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胡金华 见习记者 赵奕 上海报道
11月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表示,党中央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浦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我想用‘波澜壮阔’、‘开天辟地’来形容浦东新区开发开放,除了经济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之外,体制改革上的先行先试,模范典型效应更加有意义,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样板。”邮储银行高级经济师卜振兴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浦东新区的建设,从一开始,就不单纯是一个城市自身的建设,而是要为全国探索一条新路。2007年3月31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仅一周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浦东新区,从这里开启了他全市19个区县调研的第一站。在调研浦东时,习近平明确表示,“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深刻认识开发开放浦东这项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
时光荏苒,开发开放30年,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19年,浦东经济总量从人民币60.24亿元增长到12734亿元,增加了210倍;在上海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从7.71%,上升到33.37%。浦东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和1/15的货物进出口总额。
“浦东30年发展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巨变’,过去曾经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而现今浦东商业、地产、金融、交通等配套完善,园区、试验区林立,浦东已成为具有创新活力的地区。”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第一个金融贸易区——陆家嘴
三十年,黄浦江蜿蜒向前,昼夜不停,滚滚而去的滔滔江水,承载的不仅是浦东开发开放取得的成绩,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硕果与希冀。开放与创新,始终是这片改革试验田上的主旋律,三十年来,从无到有,浦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金融,是浦东一张闪亮的名片。2020年上半年,浦东金融业增加值2021.7亿元,同比增长7.5%,浦东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33.9%,占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比重达58.2%。
1990年,全国首个金融贸易区在浦东陆家嘴获批设立。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开发区。目前,浦东已经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保险、信托、外汇等13类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截至2020年10月底,浦东共有银证保等持牌类金融机构1105家,其中银行类287家,证券类509家,保险类309家。
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钻石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等十多家交易所均汇集在浦东。
201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量14.12亿手,连续四年在全球场内商品类衍生品交易所中排名第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交额282万亿元,全球排名第四。2019年,全国银行间市场成交额1454万亿元,占上海市金融市场总成交额的75%。
此外,浦东已经成为外资金融机构落户的首选。2019年,首家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安联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在浦东注册成立,首家新设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摩根大通证券在浦东注册成立。今年8月,获证监会核准成立的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贝莱德基金,同样注册地在陆家嘴。
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资产总额3.37万亿元。
而随着新一轮金融开放,浦东金融机构的集聚水平持续提升,外资法人银行、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外资保险法人公司、外资再保险机构、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公募基金等多个细分领域的集聚度全国第一。
上海对于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意义不仅仅表现在规模上,更体现在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上。
2014年,沪港通开通,打通了内地和香港两个资本市场的通道;2016年,深港通开通,正式形成了沪、深、港三大交易所互联互通的机制,实现境内资本市场与境外资本市场交易连通;2018年11月,首届进博会开幕仪式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里程碑;2019年6月,科创板正式开板,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值得注意的是,从宣布到正式开板,仅仅历时半年多。
“浦东金融业的发展,大概包括三条路径:首先,浦东将上海本土金融方面的资源利用到了极致,上海的定位本身就是金融中心,在浦东新区,从金融从业人员、金融产值、金融业态,到金融领域、金融场景都非常丰富,这是利用好既有资源的表现;第二,浦东充分利用了国际资源,利用了上海的区位优势,吸引大量的国际机构、跨国公司、金融企业、外贸企业在浦东驻足,为浦东的发展增加活力;第三,充分利用了改革资源,浦东进行了很多创新性的尝试,深化改革,持续改革,给浦东的发展带来了不竭的动力。”中国人民大学专家王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得益于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的排名持续上升。2020年9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上海首次进入全球前三,仅次于纽约、伦敦,排名在中国香港、东京和新加坡之前。由此,全球持续多年的“纽伦港”三大金融中心,开始变成“纽伦沪”。
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除了金融创新以外,我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任也交给了上海,交给了浦东。2013年9月29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面积28.78平方公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同时,也开启了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新探索。
近年来,浦东坚持以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建设为引领,不断提高开放的能级水平,努力打造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1.56万亿,位居全球第一;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381.35亿美元,中国持续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经济体之一。
如果说开放是浦东与生俱来的使命,那么创新则是植根于浦东血液中的基因。2013年,浦东推出了我国第一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列明190条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随后,负面清单逐年瘦身,2020年版已减到30条。备案制改革让外商投资办理时间由8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如今在浦东,95%以上的外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
为破解企业准入难题,浦东先后推出“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改革。今年又率先推出企业名称登记告知承诺制,在临港新片区试点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登记速度从改革前的“一天”提升到“实时”办理。
这些诞生在浦东的改革新名词,现在已经向全国范围内的政府服务改革推广。《华夏时报》记者查阅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到2019年初,上海自贸区已经有超过120项制度创新向全国推广。
浦东在金融创新上并未止步,而是“走得更远”。今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上海浦东临港新片区推出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试点,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在上海配置人民币资产。
尽管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至今只有七年时间,但早在30年前便已初见端倪,它与浦东的开发一脉相承。
1990年,“Free Trade Zone”是外高桥保税区设立时的英文名称,中文直译就是“自由贸易区”,可见,从那时中国自贸区便已具雏形。外高桥、金桥、陆家嘴和张江,浦东开发开放初期设立的四个功能开发区,已构成了当前上海自贸区的主体。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象征,总书记始终牵挂浦东这片热土,“开放、创新、包容已经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打造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浦东的开发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跨国医药巨头落户上海。目前,全球制药企业10强中有6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中,有17家在张江设立了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
张江药谷延续了浦东一贯的创新风格。在创新药制度改革方面,上海2016年获批试点MAH,2018年9月,首个由中国人独立研发的抗癌药呋喹替尼获批上市,这也是上海第一个创新药MAH的试点项目。
目前,张江已拥有从新药研发、临床研究、中试放大,到量产上市的完整产业链,成为新药创制成果最突出、CRO最活跃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基地。通过全产业链的制度创新,浦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华夏时报》记者查阅数据,在生物医药领域,浦东诞生了全国15%的原创新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2019年产业规模达770亿元、占全市46%。公开数据显示,张江如今聚集着10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余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100多家各类研发机构。截至2019年,张江园区在研药物品种超过400个,其中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项目超过135个,处于二期、三期临床阶段的新药45个。
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到全国的7.4%。2019年上海生物医药产值3833亿元,同比增长11.6%,今年上半年上海生物医药产值1320亿,同比增长7.3%。
继2018年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后,上海目前正在起草新一轮的《生物医药三年行动方案》。如今,上海正在以浦东张江为核心,对标波士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目前中国的药品市场产业规模大约是1.56万亿元,其中占主体的是化学药,生物医药的占比仅15%左右,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当下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完善,研发能力强,临床资源丰富,将引领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刘华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包括生物医药在内,浦东正在着力打造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等六大硬核产业。“浦东发展之于上海,就像上海发展之于全国一样。”今年4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未来浦东的窗口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发展有多快,也不在于总量规模有多大,而是要向世界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
今年8月,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作出专门部署,强调支持浦东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经验。
面向未来,浦东要成为新时代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引领示范区;面向全球,浦东要代表国家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面向当下,浦东要率先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作为时代的探路者,浦东可期,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1.《赋予 风从“浦东”来:“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三十而立再迈新征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赋予 风从“浦东”来:“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三十而立再迈新征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56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