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在组织了15年后捐赠了这座建筑
说到“为老人办团”,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件新鲜事。但你可能想不到,整整21年前,在上海嘉定,出现了一次众筹养老的新尝试。不久前,房子的一个主人决定把旧楼捐给村子,一段跨越21年的往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二十一年前,72岁的老奶奶溥仪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嘉定龙歌村买一栋小楼,以“养老”。溥仪,江苏江阴人,20多岁来嘉定工作,退休前是医生。龙歌村132号以前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上世纪末信用社搬迁时,小楼闲置。溥阿波听到这个消息,突发奇想:她能和自己的好朋友搬到这个空楼吗?这个想法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支持。据濮Apo回忆,信用社以5万元的价格卖掉了小楼。
上世纪末,对于一个老太太来说,5万元是一个“天文数字”。因此,溥阿波和她的老朋友决定“众筹买房”。少出的,5元,10元;出了很多,1000元,2000元也有。有些人不愿意住在楼里,只是简单的捐了捐。1999年1月,和老朋友凑了5万块钱,终于买下了龙歌村132号楼。他们还给大楼起了一个新名字:“磁州敬老院(筹备处)”,意思是“互助养老”,“同舟共济”。
到2000年,新装修的132号楼陆续被老人入住,开始了“互助养老”时期。渐渐地,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进来,大部分同时住在20人以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老人住进了养老院,一部分回到了家里。从2017年开始,这座小楼逐渐沉寂下来,直到溥Apo最终离开这里,住进了嘉定马鹿镇的双山养老院。
据濮Apo回忆,当时小楼买下后,老合伙人也集资装修。在村委会的帮助下,重建了厨房和卫生间,在二楼挑了一个阳台。然而,据当时负责该村的陈微明说,老太太们刚来时有些担心。陈微明说:“我担心她们乱七八糟的东西会被带进来,村书记(当时)要求进行后续观察,但两三年后,我发现老太太们真的很好,干净,团结,友好,所以我放心了。”。
在我们拍摄采访的那天,溥阿波的老朋友也来看过这座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老建筑。当地村民姚培芬和苏经常在白天到这里来,晚上回到自己的家。陈、、、朱林娣等老姐妹现居嘉定。溥阿波在小楼的二十年里,他们每个月都会来这里短暂停留。陈带着记者在楼内各处介绍他们,每一个介绍都是珍贵的回忆。说到感情的情况,她几次流泪。陈说,她帮助Po Po志愿者承担会计工作20年。筹钱买房前后,她总是带着一个账本,从10块钱到20块钱到几万块钱不等,她记得很清楚。
溥阿朴和她的老姐妹来自外地,她们可以在龙歌村赡养十五年的老人,而不需要村民的接纳和照顾。老人通常需要靠炉子做饭。如果当地村民用锯木盖房子,就送给他们;在农村割米,有的村民会把稻草送去和柴火一起烧。2015年,该建筑将进行翻修。在嘉定卖窗帘的老板朱金茂,自己掏钱一万,帮132号楼重装窗户。村民刘也是这座小楼的常客。两年来,她自愿帮助老人做饭,经常给他们自留地种植的水果和蔬菜。这样,在热心人的帮助和支持下,住在132号楼的老人生活条件并不逊色于真正的养老院。
在村民眼中,溥仪和她的老朋友的到来也是龙歌村的宝贵财富。退休前,溥阿波是嘉定一家医院的中医。在龙歌村期间,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村民的余热。据苏回忆,溥阿朴心地善良,处处为老人着想。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她经常从口袋里掏出钱来救济。蒲婆爱打抱不平。看到有人被欺负,她会上去讲道理。在采访中,村民们说得最多的是“溥阿波给我们村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用陈微明的话说,“我从未见过这样的老人(好)
村民们舍不得浦阿婆和老伙伴们的离开。而对于浦阿婆和陈季芬们来说,同样舍不得葛隆村,舍不得这栋老楼,舍不得留在这里的美好记忆。而如今,小楼捐给了村里,也将继续把曾经的美好传承下去。葛隆村党总支书记陈学锋接受采访时说,设想未来将这栋小楼改建成村里老人活动的公共空间,也欢迎浦阿婆的老伙伴们常回来看看,永久留住这里的美好回忆。
1.《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 到底发生了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 到底发生了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986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