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景润
“今天坐地铁下车找WC,发现需要出站,我就去服务台问小姐姐该怎么走。
她给了我一张卡,还帮我开了闸机,等我回来后把卡还给小姐姐,她又帮我开了一下闸机,原来还可以有这种操作……”这是一位网友,在今天乘坐地铁时遇到的故事,也把上海地铁的“上厕所凭证”送上热搜。
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地铁还没到站,却突然想上厕所。由于一些站台修建较早没有厕所,只好出站再进站,这又要多买一次票,实在是去了不划算,不去更难受。
因此,当“上厕所凭证”破圈后,大家纷纷表示“遇到了福音”“感觉以后能省好几个亿”“为上海地铁点赞”……
确实,上海地铁体量庞大,是运营规模位于世界第一的轨道交通网络,日均客流量在千万级别。一个乘客的上厕所需求,似乎很不起眼。但别忘了,对于任何一位突遇“三急”的乘客来说,那一刻的纠结与无奈都是实打实的。更何况,少花几元钱,也许就可以在午餐时给自己多加一个鸡蛋。
“人性化”的答案,其实就写在这一张张“上厕所凭证”上——在将心比心上下功夫,向精细处要答案,真正站在“人”的微观立场上思考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上海地铁的这一举措展现出的,不仅是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更是城市与个体间的良性互动。
我不禁想起上海地铁上一次“走红”。就在今年3月,一位乘客乘坐地铁8号线时,自己的帆布包不慎被车门夹住。一路上,7个经停站均有站务员上车询问“是谁被夹住了?”而在终点站,工作人员手动帮她打开了车门。这样的热情与暖心,也让她经历了从沮丧到尴尬,再到感动的心情过山车。
虽然已经过去了半年,但此事还是被很多网友提起,有人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也有人说“人性化真的可以成为一种习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真挚的心安与温暖。
其实,上海地铁的人性化举措远不止这些。从8月8日起,上海地铁在11条轨交线路上开始试行“分区调温”,将列车车头和车尾两节车厢的温度调为“弱冷”,比普通车厢高2度左右,适合儿童、老年人和孕妇等体弱畏寒的乘客乘坐,满足了不少“畏寒者”的刚需。
除了上海地铁外,不少地方也都把“人性化”写在了地铁的建设、运营中。比如为了兼顾防疫与便利,多地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没有绿码的老年人开设了专用通道;不少地铁站配有残疾人专用直梯,并设立无障碍卫生间;还有的城市曾在平安夜当晚延长了地铁运营时间,方便晚归乘客回家。
地铁是现代都市的重要符号之一,常常隐喻着效率与速度;地铁也是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寄托着无数人的生活。
而正是这些人性化、精细化的举措让我们明白,地铁对应着的,不仅有匆匆的步伐、疲惫的眼神,也有暖心与体贴的细节。这,正是城市文明该有的样子。
责任编辑:王磊
校对:丁晓
1.《夜读|上海地铁的这个“宝藏”你发现了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夜读|上海地铁的这个“宝藏”你发现了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15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