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河水

部位:上臂掌侧正中间,自腕横纹圆心至肘纵纹圆心呈一平行线。

功效:泻内火,安神助眠,除烦,有利排尿,化热痰,退内火造成的发烫等。此穴性凉,阴虚内热证者不宜。

技巧:径向推,自腕横纹引向肘纵纹1~十分钟。

2.总筋穴

部位:掌后腕横纹圆心处。

功效:清心火,除烦心,消口疮溃疡,降血脂,镇定助眠。此穴性凉,阴虚内热不宜。

技巧:顺时针方向揉或上下揉3~五分钟。

3.小天心穴

部位:手掌心面大、小鱼际相接处的凹痕中。

功效:通全身上下经脉,清心火,出汗扶正祛邪,安神助眠,止惊,有助于睡眠等。

技巧:顺时针方向揉3~十分钟。

4.阳阴穴

部位:手掌心根处,自小天心穴刚开始向两边分推,为阳阴穴。只引向靠大拇指小鱼际侧的为阳穴,只引向靠小拇指小鱼际侧的为阴穴。

功效:均衡阳阴,消消化不良,止咳化痰,促进消化等。分推阳穴适用身体“寒大”者;分推阴穴适用身体“上火”者。

技巧:分推阳阴,用两手大拇指指肚从小天心穴向两边分推,实际操作2~五分钟。

①分推阳穴:自小天心穴刚开始向小鱼际分推2~五分钟。

②分推阴穴:自小天心穴刚开始向小鱼际分推2~五分钟。

5.新板门穴

部位:在小鱼际手掌心与手臂交界处的赤肥肉际处。

功效:清肠胃热,调养气滞血瘀,化消化不良,止脾胃湿热造成的呕吐腹泻和发烫等。

技巧:往返推(清法)5~十分钟,用以一些胃热,但胃热并不是非常大者;抽滤推(泻法)5~15分钟,用以脾胃湿热或胃气上逆者。

6.脾土穴

部位:在大拇指桡侧缘,赤肥肉际处。

功效:增脾阳,化脾湿,散脾寒,提高胃口,化寒痰,退湿邪造成的发烫,止寒咳、寒喘。脾土是个性热的穴道,身体有热者不宜。

技巧:大拇指弯折,径向推,由大拇指尖引向大拇指根,为补法。脾阳虚时,用补法3~十分钟。

7.内八卦穴

部位:在手掌心面,以手掌心为圆心点,以圆心点至中手指指根纵纹约2/3处为半经作圆上,八卦即在这里圆形上,分别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区。

功效:逆运右手内八卦可降气,消导,止咳化痰,止咳化痰,止喘;顺运右手内八卦可提气,用以阳气虚、食欲亢进、气陷而导致五脏六腑松驰等。

技巧:做环形运法。

①顺运右手内八卦:由乾卦起,顺时针持续运行,最终终止在兑卦,实际操作2~十分钟。

②逆运右手内八卦:由兑卦起,反方向方位持续运行,最终终止在乾卦,实际操作2~二十分钟。

8.新四横纹穴

部位:手掌心面,无名指、中拇指、左手无名指、小拇指的指根处纵纹处。

功效:换气,化消化不良,消肚胀,清肠胃之热,推动胃口等。

技巧:揉法。用大拇指指肚左右往返推,推的次序是无名指-中拇指-左手无名指-小拇指。

9.新小横纹穴

部位:手掌心面,第5骨掌和第5指骨关节病间的间隙处。

功效:通肺气虚,止咳化痰,降烧,消肚胀,疏肝气郁结等。

技巧:顺时针方向揉或上下揉5~十分钟。

10.肾水穴

部位:全部小拇指掌面。

功效:清肝火清目,补肾壮阳益脑,止肾亏喘。与性热穴道配搭可补阳,与清热解毒穴道配搭可补肾阴。没事儿不必过多补肾壮阳水,不然会造成肠胃消化不好。

技巧:径向推(由小手指尖推倒小拇指根)5~二十分钟,肾水只有补不可以泻。

11.新肾顶穴

部位:小拇指未节的全部指肚。

功效:抑汗,消水肿或襄肿,收敛性原气。

技巧:顺时针方向揉2~十分钟。

12.肺金穴

部位:全部左手无名指掌面。

功效:清肺润肺,利咽止咳化痰,降气止咳化痰,润肠。

技巧:往返推(清法)3~十分钟,用以一些肺火,但肺火并不是非常大者;抽滤推(泻法)3 ~ 1 0分钟,用以肺火旺者;径向推(补法)3~十分钟,用以肺虚、肺寒者。

13.上三关穴

部位:上臂桡侧,腕横纹至肘纵纹呈一平行线。

功效:补阳气,活血化淤,散凉气,出汗,降烧(湿邪造成)。此穴性热,身体有火者不宜。

技巧:径向推2~十分钟。

14.大肠穴

部位:无名指桡侧缘,自无名指尖至手掌呈一平行线。

功效:治腹泻,清大肠热。

技巧:往返推(清法)3 ~ 1 5 分鐘, 用以一些肠热,但肠热并不是很显著者;抽滤推( 泻法) 3 ~ 1 5 分鐘,用以肠热很显著者。

15.结肠穴

部位:小拇指尺侧缘,从小手指尖到小拇指根呈一平行线。

功效:止拉肚子,有利排尿,去心火。

技巧:抽滤推,即用大拇指、无名指或中手指指腹,由小拇指根引向小手指尖5~15分钟。

16.下六腑穴

部位:上臂尺侧,从肘纵纹至腕横纹呈一平行线。

功效:散血,止血,祛毒,退实火造成的发烫,消肿,退肿,化热痰等。此穴性寒,阴虚内热证者不宜。

技巧:抽滤推3~十分钟。

17.一窝风穴

部位:手臂腕横纹正中间凹处。

功效:出汗降烧,祛风邪。

技巧:上下揉3~十分钟。

18.新阳池穴

部位:在上臂反面,一窝风穴上一寸多,桡骨和尺骨交叉的凹痕中。

简单选穴法:用中拇指的正中间小手指从手腕子骨节正中间向手臂反面量起,新阳池穴间距一窝风穴恰好是中拇指的正中间小手指的长短。

功效:利浮肿,清脑,止头昏、头疼,降颅压,降血脂,润肠。

技巧:顺时针方向揉2~十分钟。

19.外劳宫穴

部位:手臂中,与内劳宫相对性,手臂第三骨掌的1/2处。

功效:补阳气,止腹疼或骨节寒痛,收敛性阴水。此穴性热,身体有火者不宜。

技巧:顺时针方向揉3~十分钟。

20.二人上马穴

部位:手臂左手无名指、小拇指掌指关节间的凹痕中。

功效:有利排尿,清热利湿,补肾阴,可以把“火”向下引。与性热的穴道配搭,能够阴补阳有利排尿;与性凉的穴道配搭,能够清热解毒有利排尿。

技巧:顺时针方向揉或左右揉3~15分钟。

21.二扇门穴

部位:手臂中拇指压根节(中拇指掌指关节正前方)两边的凹处。

功效:出汗,降烧,止喘。

技巧:左右揉,即用无名指、中手指指腹按着穴道,左右揉动2~十分钟。发烫的另外伴随汗多者,此穴不适合用。

22.内关穴

部位:在手臂,第一、2骨掌间,当第二骨掌桡侧的圆心处。

简单选穴法:将大拇指和无名指闭拢,骨缝处的全身肌肉最高处处就是该穴。

功效:降肺胃之气,清咽,止咽喉肿痛、牙疼, 止反胃, 提高胃口, 清肠热,润肠。

技巧:顺时针方向揉或左右揉2~十分钟。

23.肾纹穴

部位:手掌心面,小拇指第二指间关节纵纹处。

功效:净心热、肝热,清目,清除眼睛发红、热痛、发干,化热瘀,止眼出血、鼻子出血,退高烧,可用以真热假寒证。

技巧:顺时针方向揉或上下揉5~十分钟。

24.精宁穴

部位:在手臂,第4、5骨掌歧缝间。

功效:化热痰,活血化瘀,破血,化淤结,用以眼睛出血、肿胀痛疼、胬肉、白內障等症。

技巧:按着穴道,左右揉2~十分钟。

1.《没事儿不必过多补肾壮阳水,与性热穴道配搭可补阳,与清热解毒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没事儿不必过多补肾壮阳水,与性热穴道配搭可补阳,与清热解毒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417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