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影视行业极其复杂。编剧作为制作的第一环节,是最脆弱的。他们不仅要对生活充满激情,还要忍受深深的孤独,忍受极高的工作强度,甚至改得面目全非,这是斯空的通病。
除了流量明星撑起的轻薄浪漫主题,主旋律作品往往让观众怨声载道,那么编剧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主旋律作家的艺术创作初衷是什么?
获得过曹禺剧本奖、“五个一”工程奖、金星奖、金鹰奖、飞天奖的杜二冰老师,让我们看到了以主旋律为主题的编剧们生活的一面。
△杜尔兵,本名邵。中国文联文艺研究所新文艺组校友,原南京军区政治部王文中心影视工程师,现为免费影视剧编剧。曾获曹禺剧本奖、“五个一”工程奖、金星奖、金鹰奖、飞行奖。他的代表作有《小平小道》《哪边的亮星》空《熔炉》《领袖》《创造天堂》《井冈山》《强军之路》。
「1」
家庭学习传承
杜二兵1980年出生于杭州。父母都是军人,父亲邵是著名的国家一级编剧、南京军区前线艺术团艺术总监。邵写过一系列优秀的电视剧和大型话剧,如《大史》、《沙场上的士兵》、《中山虎》、《井冈山》、《战士依旧》、《战北平》、《共和国的摇篮》。
△邵玉林,浙江金华人,南京军区前线艺术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剧,平民级别。从事文艺创作40余年,独立创作或合作戏剧作品近百部,文学作品百万余部。电视剧一百多万字,歌词一百多首。曾担任30多场大型综艺节目的整体设计和写作,出版编辑了6部长篇书籍,获奖100余项
1997年,杜二兵报考了总参谋学院直属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沿着父母光荣的道路成为一名正式军人。因为艺术特长,被分配到总参二部长江艺术团。在学习的同时,她还承担了一些学生的吊唁表演任务。
在此期间,杜二冰接触过各种工作,如表演小品、跳集体舞、负责字幕、拉大幕等...这些经历让她非常熟悉舞台表演的特点和舞台剧的叙事语言,成为未来作家的宝贵养分。
2006年,杜二兵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毕业后,进入南京军区文化工作站(后更名为“南京军区文化与网络管理教育中心”),成为一名电影工程师。
那个时候,杜二冰从来没有想过要做编剧。在她的印象中,总有很多父母在灯下伏案写作的画面,而编剧的辛苦是她从小就能深深体会的。父母渴望他们的女儿,他们不想让她承担这份工作。
但生活自有答案。
△杜二冰和他的父亲邵玉林年纪轻轻
2010年,杜二冰以享受参与的姿态参加南京军区动漫大赛,她的动漫剧本《一个军事站》获得全军特等奖。
这让杜二兵非常吃惊。不久之后,军区想创作一系列动漫剧《我身边的故事》。杜二冰被任命为首席编剧,多次获奖,获三等奖。
这种经历让杜二冰重新思考从事编剧的可能性。后来邀请她写电视剧,职业选择终于定了下来。
△杜二兵和父亲邵玉林讨论剧情
从小到大,父母对文学和创作的热情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杜二冰。我妈妈非常喜欢写小说。每次写完一段,总让杜二冰看。虽然我的父亲邵没有花太多时间陪她,但我的母亲总是说她和她父亲的写作习惯是如此相似。
杜二冰凭借才华和勤奋,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经过一步一步的培养,最终获得了多个奖项的认可。
「2」
文化责任
一直住在军营大院里的杜二兵,创作的剧本都是主旋律。
很多人对主旋律作品的理解非常狭隘,总觉得在国家提倡的价值观和各种严格的审查制度下,主旋律完全等同于官方意志,是历史叙事格局、象征性人物、狭隘民族感情的政治任务,就像所谓的“抗日剧”,夸张得没有吸引力。
诚然,由于重大历史题材的特殊性,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艺术处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真正优秀的题材作品,则是在寻求广泛的价值认同,让个人在故事中与人情产生共鸣的同时,勇敢地撕掉面具,刮骨疗毒于这个时代的阴暗面。
"张文为时间而工作,歌曲和诗歌为事物而工作." alt="张潇恒 杜尔冰印象 | 八零后主旋律创作者,中国戏剧奥斯卡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