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曹景平,辽宁昌图县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属于“东北作家群”的文学流派。和萧红一样,他也是东北流亡作家群的代表人物。
一个
至于端木蕻良,认识萧红的人自然都很熟悉他。他的身份多种多样,最出名的是萧红的老公。
也许是被影视作品误导了,或者是被文学传记影响了。我一直对端木蕻良有很深的偏见。和很多人一样,我一提起他,只会不屑地说:“哦,抛弃萧红的那个人,别提了。”我是这么说的,但我心里不禁疑惑:这个男人真的这么惨吗?这个问题在我心里纠结了很久。每次提到萧红,我都会想起端木,感觉他就像一个谜,猜不透,无法理解。
在大多数关于萧红的回忆文章中,端木蕻良都是一个心碎者,不负责任,自私自利,怕死,抛弃妻子,软弱无能...这似乎是无用的,这使得愤怒的读者希望把这个渣男从书中带走,好好揍他一顿。
《萧红传》的作者罗季斌甚至否认端木蕻良和萧红是合法夫妻。他把萧红的同居情人萧军说成是萧红的丈夫,却把萧红的丈夫端木说成是萧红的同居情人。书里连端木玉的名字都没提,只换成了“T君”。他甚至怀疑萧红是被端木气的。他一直对端木怀有深深的恶意,至死都没有释怀。
被萧红抛弃的萧军,自然想和罗站在一起。在他们的不断攻击下,端木蕻良成了众矢之的,简直是百家争鸣。但是,他没有反驳。别人怎么骂他,他就是不回嘴,不解释。就像一个谜,让人怀疑他的想法。即使有人替他说话,他的声音也淹没在无尽的骂声中,于是他就在这样的骂声中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综上所述,萧红与萧军、端木、罗的恩怨就像鲁迅与周作人兄弟的隔阂,是现代文坛的个案研究,就像芥川的《罗生门》。
二
端木蕻良一直被视为二萧恋情的闯入者和婚姻的毁灭者,这对他是不公平的。
1937年9月11日,由胡风主编的左翼文艺刊物《七月》在上海创刊。端木蕻良在胡风召集的杂志筹备会上遇到了萧红。她挽着小君的胳膊。她又瘦又瘦,脸色略显苍白,但很有活力。端木蕻良和她谈过话后正式认识了她。
其实早在1936年夏天,端木蕻良就认识了萧红。当时,萧红已经凭借《生死场》在上海文坛声名鹊起。他早就听说过她的名字,读过她的作品,对她有好感。
端木玉没有上前打招呼,而是远远地看着它。他发现小红的眼睛很大。“她个子不是很高,但是穿着旗袍和高跟鞋,看起来很苗条,身上的气质颇有苏州女人的魅力。”直到她的身影消失,他站着不动,心里升起一股朦胧的情绪,看不清楚。
随着战争的激烈和上海的沦陷,7月仅发行三期就被迫停刊。萧红、萧军、胡风陆续去了武汉,端木去了上虞,在三哥曹静香家里养病。
很快,端木就收到了小君的来信,小君在信中说胡风准备在武汉补办7月,希望他能尽快赶到武汉帮忙。于是端木不顾三哥劝阻,带着病体去了武汉。
端木根据小君信中留下的地址找到了武昌水鹿前街小金龙巷21号。在一栋朝东朝西的小房子里,他与小君、小虹重逢。
因为那天晚上找不到住的地方,端木玉只好暂时和小君夫妇挤在一张床上。现在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他们在那个非常时期并不惊讶。他们都是绅士,天真、大度、无私。
端木玉没有想到他的到来会像石头一样在萧军和萧红的生活中掀起涟漪。他清晰的感受到了萧红和萧军越来越疏远,离自己越来越近。他避开她是为了避嫌,但想和她亲近。其实当时萧红和萧军的关系早就已经破裂了,只是勉强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端木玉很快发现,萧军不仅对萧红无礼,还拳打脚踢。他很愤慨,更同情和关心萧红,他不忍心让这样的才女受到伤害。
端木高瘦,穿着洋气,说话和谐淡定,内敛优雅,与萧军粗犷好胜豪放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我觉得端木比萧军更了解萧红,他和萧红有更多的相似之处。林贤治先生还认为:
“从写作风格上说,端木更靠近萧红细腻的风格,他的文字中有对土地的热爱,从当时显现出来的文学才华来说也大于萧军。”萧军和萧红分手后去了Xi安,端木和萧红相处的机会更多。也就是说,萧红和萧军分手后,端木就在一起了,所以他不是第三者。
一个月后,小俊回来了。他见萧红对自己没有留恋,却执意要分手,于是愤然找到端木,要求为爱情决斗,最后被萧红制止。
萧军大吵一架后,所有人都知道萧红的同理心,端木进退两难。在这种情况下,他不能让小红被大家指指点点,于是决定娶她。
小红尽了最大努力打掉子宫里的宝宝,可是已经五个月了,打掉已经来不及了。
端木玉的亲戚在东北,不方便来,所以他请了武汉的三弟曹静香做他和萧红婚礼的主礼人。曹静香不赞成弟弟结婚,极力反对。然而端木蕻良下定决心,不为所动。他不得不留下一笔钱结婚,然后回到上虞。
在武昌大同宾馆,萧红嫁给了有肚子的端木,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婚礼。她穿着紫色的连衣裙,黄色的半高跟鞋,给端木的承诺是鲁迅给的相思红豆。
当胡风提议让新郎新娘谈谈他们的爱情故事时,萧红说:
“张兄,掏肝剖肺地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历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我深深感到,像我眼前这种情况的人,还要什么名分,可端木却做了牺牲,就这一点我就感到十分满足了。”反正在巨大的压力下,他给了她一个隆重的婚礼,一个正式的名字,很有价值。
萧红研究员张海宁说:
“我认为端木是个了不起的男人,负责任的男人。我们不太了解这些事实,就把他想象成一个默默无名之辈,攀上萧红这样的女作家。这是把他想象得太简单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我觉得他娶她是因为爱。
萧红和端木在Xi的合影
三
至于萧红和端木嫂子的爱情,朋友圈是反对的声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端木蕻良在当时的左翼作家中并不流行,这不得不从他的家庭背景和生活史入手。
端木出生在满洲贵族家庭。曹家原本是一个生活在习俗中的汉人。清朝建立后,他在旗里住了200多年,在当地很出名。端木玉家境富裕,是家中最小的。他的父母溺爱他,所以他不可避免地疏远MoMo,甚至自私。他的高贵典雅与大多数来自贫穷东北作家的作家格格不入,必然会被他们排挤。
1928年,端木考上天津南开中学。
1932年,端木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名校毕业,名师教育,是接受过系统新教育的高材生,是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他有很好的文学素养,不仅文学,而且对书法、艺术和绘画都很感兴趣。他很有才华,也是当时著名的作家。1936年,他甚至被上海文坛称为“端木蕻良年”。如果没有遇到萧红,他还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大学期间,端木蕻良致力于写作,只用了四个月就完成了他的名著《科尔沁旗草原》。那一年是1933年,他才21岁。
“端木蕻良”这个笔名经常被误认为是日本人的名字。关于其来龙去脉,段木的侄子、《我的姨妈曹小红·葛平》的作者曾解释说:
“上个世纪30年代,曹京平为了掩人耳目,避免被迫害,在写完小说之后,突发奇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名字。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当时《文学》杂志的主编王统照认为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所以,就将“端木红粱”中的“红”字改为“蕻”,“粱”改为“粮”了。但是“端木蕻粮”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粮”去了米字旁改作了“良”。这样“端木蕻良”就成了曹京平的笔名。以后一直使用下来,以致他的本名曹京平,只在亲属和老同学、老朋友中使用。”端木是《红楼梦》的忠实粉丝。他一生痴迷红学,是上个世纪国内著名的红学学者。他写过像端木蕻良的《红楼梦阐释》这样有影响的名著。他年复一年地读《红楼梦》,一直读啊读,读不厌。他爱《红楼梦》最大的原因是为了曹雪芹的真情实感。他曾经写过一首关于曹雪芹的诗:
“能哭黛玉哭到死,荒唐谁解作者痴。书为半卷身先殉,流尽眼泪不成诗。”他也喜欢写《红楼梦》的曹雪芹,因为他爱美,爱真情。他写了一部传记叫《曹雪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他只写了第一卷就死了。后来,他的妻子钟耀群为他完成了第二卷。
这就是端木,一个秀气书生般的性情中人。
四
端木蕻良被世人诟病,主要是世人认为他抛弃了萧红两次,一次在武汉,一次在香港。
婚后不久,武汉局势突变,日军大举进攻。端木和萧红决定离开武汉,去重庆。
这时去重庆的票已经被一空卖完了。萧红委托左联的朋友罗峰帮忙买票,但他费尽周折只拿到了两张票,两张三人票,也就是说端木和萧红只能去一个,很难决定谁留下。萧红坚持端木先入川,端木同意,于是被唾弃。
罗在《萧红传》这里写的时候,直接写了端木蕻良的做法:“弃”。
端木玉后来解释了这件事:
“本来是准备与罗烽、白朗、萧红我们遗弃走的。但是罗烽去买票,没有买到那么多票,白朗和罗烽母亲先到了重庆的江津。罗烽后来又买到两张,萧红就说,她和罗烽一起走不合适,票又是罗烽买的,因此要我和罗烽一起走。当时,白朗已走,萧红肚子又大,她和罗烽一起走是不太合适,万一路上出点差错不好办。我托田汉的爱人安娥,她说她有办法,萧红和她一起走。这样,安娥是女的,我就放心了。”只是端木没有想到计划没有变化那么快。他走后几天,武汉被日军飞机轰炸,形势危急。田汉因为工作没能去成,安娥也去了南方。萧红成了孤家寡人,不得不去汉口的“文学社”。
直到九月,小红才买了一张票,和李结伴而行。李半路生病住院了。她不得不独自去赶船。过了十天,她终于到了重庆。端木亲自去码头接她。在此之前,他已经在一所大学找到了兼职教授的工作,也为萧红找到了一个来重庆的临时住处。因为船“晚”了,当时通讯不发达,端木玉没有第一时间接收萧红,而是第二天回去接收她。
端木蕻良忙得不可开交,不得不把萧红送到江津白朗家里劳动,因为她要教书、写作和编辑出版物。
小红生了一个男孩,三天后死了。死因不明。
经过这件事,萧红变得越来越敏感。她把端木当成了身边看不见的人,她在心里埋怨端木的本性。所以她从来不在朋友面前为丈夫辩护,总是说自己一个人。结果她的朋友们非常鄙视端木,这次“船票”事件成了他们抹黑他最有力的依据。
但换个角度,萧红不世故,端木玉也不世故。那时候他还是个心智不成熟,生活能力差的大男孩。他需要小红照顾一切。
关于这张票,萧红和端木之间肯定有过争执。端木蕻良性格懦弱,心思没那么多。小红很坚强,所以他依靠她。
试想一下,如果萧红先离开,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来到重庆,她会怎样安定下来。孕妇自己去重庆是不是比较麻烦?而端木留下来,他这么一个不善于沟通的弱书生,又怎么可能再买票呢?所以,萧红很担心端木的安全。她认为自己在关键时刻还有很多作家朋友,大家都不会放过她,所以坚持端木先走。
端木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我相信他的解释。
萧红Xi安图
五
1939年,日本敌机狂轰滥炸重庆。端木蕻良和小红考虑离开重庆,为他们的疾病和写作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端木蕻良虽然早就收到了复旦大学全职教授的聘书,却因为萧红的健康状况毅然放弃。端木想去桂林,小红想去香港。经过一番争论,他们终于去了香港。
在港两年,萧红写了三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都是传世之作。端木蕻良写了《风陵渡》、《新都要闻》、《北风》、《科尔沁历史》。从作品数量上可以看出,他们在香港的日子相对和谐美好,不然怎么会有心情和精力写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
据端木在香港的同事说,萧红整天忙于写作,很少出门。端木被朋友拉去喝茶。每次在茶馆坐不了一会,他就说:“我出去好久了,家里只有小红,我要早点回去。”
诗人柳亚子有一次去看望萧红,在萧红的床边见证了端木蕻良的服侍。他写了一首诗,题目是《文坛驰骋,病榻殷勤一茶》,送给他们是因为“感受到了他的爱,没有忘记”。
罗说,萧红重病期间,端木抛弃妻子独自突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回应,因为罗是当事人,陪萧红度过了最后的日子,大家都觉得他的说法很权威。
端木曾抛弃过萧红吗?这就成了另一个“罗生门”。
1980年6月25日,端木在北京的家中接受了美国学者葛·的采访。当葛弘文问他这个问题时,他先是哽咽,然后控制不住地大哭起来。葛弘文很惊讶。他觉得肯定还有别的,但端木不肯解释,只好作罢。
直到2009年11月,当张海宁拜访端木的遗孀钟耀群时,他再次问起这件事。钟耀群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哭着说了实话。
钟耀群说,端木对自己说,把萧红安置在思豪酒店后确实离开了,因为回到酒店后发现了萧红和罗的暧昧关系,一怒之下立刻离开。但一想到小红病了,他又舍不得离开她,一周后就回来了。
这就是“端木丢下萧红独自突围”的真相。此时,萧红已经沉睡了67年,罗已经去世了15年,端木蕻良已经走了13年,他保守这个秘密54年。
要不是钟耀群,我们也不会知道真相。钟耀群犹豫了,因为她想保守秘密,不想让亡夫再被误解。她痛哭流涕,因为她觉得违背端木真的意愿说出真相是有罪的。
六
1942年1月22日,倒下半辈子的悲催才女萧红在香港病逝,端木蕻良亲手闭眼。
端木蕻良详细解释了萧红晚年去世的全过程:
“萧红先后被转送了几家医院,由于日军的军管和缺医少药,最后病逝在圣士提反女校的临时救护站里。当时环境恶劣到连哭的时间都没有,日军要求港人尸首必须统一集体火化或裸尸埋葬到某一规定地点。为了让萧红的遗体得以单独火化以抱住骨灰,我冒险争取到负责处理港岛地区殡葬事务的马超棟先生的帮助。1月25日和26日,我把萧红的骨灰分葬在浅水湾和圣士提反女校后土坡上。”马朝东先生后来证实了端木的说法。
萧红去世后,端木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容貌,请了一位摄影师为她画像,剪了一缕头发,小心翼翼的珍藏起来。
第二天一早,他站在萧红的尸体旁,等待尸体下葬。马朝东先生亲自为萧红而死。他也读过萧红的作品,对她的不幸去世深感遗憾。
当时,香港只有两个火葬场,一个是普通市民的混合集体火化炉,另一个是位于东区跑马地后面的日本人的独立火化炉。马朝东先生联系了一下,把小红送到了欢乐谷的火葬场。端木特意给了负责火化的印度工人一个小费,让他小心火化。
日本人在香港到处杀人,每天都有人死。他们不能在全岛买骨灰盒。无奈之下,端木只好敲开一家古董店的门,在老板惊讶的目光中买了两瓶素色的,一大一小。把小红的骨灰放在两个瓶子里。
端木玉后来回忆说,那里有烟有血,他不会开车。他不得不步履蹒跚,艰难地爬上山路,背着事先写好的“萧红墓”的木牌,抱着骨灰盒来到浅水湾,用手拿着石头挖着。他亲手埋葬了她。
萧红死后,端木妥善处理,尽心尽力。他尽到了作为丈夫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要向他致敬。
七
1988年,小君去世。
1994年,罗病逝。
1996年,端木蕻良去世。
三个人都声称自己是最爱萧红的人,所以他们不仅表现了自己的言语,也表现了自己的行动。
1946年,罗出版了《萧红传》,这是第一部关于萧红的传记。那时,他因萧红的名气而出名。坦白说,如果不是萧红,谁会知道他的名字?
1978年,萧军在《萧军》和《萧红书信集注》上发表了鲁迅的《萧红书信集注》。以这两本书作为他重返文坛的资本,他在晚年走红。两本书的写作基础主要靠萧红的书信。与萧红分手时,他要了写给萧红的情书,却拒绝归还萧红写给他的情书,这封情书被精心保存了半个世纪,终于投入使用。萧红生前一直保守着自己的生活秘密,却向世人泄露了自己的隐私,可见她的卑劣行径。
端木蕻良自始至终从未发表过与萧红有关的作品,也从未说过一句反对萧红的话。他沉默了很久,直到晚年。
萧红死后,端木蕻良又变回焚香哀死。他经常去她坟前献花扫墓。如果他不能去,他总是让他在香港的朋友去找他。
1955年,胡风等人被贴上“反党集团”的标签,全国立即展开声讨“胡风反党集团”的运动。端木被叫去说话。领导认为萧红也是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成员。他听后,激烈反对,怒斥首领:“鞭尸是封建帝王的做法!不管我是坐牢还是自杀,我都听你的。但我绝不会诋毁萧红!”
1957年,萧红的骨灰被移至广州银河公墓。呼兰县一直在努力将萧红墓迁回呼兰,但与广州的谈判多年无果,于是求助端木。于是他拿出萧红珍藏了50年的遗产,交给了她的家乡。
1960年,萧红去世18年后,端木蕻良嫁给钟耀群,与他相伴一生。
罗的《萧红传》从来不是端木读的。他的亲戚朋友劝他出面澄清,为自己辩护,他拒绝了。他一生都在巨大的压力下守口如瓶。
直到晚年,他的沉默终于被打破,他说:
“我对萧红的感情,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1985年,73岁的端木回到大同酒家,同年和萧红结婚,只叹物非物。
1987年11月4日,端木蕻良、钟耀群赴广州银河公园萧红墓前献祭,并发表题为《风成歌,为萧红扫墓》的演讲:
生死相隔不相忘,落月满屋梁,梅边柳畔,呼兰河也是萧湘,洗去千年旧点,墨镂斑竹新篁。惜烛不与魅争光,箧剑自生芒,风霜历尽情无限,山和水同一弦章。天涯海角非远,银河夜夜相望。不难看出,萧红在端木真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性格内向孤傲,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亡妻的思念、哀悼和忏悔。可惜她再也听不到了。她注定要独自行走。也许这就是一个悲剧才女的命运。
1992年11月,萧红去世50年后,萧红的青思墓在呼兰西岗公园落成,萧红的故乡终于建成。墓碑上的“萧红墓”几个字,是端木亲自题写的。
1996年10月5日,端木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把骨灰撒得到处都是。一个在东北老家,一个在北京公寓陪伴家人,一个在北京西山樱桃谷,据说曹雪芹就在那里住过。最后一个放在圣斯蒂芬女子学校的前校区,因为那是萧红骨灰的埋葬地。他想陪着她,从那以后,他和她睡在地下,再也没有和她分开过。
最爱萧红的男人是谁?我觉得答案不言而喻。
他没有抛弃萧红,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
1.《端木蕻良小说 端木蕻良 : 我没有遗弃过萧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端木蕻良小说 端木蕻良 : 我没有遗弃过萧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18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