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经历了无尽的风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地震、雪灾、洪水、泥石流等各种灾害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久而久之形成了中华民族坚强而坚毅的精神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发生了多次大地震。1966年邢台6.8级,半个月7.2级,1976年唐山7.8级,2008年汶川8.0级,2010年玉树7.1级,2013年雅安7.0级...
灾害是无情的,抗震救灾精神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击地震灾害的伟大过程中形成的。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多次战胜无情的地震。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座谈会,提炼了党和人民抗击自然灾害的伟大精神和优良品质,指出:“在抗击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斗争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表现出非常崇高的精神。这就是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至此,抗震救灾精神得到了明确。
同心同德,团结互助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过,这离不开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历史上,中国儿女以一敌百的民族利益,无数次抵御外敌侵略,一直团结互助,像一个大家庭。在抗击地震和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08年5月12日,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和四川突然受到一场大地震的干扰。汶川西南部和西北部发生8.0级地震,没有预警。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受灾严重。一瞬间,成千上万的生命被夺走,几千万美丽的家园变得漆黑一片,山河哭泣。
汶川地震一发生,在这个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再一次站了起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史诗般的伟大斗争和伟大救援。一方有难,各方支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全国空团结一致。
灾难是命令!在大地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来的同时,以中国共产党为首的全国人民立即开始在每座山上开道,遇水架桥,进行抢险救灾。
地震当晚,中央政治局召开三次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成立了国务院总理指挥的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部召开了13次会议,专门部署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抗震救灾措施。
各级党组织切实承担起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的职能,成为抗震救灾的动员部门和保障部门,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检查干部和发展党员。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先后组建了2000多个“党员突击队”。4000多名军人党员推迟婚礼参战,近5000名党员在失去亲人或家中遭受灾难的情况下在前线作战。灾区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了汶川地震。
许多省份已经选择医疗队和救援队赶赴灾区。赶到北川县的天津公安特警队员为了给受灾群众争取救援时间,解救了被困在深山中近10个小时的160人。行动不便的老人、孩子和特警队员轮流扛着他们下山。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的体力消耗已经到了极限,但是谁也没有解脱。
昆明、重庆,甚至是新疆、黑龙江等祖国边境地区的一些爱心人士,纷纷带着救灾物资赶赴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汶川地震当晚,来自唐山的农民宋志勇独自赶往灾区。因为着急没有票,他自费打车去汶川。一路上他和出租车司机轮流开车,车费花了5400多元。临走的时候,送了各兄弟。短信:“我先走,你跟着!”剩下的12个兄弟按承诺赶往灾区,并下达了“一切伤亡自负,救援保证不添乱”的军令。他们与救援部队一起搜寻幸存者,营救了25人,清理了60多具受害者尸体。
然后,13个农民兄弟赶到安县小坝镇。十天内,他们帮助搭建了300多顶帐篷,装卸了数百吨救灾物资。汶川地震“唐山十三义士”的故事成了好故事,还有村民的“老兵救援队”、“爱心救援队”等14.6万志愿者。
截至2008年6月30日,汶川地震刚过50天,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捐赠金额达到550亿元,其中包括一些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和华侨。
自从地震以来,全国人民都在关心灾区。2008年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当年拨款700亿元用于灾区重建。2009年,专门安排1300亿元用于重建。国务院专门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持方案》。按照“一省扶一重县”的原则,明确要求东部和中部地区19个省市用不低于上一年财政收入的1%支持灾区重建“一个密码,全国总动员!”北京对口援建一线指挥官刘永福说。
2008年5月23日下午,距离四川省3000公里的黑龙江省,在地震发生仅11天后,召开会议部署对口支援任务。黑龙江省得知温江区急需帐篷、被褥、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后,立即组织筹集资金,购买生活必需品260万元汇至温江区。随后,500顶帐篷、5吨面粉、32.5吨大米、1000盒方便米饭、110盒方便面、2576床被子和毛毯、4000件衣物、价值2000万元的药品等物资被紧急运送到灾区,副省长率领的救援队被派往灾区。重建使数百万灾民重新获得了家园、崭新的社区、学校和医院,并重新点燃了灾区人民的生活热情和希望。
无边无际的爱、史诗、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品质,也孕育了无数中国人在抗击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感受到翻天覆地的故事。
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废墟下,一位女教师躺在瓦砾中,头对着门,手里拿着一个学生,胸前抱着三个学生。这个女老师,杜正祥,是代课老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在努力从倒塌的教学楼中救出更多的孩子。她试图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们挡住落下的横梁。
汶川县映秀镇小学一个倒塌的角落里,一名年轻的男老师双膝跪地,扑倒在废墟中。他被发现死了。然而,在他紧紧抱在胸前的双臂中,他保护着两个还活着的孩子。救援人员上前扶住他们,但他们无法张开双臂。他工作太辛苦,手臂僵硬,用尽最后的力气保护两个孩子,身体一直固定在这个位置。救援人员不得不流着泪砍掉他的胳膊来救这两个孩子。老师的名字叫张米亚。他一生多才多艺,喜欢唱歌。他经常哼着“摘下我的翅膀,送你飞”。大灾难来临时,他用生命诠释歌词,用血肉换来两个孩子29岁生命的延续。
这场立即持续展开的全国性救援,不仅有人民军队、党员干部的努力,也有灾区人民的相互帮助和救援,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民族精神。
不畏艰难险阻的不屈精神
中华民族5000年来从来没有能够长生不老。它从来都不是靠上帝的眷顾,而是靠毅力。中国共产党自96年前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在各种困难中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飞跃。也不是敲鼓打鼓那么简单,而是靠革命锻炼出来的战斗精神。这两种精神在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中碰撞,形成了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精神。
不管多困难多危险,都要提供救灾!地震后,公路中断,电力中断,通讯中断,宝成线、成昆线及多条铁路沿线发生山体滑坡,无数道路、桥梁、房屋倒塌。地震发生后三个小时内,发生了300多次余震,导致300多公里的地表破裂。地表裂缝、同震隆起、地震隆起等地面破坏比比皆是。断层到哪里,山川改道,次生灾害频发,崩塌滑坡十分严重。崩塌和滑坡堵塞了河流,形成了许多极具威胁性的堰塞湖。有些地区被高山掩埋或被湖泊覆盖。
但是,天灾吓不倒共产党员,吓不倒人民军队,吓不倒灾区人民!从地震后第13分钟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启动了应急机制。
地震发生后2小时07分,成都军区两架直升机冒雨起飞。与此同时,驻扎在灾区的9100官兵紧急出动,从北向南奔赴救灾第一线。空陆军所有机场和飞行单位按照作战标准完成了起飞准备。地震发生后不到10个小时,12000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进入灾区。空短短几天,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当时各个战区和兵种投入了11万多兵力,包括救援、防化、医疗防疫、通信等。
人民的士兵在去营救的路上有危险。第一批到达的部队是四川武警某师的200名士兵。
“来吧!加油!加油!去汶川,去前线,救救群众!”这是他们收到的订单。670师官兵向重灾区推进,路上到处是落下的巨石,道路不时被滑山挡住。强行通过!
部队奋力向前,同时抓住了通道。13日凌晨1点,经过10个小时的机动行军,部队抵达古尔沟,巨大的山体滑坡彻底封锁了道路,部队无法前进。
“弃车而走!一个200人的突击队,由党员和班长骨干组成,携带干粮、水和救援工具,徒步行军!不惜一切代价,排除万难,尽快到达汶川县!”该师参谋长下达了命令,山体滑坡、巨石不时在他头上滚下,危险的桥梁在他脚下坍塌,大坝前的水电站被洪水淹没,这些都无法阻止士兵前进。
13日23时15分,武警部队作战指挥部接到来自汶川的声音。支队用双脚在21小时内克服了90公里的困难和障碍,进入汶川县,成为第一支到达这里的救援力量。
13日20时15分,成都军区某团救援支队闯入汶川映秀镇;14日凌晨,四川军区300人救援队赶赴汶川县...在与世隔绝30多个小时后,汶川人民期待着身着迷彩服的救援战士。
抗洪抢险工作完成后,灾区面临着更加困难的重建问题。"如果你有手、有脚、有生活,你就能克服巨大的困难."“给自己力量,自己流汗,做自己的事。”青川县黄平乡枣树村的这两句口号,是灾区人民从大火中重生的生动剪影。
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拒绝等待、依靠和求助。枣树村党支部以“自己干小活,帮着干大活,请人干技术活”的方式,带领全村开始灾后重建。
“这么大的灾难,怎么能等政府救济呢?”在枣树村有左手残疾的石广武在自己的小超市里说,他不仅经营小超市,还打零工挣钱,日子越来越好。石广武的爱人是聋哑人。这对残疾夫妇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枣树村第一批重建并搬进新居的村民。
龚兴兰和丈夫在北川县开平乡开始养猪生意。然而他们的生意在好转,却接连遭受大地震、堰塞湖、泥石流的重创,损失超过百万元。坚强的农村妇女并没有被摧毁。“只要人还在,就永远不会放弃,会坚持,重新开始!”现在,龚兴兰在北川成立了振兴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养猪上万头,产值几千万元。
德阳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在汶川地震后第8天从工厂装运了第一批产品,地震后一个月大部分关键设备恢复运行。
正是这些受灾人民,用坚强乐观的笑脸谱写了灾区重建的壮丽乐章。截至2011年4月,灾区已重建农村住房190.85万套,城市住房28.83万套,学校3839所,医疗康复机构2169所,基础设施项目5000多个,实现了“家家有房、户户有房、人人有保障、改善设施、改善生态”、“再造山川”的宏伟目标
以人为本,尊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追求,以人为本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理念。汶川地震后,中共中央明确指出:“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救人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抓紧时间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一定要竭尽全力。”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赶赴灾区,奋战在指挥救灾的第一线。最终,84017人从废墟中获救,149万被困人员获救,430多万伤病人员得到及时救治。其中,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万多名重伤员迅速转移至375家医院,1510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地震后一个月,中共党员自愿缴纳近70亿元专项党费,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灾区881万贫困群众得到救助。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和灾区人民在抗震救灾中坚持的根本原则。在紧急救援中,航拍空探测、遥感卫星、电子生命探测仪等一系列高科技应运而生,无数生命从死亡中被带回。
受灾地区的全面重建恰逢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统筹规划,科学规划,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提出灾后恢复重建要成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内容。中央灾区重建资金的投入不仅促进了国家投资,而且激活了旺盛的内需,实现了灾区重建与抵御金融危机的相互促进。
在具体的重建工作中,各地也把科学规划作为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文化习俗,实行“一村一策”。特别是整个村庄和搬迁村庄的重建普遍采用统一规划,标准规范,施工质量和安全设防远超震前水平。
惠州援建汶川县三江乡的时候,建了一个“水村藏村”,建了20多个旅游设施。“西藏乐嘉”的数量已经从地震前的40多户增加到300多户。地震后,三江镇成为收藏家眼中美丽的旅游小镇。
辽宁省在援助安县小坝镇时,考虑到农民失地需要异地重建的实际情况,拒绝“以坏路修路,倒挂建房”。而是委托辽宁规划设计院做一个规划,把小坝镇建设成川西北风格的旅游小镇,让当地人有一份长久的工作。
无论是抢险还是重建,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赢得抗震救灾的法宝。
抗震救灾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激励着党和人民前进。大地震可以震动山川,但不能动摇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今天必须继续发扬抗震精神。精神,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1.《抗震救灾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与由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抗震救灾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与由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67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