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基金官方微博的评论区。

上一代投资者有一个圈子,喜欢研究技术图形,听各种公司新闻、行业动向,购买相应的股票。后辈投资者也不喜欢研究特定公司,而是有直接购买基金的圈子。到了95、00岁,“购买基金”会更加严重,投资论坛上每天都有看不到的段落,人气基金经理可以“饭圈化”。

95后买基金不仅是一种投资,也是一种社交方式了。

买基金的经验 和自己平时网购的习惯差不多

大学毕业两年,在事业单位工作了一年,杭州“投基者”小陆是一名典型的“95后打工人”。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投资基金时,小陆的回答很简单,“想赚钱。”

“想赚钱”,这样一个朴素的理由几乎是所有投资者涌入资本市场的初心,只是每个人想赚多少的标准并不相同。小陆告诉记者:“这个市场上想一夜暴富的人太多,但很多人都是钱没赚到,最后还亏了钱。我有个大伯,投资股票二十来年,算是一个‘骨灰级’的老股民了,但家里人说,大伯这么多年下来基本没赚到钱,事实上还亏了一些,后来大伯的小女儿到国外读书,钱还是几个亲戚一起凑的。”

小陆补充道:“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普通散户想从这个市场上赚钱太难了,如果一定要投资,就把钱交给基金公司这样的专业投资机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她第一次接触基金,是通过支付宝首页上的推荐榜单了解的。谈起怎么挑选基金,她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不太会投资,买基金的经验和自己平时的网购习惯差不多,主要看基金过去几年收益率高加上网友评价好的,通常是基金推荐页面底下用户评论比较不错的,加上小红书、知乎这些App上的网友普遍认同的。”

“我也不知道这种选基方式对不对,但目前来看收益率还不错。”2020年至今,小陆基金账户的收益率达到了36%,今年以来稍微有回落,但整体依然保持着30%以上的收益水平。

小陆说:“我也没指望通过买基金可以实现‘一夜暴富’,能赚点小钱就很开心了。最近看到有新闻报道一些明星基金‘踩雷’了,一下子亏了几个亿,当时我还会有些小紧张,就把基金账户的钱兑现些浮盈出来,如果后面市场回调了,我就再买些回去,当成定投。”

“投了5000块钱,但每天有看不完的段子”

基金投资丰富了年轻人的谈资

2019年以来,公募基金实现了连续2年3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这成了不少95后、00后对基金投资趋之若鹜的最大理由。当然,除了购买基金以外,基金本身自带的高话题度,也极大丰富了95后、00后一代的谈资,买基金俨然成为了一种年轻人的社交方式。

事实上,最近几个月,有关基金的话题几乎天天登上热搜。在B站上,“如何买基金”“买基金保姆级教程”等相关视频的播放量动辄破百万;小红书上,那些爱种草的姑娘们也开始买起了基金;更有甚者,不少狂热的新生代“基民”效仿起了“明星粉丝后援会”的那套,把一个个基金经理包装成“顶流网红”:广发基金的刘格菘、农银汇理的赵诣,以及最近“红得发紫”的易方达张坤,基金经理“饭圈化”一时间成了各大媒体争论的焦点。

95后“投基者”小朱告诉记者:“投资基金太欢乐了,最后能不能赚钱不知道,反正也就投了5000块钱,但每天有看不完的段子是真的,这比打游戏有趣多了。”

小朱说,很多年轻人和他一样,如果今天基金收益好就去各大论坛花式吹捧明星基金经理,如果亏了就开始狂喷,投资者的言语用词都很欢乐,段子满天飞,就像看直播刷弹幕一样。而这种生活方式,几乎伴随着95后“投基者”的每一天,成为了年轻一代投资人宣泄生活压力的一个窗口。

就在几周前,大洋彼岸的华尔街遇上了百年不遇的“名场面”,美国散户集聚了做多力量,像是打游戏般“攻占华尔街”抗衡美国的对冲基金;而在曾经以散户力量著称的A股市场,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开始放弃个人股票账户,转而投资公募基金。

央视调查显示,2021年以来,基金产品密集发行,新增“基民”中,90后的比例持续上升,占据一半以上。

年终奖还没捂热就换成基金 无处安放的“理财焦虑”

春节前的最后几个工作日,不少95后、00后拿到刚刚发的年终奖,还没捂热,就一股脑儿换成了6位数的基金申购代码。

杭州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1月份以来,基金申购规模节节攀升,有不少年轻投资者拿着刚发到手的年终奖就直接换成了基金。2月份虽然没有像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型基金这样的火爆基金(该基金在1月创出了2400亿元的单日申购天量),但基金密集发行、投资者踊跃申购的格局应该不会改变,为此,银行目前的销售策略都变成了优先代销基金,附带推荐行内理财产品。”

从抢票、抢鞋到抢基金,95后、00后投资者也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主力军”,他们有的想一夜暴富,有的只是到资本市场中图个乐子,但更多的是为了寄托现代都市生活中那无处安放的“理财焦虑”。

时代的进步,为人民的生活创造了更为舒适的环境、更为便捷的交通、更富有品质的生活。但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年轻人又不得不面对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压力。当眼前出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突破口——基金,它能否成为缓解众多95后、00后新生代投基者“理财焦虑”的良药,帮助他们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呢?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基金投资依然是培养年轻人正确理财观、约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一大利器。但个别投资者抱着‘一夜暴富’或者娱乐化的心态,盲目跟风追涨基金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中泰证券分析师李迅雷认为:“2021年的资本市场仍然会比较繁荣,并在繁荣中走向开放,但期望公募基金继续获得30%以上的超高收益,似乎并不现实。2021年,结构分化的格局应该还会持续,因为这是存量经济主导下的大趋势,今年均值回归现象大概率会出现。”

民生加银基金测算的数据同时显示,2019年和2020年主动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36%和38%,而历史上持续两年高收益率后的下一年往往经历调整。

对于95后、00后投资者而言,他们怀揣着“钱生钱”的梦想涌进资本市场,但尚未经历过风险的考验。在充满“理财焦虑”的时代,基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财富的大门,但这并不意味着里面的财富最终会装进他们的口袋。时刻保持对于市场的敬畏心和警觉心,在任何时刻都不要丧失理性,或许是最为有用的一条准则。

1.《关于00后基金理财我想说基金投资已成年轻人的一种社交工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00后基金理财我想说基金投资已成年轻人的一种社交工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02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