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献电影纪录片《决战太原》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郝蕴导演,郝蕴、张珉、宏伟撰稿,荣获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
█ 导演郝蕴领奖
评委会给出的评语是:“影片以山西滹沱河畔的三位同乡,徐向前、薄一波和阎锡山的不同人生道路及其命运为主线,叙述太原战役的惨烈经过及其后续故事,生动地表达了人生感叹与历史兴亡意识。”
█ 《决战太原》南宫首映式
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翟俊杰说;“很多评委看了《决战》感觉非常感人,这对以往纪录片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更加人性化。无论是历史资料,还是如今的寻访,都是对不同的历史时空的一种纪录。影片结构具有开拓精神!”
█ 首映式后部分主创人员合影留念
还有一些专家说:“这不是单纯的两个战役的记录,而是用一条大河把人物的命运贯穿始终,虽然是纪录片,使用的却是故事片的拍摄手法,有新意。结构非常好,具有文化智慧和当下方式,一师两生,一条河边的三个人物统领全剧”,“影片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感动,在片子里看到有历史的选择和巨人的选择。不同巨人在不同的历史位置上有不同的历史归宿,全片具有灵动性,人文沧桑、历史沧桑、命运沧桑都在片子里有所体现,具有当下历史观和时尚高起点。”
在4月24日这个必须永远铭记的日子即将来到之际,太原道特发布纪录片《决战太原》解说词。本人先后撰写了《决战太原》的初稿和二稿,导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最终的解说词,本次发布的是二稿。
《决战太原》解说词二稿
撰稿人:张珉
公元1949年3月29日,国民党政府派来的一架专机,冲破解放军的火力封锁,掠过高耸矗立的碉堡,将声称死战太原的阎锡山秘密接走。
此时,率兵团围困太原已近半年的徐向前正在病榻上……
一
决定中国两种命运的大决战,自1946年6月爆发到1947年6月,国民党军队逐渐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就在外线战场激战正酣之时,处于内线的山西战场也风生水起。在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徐向前指挥一支地方武装在解放运城、攻克临汾之后又取得晋中大捷,至此,阎锡山丧失了大部分县市,手中只剩下太原、大同两座孤城。
凭借巍巍太行与滔滔黄河的天然屏障,山西进可直下太行问鼎天下、退可闭关自守割据一方。山西省会太原,自古以来就处于华夏文明和中国政治力量的核心半径之内,一次又一次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
到了近代,其雄厚的工业基础更强化了它在民国史中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太原是中国北方规模仅次于沈阳的第二大工业基地。太原兵工厂与沈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并称民国三大兵工厂。
1948年7月,一场恶战不可避免,城外饮马汾河的是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徐向前,城里枕戈待旦的是统治山西38年的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只是当时恐怕谁也不会想到,解放太原,会成为全国解放战争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一场城市攻坚战。
站在汾河谷地向北眺望,穿过雾气氤氲的原野和放牧的羊群,可以遥见古城太原巍峨的墉楼堞橹,也可以看到环城铁道两侧林立的碉群。对于眼前的这座城市,徐向前并不陌生,此前他曾经有过两次终生难忘的太原之行;对于城里的人,他更是熟悉,这里有他的老乡与同学,也有故旧和亲朋,还有他现在的对手阎锡山,而徐向前每一次的太原之行都与这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徐向前第一次知道阎锡山的名字是在1911年,当28岁的阎锡山在太原起义的枪声中被推举为山西都督的时侯,徐向前还只是在家乡滹沱河边戏水的懵懂少年,河的对岸,就是阎锡山的故乡河边村。
█ 1912年山西都督阎锡山与访问太原的孙中山合影
█ 永安村徐向前故居
█ 与永安村一河之隔的河边村阎锡山故居
八年之后,徐向前第一次来到太原,成为山西省国民师范的学生,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正是阎锡山。在国民师范学习的两年间,徐向前时常可以看到阎锡山光顾校园,并以师长的的身份向学生们训话。
毕业后的徐向前回到家乡,在河边村的川至小学任教,如果不是因为传播进步思想被学校辞退,他或许会在山村教师的位置上渡过平凡的一生。1924年,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尽管在考入军校的同时就自然成为国民党党员,但徐向前最终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激情年代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而威震一时。
徐向前第二次来到太原已是1937年的9月,时值国共合作、全面抗战的多事多秋,陕北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划归第二战区作战序列,做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中央派遣徐向前跟随周恩来前往山西,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商讨八路军开赴山西战场等事宜。
时隔近20年后再次相见,徐向前已经不是讲台下默默无闻的莘莘学子,而是谈判桌前指点江山的共产党代表。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的辉煌战绩,也早已使阎锡山熟知了徐向前的名字和履历,他对这个昔日的学生极为欣赏,遗憾于“晋材楚用”的同时,甚至说过“政治上靠薄一波,军事上靠徐向前”这样的话。
现在,徐向前第三次来到太原,一水之隔的同乡被一道城墙阻隔,昔日的老师和长官近在咫尺,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生死对决。
与此前运城、临汾攻坚战中的两座地区性中心城市不同,徐向前这次面对的,是当时全国设防最坚固的城市,用固若金汤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太原及其周边的城防工事,从军阀混战的20世纪20年代,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到1948年,已建成了“百里防御圈”。这个“百里防御圈”由前进阵地、外围要塞阵地、城垣主阵地及核心阵地四道阵地构成。罕山、武宿机场、石千峰和周家山构成外围的四大据点,牛驼寨、淖马、小窑头和山头又构成内部的四大据点。这些据点既能独立作战,又能相互机动兵力、火力,守军由这样的点连成线,由线构成面,使整个太原形成一个大纵深的环形防御体系。
太原城防工事的一大特点就是星罗棋布的碉堡,太原因此也被称为“碉堡城”。到1948年底,阎军在百里防御圈内建成各类碉堡5600多个,基本实现了“控制太原周边全部交通要点,及瞰制地形”的战术目的。一位到达太原前线的美国记者描述道:“任何人到了太原,都会为数不清的碉堡而吃惊:高的、低的、长的、圆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构成了不可思议的严密火网。”坚固设防的太原,号称“可抵一百五十万军队”,成为国民党竭力宣传的“反X模范堡垒”。
█ 太原周边部分战争遗址卫星地图
█ 太原残存的部分碉堡
█ 在城市建设中刚刚消失的塔碉与地下堡
1948年7月22日,冒着蒙蒙细雨,一直在关注山西战局的蒋介石飞抵太原。24年前,蒋介石是黄埔军校校长,徐向前是这所学校的第一期学员,这个沉默少语、不露锋茫的山西人并没有给他留下印象,24年后的今天,蒋介石却不得不和阎锡山一起,面对他们共同的学生,接受这个晚辈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尽管已被东北、山东战场搞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蒋介石仍然许诺要尽最大力量援救太原,以确保这个战略要点。四个多小时后,蒋介石匆匆飞离太原,告别了这座“中原大战”中曾经是全国反蒋力量汇集中心的城市,带走了与阎锡山一样的沉重与无奈。
█ 1948年7月22日蒋介石访问太原时,与阎锡山、徐永昌等人共进午餐
不久,蒋介石下令拔给太原粮价款20万亿元,运费10万亿元,这笔费用相当于国民党政府7月总支出150万亿元的五分之一。
为了救援太原,国民党政府先后空运了两支援军。首先到达的是中央军胡宗南部整编30师4个团的11000余人。这支部队全部美式装备,战斗力较强,阎锡山委以防守城东的重任,同时将他们恢复为整编前的番号30军。
█ 整编第30师副师长黄樵松
不久,太原前线向中央军委提交了作战方案,决定以“围困、瓦解、攻击”战役指导方针逐步削弱敌人,然后一举攻下太原,战役拟于10月18日发起,争取三个月内攻下太原。
城外秣马厉兵,城内也在积极备战,阎锡山发布《告全体同志书》,号召进行所谓“总体战”,提出将太原建设为“战斗城”的措施,指导编写碉堡战法,要以所谓强大的火海压制共产党的“人海战术”。
阎锡山还亲自制定和颁布了保卫太原的“十二条行动纲领”和“十二种方向”,并据此把太原居民编为各类战斗队服务于“太原保卫战”,除了将7万余名壮丁和学生编入参战队外,还组织了6000余人的老年助战队、5000余人的少年助战队、14000余人的儿童助战队、近6万人的妇女助战队为前线提供各种劳役和支持。
截止到此时,解放军太原前线所属部队共集结18个旅约115000人,主力是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另有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华北野战军两个炮兵旅和4个旅的地方部队。阎军方面,加上空运来的中央军,连同保安部队等,总兵力近10万人,拥有各种火炮600余门。
在阎锡山的军队里,还有一支6000多人的暂编第10总队,他们由原侵华日军组成。日本投降后,阎锡山希望利用日本军队维护他的统治,对抗共产党;一批日本军官则希望在阎锡山的庇护下,“寄存武力”于山西,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他们先后参加了阎军与解放军的多次重要战役。
█ 以日本人为主体的暂编第10总队
二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仅用9天时间攻克山东济南,全歼守敌11万人,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决战、夺取大城市的序幕。
消息传到太原,阎锡山受到强烈震撼,决定以攻为守,派遣7个师的兵力主动出击,破坏解放军的攻城准备,同时抢粮屯粮,死保太原。
面对脱离坚固防御工事的阎军,解放军第一兵团前委当机立断,于10月5日提前13天发动太原战役,将其消灭于坚固工事之外,为攻取太原城创造条件。经过11个昼夜的连续战斗,解放军歼灭阎军12000余人,突破太原城第一道防线,冒雪占领城南武宿机场。解放军为此付出伤亡4300余人的代价。
经过初期作战,阎军兵力被吸引到了南线,东山守备力量相对薄弱。而南北宽15公里、东西长30公里的东山地区是太原的天然屏障,历史上李自成农民军和日本侵略军攻打太原,都是先占领东山主峰,然后向西平推,直至突破太原城垣。
阎锡山深知东山的战略意义,在东山防线构筑了拥有3000多个碉堡的坚固防线,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是这条防线的四大要塞,高出太原城300米,可以俯瞰控制整个城垣。
徐向前总结历史经验并根据现实条件,决定首先攻占东山。在战术上,放弃平推,而改南北穿插,直接插入东山四大要塞。阎锡山曾经说过:“太原形势像人样,东山好比太原头,手是南北飞机场,两脚伸在汾河西,太原好比是内脏”。那么东山四大要塞呢?无疑就是它的咽喉。解放军的大胆穿插,将在太原防御体系的关键部位一剑封喉,使其身首异处。
牛驼寨地形狭窄,山峰叠起,多劈坡绝壁,是阎军东山防线上的主要阵地。10月17日夜,第7纵队独7旅19团在地下党员赵炳玉的带领下,行军20余里,从秘密小道楔入牛驼寨发动突袭,在次日拂晓前攻占了除指挥部庙碉外的其它阵地。
█ 庙碉西立面
█ 庙碉西南面
从第二天起,阎军最精锐的30军一个团和以日本人为骨干的第10总队多次发起猛攻,4架敌机轮番扫射轰炸,阵地上落弹一万余发,山体为之变形,除了钢筋水泥堡垒外,所有地面工事全部被摧毁,焦土厚达两尺,一些陷入浮土的战士至死仍端枪挺立,死不瞑目。经过四天你死我活的残酷撕杀之后,双方都伤亡惨重,解放军被迫放弃牛驼寨。
█ 庙碉内景
█ 庙碉内壁上的游客题字
在弃守牛驼寨的同时,其他几个纵队也都进展不大,太原前委决定各纵队重新组织,集中兵力与火力,强攻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四大要塞。
10月26日,四大要塞再次燃起战火,双方动用火炮800余门,都将主力投入到这个长不过8公里的战线上,双方动用火炮800余门,战斗之激烈,为太原战役所空前。
牛驼寨争夺战依然是强攻四大要塞中最艰巨的战役。双方激战相持了10天后,随着其它三大要塞兄弟部队的推进,牛驼寨已是一个孤岛。第16天,第7纵队向牛驼寨指挥部庙碉发动了最后的猛攻。此时的庙碉还有包括残留日军的精锐部队一千余人,信奉日莲宗的团长指挥他的士兵,敲打着腰鼓,诵读着《南无妙法莲华经》负隅顽抗。
█ 死守庙碉的日籍团长永富博之
庙碉壁厚超过一米,榴弹炮在它的坚固外壁上也只能留下一个白色印迹。在对庙碉的第一次进攻中,解放军就伤亡700多人。到第17天,主攻部队先后9次爆破5次攻击,在耗用了1000余公斤炸药之后,终于将庙碉炸开一道缺口,震昏碉内守军,最终夺取牛驼寨。
█ 被炸开的豁口
█ 竖立在庙碉边上的牛驼寨战斗遗址文保碑
历时20余天的牛驼寨争夺战可以说是太原战役中最为艰苦惨烈的恶战之一,解放以后,烈士陵园和解放太原纪念馆先后在这里落成,高大的解放太原纪念碑,外形就是一把竖立的钥匙,一把打开太原城的钥匙。
牛驼寨争夺战可以说是太原战役中最为艰苦惨烈的恶战之一。解放以后,烈士陵园和解放太原纪念馆先后在这里落成,高达42.4米的解放太原纪念碑,外形就是一把竖立的钥匙,一把打开太原城的钥匙。
█ 牛驼寨太原解放纪念碑及徐帅铜像,王俊杰航拍
东山四大要塞争夺战之激烈残酷,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也是少有的,各主要阵地上平均每平方米都要落下数发炮弹,以至焦土三尺,难以成垒,草木皆摧,树无完株,战士们只能用尸体堆积防御工事。整个争夺战中,阎军损失在两万以上,解放军也付出了伤亡16500余人的代价,战前准备了13000具棺材竟然仍然不够用。
三
任何战争都避免不了牺牲和流血,因此,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古今将帅无人不知的战略准则,徐向前也不例外,在太原战役期间,前委始终没有放弃政治争取的努力,他们把重点放在了30军军长黄樵松身上。
黄樵松,1901年出生于河南省尉氏县,1922年投笔从戎,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黄樵松后来在孙连仲部担任团长的时候,师长正是高树勋。抗日战争时期,黄樵松率部先后参加了娘子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因台儿庄作战有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1948年7月,胡宗南命令黄樵松增援太原,一心只想“携儿月下种梅花”的黄樵松称病住院以图躲避,胡宗南多次派人催促,无法违抗军令的黄樵松只好乘坐最后一架飞机飞赴太原,与他搭乘同一架飞机的,还有27旅副旅长仵德厚,只是当时他们都不曾想到,三个月后,两人将走向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
█ 黄樵松女儿黄蔚君在父亲雕像前回忆往事
30军来到太原后,一度从解放军手中夺取了风格梁和牛驼寨阵地,阎锡山为此摆下庆功宴,称他们为狮子团、老虎团。但是,几番血战,军事形势始终没有好转,部队伤亡得不到补充,面对渺茫黯淡的前途,黄樵松承受着难以言状的压力。
█ 阎锡山在太原绥靖公署向中外记者展示从东山缴获的苏制捷格卡廖夫机关枪
█ 阎军从东山战场缴获的部分武器
1948年10月,徐向前将邯郸战役中起义的高树勋将军调到太原前线,请他以老上级、老朋友的身份向黄樵松修书一封。在分析了全国解放战争势如破竹和太原危如覆卵的形势之后,高树勋恳切地希望黄樵松“以弟等之智勇果敢,必能当机立断,毅然举起义旗,坚决回到革命方面。”
█ 高树勋将军写给黄樵松的亲笔信
在两种命运的决战中,夹缝中求生存的军人们面临着艰难的决择,对于很多身经百战的职业军人而言,他们并不畏死,但为什么而战、死得是否有价值的问题却困惑着他们,在追寻答案的痛苦过程中,有人成为顺应形势、把握历史潮流的俊杰,有人因为一时的迟疑和犹豫而铸成悲剧命运,还有人则心甘情愿地与旧政权一起走向败亡。
就在黄樵松身陷太原绝地的时侯,济南和长春也先后被解放军围困,“党国”的将军们分别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9月的济南,吴化文率96军起义,主将王耀武兵败被俘;10月的长春,曾泽生率60军起义,主将郑洞国被迫投降。面对前车之鉴,黄樵松又将何去何从?
当高树勋的信件通过30军一名被俘的排长秘密送达到黄樵松手中后,为了给30军在黑暗之中寻求一条生路,为了使饥饿苦难之中的30万太原百姓及早获得解脱,黄樵松决定阵前起义,反戈一击。
10月31日,黄樵松派遣谍报队长王震宇秘密来到解放军8纵阵地接洽起义,徐向前安排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与王震宇进行了会谈,然后派遣8纵参谋处长晋夫携带徐向前的回信,以宣传部长的身份随同王震宇进城与黄樵松面谈,同时派遣侦察参谋翟许友以警卫员的身份随行。
█ 徐向前写给黄樵松的亲笔信
11月2日,晋夫与黄樵松深谈一夜,黄樵松拟订了起义计划,并提出四点要求,主要内容是:起义成功后,由他负责改组山西省政府,保留并扩充30军,30军在一年内整编训练,暂不他调。
第二天,黄樵松向27师师长戴炳南宣布了起义计划并下达任务。戴炳南自1932年起就开始跟随黄樵松,深得黄的信赖和重用,从营长、团长一手提拔到师长,十几年共事的情谊使得黄樵松对戴炳南深信不疑。
█ 戴炳南
戴炳南虽然勉强同意了黄樵松的起义计划,但思想深处却陷入了剧烈的斗争之中。据戴炳南自述,他不愿太原30万百姓被共产党统治,不愿对不起老长官孙连仲和鲁崇义,不愿在西安的家眷受到牵连,不愿背负叛变投敌的罪名,因而找来他的结拜兄弟、27师副师长仵德厚商议对策,最终下定决心,背叛了将他一手提拔起来、把他视为可以托付大事的生死之交。
█ 仵德厚
11月3日晚上,戴炳南向阎锡山跪陈了黄樵松的起义计划并表示自己要坚决效忠党国。当天夜晚,黄樵松被诱捕,从身上搜出了徐向前、高树勋的信件。第二天早晨,随同王震宇再次入城的晋夫和翟许友也被逮捕。
█ 蒋介石要求将黄樵松押往南京并任命戴炳南为代军长的电报
█ 戴炳南、仵德厚、赵威写给阎锡山的效忠信
11月6日,黄樵松、晋夫、王震宇等人被飞解南京,不久即被判处死刑,英勇就义。五个月后,中国人民解放军35军解放南京,而这支部队,正是由吴化文在济南的起义部队改编,同样的选择,不同的结局,黄樵松与30军的悲剧命运令人扼腕叹息。
出卖黄樵松之后,戴炳南被提升为30军军长,成为阎锡山眼中“有识有胆,忠孝两全的完人”。此时的戴炳南,可谓春风得意、名利双收,只是不知他可曾想起昔日的知遇之恩,可曾想过这又将置黄樵松于何地?
一年之后,徐向前兵团在周士第的率领下直逼成都,指战员们惊奇地发现,在太原战役中被歼灭的老对手30军又出现了,他们是在原30军残部的基础上重建的,师级将领王范堂、欧耐农等人都是几个月前从太原飞离的黄樵松部下,一年前的悲剧没有再次重演,这支部队最终在老军长鲁崇义的率领下起义,黄樵松英灵有知,也可含笑九泉。
很多人并不知道,最初确定的入城谈判代表是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但出发前临时改成了晋夫。在南京初审时,审问官员一度怀疑晋夫就是胡耀邦,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他将是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俘获的中共最高级别干部。
█ 解放战争时期的胡耀邦
在太原前线总前委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徐向前,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年仅33岁的胡耀邦,当时谁又能想到,这个长着一张娃娃脸、个子也不高的年青人,在30多年后会超越当年排在他前面的所有兵团级将领而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1985年,黄樵松将军的故乡,河南省尉氏县政协向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写信,请他对黄樵松起义中的几个史实问题进行回忆。日里万机的胡耀邦总书记在百忙之中亲笔回信,对有关问题作了三点答复,关于临时改由晋夫担任谈判代表进城这一问题,胡耀邦回忆说,当时他准备亲自进城谈判,但通过电话向徐向前汇报时,徐向前认为没有必要亲自去,因而改派晋夫进城。今天我们回忆起这段史实时,不能不感谢徐向前司令员的细心谨慎与深谋远虑。
四
鉴于前线部队在东山争夺战中伤亡较大,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太原战役暂时告一段落,转入长达半年的围城休整阶段。
█ 解放军战士讨论破敌战术
█ 饥饿难耐的阎军士兵向解放军投诚
在整训备战的同时,解放军前线部队对阎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政治攻势。为了适应这一工作的需要,太原前线建立了以政治瓦解、经济封锁、搜集情报、收容溃兵为主要任务的“对敌斗争委员会”,西北区对敌斗争委员会的主任,是一位27岁的年青人,时任中共阳曲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20多年后,他成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他的名字就是华国锋。
█ 解放战争时期的华国锋
解放军的政治瓦解工作针对的不仅是阎军的士兵和军官,甚至包括他们的最高统帅阎锡山,正在全面统筹前线后勤保障工作的中共华北局书记、华北军区政治委员薄一波向中央提出了政治争取阎锡山的建议。
阎锡山极为重视同乡关系,山西近代史上的显赫人物,很多都出自其家乡周边几十里的区域内,民间因此戏言:“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但是,阎锡山没有想到,动摇和摧毁其统治的两个共产党人也都是他的同乡,除了徐向前,另一个就是薄一波,薄一波的家乡,距河边村也不过十来里。
同徐向前一样,薄一波的革命生涯也是起步于山西省国民师范。国民师范是阎锡山为了普及山西教育事业、维护其统治而创建,但这所学校后来却成革命运动的摇篮,先后走出了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王世英、李雪峰等一批共产主义者。
薄一波之所以认为存在政治争取的可能性,完全出于他对阎锡山的了解。
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中,阎锡山绝对是最值得研究与回味的人物之一,他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但思想深处却残留着浓厚的封建色彩,其曲折的个人奋斗史和自成一体的思想历来就褒贬不一。
做为民国政坛绝无仅有的不倒翁,阎锡山的一生极其复杂,统治山西期间,他致力于“保境安民”,推行“六政三事”、“用民政治”和“省政建设十年纲要”,修建了同蒲铁路,奠定了工业基础,他的这一系列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山西经济的发展,为山西赢得了“模范省”的称号。同时,他又屡次参加军阀混战,推行残酷的“兵农合一”、“三自传训”,顽抗历史潮流,给山西人民带来深重的痛苦。
阎锡山的复杂性集中体现在他“存在即是真理”的处世哲学上,为了存在,他既拥蒋又反蒋,既联共又反共,既抗日又通日。在与共产党的关系上,他的复杂性则表演得更为突出。早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他就与中共在山西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邀请薄一波主持“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工作,并且同意由牺盟会组织山西新军,接受共产党领导的牺盟会最终掌握了山西大多数县区的政权,为日后解放山西奠定了基础。
阎锡山与共产党的短暂合作最终在“十二月事变”的流血冲突后终结,从此回归到极端顽固的反共立场上。
根据薄一波的分析,在解放军兵临城下控制机场的情况下,逃走之望既绝,自杀又非其所愿,既然阎锡山信奉“存在即是真理”,只要在私人财产这一要害问题上处理得当,投降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据徐向前回忆,当时为了安全起见,他先请阎锡山的一位老师入城劝降,但极端顽固的阎锡山却不顾及师生之情而将其杀害,对阎锡山的政治争取工作宣告失败。
1949年悄无声息的到来了,华北最大的三座城市北平、天津和太原都在围困中度过了新年,在此后的日子里,这三座城市的命运成为关注的焦点,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除了太原守军,守卫北平的傅作义和守卫天津的陈长捷也都曾经是阎锡山的部下,他们都出自于民国历史上一支赫赫有名的军事集团——晋绥军。
█ 1936年,参加绥远抗战的晋绥军士兵,方大曾拍摄
█ 1937年10月,太原市民为奔赴抗战前线的将士壮行
█ 1948年冬,太原城中的年青士兵们
晋绥军由阎锡山一手组建并壮大,是他统治山西和绥远两省、巩固自身地位的根本保障。这支军队在鼎盛时期一度扩充到20余万人,成为近代中国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之后,阎锡山昼夜不安,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傅作义和陈长捷在抗战期间先后脱离晋系,但仍然和阎锡山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举棋不定的傅作义来电寻求对策,阎锡山先后六次发去电报以坚定傅作义,还让他在北平的代表转告傅作义,“事到危难宜坚决,遗憾全由俯就成”。
█ 1948年,迷茫的傅作义。这一年的冬天,成为傅作义毁誉一生的转折点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这对阎锡山是一个沉重打击,他从此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物资补给基地,驻北平山西兵站办事处的军需用品全部失陷。山西不少军政人员的家属也都在北平,军心、人心为之动摇。傅作义和陈长捷,在众多昔日晋绥军同僚的关注下,一个困兽犹斗沦为阶下囚,一个和平改编成为座上宾,这样的反差,在阎锡山的上层干部中引起震动。
█ 1948年11月,太原城内伤兵满营
在日益孤立的情况下,阎锡山的一些旧部和朋友都劝他离开太原,阎锡山表示自己要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誓死不离太原。他在对邱仰睿的回电中说:“不死太原,等于形骸,有何用处!”在对祁志厚的回电中说:“山自以为老而无用,任一事结一局以了此生。”在对徐永昌的回电中说:“我决死战太原”。阎锡山在他的办公室里贴了一幅横披,上写:“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才是真正的革命。”
█ 1948年11月,在大南门瓮城中训练的阎军士兵
█ 想方设法搭乘飞机逃离的市民
阎锡山说:“昔日田横五百壮士,壮烈牺牲,我们有五百基干,要誓死保卫太原。不成功,便成仁。”他让川至制药厂配制出五百瓶毒药,摆到自己面前让美国记者拍照,并把照片送给司徒雷登和陈纳德等人。
阎锡山死守太原的决心无论如何坚定,却改变不了现实的窘迫,粮荒,无疑是他的致命伤。蒋介石为了履行救援太原的诺言,规定每天由青岛空运太原70架次200吨的物资。据“国防部”四厅的报告称:“仅太原空运月需60亿金元”,而另一则资料则显示,国民党政权全国士兵与干部1948年12月份的副食开支为32亿金元,由此可见救援太原费用之高、代价之大,负担之重。
█ 向太原空投物资
为了解决粮食等物资的运输问题,阎锡山与陈纳德合股开办了航空公司。陈纳德的航空公司是当时全国三家航空公司中规模最小的一个,但却担负了太原空运一半左右的任务,以18架运输机,每天平均起运28架次向太原运送物资。
█ 阎锡山与陈纳德、陈香梅合影
空运的粮食主要保证军粮供应,每名士兵每天只有10到15两的定额。因为长期吃不到蔬菜和副食,有一半左右的士兵患上夜盲症,一到天黑就看不到东西,站岗都需要军官送到哨位上。
太原战役后期,市内酒厂醋厂库存的糟糠和油房的豆饼也成了抢手货,一块豆饼最贵时卖到二、三十块银元,一些市民一天只能吃到一顿豆饼。市面上传说有人抱着金子被饿死、首义门当街卖人肉包子。为了减少城内的粮食消耗,阎军又以避免炮弹伤亡为名组织疏散,将原籍在太原城外的居民和老弱病残武装护送出城,一些难民滞留于双方阵地之间被活活饿死。
█ 1948年11月,抢购粮食的市民
五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统一野战军番号的决定,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改称第18兵团,华北野战军的杨得志和杨成武两个兵团分别改称第19、20兵团。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国民党政权在华北地区只剩下太原、大同、安阳、新乡四个孤立的城市,中央军委决定调19兵团、20兵团和第四野野战军炮兵第1师西进,与18兵团会攻太原。
1949年3月底,增援部队陆续抵达太原城下,太原前线的攻城部队共集结了3个兵团、10个军、30个步兵师、4个独立旅、3个炮兵师,再加上中央军委补充的15000余名新兵和傅作义部改编的6个师,共计32万余人。
█ 太原总前委扩大会议上的兵团级将领
为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中央军委批准组建了太原前线司令部、政治部,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党的太原前线总前委也同时成立,成员包括徐向前、周士第、陈漫远、杨成武、杨得志、罗瑞卿、李天焕、胡耀邦八人。
1949年3月28日,参加完七届二中全会的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来在返回西北途中来到峪壁,看望休养中的老战友徐向前,徐向前说,我的肋膜两次出水,胸背疼痛,身体虚弱得很,没法到前边去,你就留下来指挥攻城吧,等拿下太原再走。彭德怀慨然允诺,报请中央军委批准之后,彭总便正式留在了太原前线。12年前,彭德怀和徐向前在奔赴抗日前线时曾一起来到太原,12年间,两位老战友戎马倥偬竟然没有几次见面的机会,没有想到,12年后,他们又并肩战斗在太原城下。
█ 彭德怀在太原前线
1940年,彭总曾在山西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九年之后的太原城下,汇聚了未来共和国的两位元帅、两位中共中央总书记和100多位将军,以及由他们统帅的120多个团的兵力,这是彭德怀指挥的又一个名副其实的百团大战。与八、九年前简陋的装备不同,现在的解放军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小米加步枪”,被誉为“战争之神”的炮兵部队已经迅速成长壮大,取得压倒性的绝对优势,成为压制阎军炮火、城市攻坚的重要保障。阎锡山曾经幻想要以“火海战术”对付解放军的“人海战术”,但最终葬送在火海与炮声中的,却正是他自己在山西的统治。
█ 陈列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太原战役参战火炮,由上至下分别为日本造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日本造90式75毫米野炮、日本造88式75毫米高射炮
由于阎军也装备了大量的火炮,太原战役成为解放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炮战之一,一场城市攻坚战的弹药消耗量,直逼淮海战役这样的战略决战,徐向前兵团的伤员中,炮伤比率高达83%,这一数字超过了同期的三大战役,也超过了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在解放军占据火力优势的情况下,阎军的炮伤比率应该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字。阎锡山政权的几名军政官员在战后的《太原突围干部报告函》中总结失守原因时,认为“敌人的火海及火箭炮为我们的致命伤”。阎锡山后来在《太原沦陷省思》中总结的六点错误中,“对共军火力估计的不够”就是其一。
█ 太原兵工厂车间内正在生产的75毫米野炮
█ 协防太原机场的中央军高炮部队
1949年3月,在国内军事、政治形势的压力下,国共和谈即将重开,有关山西的条件需要阎锡山前往南京商定。3月28日,李宗仁致电阎锡山:“和平使节将于31日飞平。关于和谈大计,深欲事先与兄奉商,敬祈即日命驾入京藉聆教益。”第二天下午,阎锡山召开要员会议,宣布了李宗仁的电文,表示“也许三天五天,也许十天八天,等和平商谈有了结果,我就回来。”随后,阎锡山乘车从河西红沟机场飞往南京,赴机场送行的只有梁化之和阎慧卿。
█ 电视连续剧《攻克太原》中梁化之、阎慧卿送别阎锡山的剧照
阎慧卿是阎锡山的堂妹,粗通文墨,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人们通常称她为“五妹子”或“五姑娘”。对于比她年长27岁的大哥,阎慧卿比旁人更了解他的脾气和生活习惯,因而在堂嫂徐竹青负气出走之后,与侍从参谋们一起长年照顾阎锡山的衣食起居。
█ 历史上真实的阎慧卿
在山西民间和一些著作中,阎慧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甚至有很多传言和猜测。阎锡山的一位侍从秘书在40年后发表的《阎幕琐记》一文中还原了五姑娘的真实面目:“一般极少同人来往,她实际上是一个家庭主妇型的妇女,不是政治上的活跃人物”。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侍从秘书,就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后来的山西省人大副主任李蓼源先生。
█ 电影《三战三捷》中的阎慧卿
█ 李蓼源在克难坡阎锡山旧居
声言很快就要回来的阎锡山再也没有回到太原,四野炮1师的高射炮封锁了太原的天空也断绝了阎锡山回家的路。不久,太原守军发来电报说,机场全部被毁,飞机已无法降落,阎锡山于是放弃了返回太原的计划,向他的下属回电说:“保卫太原之战,关系华北存亡和国际视听,你们能参加这个战争,真是荣幸。因事被阻,不能与大家共同保卫太原,是此生最大的遗憾。”
■ 太原新民北街东花园阎慧卿故居一角
就这样,阎锡山最终与他所钟爱和倚重的山西永别,也与徐向前失去了第三次见面的机会。无论滹沱河的激流如何汹涌,注定只会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徐向前与阎锡山,这两位隔河相望的五台老乡,虽然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走到了一起,却最终因为思想和信仰的差异而做出了各自的选择,在不同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他们之间的距离与隔阂,最终将不仅仅是一条奔腾的河流,一堵厚重的城墙,而是一道宽阔得需要半个世纪才能逾越的海峡。
█ 滹沱河,从阎锡山与徐向前的家乡默默流过
阎锡山离开太原时,将军政大权交给由梁化之、王靖国、孙楚、赵世铃、吴绍之组成的五人小组。
王靖国有过人的组织能力,善于揣摸阎锡山的意向,因而成为阎锡山最器重的将领。这一年的三月,王靖国在北平上学的四女儿王瑞书受共产党派遣,带着徐向前的亲笔信通过两军前沿阵地回到太原,劝王靖国走傅作义的道路,和平解放太原。王靖国对女儿说:“太原已成为一座孤城,外无救援,实难确保,但我是军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如果阎有命令叫我投降,我就投降,阎没有命令,我只有战斗到底。傅作义够个俊杰,但我不那样做。你可革你的命,我要尽我的忠。”
█ 王靖国与孙楚
█ 王靖国故居
在付以守城重任的五人小组中,做为阎锡山的钦定接班人,特工系统首脑梁化之是最为顽固、对阎锡山最为愚忠的一个。梁化之,名敦厚,字化之,阎锡山的姨表侄,与他的同乡薄一波既是旧日同窗,又是牺盟会的同仁,阎锡山之所以邀请薄一波主持牺盟的工作,梁化之的推荐是重要原因之一。
█ 1940年代的梁化之
4月1日,国共和谈正式开始,太原前线司令部致电中央军委,请示如果16日谈判没有结果,是否可以提前攻击太原。不久,中央军委复电太原前线:“你们觉得何时发起打太原有利,即可动手打太原,不受任何约束。”
4月20日凌晨,解放军十几路部队向阎军太原外围阵地发起攻击,先后突破守军前沿,继以猛烈攻势向纵深发展,阎军城外防御体系顿时土崩瓦解。
双塔是太原的标志,阎军以双塔寺为中心精心构筑了号称固若金汤的“生命要塞”。4月20日,19兵团63军向双塔寺要塞发起攻击,在攻打双塔寺东南的12号碉时,连续牺牲了11名前赴后继的爆破手,直到第12名勇士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后才将其成功爆破。艰苦激战两天之后,63军最终夺取了双塔寺要塞。
█ 攻克双塔寺要塞
█ 被炮火击伤的双塔
在夺取双塔寺要塞的同时,前线各部队迅速消灭汾河以西的阎军,夺取汾河洋灰桥,进占城北工业区,奇袭卧虎山要塞,从四面逼近太原城垣。失去所有外围要塞、损失了12个师40000余人之后,阎军开始向城内收缩。
█ 进攻城北工业区
城墙是冷兵器时代保卫城市的坚固防线,太原城垣由名将潘美始建于宋代初年,明朝建立之后,将太原扩建为全国一流的城池。阎军在太原城墙上新建了环绕全城的碉堡和防御工事,将部分区段的城墙掏空辟建出大量的炮兵射口和机枪射口,防御最严密的地段,整个城墙从城根到城头从下至上共有7层火力网。
█ 1948年11月,从飞机上俯瞰太原城垣,大东门、小东门清晰可见
█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建路一带的太原城防工事
█ 太原城墙西北角改造的城防工事
毫无疑问,突破太原城垣将成为继攻占东山四大要塞之后的又一场恶战,如果能够获得阎军的城防工事图,将对解放太原、减少伤亡起到重要作用,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909情报站的地下党员张全禧以谦益信自行车行为掩护,结交刚刚受到降职处分的阎锡山长官部侍从参谋张光曙,并成功将其策反。张光曙利用视察城防工事的机会,绘制出50多幅太原城防设施图。张全禧将这些图纸暗藏在自行车内胎和大梁的管子里,在张光曙的护送下穿越封锁线,把城防图送到了情报站。
█ 太原市城防工事图
北岳第二地委城工部太原南站也成功绘制出城防图,一位地下党员的妻子将城防图藏入身体,利用阎军疏散人员的机会混在难民中闯过了阎军封锁线,而她本人却因此终生不育。
阎锡山建立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特工系统,使得隐蔽战线充满了难以预料的风险和突如其来的牺牲。1949年3月,909情报站的一条战线在组织向外输送情报和安排撤退的过程中被阎锡山特工系统破获,八名地下工作者集体就义于大东门外,这个情报站与中央有直接联系的地下党员赵宗复也第二次被捕。
█ 赵宗复,潜伏的阎锡山身边的红色大少
4月21、22日凌晨,在长江千里战线上,百万雄师风雨下钟山,一举突破长江天堑。
4月23日,太原前线的解放军完成了攻城的最后准备。夜幕悄无声息地降临了,城里城外陷入了几天来少有的寂静之中,然而,对双方将领而言,这却是一个不眠之夜,远在上海的阎锡山也预感到败亡的结局即将到来,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让他难以入睡。就本意而言,阎锡山依然希望太原杀身成仁,完成他心目中的涅槃。但是,在他把自己的继母、夫人、儿子儿媳等亲属先后送往台湾和美国之后,也不能不对依然为他血战的下属们表示应有的关怀,放弃无谓的抵抗以保全生命。这天夜里,阎锡山最终向太原守军下达了允许投降的指示:“五人小组:太原守城事,如果军事没有把握,可以政治解决。”阎锡山善于拉拢和控制部下,尽管由于他的多疑和浓重的乡土意识,致使名将商震、徐永昌、傅作义、陈长捷、郭宗汾等人先后脱离晋军,但他对部下控制之严密、部下对他忠诚度之高都是其它军阀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尽管接到了这个指示,梁化之、王靖国这些死心塌地为他效命的高干们仍然决定负隅顽抗。
█ 1948年拍摄的阎锡山家庭照,前排为阎锡山与徐竹青,后排右侧为四子阎志敏、四儿媳裴彬,左侧为五子阎志惠,左二为孙女阎树榕,二儿媳赵秀金未出镜
4月24日凌晨,解放军占领国民党政府总统府,南京宣告解放。五个多小时之后,千里之外的太原前线,一颗颗红色信号弹撕裂拂晓前的夜空,1300余门大炮齐声怒吼,向太原城墙猛烈轰击,霎那间,数以十万计的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倾泻于城垣,密集的爆炸声有如天崩地裂,厚重的城墙按压不住大地的颤抖,迸放的烈焰仿佛天空在燃烧,漫天的扬尘将整座城市笼罩于令人窒息的混沌之中。
一个多小时的猛烈轰击之后,在十几个突破口上,坚固的城墙被炸开宽达二、三十余米的缺口,炸塌的碎砖、夯土在城墙外侧形成了60度的斜坡。到7点左右,炮火开始向城内延伸,攻城部队陆续发起了冲锋,突击队沿着突破口外的斜坡冲上城头,城北小北门、城东小东门、大东门和城南首义门先后被突破。
█ 为数不多的太原巷战照片
█ 巷战后的太原最高建筑鼓楼
█ 华北军区坦克大队进入太原
█ 解放军冲入绥靖公署
隆隆的炮声中,梁化之彻底绝望,与五妹子阎慧卿在太原绥靖公署的地下室里服毒自尽,按照阎锡山死后尸体不与共产党相见的指示,自杀前命令卫士将他们的尸体浇上汽油焚尸灭迹。
就在阎慧卿自尽前夕,由梁化之代笔写下了《阎慧卿至阎锡山的绝命电》,经吴绍之润色后拍发给阎锡山。“连日炮声如雷,震耳欲聋。弹飞似雨,骇魄惊心。屋外烟焰弥漫,一片火海;室内昏黑死寂,万念俱灰。大势已去,巷战不支。徐端赴难,敦厚殉城。军民千万,浴血街头。同仁五百,成仁火中。妹虽女流,死志已决。目睹玉碎,岂敢瓦全?生既未能挽国家狂澜于万一,死后当遵命尸首不与匪X见。临电依依,不尽所言!今生已矣,一别永诀。来生再见,愿非虚幻。妹今发电之刻尚在人间,大哥至阅电之时,已成隔世!前楼火起,后山崩颓。死在眉睫,心转平安。嗟乎,果上苍之有召耶?痛哉!抑列祖之矜悯耶?”电文中,充满了一个被卷入战争的平凡女人的绝望与悲怆。据说,阎锡山在上海读到这份绝命电时,泪流满面,悲痛莫名。
█ 数字电影《三战三捷》中的阎慧卿
除了梁化之和阎慧卿,阎锡山政权的部分特工人员和军政人员也在特种警宪指挥部等地集体自杀。太原解放后,阎锡山根据其突围干部的报告四处宣传以梁化之为首的“太原五百完人”殉城神话,并促使国民党政府在台北圆山修建了“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冢”,阎锡山题“先我而死”的冢匾并撰写了祭文,他亲手将这些部下送上了不归之路,此时又唱上一曲挽歌来安慰他们的灵魂。五百完人招魂冢落成后,阎锡山却只来过一次,这个故事对于他来说,太沉重也太复杂。
█ 蒋介石向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冢行礼
█ 阎锡山题先我而死
█ 阎锡山与梁化之长子梁安仁合影
“太原五百完人”在台湾影响极大,甚至曾被台湾方面编入小学课本,被称为“戡乱战史上最悲壮的一页”,但据太原市公安局在解放初期清理辩认,能够确认自杀的特种警宪指挥处首要特务分子只有46人,有研究者估计,即使加上其它自杀者,可能最多也不过一二百人。
█ 成仁冢、纪念碑、名单
█ 1980年代,梁化之长子梁安仁从美国回到台湾扫墓
9点15分,突击部队冲入阎锡山的统治核心绥靖公署,阎军主要军政人员全体被俘。
█ 1949年,战后的进山钟楼
至此,从清晨五点半到上午十点,经过四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太原宣告解放,盘踞山西达38年之久的阎锡山政权从此灭亡。
█ 被俘后的晋系剩余高级军政员被押出绥出公署
█ 阎军的日本顾问岩田清一被押出绥靖公署
被称为“华北最后一战”的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发起,到1949年4月24日结束,历时六个余月,共计歼灭敌军135000余人,其中俘虏77000余名,包括师级以上军官40余人。解放军为攻取这座坚固设防的城市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共计伤亡45000余人。太原战役,成为国共内战期间,历时最长、参战人员最多、战斗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城市攻坚战。
█ 敦化坊地下堡内残留的白骨
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原的解放,使华北成为巩固的后方,为进军大西北奠定了基础,有力的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太原战役的胜利,推动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进程,为夺取全国政权做出了卓越贡献,它的历史地位和不朽功勋将永载史册。
█ 缴获的阎锡山印章,现藏于北京军事博物馆
4月24日,阎锡山在上海以无言的沉默接受了太原解放的现实。几天后,与太原共存亡的誓言犹在耳边,但他却安然无恙地在广州出任“行政院长”,这样的事实使阎锡山从此不得不面对抨击和讽喻。1949年5月18日,章士钊和邵力子在写给李宗仁的一封长信中,曾对阎锡山守太原有过这样的评价:“夫阎君不惜其乡人子弟,以万无可守之太原,已遁去,而责若辈死绥,以致城破之日,尸与沟平,屋无完瓦,晋人莫不恨焉。”
难以抗拒时势的阎锡山最终败走台湾,在他离开大陆之前,通过广播对山西做了最后的告别:
“山西全体同胞们,我这一回没有赶上回到太原,同我的文武干部及全体军民共同奋斗共同牺牲,我很惭愧,我心上也很不安,现在我天天想到这里,心上还非常难受,但我在一天,一定一刻不会忘了你们”。
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宣布复职,苦心撑持危局九个月的阎锡山递交辞呈,迁往阳明山的菁山草芦居住,开始了他“十年隐居,十年著作”的晚年生活,完成了《三百年的中国》、《世界大同》等一批作品。
█ 晚年阎锡山
1960年5月22日,阎锡山在不能追随蒋介石重回大陆的遗憾和食不知味的乡愁中去世,终年78岁。40多年后,李寥源的旧日同僚、阎锡山的侍从秘书原馥庭以耄耋之年再次回首往事之后感慨道:“他的人生不应该从政,应该走学问的路”,对阎锡山而言,这或许是中肯的一个评价和结论。
█ 阎锡山,留给山西人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 台北圆山阎锡山之墓
█ 台北圆山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留在太原的那些败军之将,结局不尽相同,他的大部分高干们并没有勇气服下事先准备好的毒药,而是做了解放军的俘虏。三年后,王靖国病死于战犯管理所,时年59岁。孙楚后来在战犯管理所渡过了12个春秋,1961年冬天获特赦,几个月后因病去世,时年72岁。
█ 被俘后的王靖国、孙楚
破坏黄樵松起义的戴炳南在总攻前夕制造了阵亡的假象,但终究没有逃脱被缉捕的命运。1949年7月8日,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特别法庭判处戴炳南死刑,戴炳南随即被押往刑场枪决,死后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上将。此外,阎锡山的一批高级军政人员也先后被判处死刑。
█ 戴炳南被捕
█ 太原市公安局的戴炳南、仵德厚专案案卷及交待材料
与戴炳南同时受审的还有此案的从犯仵德厚,他为自己当初的选择付出了长期被监禁和劳改的代价。“以死卫国意志坚,收复台庄保武汉。半生戎马半生监,两袖清风归农田”,离家时的风发少年,归时已是垂暮老者,就在仵德厚默默老去的时候,他在众多媒体的关注之下,又以抗日老兵、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
█ 晚年仵德厚
在太原前线,还出现了一批分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犯下战争罪行的双料战犯,他们来自于残留日军。太原解放时,司令今村自杀,包括岩田、城野宏、河本大作等人在内的日军残部400余人被俘,经太原特别军事法庭审判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被遣返回国。有感于自己遭受欺骗和出卖,“像蚂蚁那样被战争的铁蹄践踏”,部分残留日军老兵发起了以国家为对手的诉讼,当事人之一的奥村和一带着记录片导演池谷熏重新回到山西搜集证据。2006年,名为《蚂蚁部队》的记录片在日本公映,向世界揭露了日本军队在山西的残留问题,在日本引起广泛的关注。
太原解放三天后,解放军正式举行入城仪式,彭德怀在原太原绥靖公署门前检阅了入城部队。六年之后,已经担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又主持了全军第一次军衔评定工作。参加太原战役的胜利之师中,彭德怀、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罗瑞卿被授予大将军衔,周士第、杨成武、杨得志、王新亭、彭绍辉五人被授予上将军衔,此外,还有100余人先后被授予中将和少将军衔。
█ 庆祝太原解放游行
█ 太原市军管会合影
建国后,徐向前元帅先后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务,著有回忆录《历史的回顾》。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在北京逝世,根据他的遗嘱,骨灰撒在了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骨灰盒和遗像最后回到了他的故乡,被安放在五台县烈士陵园。
█ 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
█ 晚年徐向前
█ 徐向前故居
█ 太原牛驼寨的徐帅雕像
岁月沧桑,硝烟散尽,时间冲淡了往昔的峥嵘,在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国家统一的时代背景下,使得我们能够以更加开阔的胸襟去回顾历史,以更加豁达的心态直面60年前的战争以及那场战争中的对手,一分为二地评价昔日的功过是非。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国共两党在时隔60年后再一次实现历史性的握手。2006年,陕西省黄埔同学会秘书长向仵德厚转交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这位抗战老兵终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2007年1月,梁化之的儿子梁安仁出现在前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的告别仪式上,两代人的交往跨越了大洋也跨越了时间。2008年,孙楚的孙子成为太原市政协委员,在政协会议上庄严的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力。
█ 本组照片,分别由邓寅明、FLYINGFREE、李兆明、曹阳等人拍摄,特此致谢!
60年,弹指一挥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汾水滚滚来,双塔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将永远铭记这场持续了六个多月近百万人被无情卷入的残酷战役,这片热土将永远铭记发生在那场战役中每一个荡气回肠令后人感动的故事,愿所有在这场战役中殉难的将士和百姓从此安息,愿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历经沧桑与苦难的龙城太原,愿时间能够抚平历史的伤口,愿中华民族在每一个历史的岔路口都能够以最小的牺牲和代价做出正确的选择,愿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共同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篇幅原因,本次发布时略有删改。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决战太原文字版:
决战太原之一:徐向前与阎锡山的恩与怨
决战太原之二:薄一波与梁化之的合与分
决战太原之三:当年鏖战血未干——炮火中幸存的战争遗迹
决战太原之四:五千顽碉我为王——牛驼寨庙碉与碉堡城太原
决战太原之五:将军死战哀太原——王靖国的最后一战
决战太原之六:孤城犹拥并山河——太原的围城岁月
决战太原之七:将军的决择——黄樵松、戴炳南、仵德厚的歧路彷徨
决战太原之八:蚂蚁部队——山西“残留日军”的覆灭
决战太原之九:妹虽女流亦完人——五妹子阎慧卿与太原五百完人
决战太原之十:胜利之师——华国锋、胡耀邦与百名开国将军在太原
决战太原之附:1948年美国记者镜头下被围困的孤城太原
血仍未干:杀戮战场之塔碉与地下堡
血仍未干:杀戮战场之庙碉与牛驼寨
血仍未干:杀戮战场之大方碉的战火温情
血仍未干:杀戮战场之罕山要塞与天下第一碉
血仍未干:杀戮战场之进山与洪炉台的最后一枪
阎锡山离晋真相和对山西广播讲话原声
远去的晋绥军,曾经的三晋子弟兵!
寻故:寻找阎锡山的生平身后事
从《决战太原》到徒步长城,太原道站长的多面人生
1.《第27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决战太原》视频及解说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第27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决战太原》视频及解说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