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走进太和光电,与公司董事长许大洪交谈,并参观公司生产基地,近距离领略AI赋能下智能制造的魅力。
发现智能分拣的新市场
泰和光电地处“选色之都”合肥,面对人群包围的智能分拣市场,始终保持敏锐的行业技术趋势和市场机遇意识,以尖端技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核心轨道上“出圈”。
2009年,在低端光电色选机还在国内市场广泛应用的时候,泰和光电针对中高端市场“抢先”,研发出CCD智能检测分选设备,实现量产,赋予机器“人眼+大脑”的能力,专注于粮油等农业生产领域,迅速开拓国内外市场,成长为行业“黑马”。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智能分拣在农业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市场结构和增长空基本稳定。如何突破现有领域,打破所谓的“增长天花板”,是泰和光电近年来不断努力的方向,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智能分拣有许多应用场景,但我们更倾向于进入‘蓝海’轨道,并希望通过核心技术重新定义竞争格局。”许大洪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目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选煤市场。预计该领域明年将出现明显增长,未来将开发铁、铜等其他选矿技术。”
“数据显示,我国煤炭产量超过30亿吨/年,但现阶段选煤主要采用洗煤和风煤技术,成本高,污染重。智能分离技术需求迫切,市场空巨大。”
据报道,泰和光电的第一代选煤履带式人工智能算法设备已经在运行,第二代垂直选煤产品也在进行原型测试,未来将逐步推向市场。“与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第二代立式选煤机根据目前客户最迫切的需求,将分选范围扩大到50毫米以下的小煤矸石。设备中使用的算法是自主开发的,核心部件将国产化,分离效率比第一代产品提高30%-40%。而且客户的生产线改造成本小,产品的毛利率会更高。”许大洪告诉记者。
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市场拓展也蓬勃发展。据悉,泰和光电控股子公司卓海智能已在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主要产煤区建立销售网络,并与大型煤炭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公司的选煤设备业务已经签署了一些订单,预计将形成示范效应,进一步推广。
除了煤炭分选,泰和光电还在果蔬、豆蔻、海鲜、塑料等智能分选设备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据悉,公司在号称“中国苹果之乡”的洛川建立了水果分级系统示范基地,可在第一时间获得大量数据,并通过优化产品性能不断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人工智能技术下的整个产业链布局
如果说智能分拣设备是泰和光电的“基础”,那么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包装的后续领域更像是泰和光电的“翅膀”。在AI的赋能下,三者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一致优势,帮助公司登上了更高的职业平台。
“智能分拣、工业机器人、包装看似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在客户、渠道、技术资源等方面是可以互通共享的。其实它们是整个产业链的一个概念。”许大洪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打破了公司战略布局背后的逻辑。“随着整个产业链战略的推进,公司的‘积累和细化’潜力将逐渐被激发。”
从终端客户的需求出发,分拣、码垛、仓储、装卸和包装贯穿制造业的整条生产线;技术上,三大业务板块均采用AI、应用感知、模式识别和执行控制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当然,我们自主研发的单一产品,后期会向不同的产业方向和应用场景拓展,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许大洪说。
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巨大,但泰和光电一直没有选择投资,而是坚持“有所为,无所不为”。“只有通过制造标准化产品,我们才能带来稳定、可持续的业务来源。以前我们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主要是码垛机器人和AGV,大部分是非标产品,管理成本高,毛利率波动大。”许大洪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未来,我们将利用AI技术,大力拓展标准化程度高、市场需求迫切的装卸机器人领域。公司目前拥有相关领域自主研发的数十项专利技术,样机正在白酒和化工行业进行试点。在成功引入市场后,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业务将实现快速增长。”
在智能包装领域,泰和光电采用“杠杆力”模式。
2019年8月,公司以自有资金650万元增资合肥派联智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实现控股;2019年11月,全资子公司合肥郑源智能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20年1月,合肥郑源以5000万元获得安徽郑源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安徽袁弘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的无形资产。经过上述投资,泰和光电完成了智能包装业务的“原始积累”,将借助“郑源”商标在重袋包装机、立式包装机、粉末包装、二次包装等方面发挥实力,与现有的智能分拣、智能装车业务形成良性互动。据悉,2020年上半年,公司在智能包装领域已签约2000多万元。
再开发是动力之源
泰和光电在智能制造领域打拼了十几年,深知只有坚持自主研发,不断拉大与竞争对手在技术上的差距,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一直有专注于研发的传统。也许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会被削减,但我认为R&D投资是未来。只要方向正确,最终会结出行业的果实。”许大洪坦言。
目前,公司的研发方向主要集中在煤炭分拣、自动装车、智能包装等新业务领域。,而且以上产品都是基于AI技术的。
“也许外界会觉得AI和大数据有些神秘,但我们其实是在登陆相关技术。一旦投入使用和量产,就会给现有的生产流程带来颠覆性的改变。目前我们的数据库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机器的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之前半个月左右完成的机器训练,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是设备性能的质的提升。”在徐大洪看来,AI已经成为企业的灵魂,已经融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从数据上看,泰和光电的R&D投资堪称“亮眼”。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公司在R&D的投资分别为5019万元和2274万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13%和12%。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从R&D费用构成来看,员工薪酬占比很大,2019年占到80%以上。相应地,到2019年底,1120名员工中,技术人员417人,占近40%。
“基于不同行业产品的商业模式,我们将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吸引R&D、销售、运营和维护领域的优秀人才。”徐大洪已经做好了企业人才规划。
2020年,公司上市第四年,泰和光电推出首个股权激励计划,首次以7.22元/股的价格向86名关键人员授予425.5万股限制性股票。
“目前,煤炭分选、智能包装等几个新项目已经加速推向市场,智能装车项目也进入样机测试阶段。公司业绩增长在意料之中。这时候就会推出股权激励,让员工充分享受企业。成长的红利也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许大洪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后续,我们将把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激励措施,扩大激励范围,增强激励力度,为业绩常青奠定基础。”
1.《泰禾光电 泰禾光电:掘金智能分选“新蓝海” AI赋能全产业链战略升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泰禾光电 泰禾光电:掘金智能分选“新蓝海” AI赋能全产业链战略升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618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