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江西宜丰警方对外通报一起坠楼身亡事件:宜丰中学高二年级女学生刘某于22日凌晨,被发现于学校宿舍楼前坠亡。经公安机关初步认定,刘某符合高空坠楼死亡特征,排除他杀嫌疑。初步调查原因为刘某上课玩手机,老师通知其父母到学校把手机收回。12月21日傍晚,刘某父母到学校对其进行了教育。之后,刘某上完晚自习返回寝室。12月22日凌晨,刘某被发现于宿舍楼前坠亡。目前,该事件还在进一步调查处置当中。

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中学生跳楼”,盘点发现这已经是大概近3个月来的第10起中小学生跳楼事件:

事件1、9月18日 无锡一初三女生坠楼

事件2、9月16日 合肥十岁男生生坠楼

事件3、9月17日 杭州一名四年级小学生跳楼

事件4、9月14日 汉中一高一男生坠楼

事件5、9月14日凌晨2时许,城固一中一学生从学生公寓楼五楼坠亡。

事件6、9月18日 湛江一名高中生跳楼

事件7、9月7日 南京一初三学生跳楼

事件8、9月20日 安徽一聋哑学生欲跳楼

事件9、11月23日 贵港市学生突然坠楼身亡

盘点这些中小学生跳楼事件,起因无外乎因为学习或者和同学、家长矛盾等问题引起。我们不得不拷问自己:我们的孩子为什么现在这么的脆弱?他们到底承受了什么不能承受之重?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面对挫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气哪去了?

不可否认,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家长、学校和社会给了中小学生太多的压力,稚嫩的肩旁扛不起重重的包袱,只能选择自杀或其它方式结束生命来逃避。我们的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到底该怎么做?为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如此步履维艰?体制性问题虽然有点大或者高深,甚至难以取舍,但或许最简单的衡量标尺还是孩子们的快乐和知性。

当然,抛开教育环境这些因素,我们的孩子现在抗击挫折的能力也实在是弱的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听了那么多苏武牧羊, 司马迁遭宫刑, 苏轼被贬的故事,背了那么“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励志的诗。可怎么还这样子呢,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哪去了?他们毕竟是孩子,孩子的教育和学习不是背诗、听励志故事就可以变得坚强不屈,我们更需要言传身教,通过知识的内化去锻造他们的性格和人格!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小学生跳楼自杀尽管是一个现象,但背后与之发生关联的却是系统、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和政府等一起努力,携起手来全方位打造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让孩子们的悲剧不再重演,不要让孩子再用这种无力的抗争来拷问我们每个人,我们这个社会麻木的神经!

以下是网友们总结的容易引发孩子做出类似跳楼或其它过激性事件的原因:

一、独生子女综合症

“独生子女综合症”,这个术语或许太专业,我想也就是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和独生子女在家庭资源的分配中缺乏竞争导致的孩子心里素质差,不能正确应对挫折。

二、课业繁重,前途迷茫,自我价值感缺失

繁重的课业,和飘红的成绩单,让他们觉得自己无用、无前途,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您的孩子,学习成绩决定不了一切!

三、用极端方式惩罚父母,测试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性

这也是孩子们做出类似跳楼或其它过激性事件的一个心里因素。

四、根植于孩子内心的孤独

家长们白天忙工作,忙挣钱,回家抱着手机,这已经是家庭常态,孩子呢,你不让玩手机,“孤独”如何排解?这在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明显。

五、沟通不畅是个大问题

沟通,沟通,沟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争取让你的孩子和你好朋友一样的交心!

六、当今时代学生的学习与手机网游的关系处理问题

这是一个“手机”“互联网”这对“畸形”双胞胎出现后的世纪难题!

七、孩子无处疏解的情绪出口

好情绪是资本,坏情绪是成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一定的情绪,情绪要给予合理的出口,如果情绪不处理,它将一直存在下去,情绪不会自行消失(除非生命消失)。

八、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这又是沟通,尝试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争取信任!

/完/

1.《中学生又跳楼!3个月,10起中小学生跳楼事件,谁之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学生又跳楼!3个月,10起中小学生跳楼事件,谁之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6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