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草原在绿色季节免受鼠害,我旗最近开展了春季鼠害野外路线调查。我旗北部苏牧主要鼠患是勃兰特田鼠,部分地区还有长爪沙鼠。为有效防控鼠害,提高全民灭鼠能力,现将相关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一、我国国旗上主要老鼠的分类

布氏田鼠,又称黄毛田鼠、雷欧田鼠、射干田鼠和布氏田鼠,是田鼠属的一种动物。

形态特征:体形似属,毛粗而短,尾相当短,尾上覆一层直而硬的毛,耳短,前脚有爪,后毛沙黄色,针毛基部深褐色,毛尖灰黄色,腹毛淡黄色。

生境环境:主要栖息于北温带的大针茅草原,尤其是以冷蒿、韭菜和隐果草为栖息地的环境。

生活习性:从3月中旬开始,春季布氏田鼠在地面的活动迅速增加,高峰期在上午11点至下午1点,呈单峰型。

繁殖方式:繁殖能力强,繁殖期集中在春季,春季孕妇8-10人。繁殖季节,4-5月交配活动最频繁。

长爪沙鼠又称长爪沙鼠、蒙古沙鼠或黑爪沙鼠、黄鼠、沙鼠等。长爪沙鼠是一种小型草原动物,大小介于老鼠之间。它是一只中小型的老鼠,它的形状和子午沙鼠非常相似。它分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及其周边省份。

形态特征:长爪沙鼠是一种小型草原动物,大小介于大鼠和小鼠之间。它是一只中小型的老鼠,它的形状和子午线非常相似。耳甲前缘有灰白色的长毛,内耳顶部附近有短毛,其余几乎裸露,后肢足底和掌部有细毛。趾端有爪,呈锥形,锋利,基部黑色,尖端灰黄色。尾巴长而粗,尾巴上有浓密的毛发,尾巴上有长长的毛发,末端形成一个“发束”。背毛棕灰色,腹毛灰白色,耳朵明显,耳壳前缘有灰白色长毛,内顶有少量短毛,部分外露。尾部覆盖着浓密的毛发,尾毛较长,形成发束。爪子长,趾端有弯曲渐尖的强爪,适合挖洞。后肢的跖骨和手掌盖覆有细毛,眼睛大而圆。

生境:长爪沙鼠是一种中小型荒漠草原动物。沙漠草原、固定半固定沙丘、林地、运河背、山脊等。它们喜欢生活在松软的沙土中。

生长繁殖:沙鼠性成熟10-12周,性周期4-6天。繁殖以春秋两季为主,每年12月和1月基本不繁殖。

二、灭鼠措施及注意事项

1.由于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的繁殖期在春季,交配活动最频繁的是在4-5月,此时需要大量的觅食,因此防控工作重点应放在4-5月。

2.灭鼠剂使用者要求努力工作,身体健康,年老体弱,智力迟钝,孕妇和儿童不能参与投毒。

3.宣传动员工作要广泛组织。毒饵投入使用后,应当划定禁牧区。禁牧区内不能饲养牲畜,禁牧区内应当设置醒目的标志。

4.穿戴必要的防护服。)工作期间。喂食期间不要吃东西、喝水或抽烟。毒药应装在适当的容器中,诱饵应使用勺子舀取,不得用手抓取和放入。不要直接用手擦嘴、脸和眼睛。日常工作后,用肥皂水彻底洗手和洗脸。

5.按照老鼠觅食的规律,毒饵从早上9点播到下午4点,每亩施毒饵量为100克。。

6、根据防治区域,一组5-15人,每2人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米左右,以平行、垂直于主风向、有计划、有步骤的方式行走。

7、机械投饵,每亩不得大于2两,在洞口放毒饵,每个洞保持在20-25个,不得大量堆积,避免牲畜误食中毒。

8、施药人员每天不应超过6小时,人可以轮换施药。

9、在下雪、下雨或沙尘暴天气,无法控制。

10.鼠患期间避免接触死鼠,以免感染鼠疫。

11、灭鼠工作结束后,要彻底检查库存和牧民手中储存的毒饵,应回收到苏木集中保管。

12、防治鼠害期间必须注意草原防火。

特别要注意的是:牧民在铲除时要牢记防控措施和注意事项,避免出现突发情况,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达不到铲除效果,提醒牧民在繁殖高峰期需要大量觅食时进行铲除工作。

1.《鼠害防治 【科普知识】鼠害防治措施技术指导(蒙汉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鼠害防治 【科普知识】鼠害防治措施技术指导(蒙汉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55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