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风波不断,继抄袭门之后,公司又出现人事地震。
5月19日晚,平安好医生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兼CEO王涛被免的原因是管理职责未达到董事会预期。4天前,平安好医生王涛被免职,其后来自阿里系的首席运营官COO等管理团队悉数出局。消息传出,平安好医生大跌10%,市值蒸发百亿。
在加入平安之前,王涛曾任金山科技首席技术官、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阿里软件董事长,是科技界有名的少年天才。
2014年,王涛加盟平安创立的平安好医生,带着阿里系的团队,顶着互联网医疗的风口,软银、IDG等诸多投资机构加盟,怎么说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2018年,上线仅三年的平安好医生在港交所上市,市值最高时达到1600亿元,但却始终未盈利,至今已亏了40亿。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已经改变了消费者购物、出行和就餐的方式。如果说还有什么领域没有被互联网彻底颠覆, 医疗一定是最顽固的那一块石头。”王涛在2019年业绩年报上曾这样表示自己颠覆医疗的决心。
可谁知道,几个月后,王涛被自己创办的企业颠覆出局了。随着王涛的离开,平安好医生这条载着医疗互联网化的大船,驶向何方是个未知数。
来源:摄图网
平安好医生
平安好医生,全称为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由王涛主导创立,平安集团孵化,是平安集团旗下金融科技板块四大“独角兽”之一。
2015年4月,“平安好医生APP”正式上线,2016年4月,平安好医生获得IDG、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等机构的5亿美元投资,2017年底获得软银4亿美元投资。
顶着互联网+医疗的风口,平安好医生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受到资本的热捧,上线三年即成功敲响了港交所的大门。2018年,平安好医生在港交所上市,IPO发行市值约580亿港元,包括黑石在内的多家国际基石投资者投资。
最近,受疫情刺激,互联网医疗行业“大放异彩”,其中平安好医生的访问量达11.1亿人次,APP新注册用户增长了10倍。
伴随着用户激增,平安好医生股价连续大涨,一年多的时间里股价涨幅超过四倍,上个月创下接近1300亿港元的市值高点。截止5月20日,平安好医生的市值为1133亿港元。
根据公司年报,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数达3.15亿,平均付费用户转化率为4.0%,日均咨询量72.9万。公司自有医疗团队达1409人,签约合作外部医生5381名,合作医院数超3000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超1900家,合作药店数目9.4万家,覆盖中国32个省,375个城市。
如此大的流量数据,并没有带来多少效益,公司上市两年多,平安好医生依然陷入亏损的泥潭。这是为何?
累计亏损40亿
2019年平安好医生年报显示:总收入50.65亿元,同比增长51.8%;毛利为人民币11.71亿,同比增长28.5%,净亏损为7.47亿,同比下降18.2%。
虽然平安好医生官方的说法是2019年亏损有所收窄了,但净亏损仍高达7.47亿,如果不是背靠平安集团,一般上市公司还真难承受。
事实上,这些年平安好医生一直在亏损,公司未上市时,从2015年到2017年公司的亏损额分别为3.24亿、7.58亿、10.02亿,上市之后的两年,亏损分别为9.13亿、7.46亿,5年累计亏损近40亿。
从支出来看,平安好医生的销售营销费用颇高。2019年,销售及营销费用为12.06亿,占收入的比率为23.8%,2018年这项支出为12.38亿,这项费用超过2019年的毛利11.71亿元。
平安好医生的千亿市值令人目眩,但商业模式并不难理解,从几项支出看,就是不断砸广告来吸引用户,这是互联网典型的“烧钱+补贴”的模式。
为了提高App用户活跃度,平安好医生从2015年底开始推广“步步夺金”活动,用可换取免费商品或商品抵扣的奖励积分吸引用户,仅此一项去年就预提销售推广费用约2亿元,被外界质疑为用户流量“充水”。
对于运营费的质疑,平安好医生年报中提到,随着经营管理效率不断提升,业务运营能力不断增强,运营费用占收入比重为45.1%,同比下降21.8个百分点。
来自集团的关联交易
从营收来源来看,为平安好医生贡献收入的主要是四大业务板块,分别是在线医疗、健康商城、消费医疗、健康管理与互动,其中在线医疗被公司视为核心板块。
2019年报显示:核心业务在线医疗收入达到8.58亿,毛利率为44.2%,同比增长108.9%,在线医疗收入占集团整体收入的比重达到16.9%,收入来源于会员服务类产品、及在线问诊服务产生的电子处方销售等业务。
但事实上,平安好医生的另两大业务消费型医疗和健康商城比重更高,收入各为11.12亿、29.02亿,这两大板块与平安集团关系紧密。
公司年报这样介绍:消费型医疗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体检服务。健康商城则是为在线为用户提供覆盖中西药品、营养保健、医疗器械、母婴育儿及运动健身等众多品类的商品。
在消费医疗体检服务方面,主要是通过平安保险业务员向个人客户销售,平安好医生获取的毛利率超过40%,该项业务在2015-2017年贡献收入占比分别达55.4%、64.5%、35%。
从规模上看,健康商城的电商业务则是平安好医生第一大收入来源,具体客户又分为个人和企业两类。过去三年,健康商城分别贡献收入8.96亿、18.64亿、29.02亿元,不过,这类电商业务是毛利业务偏低,2019年毛利率仅为8.1%。
平安好医生的健康商城业务特殊之处在于,大量收入由平安集团的关联采购贡献。当时的上市招股书披露,2017年,平安集团为健康商城贡献的收入占比为47.85%。
2019年报中,关联性交易仍较多。截止去年底,集团五大供应商占其总成本约15.6%,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银行和平安健康险是平安集团的附属公司,平安好医生的五大客户之一平安普惠分别为平安、王文君及窦文伟的紧密联系人。
2019年年报披露:在关联方的重大交易中,向平安好医生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公司达15家,其中12家公司直接冠以“平安”的名头,前五名分别为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健康险、平安银行、平安养老险,这五大“平安系”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9.7%。财报显示,公司大约90%的账龄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来源于关联方。
做空与模式质疑
事实上,近年来,对平安好医生的质疑越来越多。
据《财经》杂志报道,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中,约49.5%来自于平安集团,其健康商城内的企业客户采购,也以平安集团采购居多。
2019年4月,平安好医生遭遇匿名机构做空,做空报告直指平安好医生模式仅靠业务注水造假维持估值的庞氏骗局,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平安好医生围绕家庭医生打造的互联网医疗生态毫无价值可言;AI 客服冒充医疗问诊,运营数据造假。二是健康商城用大量批发业务充当零售业务GMV及收入,涉嫌造假。三是消费型医疗业务极度依赖平安集团地推团队,实际是伪线上业务。四是粗暴装入平安集团的用户及流量,严重关联方依赖。五是昂贵补贴维持高频无效流量,实际客户粘性极低。
尽管平安好医生在2019年5月2日强势公告称“公司已正式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其实并未完全打消外界对互联网医疗平台运营前景的疑虑。
对平安好医生的质疑,其实也是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反思。2015年互联网风口之下,互联网医疗模式爆发,各种互联网医疗企业四处开花,但很快遭遇瓶颈,2016年,约有38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倒掉,其中绝大部分没有挺过A轮。
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自身的模式没有得到验证,实现规模化盈利并不容易,即便是平安好医生背靠平安,成功实现上市,但依然没有解决盈利模式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有春雨医生、丁香园、好大夫。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在线诊疗的方式并不为大多数人接受。
今年3月,丁香园董事长、创始人李天天在一次交流会上表示,“互联网还远没触及到医疗核心,还是资本纸牌。”
李天天说:在疫情背景下国家鼓励“互联网+医疗”,政策推动下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机构大举开办互联网医院,留给民营机构的空间很小,公立医院对互联网重视提高,各个医院建互联网医院,更没有理由拿出医生资源、医保资源来分给第三方。
互联网医疗除了依赖于 “流量”,还有很重要一部分在于“医生”,优质医生有多少,适合互联网医疗的医生又有多少?此外,还涉及医保支付、医药流通等,这些都具有一定的“高壁垒”性。
平安好医生,从创立到上市是典型的互联网玩法,砸钱储备流量,再谋求用户变现。但是核心业务在线医疗比重不高,也就是说把用户拉到线上看病并不容易,从收入占比看,平安好医生更像一家医疗商城,而非互联网医疗企业。
今年2月11日的业绩发布会上,王涛提出:“公司将努力在2021年实现盈亏平衡。”但随着他的离开,能否如期实现盈亏存在更大的悬念。更关键的是,平安好医生能否成功走出互联网在线医疗模式,也备受关注。
内容来源:德林社
文|金卫
1.《平安好医生在线咨询 平安好医生换帅洗牌,亏掉40亿后“在线医疗”走不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平安好医生在线咨询 平安好医生换帅洗牌,亏掉40亿后“在线医疗”走不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49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