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由华商策略(ID: hstl8888)创建
同作者:华
近几十年来,香港一直将香港四大地产商称为“四大天王”。
他们是长江实业的李嘉诚,新世界的郑裕彤,新鸿基的郭嘉,恒基地产的李兆基。
[长江实业-李嘉诚]
在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平台上,代码0001所属的长江实业(长江集团旗舰公司),在房地产、码头、电信、零售等领域都有业务,是一个被称为“天、地、海”的超级商业王国。
房地产是这个商业帝国崛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在房地产之前,李嘉诚靠“塑料花”生意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他将目光投向其他行业,正式成立“长江实业有限公司”。
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包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第一个是——打败英国土地,成为香港地产新的“土地王”。
1958年,李嘉诚觉得香港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香港人口少,土地供不应求,于是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继续加大房地产投资。
即使在这段期间,尽管香港在一九六七年发生暴动,李嘉诚仍然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在低谷期以低价购入大量地产。
当时他虽然还是香港当时最大的塑料制造商,但他的地产业务利润远远超过工厂业务。
为了更好的发展房地产业务,李嘉诚于1971年正式成立长江置业有限公司,次年更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超额认购65.4倍。
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金后,李嘉诚加倍努力。
在董事会上,他多次表达了“成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的抱负,最终超越了当时香港房地产行业的龙头香港土地投资代理有限公司,成为香港第一的房地产企业,并保持了强大的实力到今天。
如今,据媒体报道,香港七分之一的私人住宅是由长江实业建造的。
[新世界-郑裕彤]
郑裕彤很早就进入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1957年,依托周大福著名的珠宝行业,积累了数亿财富的郑裕彤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并在马场投资兴建了兰塘别墅和港楼。
六十年代中后期,香港动荡,地价低,他还收购了一批房产。郑裕彤说,“我看到了需求。六十年代以后,每年移居香港的人数增加了几十万。所以必须给很多人一个住的地方。所以,我敢买地盖房子。”
踏着香港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努力拼搏,也是他和其他几位王者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但从1970年开始,郑裕彤在房地产行业真正取得了领先。
1970年,郑裕彤成立新世界发展公司,并于1972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新世界成立以来,不仅推出了一系列代表香港高标准的大型住宅和商业房地产开发计划,还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密切合作,建设了一个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香港会展中心。
在香港的各种宣传片中,看起来像鸟儿展翅的香港会展中心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标志。这座见证了香港主权移交仪式的美丽建筑,也在1998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最佳工程”之一,为美丽的维多利亚港增添了许多色彩。
除了香港,郑裕彤也进入内地发展房地产业务。1988年,他与李嘉诚和李兆基合作推出一项海外投资计划,当时投资额为20亿港元。他买下了温哥华世博会的旧址,并将其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太平洋城市。
郑裕彤有丰富的金融资源,在发展房地产业务时,能够承受和承受,有长远的眼光。几乎每拍一次都是换城建镇的大工程。每一个项目都做了好几年、十年,很多楼盘只租不卖。
这使他成为香港与内地分享经济发展红利的大赢家。
现在,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全球性集团企业,资产近4000亿港元。其主要业务已扩展到四个核心业务,即房地产、基础设施和服务、百货商店和酒店。其业务范围涵盖香港、Mainland China、澳门和世界许多城市。
[新鸿基贾开国]
在香港新鸿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巨大成功的背后,中国香港两代企业家,奋斗不息。
从创始人郭得胜先生到第二代继承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他们以对香港、对中国、对祖国的热情和坚定信心,以“一切皆有可能”的进取精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赢得了尊敬。
新鸿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郭得胜先生10岁时就去安南(今越南)谋生。他从越南回到广州、上海工作后,因为战争不得不再次离开祖国另谋发展。
1958年,郭得胜看到了中国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与朋友冯景熙先生、李兆基先生成立了永业有限公司,开始涉足房地产业务。
1963年,三人加入永业,组成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为公司最老最大股东郭得胜。
新鸿基企业在短时间内就在房地产行业崭露头角,获利颇丰。三位创始人郭得胜、冯京西和李兆基被业界誉为“房地产三剑客”。
1972年8月23日,新鸿基以新鸿基地产的名义在中国香港上市。之后,高瞻远瞩的“三剑客”为了各自事业的更大发展而自设门户;作为公司的董事长,郭得胜继续坚守新的阵地。
当时新迪只有30人左右,郭得胜61岁。因此,在他那个时代的香港企业家中,郭得胜先生是非常特殊的,他辉煌的事业成就基本上是建立在他的晚年。
独立门户第一年,上市时市值只有4亿港元的新迪业绩不错,盈利5142万港元,比预期利润高出50%。
从房地产管理开始,郭得胜就非常重视维持庞大的土地储备,强调商品的轮换。
公司上市后,他带领新迪利用上市募集的资金购买了大量土地,使土地储备翻了一番。并且总能按照既定目标完成发展规划。即使市场低迷,也没有错。所以有人把新迪形容为“建筑制造厂”:不断地把(建筑)原材料(土地)加工成“成品”(各种建筑),然后推向市场。
在这样的格局下,新迪成长迅速。从1980年到1981年,其净利润增加到5.54亿港元,比上市第一年高出10倍。到1981年底,新迪市值9年增长10倍,达到43.77亿港元,成为香港股市仅次于地标、长江、新世界发展的第四大地产公司。
[亨德森土地-李兆基]
在香港的房地产业中,李兆基以高瞻远瞩、计划周详、计算准确和表现出色而闻名。
恒基地产早期,香港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一段衰退期,他一直坚定了对长远发展的信心。在公司成立3周年纪念刊物上,他高瞻远瞩地写道:“香港是世界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地狭人稠,房地产行业会一片光明,长远来看建筑价格应该是乐观的。”几十年后,他的判断被证明是绝对正确的。
因地制宜的产品、良好的管理、低成本的控制和薄利多销的策略也是李兆基成功的秘诀。他有一句名言:“细商怕食利,大商怕利利。”意味着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奋和努力。不能把时间和金钱花在吃喝社交上。做大生意,吃喝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计算准确。因为生意大,多付利息少付利息很重要。所以他还有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外号——“铁算盘”。
李兆基知道所有可以发展的领土、面积、价格和副业。他亲自参与了该集团的业务。他曾经把自己当成一个用户,设身处地考虑如何设计一个更实用的房子,由此产生了很多发明和创新。有一次,他看到一个专门为中小家庭设计的大房子的示意图,拿起来对设计师说:“中小家庭很少在家里和亲戚朋友打招呼,同事之间也很少互相拜访。任何喜庆的宴席总是光顾餐厅里的茶馆,所以餐厅不用太大。多余的区域应该设置在主控室的一个卫生间里,这样对使用者来说更为体贴。”后来他的发明很受欢迎,迅速普及。
李兆基的征地方式也不同。在香港,恒基地产很少参与政府土地拍卖,但总有办法买到优质低价的土地。
对于集团开发的项目,李兆基也是寸土必争。他一直以让香港最多的人住房子为己任,恒基地产的运营也是基于此。
李兆基有一个分散,详细,分阶段和分层的“四分散”管理原则。通过“四分散”,恒基地产推出了一大批受到普通市民欢迎的住宅项目,实现了很多中低收入家庭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安居乐业的梦想。
当然,李兆基不会放过任何做大项目的机会。
20世纪70年代,他与朋友郑裕彤、李嘉诚和郭得胜一起,以2060万港元赢得沙田第一城项目。他亲自协调项目,13年完成了整个项目。到1997年,该项目总价值已达400亿港元,利润超过1000倍。
大陆改革开放后,李兆基也去投资时间,进步很大,派长子李家杰长期掌管。北京火车站附近的恒基中心、朝阳CBD的世界金融中心、上海恒辉国际大厦和名人商务大厦、沈阳国际金融中心都是恒基地产的标志性项目。
随着香港和Mainland China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恒基兆业在短短20至30年间已成为香港四大房地产企业之一和全球领导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自网络的图片》——
欢迎关注【中国商业战略搜狐微信官方账号】,认识风云人物,阅读中国商业战略传奇!
版权声明:版权属于华商战略。请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华商策略(ID:hstl8888)并回复“转载”进行授权。
1.《香港房产 香港地产界的“四大天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香港房产 香港地产界的“四大天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250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