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分为五个部分:一、战略背景;二、大意;第三,战略任务;四、实施路径;五、保障措施。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理论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紧密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自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改善人格、发展人力、培养人才、造福人民为目标, 培养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执政、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理念、制度、体系、内容、方法和治理的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个基本理念:重德为先,重全面发展,重面向人人,重终身学习,重因材施教,重知行合一,重融合发展,重共建共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优先发展,为人民服务,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规划。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显著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经过15年的努力,到2035年,我们将实现教育的全面现代化,进入教育强国的行列,这将促进中国成为学习、人力资源和人才大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203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优质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显著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享受适合残疾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着眼于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
第一,研究新时期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首要任务,贯穿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贯彻于教育现代化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用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教育战线,把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教材和课堂,把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入中小学教育,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科学、学科研究和解读,完善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成果的传播机制。
二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素质教育。要全面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道德修养,增长知识和学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提升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制定覆盖整个学校时期、体现世界先进水平、符合不同教育层次特点的教育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要求。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各科的学业质量标准和身体健康标准。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与时俱进的多元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以教师配置、学生人均配置、教学设施设备等资源要素为核心的标准体系,以及办学条件和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分类制定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和创新课程形式。完善国家教材体系,统筹规划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增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系统性,完善教材的编、改、审、选、退机制。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教学方式,以及轮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建立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估体系,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和监控体系。
第三,推进各级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普及。以农村为重点,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建立更加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系、园区运行体系和投资体系,大力发展公共园区,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完善控退保校责任制。提高高中教育普及水平,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提高民族教育发展水平。
四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提高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质量均衡。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一体化,有序扩大城市学位供给。完善异地流动人口子女考试制度。实现对弱势群体的精准救助,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推进精准教育脱贫。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推进医教结合。
五是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更加畅通的人才成长渠道,完善招生、弹性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型渠道。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机制和专业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国家信用银行体系和学习成绩认证体系。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种类型和形式的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城乡社区养老教育发展,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第六,提高一流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分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高校,建立健全高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和特色发展。不断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和布局。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联系和深度融合,着力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综合运用招生计划、就业反馈、经费、标准、评估等方法,引导高校和职业学校及时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比重。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际一流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探索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全链、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完善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体系。
第七,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创新型教师队伍。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进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加大师资队伍整体配置和跨区域调整,有效解决结构性、阶段性和区域性师资短缺问题。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和准入制度。完善教师职称、职务和考核制度。培养高素质教师,完善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作、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加强职前教师培训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联系。巩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完善教师待遇保障体系,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政策。加大教师认可度,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社会和专业地位。
第八,加快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建设智能校园,统筹规划建设一体化智能教学、管理、服务平台。运用现代技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大规模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服务形式,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体系。推进教育治理模式改革,加快形成现代教育管理和监控体系,促进准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九是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承认、标准交流和经验借鉴。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与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和多边组织的合作。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优化留学服务。实施留学计划,建立健全留学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留学质量。推进中外高层次文化交流机制建设,拓展文化交流领域,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相互学习。促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发展。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海外国际学校。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场”。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入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制定。促进与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完善对外教育援助机制。
十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高教育法制化水平,构建完整的教育法规体系,完善办学法律支持体系。完善教育法的实施和监督机制。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政府综合运用法律、标准、信息服务等现代治理手段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和机制,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提高高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继续加强高校章程建设。鼓励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组织属性进行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和创新。推进社会参与教育治理的常态化,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的监督机制。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路径:一是统筹规划,区域推进。在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框架下,推动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自己的教育现代化规划,形成一地一案一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局面。二是细化目标,循序渐进。科学设计并进一步细化教育现代化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规划周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育现代化。第三,制定精确的政策,统筹规划。完善区域教育发展合作机制和教育对口支援机制,深入实施东西部合作,促进不同区域教育现代化协调发展。第四,改革要先行,系统化。充分发挥基层学校特别是各级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创新,形成动态、高效、更加开放、有利于优质发展的教育体制和机制。
为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三项保障措施:
第一,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和发展列入议事日程,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管理、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是完善教育现代化的投资支持体系。完善保障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仅逐年增长,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计算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平均仅逐年增长,确保国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般不低于4%。依法,各级政府要落实教育支出责任,完善多渠道教育资金筹集体系,完善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合理分担非义务教育培训成本的机制,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建立健全覆盖全过程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全面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三,完善实施机制。建立协同规划机制,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建立教育发展监测评估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全方位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积极参与教育现代化的良好氛围。
1.《中央教育 2019中央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教育发展方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央教育 2019中央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教育发展方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794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