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一直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网约车队伍鱼龙混杂,监管部门与网约车平台信息沟通不畅,司机个人信息、司机乘客数量、平台纳税及营运情况等数据无从掌握。出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可以拒赔,网约车平台只能兜底;网约车数量无从掌握。

  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正式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

  今年,随着神州专车正式获准挂牌新三板、易到获得乐视投资起死回生、滴滴与优步中国完成继快的打车之后的第二次合并,出行领域的共享经济显得热火朝天。

  可是一纸新规的出台,让网约车的2016年增加了变数。

  2016年10月8日,北京、上海、深圳几乎同时发布网约车新规草案,直接针对滴滴打车司机的准入门槛,滴滴司机必须是本市户口,同时运营车辆必须满足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5座三厢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2.0L或1.8T等等相关规定。

  伴随各地政策落实的严苛限制,网约车的火热在年末开始降温。

  网约车该不该严格管控?

  面对新政的出台,滴滴、神州、易到等公司均作出官方回应,表达对于新政的支持,每家的措辞也都不尽相同,只有滴滴表达了自己对于各地政策的担忧,并以自己巨大用户量与“共享经济”的大旗,希望各地方政府“高抬贵手”。显而易见,一家独大的滴滴是受新政影响最大的企业。然而,各地出台的政策并没有如滴滴的心愿。

  在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眼中,中国出行市场是世界上最富挑战性、最复杂,却也是最有潜力的市场。而现在,除了需要面对本土和来自国外的竞争对手之外,滴滴还需要面对不断更迭的政策变化。显然,这才是滴滴在出行下半场遇到的最大挑战。

  而一些网络红人大V,诸如张维迎、周其仁等,也发声表达对于各地网约车新政的批评,认为这些要求太过严格,是对“共享经济”发展的掣肘。

  网约车的确相较传统出租车行业更加方便,那政府就不应该管了吗?而且,滴滴真的属于“共享经济”吗?

  同济经管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褚大建分析说,“共享经济”英文的原意是指“协作消费”。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的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C2C的汽车分享的前提条件:

  一是用存量小汽车进行分享,而不是增量;二是兼职做汽车运营服务,而不是全职。“滴滴被怀疑,是因为只有很少部分是符合标准的分享车,多数是变相出租车。”

  而他更是直言:“从严格意义上讲,滴滴里面虽有符合分享经济本质的部分,但更大部分是冒分享经济之名,行出租车之实,将“黑车”正式化,抢正规出租车司机的饭碗,这其实是与分享经济的内涵背道而驰的。”

  滴滴出行目前最主要的几个业务,滴滴出租、滴滴快车、专车和顺风车,除掉最后一个之外,前两者大部分都是“专职司机”,这与出租车公司主要的运营模式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司机拉客、平台分成。

  所以,地方政府出手管制滴滴,其本质是在限制出租车的数量,减缓拥堵恶化。这跟北京和上海要求出租车司机必须是本地人、本地牌照并没有任何不同。

1.《滴滴小巴用什么车型 网约车新政或使滴滴告别快车 滴滴小巴来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滴滴小巴用什么车型 网约车新政或使滴滴告别快车 滴滴小巴来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52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