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城里游,必登环翠楼”。
在威海,
没有哪一座建筑能像环翠楼那样,
在市民的心中有着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地处市区的黄金地带,
承载起一个历史景点与街心公园的作用。
同时也承载着几代威海人的记忆,
是威海人节日的乐园,
几乎每个威海人都有一张环翠楼前的留影。
这样的留影,你也有吗?
环翠楼,
这座见证500多年历史风云的古老建筑,
在市民的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环翠楼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楼台建在威海卫城的西北角,登楼可见碧波浩淼于城东,绿翠掩映于四周,楼因兼沧海山川之胜、水光山色之美,遂以“环翠”名之。明代的环翠楼系画栋雕梁,金碧辉煌,飞檐斗拱,八窗洞达。后年久失修逐渐倒塌。
✦ 清顺治四年至十一年(1647至1654年),威海卫守备于有光复修环翠楼。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环翠楼因年久失修,再一次倒塌。
✦ 清乾隆元年(1736年),环翠楼第二次复建。
✦ 清乾隆二十二年(757年),生员王浩第三次重修环翠楼。
1931年的环翠楼
✦ 1931年7月,威海卫管理公署将颓废的环翠楼第四次改建并且对外开放,至此,环翠楼正式由一个“楼”,变成为一个“公园”。
环翠楼公园的重建,为威海这座历史古城增添了新的姿色。此次改建为砖墙,瓦顶,楼顶由12根水泥方柱凌空托起,楼长、楼宽皆为11.27米,高7.01米,古香古色,气势恢弘。改建后的环翠楼顶楼为两层楼亭,前有64级台阶直通一楼大厅;楼上中堂供奉赵鹤龄、丁汝昌、邓世昌等先贤神位;门柱上的一副楹联,高度概括了修建环翠楼的初衷──上联是:胜地喜重光且来拾翠寻芳认取沧桑城郭,下联是:忠灵应不泯相期同仇敌忾还我锦绣河山。此次重修环翠楼虽工程浩大,但环翠楼焕然一新,美不胜收,成为威海百姓寻古和游玩的好去处。
✦ 然而好景不长,这件由当时政府管理公署精心打造的城市精品,却被1944年12月一个夜晚的一把大火烧得精光……
1977年重修的环翠楼
✦ 1976年至1980年,环翠楼第五次重修。先是于1976修复了“望月亭”和“观海亭”,然后于1977年开始重新修建环翠楼,并于1980年全部竣工。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环翠楼公园广场绿地
重新修建的环翠楼为亭、台、楼、廊组成的古典式建筑群,建筑总面积为800平方米。主楼三层,高16.8米。楼顶是橘红色琉璃瓦覆盖,歇山式卷棚屋檐飞起,富有民族风格。三楼悬匾上的“环翠楼”三个金字,为当代书法大家舒同手书。主楼底层是轩敞雅洁的大厅。二楼向前伸出一个大阳台,在此可以鸟瞰全城;二楼后廊悬匾上有“翠阁凌空”四个金字,前廊左右两端各筑一角楼对称,与四周游廊相连。三楼无实壁,前后皆有敞亮的门窗,南北则是雕花镂空的全花窗。
建成后的环翠楼公园
✦ 2011年,环翠楼再一次重修。重修的环翠楼不仅保留了其原有的风采,又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设施,使之更有历史感、厚重感和亲切感,真正成为环翠区乃至威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自明清以来,官绅、文人常登楼赏景赋诗。在环翠楼观海上日出尤为游人所称道。“山楼初旭”是威海八景之一,历来吟咏诗作很多。每当朝暾跃出浩瀚的大海,彩霞染红海天,那瑰丽壮观的景象,确实给“一水湾环山四围,仿佛桃源人住处”的威海卫增添了奇异的光彩。如今登临者更是络绎不绝。凭栏送目,海空一碧,山水形胜,街市美景尽收眼底,令人赏心悦目,引人浮想联翩。
500多个春夏,环翠楼和它周围的那片园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长城脚下,车水马龙的现代化通衢大道穿行而过;远处气势恢宏的高层建筑,与环翠楼的古典美形成鲜明对比;穿山而过的昆明隧道,在环翠楼脚下开通了坦途。公园内,在来自异国他乡的各类苗木装扮下,变成了彩色的海洋……
夜晚,散步休闲的人回家了,健身跑步的人也下山了,天光在树荫内形成一片暗蓝色,环翠楼就被笼罩在这片蓝里,清幽遥远,等待着第二天的黎明……
来源:中国威海环翠 威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1.《你也有一张环翠楼前的留影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你也有一张环翠楼前的留影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