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7月6日电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河南省祁县杨金庄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一批规划严密的西周早中期魏国墓葬,出土了一批国家和时代明确的随葬品,这对研究殷商古地方商周分野和西周社会政治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清理西周中小型墓葬224座,马坑5个,房屋遗址1处。尽管盗窃严重,但仍出土了近400件陶器、青铜武器、车马、贝壳、玉器、漆器等随葬品。

杨金庄墓地与著名的西周卫国贵族墓地隔河相望。此次发掘是继1932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新村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后,新村墓地周边最大的一次考古发掘。

从发掘情况看,陵园的形制普遍较小,是一个以周人为主体、以中下层平民为主体、经过严格规划的“国家陵园”;墓地有等级差异,不仅墓葬大小不同,随葬品也不同。少数大型墓葬有马坑和车马;不同的埋葬习俗揭示了墓地中民族的多样性。

考古队队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韩朝辉表示,墓园武器配备齐全,四分之一的墓葬中发现武器,以葛、盾牌居多,“毁兵”也很流行。铜戈和青铜戟都有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有的被一分为二三,身体已经完全弯曲。

他说,在北京刘立河西周时期的大量燕国墓地中出土了一个刻有“燕后舞”铭文的铜泡。墓地出土的青铜鼎,除了兵器、车马,是西周早期的典型乐器。

此外,出土的200多件陶器主要由罐子和广口瓶组成,是商代晚期和周初随葬品的典型组合。豫北商代晚期和周初的陶器一直存在争议。这次出土的陶器,国家清晰,时代明确,尤其是裤裆皱缩的陶器等等,非常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有助于澄清商代晚期和周初陶器的问题。

经过对陪葬品的初步整理,专家认为墓地的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这也为学术界探讨“武王之伐”后殷商故地西周的社会政治格局,在史书中记载“朝戈古城”、“卫国古城”等诸多问题提供了思路。

1.《河南淇县发掘200多座西周卫国墓葬 随葬品近400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河南淇县发掘200多座西周卫国墓葬 随葬品近400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8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