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理财农场尝试了一种造血式扶贫的新型扶贫模式——将公益与金融相结合,推出了“公益助农·河源魔芋 粉丝”的公益助农项目,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和好评。

  该项目在理财农场上线当天限量100份,广受出借人的欢迎,被快速被全部兑换完毕。同时,该农产品也上架理财农场的自有电商平台 “滋味农场”上对外销售。

  河源·磨芋粉丝项目是理财农场携手股东深创投开展党建共建的公益扶贫项目。经过双方考察当地特色产业-磨芋的种植基地,对磨芋种植如何实现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运营、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以及销售渠道打通等进行“把脉开方”,通过互联网思路开展精准扶贫,帮助上溪村的村民建立磨芋粉丝的线上零售渠道,致力让上溪村民增产增收。

  在理财农场对上溪村磨芋种植基地进行考察时,时常会出现一位年轻的身影,她叫杨惠淋,是一个90后,当地村民都喊她小杨。在大学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首选就是种植磨芋。

  在被理财农场的工作人员问起创业初衷时,小杨表示,磨芋对于父辈们的童年有着不可替代的回忆,当跟父亲提出回家创业种植磨芋的想法时,很快就得到了同意与支持。更重要的是,磨芋特别好养活,种下去一年除草两到三次,再松一下土,施用一点有机农家肥,基本上到年底就可以收成,可适用于当前上溪村贫困户“老弱”劳动力的现状,每家每户都可以加入进来种植,一起做好家乡的特色产业。

  理财农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磨芋,又名旱藕,美人蕉的根茎。早在解放前,上溪村民就有种植磨芋的传统,在房前屋后、田角沟边种上几株,作为荒年的“救命粮”。

  理财农场之所以选择上溪这个种植基地,和它的生态环境分不开,万绿湖是农夫山泉水源地之一,与他一江之水的便是河源龙川县上溪村,青山翠绿,水质甘美。正所谓好山好水出珍品,上溪村生长的磨芋绿色生态,品质优良,含有17种微量元素,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

  小杨通过理财农场的帮助,将农场进行公司化运营,形成“合作社+村委会+贫困户+政府下属企业”的模式,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当地贫困户有的受雇于小杨公司,有的自家种植收成后由公司统一收购,经过深加工后,统一品牌对外销售。

  在理财农场的帮助下,近两年基地的磨芋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30亩发展到300亩,其中贫困户58户共种植120亩,每亩可获利3500元。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从根本上给上溪村的贫困户增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精准实现造血式脱贫

  “‘普惠金融,助力三农’一直是理财农场的企业初衷与使命。”理财农场联合创始人兼CEO郑伟博说,理财农场全力支持着那些有梦想的新农人,通过金融助农、产业扶贫的方式助力贫困乡村脱贫致富。

图为实地考察磨芋种植基地

  理财农场在对上溪村磨芋种植项目考察调研后,制定了一系列精准扶贫、产业脱贫的措施,确定电商扶贫思路,帮助上溪村民开通线上零售通道,建立电商标准。

  首先,理财农场针对平台出借人开放积分兑换通道,通过 “500积分兑换”可以获得磨芋粉丝一箱,上线当天限量100份快速被兑换完毕。同时,该农产品也上架理财农场的自有电商平台 “滋味农场”上,对外进行销售。

  此外,理财农场还通过自身农业供应链的资源优势,为上溪村寻找稳定的全国经销渠道,深度推广上溪村的磨芋品牌。未来,上溪村的磨芋品牌逐步走向市场后,理财农场还将给予金融支持,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理财农场上线“公益助农·磨芋粉丝”项目,突破以往捐赠为主的传统公益方式,通过借助理财农场金融平台的力量,实现“造血”式扶贫。

  理财农场的这个助农项目将平台爱心出借人和农村贫困地区链接在一起,帮助贫困地区依托特色产业摘掉“贫困帽”,出借人不仅可以参与公益,还可以享受到纯天然的特色农产品,获双重收获。

  郑伟博表示,理财农场设立公益项目,与出借人共同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感受这一“有滋有味”的助农公益。通过可持续性的产业赋能公益,带来新希望,最终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平台愿为这样的梦想提供支持,用创新方式帮助这些新农人做强做大。

  到现在为止,理财农场经过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和多样化的运营方式成功积累了众多投资客户,平台的累计成交额已经超过145亿元,帮助了众多有梦想的农户们实现脱贫的愿望。

1.《农家荒年 理财农场尝试造血式扶贫的新型扶贫模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农家荒年 理财农场尝试造血式扶贫的新型扶贫模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57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