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郑独军和你一起成长一辈子的第2899天
01
前两天逛的时候突然被题目吸引住了:《大三开始创业,研二就买两套房,我不敢停下赚钱的脚步》。
这是《凉子访谈录》里的一个视频标题,受访者北北是一位青年创业者。
北北说,由于自己的特殊成长经历,儿时父母离异,自己跟着母亲遭尽了白眼,过怕了苦日子,于是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创业赚钱。
大三的时候,北北就开了自己的培训机构,目前一共有5家分公司。
研究生一年级时候,许多同学都还身无分文,她就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研二又给父母买了房和车。
北北表示,自己不敢停下赚钱的脚步,尤其是看到大学的同窗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番成就,生怕自己落后于人。
为了给自己攒下一份家底,她对自己的要求是:明年一定要比今年赚得更多。
如此励志又正能量满满的故事,评论区却充满了不友好的声音,有人说她贩卖焦虑,有人讽刺她根本没赚到钱。
是不是贩卖焦虑我不知道,但我从姑娘的话语中感受到一种令人窒息的“匆忙感”,像是一直被压力和焦虑推着往前走,只会麻木地赚钱,却不知自己要去向哪里。
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不少像北北这样的人,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没有明确的目标,但就是停不下赚钱的脚步,休息半天都觉得奢侈。
在他们看来,财富是对自己成就的最好证明,要是30岁还什么都没有,就焦虑得要命。
他们中有一些人,也像北北这样,年纪轻轻,就有了比同龄人多得多的积累,总算“忙出了头”。
比如《凉子访谈录》里的另一位姑娘阿静,25岁月入10万,全款买了豪车和别墅。
阿静说,自己有一天突然感觉钱花不完了,就算每天去住五星级酒店,去各种各样的地方打卡,一个月买一两件奢侈品,钱好像也还是花不完。
但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阿静的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掉。
因为物质上得到满足之后,她却突然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甚至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她没有朋友,不开心也不知道能跟谁说。越长大,越觉得身边的人看上的,都是自己身上的资源,关系一点都不纯粹。
而造成这样的结果,“不会爱人”或许就是原因之一。
她坦言,自己从来没有爱过一个人,虽然她结过婚并且育有一子。
后来,她渐渐地开始厌倦自己的生活,终于离了婚,也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城市。
她总结,自己的前半生不缺钱,而是缺爱。
02
《摆脱匆忙症》一书中提到,对待生活有两种状态:一种叫“做人模式”,另一种叫“做事模式”。
关于“做人模式”,诗人泰戈尔有一句话对此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唯有付出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带着爱去做一件事,付出真诚、激情和心血,那么我们就与这件事建立起了深刻的联系。
我们与这件事建立的联系越深,就越是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意义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把做事当成手段,把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当成目的。
相反,“做事模式”则是把一件事情当成目的,紧盯着收益。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不会将生命附着在这件事上,这件事也没法流经我们的心,做完了也就结束了,与我们的心灵的成长无关,与我们能力的提升无关。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却等同于一台廉价的机器,一圈一圈转动,走了几十年,仍然在原地打转。
这里说的“原地打转”,不是说没赚到钱,而是心性和意志未得到磨炼,没有收获成长。
年纪轻轻就财务自由的阿静,陷入的就是“做事模式”,把自己困在了密密麻麻、荆棘丛生的具体事务当中,除了想着赚钱,根本没时间思考究竟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些。
长期在这样的紧张和焦虑中挣扎,早就没有精力深入内心,倾听内心,渐渐地就会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迷失自己。
所以,赚到钱的阿静,一点也不觉得快乐。
然而,做事模式所带来的弊端,还远不止这些。
《摆脱匆忙症》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保险公司的业务主管李娟,是一个只在乎结果,不在乎过程的女强人。
她要实现年薪100万的目标,于是就通过招聘的形式,建立了50名业务员的人力架构。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她天天游走在业务员身边不停催促他们出单:“有问题自己解决,我只对结果感兴趣,你们实在不出单就自己买了。”
业务员被她搞得神经十分紧张,总担心自己哪里做错了又被主管批评,根本没有精力好好跟客户解释保险的产品和服务条款。
结果,那一个月这些业务员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出单。
03
我们知道,人脑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左脑和右脑。
左脑负责比较、计算、对比和分析等涉及逻辑推理任务。
右脑负责非逻辑任务,比如信念、爱、信仰、信任、同情心、同理心和归属感等。
习惯开启做事模式的人,往往是被左脑控制了,这样的人由于缺乏感性的思维,容易沦为“冷血的机械人”。
比如前面提到的李娟,只想着能够通过业务员的努力,获得高额间接提成,于是天天催逼业务员出单,结果却遭到了反噬。
一个人一旦被左脑控制,开启做事模式,就会像计算机一样去思考,从而丢失人性的温暖。
因为在做事模式中,他们的右脑被屏蔽了,没有了价值观,没有了同情心,也没有了对结果的敬畏之心。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阿静在忙碌过后,却觉得自己缺爱的原因之一。
做事模式关注的是外部的事情,做人模式关注的是自己的内心。
如果不能怀着敬畏之心坦然地接受结果,而是执着于结果,不但很难发挥出激情和创造力,也很容易因为拘泥于细节而丢失大局观。
记录“二战”的经典电影之一《桂河大桥》中有这样的一幕:
1943年,英军上校尼克尔森和他的下属成为日军的俘虏,被逼修建泰国西部地区的桂河大桥。
作为一名英国绅士,尼克尔森固守着自己的准则,拒绝军官参加劳动。
修桥的任务进行得很不顺利,英军俘虏都消极怠工。
日本军官斋藤对尼克尔森软硬兼施,最终同意尼克尔森和他的军官不必卖力气干活,但他们必须指挥手下把桥在规定的五月十二日前修好。
为了英军的荣誉,也为了证明英国人的素质,尼克尔森带领自己的士兵在桂河上建造了一座十分精美的大桥。
当英国的特种部队赶来,准备炸毁日军的这座大桥时,尼克尔森却极力阻止,因为这座桥是他辛苦创造的作品。
他的顽固阻拦惊动了日军。
最终,尼克尔森眼看着自己人在日军的火力下丧生。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尼克尔森摸着脑袋猛然醒悟,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于是僵立在那里,中弹倒下,而他倒下的身体刚好撞到了炸药的起爆装置——大桥最终被炸毁。
实际上,尼克尔森就是一个被左脑思考控制了的人。
他一心只想着造桥的事情,却忘记了自己最大的目标是消灭日军,最终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
04
工作中,许多看似严厉冷血的管理者,并不是天生就被左脑控制,从而丧失了感性的一面,而是过于匆忙的生活让他们难以平衡左右脑的思维能力。
屏蔽右脑思考,逼迫左脑思考,陷入做事模式,成了他们的习惯。
只不过,陷入这种模式的人,往往不能向内深入,即使花费了很长时间,目光也依然狭窄,格局依然狭小。
《大学》中有一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意思是说,仁者是通过挣钱这种方式来突破自己、发展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释放人性的光辉,这便是做人的模式。
而不仁者是以牺牲身体、牺牲人格、失去尊严的方式捞钱,这是做事的模式。
一旦我们把捞钱当成目的,忽视了心性的淬炼之后,就很容易迷失,被金钱腐蚀,以至于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患上匆忙症的你,请试着做一番自我审视:是不是沉迷在做事模式中?
如果是,不妨放慢脚步,感受生活。
暂时忽视目标,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参考文献:钉子心理互助组《摆脱匆忙症》
1.《“我,25岁,月薪10万”: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拼命赚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我,25岁,月薪10万”: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拼命赚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02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