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好好的梳理一下商业变化的逻辑,文末的八大特征,则是未来商业的新逻辑,此文不长,但非常有价值,你可以读的慢一点,戒骄戒躁。
中国经济的三个阶段
从宏观上来看,中国经济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段从1992年到2002年;
第二阶段从2003年到2012年;
第三阶段从2013再到2018年;
01 第一阶段(1992年-2002年)
物质短缺
暴利时代
1992年之前中国属于计划经济时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国开始转入市场经济阶段。这个转型使社会发生很大转变,以前依靠饭票、粮票置换粮食、油盐、肉包括身上的衣服,是一个物资极其短缺的时代。
那种情况下,一旦可以自由生产和买卖,必然造成社会物质产品的大爆发,伴随的就是利润和财富的暴富,所以改革开放一到来,马上使中国进入了暴利时代。
无论你生产什么、倒卖什么都能赚钱,因为社会需求的口子如同黄河决堤一下子被打开了,这种需求是远远大于社会的生产能力的。这个阶段的经济特征是“以产定销”,我们生产什么都可以卖出去。市场的活力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人们的生活被改善了很多。
这是一个小批发、小零售的阶段,这个阶段一直维持到2002年。
02 第二阶段(2003年-2012年)
从“以销定产”到薄利时代
随着这种散乱式的商业发展,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那就是大批发、大零售阶段,也可以说是“以销定产”,渠道商先从品牌商那里订货,订货之后再去卖货,消费者根据自己需求和喜好去买东西,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之下,商品的品类越来越丰富,于是有的商品就形成了所谓的品牌,这种品牌是野蛮生长下的产物,是被动出现的,而不是主动开创出来的。
最典型的就是福建运动品牌,比如安踏,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老板自己筹一笔钱,去央视打广告,用最快的速度打出一个叫“安踏”的牌子,然后再做批发,其实还是代理商批发给经销商的路线,并不具备做品牌的基因,真正的品牌需要大量文化积淀,需要有自己的原创基因。品牌的本质是一个信誉的保证,同时更需要有工业设计的基因。但是,中国商业的土壤环境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在这个阶段培育出自己的品牌。
与此同时,另外一种变化也在悄悄发生……
2003年,中国忽然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就是非典,那时我读高三,整个学校都封了,家长只能隔着学校围栏给学生送饭,那情形有点壮观,整个世界人心惶惶。第二件事就是阿里巴巴推出了淘宝,易趣也几乎是在这一年在中国呈现爆发事态。
为什么这两件事有一定的联系呢?因为电商的爆发使大家意识到一个事:哪怕我足不出屋也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非典的事件,让大家感觉到了电商的优势。
2006年,eBay易趣宣布将部分股份卖给TOM,这被公众视为eBay退出中国的象征,从此淘宝开始一统江湖。
电商也开始越来越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从经济结构上讲,这也促使商业从大批发阶段进入了到了下一个阶段:薄利时代。
首先,我们在商场买的衣服基本都是八倍以上倍率,也就是一百块钱生产的毛衣,最少要卖到八百,如果低于八倍倍率就是亏的,因为首先商场只要做活动,一块当作两块五用,相当于四折,之外商场要扣掉百分之三十的扣点,再加上百分之十二的团队工资,还要扣掉税点,基本剩下一点几折。也就是同样的衣服厂内购买只需要付八分之一的价格,而实体门店比如专卖店,则最少是四到六倍,只要扣完成本就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电商和代购的生存空间。
电商把利润环节压缩了,直接牵起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两手,无论是小批发还是大批发,以前一件成本100元的东西,即便是最低折扣价卖到消费者手里也要300元左右,去掉中间环节之后,100元的东西只能卖到120或者150,而且它把商家都在一个页面呈现,哪个便宜消费者就认准哪个,商业竞争变成了赤裸裸的价格战。
消费者是占了一个大便宜,但是商家有点苦闷,因为你不卖反正有人卖,只有卖的便宜才能卖的出去,所以商家越来越无利可图。再加上人工不断上涨,利润越来越低,与其我死不如大家都死。如果不走歪门邪道,工厂可能就要倒闭了。商家只有开始偷工减料、造假模仿。所以各种假货、毒奶粉以及瘦肉精等是在这个阶段呈现爆发事态的。所以,消费者表面上是被电商省钱了,但实际上也是吃亏了。
更重要的是,电商彻底打乱了原来的大批发产业链,原来生产者赚生产的钱,品牌商赚品牌的钱,物流商赚物流的钱,渠道商、批发商、零售商都各赚各的利润,每一个人除了上述角色之外,同时还都是社会的消费者,大家你来我往、互惠互利,社会以既定的逻辑运转。
由于电商压缩了产业链,很多角色不存在了,很多人变得无所事事,于是社会的消费能力就开始下降。
03 第三个阶段(2013年-2018年)
混沌时代
这五年时间,是中国商业最纠结的阶段,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传统实业不断的倒闭,当然还有一批企业在吃老本,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大家都找不到方向,很迷茫。而电商在消灭了一批人之后,自己也开始渐入困境,大家都低价,已经无利可图,甚至十个网店只有一家赚钱,其他九个都亏损,线上的红利已经快被吃完了。
怎么办?我们不要忘记,电商还有另外一个优势,作为新兴产业,可以吸纳社会资本,电商一直在不断的做尝试,比如京东不断的烧钱去做物流体系,顺丰开始做线下连锁,阿里开始收购银泰,他们的战场从线上转入到了线下,并且从蓝海变成红海。
与此同时,由于生产和消费持续在脱节,产能过剩也出现了,这让实业倒闭的速度加快,随着消费能力的下降,加上需要承担库存,经销商订货速度也慢了,所以这五年我们拼命的叫喊新概念,比如互联网思维、o2o、互联网+等等,有句话说:一个人越炫耀什么,说明他越缺什么,似乎只有这些新概念可以应对库存问题。
这就是混沌的商业状态,这种纠结将一直持续到2018年。
我常常说2018年是大破之年,2019年一定是大立之年。因为物极必反,既有盛极而衰,也有否极泰来。中国经济也是如此。
2019年是中国下一个商业元年。其实商业的本质很简单,我们无非就是给自己的客户提供我们独有价值的东西(服务或产品),同时实现自己的收益(副产品)。我们获得收益的多少,只取决于我们提供价值的大小,而和其他任何因素都无关,商业正在越来越接近这个逻辑。
我们从零售角度来分析一下未来商业的状态:
未来商业的八个特征
01
厚利时代
世界上所有能够让别人忘记成本、忘记渠道、忘记价格的东西,基本上就是那一类,也就是被我们津津乐道的各种世界名牌。
世界名牌的特点之一,是具有传承价值,我们总能找到它本身的传承文化、增值文化和创造文化,因此100块钱的东西可以卖到1000甚至10000。如果认真追溯的话,欧洲的奢侈品大部分都来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所以伴随着国家的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它的文化输出是必然的,文化输出又是附着在一定的物理产品上,所以一定要有文化附加值。
品牌一定是跟文化联系在一起的,而文化辐射力这个东西一定是和经济实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十几年前说中国会出现世界品牌一定会让人笑掉大牙,就像现在有人说老挝出了一个世界名牌手表一样,我们也会笑掉大牙。
中国八九十年代都是在流行港台文化,因为他们经济比我们强,但是现在情形不一样了,很多港台明星要跑到大陆来唱歌、演戏、参加综艺节目了,因为大陆变的比他们有钱了,随着大陆经济的增长,大陆的文化一定会越来越有影响力。
以前大家总是崇洋媚外,这几年突然发现自己的东西也挺好的,传统文化复兴了,国学复兴了,中医也被认可了,中国文化正在积聚能量,影响到商业上就是我们的产品将有提升附加值的机会了。在接下来的阶段,中国一定会出现一些世界性的民族品牌!
文化可以增值多少?一百的东西卖到一万都不算贵的,一张宣纸只需要几分钱,一个书法家写一写,可以卖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一坨泥巴捏成个烟灰缸可能值几十块钱,捏成个菩萨外面再镀个金身,它可能就值几万块,这就是文化的附加值。
对实体店来说,另外一个拉高价格的办法就是增加体验,比如很多餐厅在你吃饭的时候都有特色舞蹈,这就从买卖关系升级成为一种服务关系,也是一种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表现。
02
消费的精准化
以前中国人真的是穷惯了,那时候物资极其匮乏,穷的时候中国倡导的是产品野蛮生产,凡是在野蛮生长中分得一杯羹的的人都是暴富者,他们暴富之后就对那些世界大牌如饥似渴,LV之类的来什么买什么,只要是品牌甚至门店装修的像品牌,就会有人买,因为钱突然多了。
现在不同了,薄利时代把所有的产供销环节压缩了,中间环节长时间拿不到钱,这就消灭了一批暴发户,接下来消费一定会趋于理性,趋于精细化,能不能更加精确的找到消费者变得很重要。优衣库、无印良品等一百元以内的东西特别好卖,根本原因就是产品定位的成功。
未来需求会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也会越碎片化,要想找到消费者,传统方式显然太落后了,一定要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去匹配。
1.《【2018什么赚钱】专题中国未来的8大赚钱机会,最好的时代才刚开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8什么赚钱】专题中国未来的8大赚钱机会,最好的时代才刚开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159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