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欢迎关注凤凰的专属策划
东风日产全新天竺特别赞助
[李星观察-吴小莉和演员之间的对话]
去年三月,
我们邀请了三位重量级演员
来参加我们的面试吧。
他们是经济学家林毅夫
进入习近平视野的80后企业家刘若鹏
小米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
2017年两届,
我们继续为您提问
第一位嘉宾:经济学家陈志武
第二位嘉宾:民营企业家刘永浩
第三位嘉宾:新东方创始人余
于先生
新东方创始人
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宏泰基金创始合伙人
余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从北京大学辞职,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6年带领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12年,他获得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2014年11月26日,与华泰联合证券前董事长盛希泰共同创立鸿泰基金。
一个曾经的复读生,提升了无数学生的生活;
他从未在国外呆过,而是组建了一支多国舰队。
他用26个字母缩小了此岸与彼岸的距离。
胸怀天下,志在东方。
这是央视2009年的年度经济数据
为于写的获奖感言。
凤凰卫视与新东方创始人于对话
|完整视频|
视频精华
余:有些年轻人认为不创业、不给面子的投资者是愚蠢的
吴小莉:正如你不久前所说,在大众创业和创新的过程中,2015年是疯狂的,2016年是令人失望的,然后2017年将是最好的时候,因为所有应该活着的人都活了下来,所有应该离开的人都走了。但你也提到,这个时候,政府最重要的不是摧毁年轻人创业的希望,而是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政府应该怎么做?
鼓励创业是对的,但不要把它变成运动
余洪敏:我想是的。中国的做事方式经常鼓励人们轻率地采取集体行动。其实从2015年国家鼓励人们创业创新开始,我就提出了这两个口号。我说他们一定是对的,因为他们很简单。因为中国需要通过创业和创新来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转型,我觉得这个大方向没有错。但是,我在2015年下半年跟总理说了,我说最好不要把它变成一项运动。我觉得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只应该到位,年轻人不应该最后像进大跃进一样,不创业好像会很没面子。而且年轻人也流行你说不创业就是傻的想法。你一创业,就会有人给你投资。这些投资人的钱太好拿了,投资人好像都傻了。只要你拿出一个项目计划,就会有人投资。有段时间真的是这样。其实我当时投资很挤,觉得不抢项目不行。
2创业热潮的冷却只是市场回归理性
一切高潮过后,必然会跌,所以2016年的去向就成了必然,只是很多创业者没有做好准备。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者投资的项目无论如何都会大量死亡,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很多创业者认为创业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他们没想到会面临接连失败,却拿不到资本。最后他们的合伙人分手了,没有足够的创业经验。他们不知道如何组建自己的团队,也不知道如何推进最初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又出现了一声呐喊,说“在中国创业不行,谁创业谁死”。当时我说这种冷却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状态,只是回归了理性和常态,因为我们把它推到了一个不正常的想法上。
3 2017年将有优质创业项目
今年的总理报告仍然提到大众创业和创新。我认为现在是提出这个问题的恰当时机。而且这两年政府的扶持沉淀下来之后,政府开始明白如何扶持创业项目。本来政府的支持是有一定成就色彩的,现在政府和创新的一些孵化器空已经成熟。经过两年多的奋斗,有些项目有了一定的生存基础。而且你会发现,这些沉淀下来的项目,很多都是有创业经验的人做出来的。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国家应该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当然,我说的不是给创业者很多钱,喊口号,实际上是给创业者一个安静简单的创业环境,让他们轻松连接资源,赢得国家政策支持,连接资金。所以我个人的设想是,2017年会有一些不错的项目。从我这两个月谈项目的感受来看,我也发现我们这两个月谈的项目质量提升很快。
俞:有些企业家在创业之前就混不下去了
他既不是扎克伯格也不是比尔·盖茨
吴小莉:你曾经说过你不投票给大学生项目,那么从你自己的经验来看,什么样的项目叫做好项目,什么样的企业家才是好企业家?
余洪敏:一个好的项目有几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其商业模式基本清晰。你需要的这些东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很简单,就像交朋友一样,这个朋友背后最重要的是哪些品质,其实有时候你也能感受到。
第二是创始人的水平。方正水平我不是说大学生不行。比如扎克伯格大学没毕业就创业了,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也是。但是现在中国的企业家和大学生总是以此为例。比如,确实有一些创业者在大学里混不下去,说我应该刚创业,也有一些大学生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他们做的这个东西,只是觉得现在不创业了,赶不上了,所以复制了一个商业模式,结果没有创新意义。只是另一种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他在重塑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他还不属于它。
余亲身经历:拉朋友创业的隐性成本最高
我觉得一个更好的创业者,第一,他基本上思考过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第二,他本人对创业有比较清晰的看法。
然而,中国企业家有一个问题。通常这个创业者会拉一群同学或者朋友一起创业,因为一开始看起来成本是最低的。你不需要做说服工作,大家都很理解对方,但最后证明成本会很高。
成本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既然是朋友关系,如何平衡利益?在中国,有一个传统,你是我的朋友。原则上我应该给你更多的股份,所以我经常比外面邀请的人给更多的股份,以满足朋友的情感需求。这种事情我亲身经历过。第二,他想满足什么?他想要满足的是,人与人之间有着简单明了的上下级关系。然而,在朋友和同学之间,这样的关系是模糊的。一旦模糊,就会变成简单的工作关系,变成非常复杂的感情关系。所以很多创业者刚开始找一群觉得很幸福的朋友同学,最后发现关系越来越紧张。
最后,隐藏成本实际上变得非常非常高。
余揭露了“中国伙伴”的斗争和情感真相
"在中国创业,你必须学会与人打交道,与人打交道." alt="浪费英语 俞敏洪:中国人在学英语上浪费了太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