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保险公司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安邦、中法生命几乎破产;
天安财政保险、天安人寿、李安财政保险、华夏人寿当天被收购。
不少人抱着看戏的心态等着坏消息传来。
可惜,我国的保险监管体系再次让他们失望了。
安邦安全着陆,完美重组;
中法人寿成功增资,再度启程;
4家保险公司也都被老牌优秀公司接盘了。
想看戏的人,和等着营销的保险销售都傻了,
有项记录,依然在保持:
不过,没有保险公司破产过,不代表所有公司都一直经营顺利。
我国保险业的救世主,保险保障基金,
在近20年,也出手过4次。
这4次都是保险公司经营不善,堪称惨。而保金出手之后,无一例外都救回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看看国内曾经混得最惨的保险公司,能惨成什么样:
看巨人陨落、看平民逆袭,这两种反权威的猎奇新闻,大家喜闻乐见。
在国内如此周全严密的监管、保障体系内,如果还是出现一家烂泥扶不上墙的保险公司,竟然因为经营不善,倒闭破产了,那场面一定相当精彩。
新华保险,曾经就是国内保险史上第一个被看戏对象。
但新华保险成立之初,无限风光。
1996年,中国保险界迎来了一波扩军潮,在当年100多张牌照申请中,中国人民银行史无前例地批准成立了5家中资保险公司,其中之一,就是新华保险。
但新华保险,却面临着内忧外患。
15家股东,外有外资苏黎世保险公司,试图通过代持暗中绕过监管限制,进入中国市场;
内有内资股东相互攻讦,割裂成两大阵营。
连续8年盈利,风光无限,却被曝出偿付能力不足;
而压垮新华保险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时任董事长关X亮挪用巨额公款,东窗事发。
但这都是后话了,
在2002年的时候,新华保险还是和太平洋保险一同逐鹿中原,冲击“保险第一股”的最佳人选。
仅仅两年后,寿险市场负增长,加上新华保险6亿资金受困于股市,颓势终于开始显露。
保监会也发现新华保险偿付能力仅有61.32%;持续8年盈利的业绩也开始遭到质疑,被扒出有“会计造假”嫌疑;
一方面,新华保险表面看来欣欣向荣:2005年保费收入210.8亿元,同比增长12%,总资产达到605亿元;
全国34家省级分公司,166家地市级分公司,779个分支服务部,近14万员工。
但歌舞升平的表象之下,“偿付能力不足”的蚁穴瞬间颠覆了这一切。
从“冲击保险第一股”,到“中国第一家最有可能破产的保险公司”,新华保险只用了2年。
业务结构不合理,大量银保、团险、趸交产品,给偿付带来了巨大的短期压力;
过快消耗、急速扩张,也是造成偿付能力不足的一个原因。新华保险曾有过拟在1年内筹建25家分公司和105家分支机构的记录。
但最骇人听闻的,还是那份1996年秘密签订的代持合同。
苏黎世保险公司明争暗夺,用11年时间不停追索、暗中交易,通过股权代持实际控制了新华人寿27.5%的股权,逾越了国内监管规定的“外资持股不超过20%”的限制。
保监会不再坐视不管,在2007年5月,新华保险15家股东收到了保监会的通知:将动用保险保障基金会16亿资金,购入总计2.7亿股股份,合计持股22.53%。
6月,保金再度出手,最终以38%的比例,成为新华第一大股东,全面清除了“问题股东”。
并且,在2008年第一季度的发布会上,监管就宣布:新华人寿被挪用的大部分资金已经被追回,剩余部分也以资产抵押进行了保全。
同时,在新任领导孙兵的管理下,从2006-2009三年间,新华人寿的业绩迅速站稳,并且实现3倍增长,2009年保费收入达到了668亿元,位居国内第五。
这是保险保障基金的第一次出手,一战成名,完美抢救了深陷经营危机、权斗漩涡的新华保险。
并且,在整顿完成后,保金果断把持有的38%股份一次性转让给了中央汇金公司,使其成为第一大股东。
汇金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这样一来新华保险相当于变成了国有控股公司,一举粉碎了宵小之辈的妄想。
新华保险就此进入了平稳有序的经营。
2011年,新华保险成功在香港和上海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两地同步上市的保险公司,同时也是国内仅有的四大上市险企之一。
时隔多年,新华保险历尽千帆,还是站回了原点,敲响了那迟到9年的钟声。
中华保险,也是一家“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保险公司。
它的前身,是新疆兵团保险公司,
是1986年7月,由财政部和农业部专项拨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成立的,
2002年9月,改名叫“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的时候,可是经过国务院同意的。
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中华”冠名的保险公司。
正宗的根正苗红。
不过2004年一拆三,分出“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之后,情况就开始慢慢不对劲了。
为了跑马圈地,扩张业务,中华保险长期依赖“高佣金”、“低手续费”的粗放经营模式,慢慢陷入了“寅吃卯粮”的境地:靠收取新的保费,来支付以往的赔付。
隐患就此埋下。
2007年,狂奔中的中华保险,长期积累的问题终于爆发了,
当年中华保险被曝出现64亿巨额亏损,甚至资不抵债。
2009年,中华保险试图市场化重组,但没能成功,当时中华保险一度被认为会被破产清算。
但当时的保监会没有贸然让其破产,而是再度派出保险保障基金,前去救市。
后来保险保障基金董事长兼总经理任建国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这么做的原因:
“中华联合当时严重资不抵债,技术层面看确实符合破产条件。
但考虑到800多万客户、3万多名员工的权益,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
不能破产。”
保金再度临危受命,立刻提出“先托管,后重组;先止血,后输血;先换人换机制,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渐进式管理救助措施。
救助工作就此展开。
2009年3月,保监会派出内控工作组,入驻中华联合总部,研究了解情况。
2010年4月,一纸托孤,让保金受托管理(不是持有)中华联合75.13%的股份,代行股东权利。
保金接手后,在同年8月,改选了董事会,并重新聘请管理层,对治理结构、经营机制进行了改良。
但这只是“托管”,保金并没有真正持有股份,
后续的“重组”、“输血”的计划还亟待实现。
为了接下来的救助顺利进行,
2011年6月,国务院批复了重组方案,
保金获得了中华联合57.4%的股份,可以开始大展拳脚。
为了进一步引入投资者,
2012年3月,保金率先注资60亿元,把持股比例从57.6%上升到了91.5%,
以加快中华联合的市场化重组。
经过一系列谈判、筛选,
12年9月中华联合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资产注资78.1亿元,以51.01%的比例,成为了第一大股东,
同时保监会下发批复,解除了对中华保险实行多年的限制:
比如限制业务规模、禁止新设分支机构、禁止分红等监管措施。
中华保险解下紧箍咒后,跃跃欲试,准备大展一番拳脚。
随着东方资产的入股,中华联合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12年12月6日,中华联合宣布偿付能力已经回到了150%以上。
整顿初有成效,但革命,还远远没有成功。
当时的中华保险董事长李迎春曾说,公司依旧背负着80亿的历史性亏损。
过去保单的未来偿付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不过因为慢慢重回正轨,中华保险当时的利润状况良好,
李迎春计划未来3年扭转亏损,化解这一包袱。
后来的事,也证明这不是一句大话:
2014-2016这三年,中华联合财报数据显示,3年营收分别是305.08亿、388.76亿、385.46亿;
分别实现利润18.12亿、23.55亿、8.52亿。
2017年光上半年,就实现了营收191.15亿,净利润7.33亿。
这段长达5年的托管重组,终于圆满成功。
危机过后,英雄功成身退。
毕竟保险保障基金动用之初,有关部门就明确指示,要在中华联合有效化解历史包袱、健康运行后,择机退出。
就像父母看到孩子能独立生活之后,终究会放手一样,
故事有开始,就会有谢幕。
刚好保险业“新国十条”颁发,资本市场普遍看好保险业的中长期发展,
中华联合也因为设立电商子公司、确定香港上市,顺势从落魄的大院子弟,重新成了风头正劲的才俊,
这也给保金的安全退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5年,保监会等有关部门完善了保金的退出方案,由原来的“分批次、逐步退出”调整为一次性全部退出,以便尽快结束风险处置工作。
11月,保金将所持有的60亿股股份在北金所挂牌交易,
一时间,有意者踏破了门槛。
不过作为接手保金努力成果的新投资人,
既要满足保监会对股东出资能力、口碑信誉等方面的资质要求;
还要具有较强实力,有利于完善中华联合的治理结构,进一步巩固风险处置成果,
如果能在技术、管理、资源上提供支持,未来中华保险的长期稳健发展就更有保障了。
保险保障基金挑来挑去,选中了辽宁成大、中国中车和台湾富邦保险作为接班人。
16年2月,“岳父”保监会也批复同意了这次转让,
以总价格144.05亿元,受让保金持有的60亿股股份,以30亿股、20亿股、10亿股的比例,成为中华联合第二、三、四大股东。
而保金的持股则降至5.6335%,退居第五大股东。
这最后的5.6335%股份,也在17年,被保金全部出让,
就此,保金完全退出中华联合,不再持有任何股份。
如今中华保险还在健康地运营这,当年的救助,不只是解决了燃眉之急,保住公司不倒,
连同未来的发展,保金都帮忙定好了调,找到了可靠的伙伴,并铺平了道路。
从富家子弟,到落魄,再到重回巅峰,
困窘中,等来的是保金这样的救世主,真应了那句“焉知非福”。
每一座倒下的大厦,都有过起高楼宴宾客的风光时候。
安邦保险集团就是这样,2004年成立之初,只是一家财产险公司。
但开张的第2年,就和上海通用汽车、工商银行达成了合作协议,保费收入直接破10亿元。
如此迅猛劲头,曾让安邦成为我国“排名第三”的保险公司,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样的巨头并列。
2011年,当时还只是一家财险公司的安邦,不仅将注册资本变更为120亿,还收购了成都农商行,拥有了“银行牌照”。
这一收购举措,使安邦的资产体量直接从500亿扩大到了2000亿。
一路高歌猛进,野心初现端倪。
所有这些操作,都离不开那个后来改变了安邦命运的人——吴X晖。
在2013年,获批成立了安邦保险集团,成为拥有全牌照经营的综合性保险集团。
也是在这一年,安邦元老胡X元卸任,吴X晖正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充满野心的扩张之路正式开始。
成都农商行只是一切的开始,以成都农商行为基石,腾挪资金,吴X晖收购了大量公司:
希尔顿集团旗下位于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
比利时百年险企FIDEA、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
韩国东洋人寿、荷兰VIVAT保险公司、韩国安联保险、加拿大养老连锁机构等
还持有了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金地集团、金融街、华业地产、吉林敖东、中国电建、万科9只股票,持仓股票的总市值超1000亿元。
安邦迎来了鼎盛,“万亿帝国”似乎崛起了。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保监会,纷纷批评这类收购浪潮,指出盲目投资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2017年5月,保监会对安邦下发监管函,指出安邦人寿的2款产品存在问题,并要求其3个月内禁止申报新产品。
此后,安邦的形势急转直下。
随着2018年吴X晖被公诉,这些年安邦“蛇吞象”吃下的产业,又被吐出。
保险保障基金虽迟但到,联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石化)、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上汽),三巨头共同成立“大家保险集团”,对安邦集团进行了全面清算重组。
安邦保险算是彻底落幕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被接管时,安邦还有1.5万亿中短期保险在外,没有兑付。
如果处理不好,恐怕会影响很多投保人的利益。
但这次保金,和已经改名了的银保监会还是没有让大家失望,1.5万亿的存续理财保险,愣是没发生一起违约事件,连逾期都没有发生,平稳度过了给付高峰期,顶住了现金流。
教科书级的示范,堪称监管的艺术。
这是保金的第三次出手。
庞然大物安然落地,中途无人受损,
而且那些买了安邦的保险的消费者,可能自己也懵逼,怎么保险买着买着,就换了股东?
而且是中国人都知道的那种靠谱的股东?
买保险还有这等好事?
这个还不能给大家详写,因为它还是正在进行时......
2020年7月17日,银保监会发了一条公告:
短短几行字,波澜不惊。
但明白各种门道的,应该明白这则公告分量不低:
4家保险公司、2家信托公司同时被银保监会实施接管。
一次对6家机构出手,这是我国金融界有史以来罕见的。
一时间谣言四起,朋友圈各路牛鬼蛇神都像被捅了马蜂窝,用苦口婆心、讳莫如深又透着无奈的语气,说些狗屁不通的话:
按照监管发布的公告所说,
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易安财险这4家保险公司都是因为违反了《保险法》第一百四十四条才被监管的,
条款原文是这样说的:
而这4家公司的偿付能力均在银保监会要求的红线之上,
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被监管,是因为“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的行为。
鉴于这四位难兄难弟都来自同一个大家庭,所以这次的监管有更深层的原因,不方便细说。
可有些人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借题发挥,确实有些可笑。
因为虽然我们不清楚背后的真相,但我们清楚事情的后果。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的时候,说到过这一点:
简单地讲,
就是公司还是那些公司,而且不管里面人怎么变,哪怕老板怎么变,
保单也还是那些保单,
不会受到任何损害和变化。
国寿、新华、太平洋、人保,四位大佬被监管指派托管。
托管后,4家公司仍旧正常营业、正常理赔。
这场景多少有些魔幻:
曾经同台竞技的新华和太平洋,如今又并肩站在一起,共同作为优秀典范,来管教后辈。
只是一个始终四平八稳,另一个却去泥淖里走了一遭。
被接管过的新华人寿,如今重回国内保险界的中流砥柱。
而如今再回想当年追逐“保险第一股”的情景,是否也会添上一丝新鲜?
如果说前面那些前辈们,只是在破产的“边缘试探”,
那中法人寿绝对是这中间“死相”最逼真的一个:
开张15年,14年都是亏损的;
偿付能力低至-24408%,史上罕见。要知道新华保险当年才低到61.32%,就被监管了;
最近4年,甚至沦落到靠借钱度日,整个公司全年保费收入才7万元,甚至不如一个普通人的年收入。
但是,要知道在我国,保险牌照是绝对的稀缺品。
能持有一块牌照,必定都是大有来头,或者实力雄厚的。
中法人寿确实就是这样,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在2005年,由中国国家邮政局和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联姻而成立。
双方各占50%股份。
双方一个有资源,一个懂保险,一拍即合。
那段时间恰逢中国刚加入WTO,好几家合资险企都是在那个契机成立的: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合办的海康人寿(现在叫同方全球)、
海尔集团和美国纽约人寿合办的海尔纽约人寿、
还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光大集团、鞍钢与加拿大永明人寿合办的光大永明、
央企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合办的中信保诚等等。
中法人寿即便在这个各路神仙纷纷下场的时代,也是其中最闪耀的一个。
凭借中国邮政强大的资源,前3年中法人寿的保费规模成倍增长,业务非常健康:
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中国邮政曾想增资、提高持股比例。
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事情的结果,就是中国邮政另起炉灶,
在中法人寿成立的第4年,联合了国内20家省级邮政公司,
成立了后来大名鼎鼎的“中邮人寿”。
事实证明,中法人寿的成功,中国邮政的资源确实占了绝对功劳:
有资源加持的中邮人寿,以比中法人寿夸张得多的速度,仅用5年,保费收入就蹿升到了219.52亿;
而失去了中国邮政扶持的中法人寿,却开始过起了苦日子,保费断崖式下跌:
中国邮政也在2015年转让了中法人寿的股份,正式结束了这段中法婚姻。
也是这一年,中法人寿开始了借款度日。
对此时的中法人寿来说,不借款确实难以度日。
15年来,除了第一年,每年都在亏损,累计亏损达到了5亿元;
2016年起,净资产变为负数;
2020年第三季度,负资产达到2.48亿。
2017-20204年时间里,累计向老股东鸿商集团借款27次,金额将近3亿。
虽然一度混得这么惨,但中法人寿并不是混吃等死,
增资的尝试一直没有停过,可惜命运似乎就是要作弄中法人寿,3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2016年11月,提交引入吉林长久集团、安徽国圣的投资申请,因故没有得到获批;
2017年4月,引入广西长久汽车、宁德时代新能源、西藏先仁投资,却碰上监管暂停审批;
2017年8月,中法人寿有一次发布公告,拟增资13亿。广西长久、宁德时代参与定向认购。
直到前不久,
2020年12月,中法人寿终于迎来了转机,增资终于被银保监会批准,3家实力雄厚的优秀企业出资接盘:
专注电器机械的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出资9亿元;
中国500强、重工巨头青山控股出资9亿元;
经手国内奔驰汽车的生产和销售的贵州贵星汽车出资2.1亿元。
之前就经常慷慨解囊,帮助中法人寿度过了最艰难的4年的老股东鸿商集团,这次干脆又出资7.9亿元,鸿商集团本身就是投资运营方面的行家,并且向来重视医疗健康领域,有了这次三方增资的机会,未来的中法人寿或许可以重振旗鼓。
同时,原股东法国国家人寿,也就是“中法人寿”的“法”,和北京人济九鼎,则把所有股权转让彻底脱离中法人寿。
这意味着,中法人寿正式从中外合资,变成了纯中资。
而“中法人寿”这个名字,或许也会随着它坎坷的过往,一起消失在历史中。
回首中国保险的30多年历程,遭遇过磨难,遭遇过挫折。
也曾经辉煌,创造过价值。
他们有过的思考,思想,都在为我国保险发展试错,
而真正强大可靠的,是背后的监管力量。
每一次,都能救保险公司于水火,救保民的权益于危难,
哪怕是经历过几次全球的金融寒冬,都硬是撑住了没让一家保险公司倒闭。
毕竟,我国实施的监管系统“偿二代”,可以说是目前全球最先进、最严格的,欧盟现行的Solvency II也只是跟我们持平,甩美国的RBC至少20年,类似的香港、新加坡、日本,就更不用说了。
每个季度都要用一系列方式,通过数学模型、压力测试,来保证保险公司在任何情况下都有99.5%的概率不倒闭。
很多人会吹捧说“中国不允许保险公司倒闭”,这句话也对也不对。
理论上说,《保险法》明确说了国内的保险公司是允许倒闭的,
但严格的监管、以消费者权益为第一的原则之下,内地至今仍然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倒闭。
一旦保险公司运行得不好了,甚至还会亲自下场接盘救市。
像极了你妈:一边处处管着你,威胁考试考不好不许出去玩;另一方面,你犯了事,她也每次都会第一时间冲出来,帮你摆平,帮你赔钱,帮你揍欺负你的人。
可以说,中国,就是世界上,保单、保险公司,最安全靠谱的国家之一。
以上。
保险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十买九坑,买保险前仔细阅读下面的攻略可以让你少花几万块冤枉钱。
保险购买攻略:
- 史上最全保险攻略:避开95%的坑,少花10几万元!
- 为什么业务员推荐的保险几万块,网上的保险才几千?
- 小保险公司的产品那么便宜,靠谱吗?
- 网上买保险理赔难吗?
全网高性价比保险产品测评+全网最全保险选购攻略:
- 全面测评157款重疾险,选出2020年1月性价比之王
全面测评123款百万医疗险,选出2020年1月性价比之王
全面测评73款定期寿险,选出了2020年1月的性价比之王
全面测评195款意外险,选出2020年1月的性价比之王 - 全面测评76款少儿重疾险,选出2020年1月的性价比之王
保险退保指南:
史上最全退保攻略!手把手教你如何退保,立省五万块
保险套路揭秘:
今天,我把保险坑人的底,一一揭露
写在最后:关注【肆大财子】,私信领取以下免费福利
1.想给家庭配置最便宜保险,可以私信我“配置”,或者下方留言,我会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帮你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建议。
2.如果想诊断自己的保单是不是买贵了还是买坑了?又或者还有核保、理赔等疑难问题,也可以私信我“保单”,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2016保险 ,干货看这篇!这些保险公司,差点倒闭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6保险 ,干货看这篇!这些保险公司,差点倒闭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245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