能型人才这个巨大的基石。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技术工人超过1.65亿人,占就业总人数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员仅4791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

出国考察报告 【商务考察】别再糊涂着出国考察了

  • 出国考察报告 【商务考察】别再糊涂着出国考察了
  • 出国考察报告 【商务考察】别再糊涂着出国考察了
  • 出国考察报告 【商务考察】别再糊涂着出国考察了

温州人才云平台 全国首个!“温州家服云”平台启用

昨日上午,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温州居家服务云”平台正式上线。据报道,该平台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牵头、覆盖全市的国内服务在线平台。“温州家庭服务云平台”集成移动APP和线下管理系统。家政服务人员...

交换民宿 藏在成都周边这7家民宿偷偷火了!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睡一次!

  • 交换民宿 藏在成都周边这7家民宿偷偷火了!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睡一次!
  • 交换民宿 藏在成都周边这7家民宿偷偷火了!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睡一次!
  • 交换民宿 藏在成都周边这7家民宿偷偷火了!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睡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