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科书
点击图片→查看更大的图片
▼▼▼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1906-1982),原名成,山东莱芜散文家、教育家。他一生有200多部作品。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山居》、《花园笔记》、《记住一个纺车》。主要散文集有《虞书》、《北极星》、《忘年》;翻译成海涅的《波罗的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吴伯箫散文选》。
第二,理解单词的意思
1.斡旋:调解。
2.挂珠:用串珠挂饰玉宝石,形容小弟奢华。
3.未完成:不一定。
4.安静:深深的沉默。
5.吹军号:各军营中军号不断响起。
三,文本结构
第一部分(1):叙述了小时候爱火爱光的场景。
第二部分(2-11):作者回忆了美好的回忆和记忆中灯笼的情节。
第三部分(12):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问题归纳
1.“虽然它不像飞蛾,但它爱光,会自我燃烧。孩子喜欢火和光,但这似乎是自然。”欣赏这句话。
“飞蛾扑火”和孩子对火的热爱的类比,强调的是孩子对火和光的强烈热爱。使内容生动易懂,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文章第①段叙述了小时候喜欢火和光的场景。请说明一下这种写法的作用。
丰富文章内容,增加趣味性,避免枯燥的叙述和单调的结构,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下面介绍一下,为后面对爱心灯笼的描述做铺垫。
3.④段单句有什么用?
在本课题中,我们采用了中间句(段)功能分析的方法。这是慈母经常告诉我的一句话,属于语言描写。这句话是对在外面挣扎求生的“我”的美好回忆和极大安慰。强调的是,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并引出了以下“我”小时候去邓雪的回忆。
4.村长挂灯笼有什么作用?
1.有很好的意义。
2.走自己的路的人,在“虚惊一场”的时候得到安慰。
5.“雪夜是卒”。分析这两句话。
苏俪和蒙恬运用典故的修辞手法,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抗击敌人,保卫国家,他们的英雄事迹如日月星辰,启迪了后人。作者也愿意做灯笼下的棋子,表达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仰。
6.结合课文意思,结尾段落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
作者热情歌颂了古代将领的送兵塞外、看剑带灯、英勇杀敌的精神;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到前线,英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有更强的实力和更有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战胜敌人,保卫祖国。
7.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是一个加深感情和理解的过程。(1)灯笼寄托着祖父母、母亲和其他亲属的爱和关怀,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很多民俗与灯笼有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3)灯笼可以为夜行者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和继承家族史;⑤使作者联想到古代将领拿着灯看剑,对敌作战,激起爱国热情的场景。
动词 (verb的缩写)文本主题
文章通过回忆我对灯笼的经历和了解,表达了作者对灯笼的热爱,对家人的感激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图解法
1.《灯笼文章 【微课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灯笼》知识点+图文解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灯笼文章 【微课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灯笼》知识点+图文解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008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