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静音底盘一直是底盘领域冷门的存在。这种底盘通常外观低调,但价格昂贵。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我们找到了一款商用的299静音机箱——金和天MUT1。今天,让我们换换口味,享受沉默的魅力。

第二,拆包

盒子的包装是用传统的牛皮瓦楞纸制成的。前面最大的LOGO 21+一开始让我很迷茫。经过多次探索,我才知道这是金鹤天在2014年为纪念进入机箱行业21周年而创立的互联网硬件系列。无论是今天的MUT1还是预见系列底盘,都属于21+子系列。现在金鹤天在2018年已经有25年的机箱制造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真的是令人敬畏。

打开包装后,我们可以看到缓冲材料是高品质的EPE,比易碎的EPS具有更强的缓冲性能。

拿出案例,可以看出这个案例还是方正路线,也是这个价位最常见的造型。因为是静音柜,所以这种柜的侧面板不是目前常见的玻璃侧穿。

PS:期待有厂家做一个侧面渗透的静音柜。其实定制2mm+2mm的PVb夹层玻璃并不难,既能防止玻璃爆裂伤人,又能隔音,一举两得。

三.结构&细节

底盘正面覆有塑料件,金和天上嵌有大面积拉丝钢板,钢板表面疑似烤了一层UV膜,手感比普通金属拉丝面更光滑。面板底部有一块亚克力面板,上面印有金和天的英文LOGO。个人认为开机后可能会亮。此外,前面板的左边框有一个斜面,这就是为什么左边框更宽。

拆下前面板后,可以看到前面板背面完全覆盖了吸音棉,对抑制前风扇噪音有很好的效果。

在再次拆卸的前面板底部,确实看到了两个灯珠。LOGO好像确实可以点亮,但是具体颜色还是要安装后确认。

金和田良心在前面板连着两个风扇。硬件结构上,前面板最多可以支持三个14cm的风扇,也就是14cm,在这个价位的机箱里比较少见。机箱右侧留有三个接线孔,用于风扇接线。

虽然MUT1是静音的情况,但是在MUT1的顶部预留了一个风扇安装位置,最多可以安装3个12cm的风扇或者2个14cm的风扇。出厂时,金和天默认给了一个海绵隔膜层的磁性隔膜,但在机箱内部贴了一个磁性PVC防尘网,静音或散热的选择完全留给你,更人性化。

机箱的I/O部分都位于顶部前面,从左到右依次是电源开关、HDD指示灯、重启按钮、USB2.0X2、麦克风插孔、耳机插孔、USB3.0、风扇控制按钮。

在机箱后面可以看到,还是常规的下供电结构。相对于凶前面板,后风扇位置只支持12cm风扇,但是随着背线面积的增加,相信12cm后风扇会是未来的正常状态。

这个机箱的PCI扩展挡板是凹的,这种结构的成本比凸出的高。可惜挡板部分都是一次性材料,不过没关系。淘宝,需要万能挡板,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底盘的底部结构也比较简单。硬盘保持架确认铆接,不能拆卸或移动。电源入口使用了聚氯乙烯防尘网,在这个价位上是一个相当令人满意的设计。

在机器脚方面,金鹤天采用了类似功放用的圆形机器脚,表面电镀增亮,视觉效果很好。此外,机器脚也用海绵垫进行了抑震处理,被认为比较周到

这种机箱的侧板由于静音考虑,用传统的金属侧板代替玻璃侧板设计,这也是目前静音机箱的一贯做法。

打开侧板后,可以看到侧板内侧粘着一块很大的沥青隔音板。沥青隔音板不仅可以吸音降噪,还可以抑制侧板的振动。加上这个隔音板,MUT1的隔音效果会比常规机箱高很多。

侧板内侧有三个加强筋,保证侧板不会扭曲。加强筋和侧板整体弯卷,工艺精良。

打开侧面板后,我看到机箱内部顶部附着了另一张PVC百洁布防尘网。

机箱内部还是普通布局,下面是电源仓,正面没有硬盘架,支持超长显卡。打开电源仓后可以看到电源铭牌,但这个机箱没有侧穿。。。。没毛病。官方声称这款机箱可以像ATX板一样支持主板。不过从右边的有钱人空来说,E-ATX不是问题,只是线路上可能难看。

有一点需要吐槽的是,这个机箱右侧的传统硬盘笼区好像已经被金和天忘记了,连最基本的SSD挂位都没有给,浪费了这部分空,实在是遗憾。

冷排兼容实测空范围达到64mm,兼容集成冷排无压力。

机箱后面标配一个12cm的风扇,但是这个风扇是D口供电的,不能连接主板进行智能调速。好在这个机箱自带风扇控制器,省去了一些弊端。

除了静音,这个机箱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开放式的电源舱。电源舱顶部可安装风扇,最多可安装三个风扇。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大大优化显卡的风道,还可以降低显卡区域的温度。而且对一些采用集成水冷的显卡极为友好。

为了兼容360冷排,动力仓前部已经开了天窗。虽然很少使用,但个人认为是放置各种小控制器的好地方。半封装设计可以处理布线和隐藏控制器。

机箱背面也是金属背板。需要注意的是,前面板的进风口都是在这一侧打开的,所以在放置这个机箱时,需要注意右侧不能太靠近墙壁,否则散热效果会大大降低。至于这个背板,它的材质和做工和侧板是一致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打开后面板可以看到完整的back 空,左侧传统硬盘区还没用,真的很疼。结构还是很传统的。电源盒放在下面,硬盘盒放在电源盒的前面。

SSD硬盘只有一个,可拆卸托盘的设计在数量上不算太多。不过,考虑到SSD目前已经是M2,还是可以接受的。

最大电源舱可以兼容23cm,这个机箱只要不是超过1000W的怪物就应该兼容。

3.5英寸硬盘盒位于电源盒的前面,可以放置两个3.5英寸硬盘。托盘由塑料材料制成,可以抑制一些机械旋转的振动。安装方式无螺丝,相当方便。

至于附件包,MUT1包括一包螺丝,五条扎带和几个防尘塞。防尘塞确实是个实用的配件,但我严重怀疑装配工给我的是错的,给了我一个音频插头和一个USB防尘塞。显然,这应该是一个例子。

四.安装示例

机箱评估没有安装,因为你不知道你在安装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麻烦。只有安装一台机器,才能更深入的了解一个机箱,安装过程中写的更多。我就直接跳过这里了,大家说说感受吧

感谢空内部的大装机容量,这款机箱相当流畅,CPU布线和显卡布线不需要特别注意。虽然这次没有在顶部安装冷排水管,空似乎有很多剩余,所以不用担心实测数据。这个机箱的底部布线部分只留有一个布线孔,在实际使用中足够大,可以通过USB。

背线走线的实际测量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我这边的CPU走线和平时的处理不一样。以前我的CPU路由一般都是从右边一直往下走。但是这个机箱并没有预留相应的绑定锚点,所以我只能说线从左边走,不过好在XXmm的后线区布线管理压力不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款主板的散热器背板安装窗口虽然挺大,但是有点偏右。在实际使用中,有些超大散热背板的散热器可能需要拆卸安装,希望后期可以优化。电源舱的问题还是不多,在/之间有足够的电源。

动词 (verb的缩写)整机显示

这个机箱外观还是稳的,没有侧穿,没有RGB。银色拉丝面板让整个机箱活泼起来,整体观感偏向现代商务风格。

底部的LOGO灯是蓝色的。

总体效果

总结

优势

隔音板覆盖面广,降噪效果好

机箱空比较多,兼容性很强,很容易同时面对集成水冷和超长显卡

电源舱的开口处可以安装风扇,对于显卡来说有明显的散热优势

背板空大,走线顺畅无忧。

不足的

空之间的利用率一般,而空之间的利用率很大,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总的来说,金鹤天的MUT1底盘给我的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看到一款静音机箱,在目前国家RGB的趋势下,不走寻常路,真的是难能可贵。此外,该机箱在空和兼容性方面都有很好的性能。当然,如果空的利用率能再提高一点,我觉得就更完美了。

1.《金河田机箱 静音稳定箱子了解下,金河田峥嵘MUT1体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金河田机箱 静音稳定箱子了解下,金河田峥嵘MUT1体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00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