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生命时报
采访专家: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事侦查支队前身和网络诈骗队队长杨帆。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究员胡永涛
本报记者王冰洁
编辑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不仅已经是通信设备,功能也变得更加强大和广泛。
手机为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人们已离不开它,与此同时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必须重视起来。手机关乎三大安全
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共计15.94亿户。对不少人群而言,手机是钱包,可以购物、缴水电燃气费、坐公交;是钥匙,可以开门锁,出入小区门禁;是身份证,几乎所有个人信息都储存在里面。因此,手机涉及三大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信息安全。据统计,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比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工作单位、人脸信息等。如果曾在聊天时透露、在多个网站上填写、不慎点进钓鱼网站、平台系统监管有漏洞等,均可能导致信息泄露,不法分子便可冒用身份信息,从事违法勾当。
财产安全。如今,刷脸、刷码、网上转账等移动支付方式让人不必带现金出门。但同时,支付账号、交易金额、交易时间、订单细节等支付信息却面临泄露风险。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电信和网络诈骗队队长杨帆表示,一旦支付信息泄露,不法分子便可刻画出用户近期的购物情况,进而假冒相关网购平台要求退换货,或假冒快递公司提供丢件赔付等,对事主进行诈骗。
隐私安全。一般来说,记录用户实时位置是为了个性化设计或推荐。如果手机未关闭定位功能,发送原图照片、实时位置便会暴露个人位置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可对用户进行定位,造成住所被盗,甚至孩子被拐。
信息诈骗套路多
2020年以来,公安部与有关部门全年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2万起,拦截诈骗电话7.3亿次,短信15亿余条。由于网络时代的发达,没有人能不受电信网络诈骗的威胁。只有知晓骗子的套路,才能避免受骗。
假软件、网站。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究员胡永涛表示,从诈骗方式来看,一些“钓鱼”软件和网站,常仿照支付宝、网上银行等正规软件和网站的界面,诱骗用户填写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窃取身份、账号密码。
假WiFi。出门在外,不少人希望“蹭”上免费WiFi,如果正巧连接了不法分子架设的热点,所有上传、下载信息,网购、转账、账户密码等都会被其掌握。
假二维码。不明来源的二维码,比如街头扫码赠礼物、某些网络店家发送的二维码,常带有木马病毒;一旦扫码,手机便被植入木马病毒,可造成银行卡被盗刷等后果。
假官方号。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模仿运营商官方号码发送信息,极具欺骗性。一般以积分兑换、发红包、网银升级、机票退改签、网购退换货、实名认证等名义,要求用户点击“藏”有病毒的链接。
假借手机。有些不法分子向路人借手机,并趁机偷取SIM卡,并借此获取银行动态密码,用网银转移事主资产。
假警察。“你是XX吗,我是北京市公安局警察,警号是XX,你涉嫌非法入境,需要……”接到这样的电话,听到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准确无误地说出来时,不少人心里一慌,如果相信了这位“警察”,下一步便可能是要求点击链接、填写银行卡号等,盗刷事主资产。
防掉坑,堵漏洞
当看紧口袋、锁好拉链等“人防措施”已不足够时,民众必须提高“心防”意识,杨帆提示,要堵住手机里的4个安全漏洞。
应用查杀软件,别忘。大家需在手机官方应用市场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查杀;开启防护类软件,比如由北京市公安局推出的“全民反诈”软件,可帮助扫描恶意软件、识别诈骗短信、拦截诈骗电话,以及网络好友验真,避免上当受骗。
请求某些权限,别开。软件被首次打开时,常会请求各项权限,这时需遵守一项原则: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最小范围地进行授权。比如使用浏览器时,可拒绝其访问相机/麦克风、获取地理位置、短信/通讯录等权限;除了导航软件,其他软件的定位功能可关闭。
个人社交信息,别露。不少人喜欢在社交平台发布照片,注意不要暴露位置信息,给重要信息打码。另外,陌生人加好友要设置隐私屏蔽,如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陌生人不能看十张照片等。
换号要解绑,别大意。更换手机号要及时将原号码绑定的支付软件、银行卡、应用程序解绑,否则新用户在拿到号码后,可通过短信验证码的方式成功登录各种软件平台,获取你的个人信息。
堵住安全漏洞后,免不了还会受到外界信息的诱惑,两位专家提醒,面对外界诱惑要做到4“不”:陌生链接不要点、陌生二维码不要扫、公共WiFi不乱连、陌生电话不要接。
陌生程序不乱点。不少人接收陌生人的信息后,如果其中带有链接、安装包、程序,可能出于好奇点击,殊不知即使马上退出、未安装,手机后台也可能被植入病毒,导致手机被设置自动呼叫转移,银行卡余额通知、验证码等短信均被拦截;即使不法分子在转移资产,机主也无法获知。
非官方渠道不支付。进行网上支付时,首选商业银行官方软件,比如中国银行官方软件;其次选择获得国家认可、大型企业的第三方支付软件,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论坛、个人商家支付工具等其他渠道,最好不做交易。此外,老年人的支付软件尽量不绑定银行卡,并设置用款上限,定期更换密码;个人的付款码、银行卡号、银行动态密码,不要透露给陌生人。
过分索取信息不要填。使用手机过程中,部分软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大家要选择性填写,或不填。比如通信类软件,可填写用户电话号码、账号;网上购物类软件可填写收货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等。
如果仍然不慎遭遇网络诈骗,事主需立刻拨打110报警求助,或选择就近的派出所报案;登陆支付软件保留转账明细,或去银行打印流水。如果有短信等聊天记录,也要妥当留存,以便警方固定证据,尽早破案。要尽快更改银行密码,减少损失。若老年人不知如何操作,可尽快寻求警察的协助。
还需提醒的是,如果接到“96110”的来电,一定要立刻、马上接听,这是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代表您正在被骗,或身边的朋友正在被骗,需马上采取措施,将损失降至最小。
手机丢了马上做四件事
一旦手机丢失,各类信息有同时泄露的风险,“挂失”越快越好。
第一步:挂失手机号。拨打运营商官方号码,通过人工服务冻结手机号,使其无法接收动态密码。
第二步:挂失银行卡。通过拨打银行官方电话,转接人工服务进行挂失,冻结与银行卡相关的一切业务;手头有几张银行卡就要冻结几张,无论是否还在使用。如果手机绑定了支付宝,可拨打95188挂失,微信用户可登录110.qq.com冻结账号,均为24小时服务。
第三步:补办手机卡。带上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去运营商营业厅补办;补办成功后,联系银行客服“解冻”,尽快下载曾使用的支付软件,修改一切账户密码。
第四步:赶快通知亲属。手机丢失后,不法分子也会冒用事主的身份,向亲友借钱。在保护好自身财产的前提下,需尽快登陆QQ、微信等社交软件,并通知亲属,不要轻信转账。
胡永涛建议,平时手机密码尽量设置复杂一些,比如锁屏不要选用“1111”“0000”、生日,或者“Z”“L”等易被猜中的密码或图形。SIM卡设置PIN码,为挂失争取时间。生活中,子女多教长辈使用智能手机,保持耐心,以免他们遇到问题时不好意思开口求助,转而寻求骗子的帮助,毕竟“骗子很可能最热情”。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1.《app绑定银行卡专题之堵住手机里的4个安全漏洞,给信息安全上把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app绑定银行卡专题之堵住手机里的4个安全漏洞,给信息安全上把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13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