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讯

  

  北京时间12月20日凌晨3点,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2.25%-2.50%,正式启动年内最后一次加息!

  2015年以来,美联储已经开启了多次加息,但这次可能是最关键的一次。考虑到现在美股大跌、美债风险暴露,市场对未来美国经济预期较为谨慎,市场普遍认为,如果本次美联储不加息,则反映美联储对未来美国经济表示担忧。如果如期加息则需观察12月美联储会议声明内容以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记者会中对加息路径的表述以及未来经济预期。

  根据利率决议声明,美联储预计,2019年底联邦基金利率料为2.875%,2020年底联邦基金利率料为3.125%,暗示2019年将加息两次,同时维持每个月的资产负债表缩减幅度在500亿美元不变。

  本次美联储加息有两点出乎意料:

  1、今年11月28日鲍威尔发表过一次谈话后,原本市场预计明年只有1次加息,甚至还可能降息,但本次美联储预计2019年加息两次,出乎意料;鲍威尔在记者会中认为,政策无需宽松,可以是中性的。

  2、这是1994年以来,美联储在股市大跌环境下加息。

  美联储宣布加息后不久,美股急速下跌,短短一小时的时间,道指大跌500点,三大指数均跌超2%。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至2.625%,创8月27日以来新低;离岸人民币高位回落约140点!

  那么本次美联储加息为什么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如何全面理解本次加息?

  一、美联储是如何加息的?

  美联储加息的意思是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即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相互借钱的利率,在此之前这个利率是2%-2.25%,本次加息25个基点后,利率区间上调至2.25%-2.50%。我之前多次在文章中说过,利率可以归纳为三个大层次:一是央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借钱利率,我们称之为政策利率;二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借钱利率,我们称之为市场利率;三是商业银行-企业、居民之间的借钱利率,我们称之为实体经济的借钱成本。

  美国式的加息就是上调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借钱利率,怎么做到的呢?

  1、美联储做出加息决议后会同步上调美联储-商业银行之间的借钱利率,主要是两个,一是隔夜逆回购利率;二是上调超额准备金利率。隔夜逆回购利率一般约等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限,超额准备金利率约等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上限,也即加息后,美联储-商业银行之间的借钱成本被锁定在2.25%-2.50%的区间内,最终引导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向2.25%-2.50%的区间靠拢。

  2、如果上述过程还无法维持至2.25%-2.50%区间,美联储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分为三大部分: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这当中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最核心的部门,这个委员会的主席是美联储主席,他们有权决定美国紧缩或者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分为公开市场购买和公开市场出售,前者是购买债券,后者是出售债券。当美联储要上调利率的时候,会进行公开市场出售。

  当美联储进行公开市场出售的时候,我们假定是100美元,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变化如下:

  A、公开市场操作是美联储与一级交易商进行的,一级交易商一般是比较有实力的商业银行,当美联储进行公开市场出售的时候,商业银行增加了国债资产,但却少了等量的准备金。

  B、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美联储的存款,分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前者是商业银行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后者是被锁定的资金。

  C、也即美联储进行100美元公开市场出售的时候,商业银行流动资金减少了100美元,结果流动性降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上升,达到加息的目的。

  二、美联储对加息的态度是怎样呢?

  相比今年9月份的加息,美联储对加息的态度可以说发生180度的转变。今年10月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利率仍然宽松,我们在逐渐让它们达到会是中性的位置。我们可能错过中性,但当前可能距离中性还有一段长路。但讲话说不久,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一波大杀跌!

  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大跌超15%

  原油价格大跌超31%

  基于美联储口头加息对市场的巨大影响,11月28日,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一次会上发表讲话,他说:

  政策没有预设路径,利率“略低于”中性区间,加息影响可能需一年左右体现。

  它的讲话告诉我们两点:1、本轮美联储加息的终极目标是达到中性区间,略低于中性区间意思是未来继续加息空间不大。2、现在的加息已经导致股市、债市大跌,考虑加息影响可能需一年左右体现,未来加息的影响可能更大,所以要谨慎。

  关于美联储政策转向,我在11月29日《美联储大变脸,加息或泡汤!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一文有过具体分析

  三、为什么美联储对加息的态度发生转变?

  1、美国是一个直接融资国家,多数融资来自于股市和债市,但遗憾的是美股大跌以及美国信用债不断暴雷,数据显示,美国投资级公司债总规模是6.4万亿,其中最低档的BBB债占比近60%,在美联储不断加息的背景下,这些债券的收益率越来越高,最终企业还款压力越来越大,直至逾期暴雷,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也有大量的企业陷入债务危机。

  更为致命的是,本月初,美国3年期和5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了11年来首次倒挂,3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缩窄不足15个基点。一般来说,长期国债由于期限比较长,债权人要求的收益率比短期国债要高,如果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就是倒挂,短期收益率对货币政策比较敏感,当加息的时候,短期国债收益率往往较短长期收益率上升的快;长期收益率对经济预期比较敏感,当经济预期差的时候,长期国债收益率往往会下降。所以,本次美国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倒挂意味着美国资金成本上升,经济预期不挂。

  数据显示:1976年以来,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的时期主要有六个,而每个时期几乎都伴随着危机!

  2、美联储加息与否盯着的关键数据是通胀率,但现在国际油价大跌,过往的走势上看,美国的通胀率和油价相关性非常之大,预期通胀率下跌的情况下,美联储实难加息。

  3、目前按揭贷款、新车贷款和信用卡利率已经处于高位,意味着美国购买、购车、消费贷的成本上升,未来消费进入疲软状态。

  四、本轮加息周期何时结束?

  原来市场普遍预计中性利率是3.25%-3.5%,后来市场最新预计这个中性利率可能是2.5%-2.75%,这就意味着本次加息过后,明年可能仅有1次加息。有报道显示,交易商们也开始押注美联储最早将在2020年开始降息了。不过,本次会议中,美联储的预计是2019年加息两次,同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在利率路径上,不确定性的程度相当高。

  五、目前全球货币政策情况如何?

  观察全球的货币政策变化看四个经济体就够了,中国、美国、欧洲以及日本。

  1、中国:

  A、我们一般用广义货币M2来观察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从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11月广义货币M2增速是8%,这是历史最低水平,也远远低于2009年最高的近30%。从这个意义上看,货币政策并不算宽松。

  B、价格型来看,今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利率不断走低,主要有两个代表:一、央行行长易纲认为,市场上最重要的七天回购利率下半年比上半年有所降低。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4%下降到当前的3.3%。这两个利率是金融机构间相互借钱的成本,利率的下调意味着银行资金比较充裕。

  整体来看,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还处于不松不紧的状态。

  2、美国:

  美联储最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加息以及缩表,自2015年以来美联储已经加息多次,而自2017年10月份开始缩表,加息可以让美元更贵,缩表可以让美元更少,两者相结合可以让加息的效果放大数倍,整体来说,美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相当紧一点,但紧是相对的。

  上面的美国长期利率走势图,如果我们把降息理解为经济的药方,每一轮降息理解为一个疗程,过往美国每一次发生经济危机时都会通过降息应对,比如08年从5%降到0%,但是以目前的利率水平,未来如果发生经济危机,那么降息的空间只有2.5%左右。这并不是美联储不愿加息,而是经济环境不支持,反映了一个问题,美国经济的脆弱性正在显现,而政策调控的效果正越来越弱。

  记者会上鲍威尔认为:2019年的美国经济可能不会符合预期。全球表现疲软,乃2019年GDP预期的因素之一。

1.《美元加息对中国的影响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美联储为什么加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美元加息对中国的影响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美联储为什么加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5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