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协议,为人们所熟知的全球变暖只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方面,实际上,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非常深远且潜移默化。全球海平面上升,人口迁移,极端天气导致的过早死亡和作物产量变化等。我们尚不能完全量化气候变化的成本收益,但从整体定性来看,仅全球温升会在未来一个世纪使得北极冬季无冰、低海拔岛屿淹没等方面来看,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可能会是毁灭性的。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看下环保概念龙头股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每一步都见证着人类在为碳减排所做出的努力,当然也反映了工业化以来人类已经埋下的苦果。

  联合国专门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以协调各国应对已经产生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气候问题。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发展的面临的一大挑战,这已成共识。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耶鲁大学教授 威廉?诺德豪斯,以表彰他将气候变化纳入到长期经济增长当中。他获奖的核心论文提出的Dice模型,是诸多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模型之一。后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以解决区域合作减排的Rice模型。从理论上为IDC即各国自主贡献减排提供指导。

  此外,近几年非常火的碳市场、碳配额、碳税、碳交易、碳足迹等理念的提出与研究,也为人类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在世纪末将温升控制在2℃甚至是1.5℃以内的目标提供科学支持。尽管我也不相信碳市场那一套,我也一直唱衰碳市场,但能居安思危,在减排道路上前进一步,即使很曲折也是值得的。

  我们国家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发展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研发(比如ccus,碳捕捉与碳封存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新旧动能转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比如退耕还林还草等)等。这些行动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能产生治理的协同效应,比如其他污染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因为化石燃料的消费减少而减少,从而产生环境与生态效益。到目前为止,

  我们有信心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已经达峰,尽管去年的碳排放已经逼近100亿吨,在此之前仍在以2%左右的速度增长。我们有信心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各种产业优化升级和环境管制措施,结合植树造林、CCUS等方式实现“零碳排放”。尽管这一进程非常艰难,我们每一刻都同时面临着发展与治理的艰难抉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为发达国家前工业化时期的碳排放买单(所以不要信美国和西方那一套,你们人口最多就应该多承担减排责任,NO!我们还要谋复兴呢,别想欺负老实人!),但中国依然在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进程中做出表率,付出巨大努力。

  气候变化是长期的过程,长到几百年几千年。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气候异常可能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性表现,也可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已经初见端倪。我知道有人说气候变化是骗局,尤其是川建国闹腾的最欢,但众所周知,建国什么都懂,但他其实什么都不懂。他这是,揣着糊涂装明白。总之啊,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共同行动,才望得到有效应对。有行动,就有成本,有成本就要有权衡。尽管每次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都剑拨弩张,唇枪舌剑,各执一词。但这也反应了人类在为可持续发展,或者说为自己子孙后代谋福荫而擦出激烈争论的火花。

1.《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 人类是否有能力和意愿来控制气候变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 人类是否有能力和意愿来控制气候变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34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