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获得的一张医疗床,婚礼后一直使用的一张木床,书桌和墙壁都是空白色。陈上元的房间简单明了一目了然。但在他家的一个角落里,整齐收集的卡片记录着他多年来把所有积蓄都花在了捐钱帮助学生上,捐了近60万元。1998年,他向希望工程捐款1万元。

3月4日下午,88岁的老人离开了。在他去世之前,他告诉他的孩子们,他已经在很多年前签署了一份协议,他的遗体将在他离开后捐赠。

当我们试图回忆和勾勒这位同安好人的一生时,我们发现一叠校样、一叠信件和一本捐赠书可以总结出来——虽然它们是简单的物品,但却隐藏着他令人钦佩和感动的故事。

一叠捐赠证书

给学校捐款很慷慨。背心破了补好了再穿

在陈上元的那堆捐赠证书里,几乎每一张都是几万,有的达到了十万。家里人不记得他什么时候开始捐款的,只依稀记得70年代。当时,作为吴起中学的一名员工,陈上元的月薪只有78元。除了基本生活费,剩下的钱都存起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尤其是贫困生。“就是那个实现了我读书梦,让我免费上师范的党。现在不想吃不想穿。我应该尽力帮助那些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陈上元生前曾这样说过。

2010年,陈尚元向同安红十字会捐款20万,但被工作人员拦下。工作人员说,陈上元老了,让他带点钱。陈上元很感激工作人员的好意,还是捐了10万,强调用在女童教育上。但是,10万没坚持多久。2012年,陈上元将剩余的10万元交给同安区工作委员会,用于帮助贫困儿童。

他的妻子陈说,她的生活与众不同,因为她乐于助人。“有一次,我从老陈那拿了一万块贴补家用。后来我说到帮助学生,他就拿走了一万块。”她说在孩子眼里,爸爸背心的腰带断了,可以再绑着穿,凉鞋的鞋跟裂了,可以用胶带包起来再用。“过年,我妈80块给他买了双新鞋,他跟我妈生气了一个星期。”女儿说她曾经送过父亲一套200元的西装,对他来说太贵了。“在他接受之前,我们不得不假装把它拿回来并寄回去。”

一叠珍贵的信件

受助学生带着感激和问候发送成绩单

陈上元珍藏着一叠厚厚的亲笔信,是他捐的孩子写的。“只要收到他们的几句话,我就会感到满足。”陈上元生前说起这些信,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信中孩子们向陈上元汇报了学校生活,有的列出了期末成绩单,有的附上了校园照,有的吐露了对爱情的看法。“陈老,你夸我的话,我真的很开心。我即将成为一名中国人民的老师。我知道写字对我有多重要,所以我会继续练字!”“有辅导员执照。我在犹豫要不要考这个证。陈爷爷,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福州这边温度变得很低,厦门也很冷。你应该多穿点衣服,感恩节快到了。提前祝你感恩节快乐!谢谢!”……

稚嫩工整的字迹背后,是灵动朴实的脸庞和感恩的心。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陈上元是一个知心的爷爷,可以分享,可以发自内心的诉说,是一个善良的长辈,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可以请教,可以解惑,更像他的爷爷。天冷了,记得和他打招呼,穿上衣服,有什么进展就迫不及待的和他说话。他在假期拜访他,并把种在家里的红薯送给他。

虽然没看过陈上元的回信,但从这些没完没了的来信中我们可以看出,陈上元也把孩子当孙子看待,对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关怀和期望——他教孩子即使写信也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作为一个师范生,要勤练字,不断充实自己,为以后走上讲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遗体捐赠书

毫无保留地将遗体捐献给社会

时间回到2013年。在捐赠书上,陈上元一一签了名。

“他坚持要这么做,我受不了,但我没办法。”他的妻子陈流着泪说,有抱怨也有理解,她作为妻子的签名也在捐赠书上。但是当孩子们知道他父亲的决定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了。“我们尊重他的决定。他就是这样一个愿意全心全意付出的人。”孩子们说。

钱都没了,陈上元几乎没留下什么财产。直到生命的尽头,他决定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身体,但收获的似乎只有那些捐赠证书和一叠受助孩子的来信。

是什么驱使陈上元这么做的?在他有生之年,人们看到他为上不了大学的孩子担忧,为受灾地区的灾民落泪。在他的行为背后,他心地善良,心胸宽广,信念坚定。“当我做这些事情时,我总是很高兴。我尽我所能回报社会。”陈上元的话还在大家耳边回响。

陈上元生前照片。

陈上元,1930年出生,厦门市吴起中学退休教师。多年来热心捐资助学,2012年入选“福建好人榜”。2015年,陈上元、陈一家荣获厦门市“五好文明家庭”和“最具见义勇为特色的美丽家庭”称号。

1.《88岁教师去世后捐遗体 回报社会毫无保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88岁教师去世后捐遗体 回报社会毫无保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22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