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信息

莫迪亚诺 诺奖作家研究文献梳理(四):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指南:

又是周六了。今天我们继续向大家推荐《诺贝尔奖作家文献整理》系列,这是由大众对外国文艺的研究精心整理而成的。

推文系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专家点评,邀请国内研究诺贝尔奖作家的专家学者对作家或作品进行点评;第二部分:介绍文献梳理的细节。

在此,我要向参加本次评审的张教授、副教授、翁冰莹副教授、姜海佳博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部分:专家意见

一个

犹太裔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在质疑二战历史时一直有一种忧患意识。近年来,国内外对他的二战题材作品的主题意义、时间的建构空以及历史解构思维展开了诸多讨论。相比之下,法国学术界从文学理论和文化语境的角度研究其小说中多元开放的话语结构、现实与现实相结合的诗意想象以及巧妙思辨的文字艺术。例如,保罗·盖林斯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作品中的诗学和神话:流浪者的负担》(波西埃和神话在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勒法尔杜·杜·诺制造,2000),布鲁诺·布兰克曼的《阅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海德格尔说:“思考就是诗歌”。二战后,莫迪亚诺在巴黎出生并长大。他的写作是基于民族集体记忆和自我体验的文学想象。他的小说以简洁含蓄的语言和象征性的文本构建了记忆、灵魂、存在和意识的诗意境界,不仅回响着象征主义诗人的现代回声,而且呈现出幻觉、嬉戏和不确定性等后现代诗意特征,以及探索的诗意哲学。

莫迪亚诺使虚构的文本在深刻的诗意语境中不断追问和思考人类的命运。他的创作根植于二战时期法国历史和民族命运的解构意识以及战后人文精神生态的焦虑、思考和建构。历史记忆和生活哲学聚集在象征性的语言表达和象征性的叙事结构中,诗意地表达了人类处境的不确定性、荒诞性、模糊性和断裂性。这种集诗、思、史于一体的寓言式写作,深深触动了人类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与反思,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智慧与悲悯。

-刘海清副教授

评审专家介绍

刘海清,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法国文学。经刘先生授权,此评论摘自刘先生的论文《论莫迪亚诺小说的诗意叙事》[J]。当代外国文学. 2016 (03): 117-124。

当代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用记忆的艺术描绘了人类最难以捉摸的命运;暴露了德国占领时期的世界”。的确,莫迪亚诺经常在巴黎生活和德国占领的背景下创作一些自我小说,展示经受住历史考验的普通人的生活,揭示人类生存的困境。纵观他的作品,生存困境的揭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漂泊的身份、脆弱的记忆和逝去的青春。作者采用重复记忆和出示物证的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写作艺术。

流浪的身份、脆弱的记忆和逝去的青春构成了莫迪亚诺作品揭示人类生存困境的重要主题。在空中寻找人物的身份,在时间中寻找记忆,探讨逃离身份的途径,使作品成为一部摆脱生存困境的探索之书。在对身份的不断追求中,在被记忆和被遗忘的纠结中,人物探索着逃离现实困境的途径。在写作层面上,莫迪亚诺采用了重复记忆、展示细节的记忆艺术,使得对生存困境的揭示更加细致真实。

——姜海佳博士;张教授

评审专家介绍

江海佳,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法国文学和符号学研究;

张,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符号学与文学研究。经作者授权,评论内容取自论文:《莫迪亚诺作品中的生存困境与记忆艺术》[J]。当代外国文学. 2015 (01): 121-129。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也善于运用“记忆的艺术”来实现对人类存在和身份的“探索”,甚至是对历史记忆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记忆研究”是20世纪以来学术界日益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特别是在20世纪下半叶,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的三部七卷本巨著《列乌斯·德·梅莫尔》(1984-1992)提出了“记忆场”理论(20),这一理论具有现实性、象征性和功能性,引发了历史学家的“记忆转向”。近十年来,“记忆研究受到人文、社会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广泛青睐,尤其是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陶东风13)。面对这种新的研究范式,我们不禁要问:莫迪亚诺擅长“记忆的艺术”,他的文学创作中是否存在所谓的“记忆领域”?莫的记忆空和诺埃尔的“记忆场”一致吗,还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首先借助诺拉的“记忆领域”理论框架来审视莫迪亚诺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这一概念的真实、象征和功能特征,尤其是他早期的“占领时期三部曲”,即“劳动广场”(1968年)和“新生活的时代”(1969年)、巴黎林荫大道(1972年)、阴暗的时装店街(1978年)、多拉·布鲁德(1997年),在后期 L'Herbe des nuits (2012)和pour que tu ne te perdes pas dans le quartier,2014)等作品,或许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莫迪亚诺文学中“记忆之地”的基本特征:“记忆之城”这一从未被遗忘的东西——永恒的巴黎; 作为“生命载体”的记忆世界——从个体、犹太人到全人类的生命书写:记忆写作作为一种“仪式”——对历史和生命的纪念。换句话说,基于这种解读,我们可以将记忆城市、记忆世界、记忆书写等一系列概念,即巴黎、生活、仪式串联起来,从而建构莫迪亚诺独特的"文学生态空房间",而这个空房间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莫所要传达的文学内涵。

莫迪亚诺将犹太身份、普通个体存在、人类命运等一系列主题汇集在一起,指向“整个人类的存在和命运”,揭示了“人类命运”难以把握,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慰藉和生命哲学的启蒙。

事实上,审视过去两个世纪的记忆文学,不同于普鲁斯特对时间的“意识流”回忆,不同于尤斯纳对历史文献与虚构小说相结合的回忆,不同于勒克莱齐奥作为叙事生成力与创造力、海岛风光与生命归属的记忆,而莫迪亚诺则通过指向“人类命运”的“视觉”记忆艺术与“记忆场所”两者,建构了一种独特的“记忆文学”。这样一种“记忆文学”的建构不仅有别于当代作家,而且使其继承和发展了“记忆文学”的传统。在这方面,莫迪亚诺的真正地位不仅在于所谓的“新寓言派”的概念,还在于新世纪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厅,还在于一种创新的“记忆文学”的谱系。

——翁炳英副教授

评审专家介绍

翁冰莹,厦门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法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经翁先生授权,评论摘自翁先生的论文:《巴黎,生活,仪式:论莫迪亚诺文学创作中的记忆场所》[J]。当代外国文学. 2017 (04): 100-108。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作者

标题

标题

石玉亭;

当生活沦为“荒凉的姿态”——莫迪亚诺小说中的时间书写

文学争论

2017

颜;

崔;

莫迪亚诺的“后普鲁斯特”写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陈露;

寻根之路——评《黑暗商店街》

中国教育学会学报

2017

翁冰莹;

巴黎、生活与仪式——论莫迪亚诺文学创作中的“记忆场所”

当代外国文学

2017

黄;

论莫迪亚诺的大屠杀文学创作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翁冰莹;

冯守农;

论莫迪亚诺“见两者”的记忆艺术

外国文学研究

2017

曹丹红;

莫迪亚诺作品的抒情特征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许巍;

法国文学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刘海清;

论莫迪亚诺小说的诗意叙事

当代外国文学

2016

周挺;

小说中的电影:莫迪亚诺作品中的镜头书写

法语研究

2016

张艳;

勒·克莱齐奥的中国之旅与文本解读

当代作家评论

2015

帕特里克

莫迪亚诺;

杨;

时间、作家和城市

当代作家评论

2015

帕特里克

莫迪亚诺;

万智;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诺贝尔演讲

吴栋奖学金

2015

俞忠贤;

2014年法国文学综述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5

陈晓明;

文学时代的困境与碎片化的质疑

阅读

2015

翁冰莹;

冯守农;

寻根与遗忘——论莫迪亚诺《黑暗的商店街》的文学主题

当代外国文学

2015

张志伟;

作为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明星广场》

当代作家评论

2015

廖望;

莫迪亚诺《青年咖啡馆》的语境主义解读

当代作家评论

2015

蒂莫西·h .

谢尔曼;

石国强;

记忆中的翻译:后现代语境中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当代作家评论

2015

吴;

莫迪亚诺与诺贝尔文学奖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5

张玲;

浅析莫迪亚诺作品中人物的“行走”模式

法语研究

2015

姜海佳;

张;

莫迪亚诺作品中的生存困境与记忆艺术

当代外国文学

2015

玛里琳

Ike

郑利民;

写作是最真实的——莫迪亚诺访谈录

当代外国文学

2015

吴义勤;

王小波是如何“脱俗”的?

阅读

2014

帕特里克

莫迪亚诺;

夜晚的草

理论与当代

2014

周挺;

莫迪亚诺作品中的似曾相识元素

法语研究

2013

周挺;

莫迪亚诺作品中的蝴蝶形象

法语研究

2012

周挺;

莫迪亚诺小说中的六种失语类型

法语研究

2012

周挺;

莫迪亚诺的新寓言《夜间巡逻队》:现实与想象的结合

法语研究

2010

吴;

新世纪的法国小说创作——从《21世纪法国年度小说选》谈起

外国文学研究

2009

冯守农;

莫迪亚诺的解构诗学——评他的抗战文学“占领三部曲”

外国文学

2008

俞忠贤;

《法语阅读》杂志推荐2007年20本最佳书籍

外国文学趋势

2008

劳伦斯

立邦;

李兆女;

莫迪亚诺访谈

当代外国文学

2004

周挺;

追寻漫漫长路——莫迪亚诺和他的夜间巡逻队

法语研究

2003

帕特里克

莫迪亚诺;

徐红;

陌生人

当代外国文学

2002

爸爸

莫迪亚诺;

冯守农;

从遗忘的最深处

世界文学

1997

未煮熟的鱼;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外国文学趋势

1994

刘明九;

莫迪亚诺20世纪80年代的变奏曲

当代外国文学

1993

刘明九;

莫迪亚诺的魅力——莫迪亚诺的三种小说

当代外国文学

1991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罗马人研究

法语研究

1991

冯守农;

论莫迪亚诺小说世界的全息结构

外国文学评论

1989

小河;

“神秘的年轻人”——法国当代作家莫迪亚诺

阅读

1986

转载自《外国文学艺术研究》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1.《莫迪亚诺 诺奖作家研究文献梳理(四):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莫迪亚诺 诺奖作家研究文献梳理(四):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402948.html

上一篇

高空坠物砸中幼童 为什么被砸究竟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鬼吹灯昆仑神宫 《鬼吹灯之昆仑神宫》上线!黄渤舒淇老阵容回归,胡八一到底归谁

长沙伍家岭 记忆丨50年前,伍家岭就是长沙城北大商圈

  • 长沙伍家岭 记忆丨50年前,伍家岭就是长沙城北大商圈
  • 长沙伍家岭 记忆丨50年前,伍家岭就是长沙城北大商圈
  • 长沙伍家岭 记忆丨50年前,伍家岭就是长沙城北大商圈

伍家岭 记忆丨50年前,伍家岭就是长沙城北大商圈

  • 伍家岭 记忆丨50年前,伍家岭就是长沙城北大商圈
  • 伍家岭 记忆丨50年前,伍家岭就是长沙城北大商圈
  • 伍家岭 记忆丨50年前,伍家岭就是长沙城北大商圈
阿妹出嫁 金曲记忆⑥丨嗅一缕清芬,看湘歌里的多彩湘女

阿妹出嫁 金曲记忆⑥丨嗅一缕清芬,看湘歌里的多彩湘女

湘女,湘山湘水孕育,颇有灵性。同时,吃辣椒长大的香梅子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辣而不泼,勤劳朴实,对一切都掌握的相当好。在21世纪初的湖湘音乐中,有水乡彝族的温柔,有辣妹子的大胆,有乡下姑娘的纯朴……《辣女》里,香梅子和辣椒一般都比较暖;相恋的娥皇和女英,在“斑竹泪”的故事下...

斑竹泪 金曲记忆⑥丨嗅一缕清芬,看湘歌里的多彩湘女

斑竹泪 金曲记忆⑥丨嗅一缕清芬,看湘歌里的多彩湘女

湘女,湘山湘水孕育,颇有灵性。同时,吃辣椒长大的香梅子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辣而不泼,勤劳朴实,对一切都掌握的相当好。在21世纪初的湖湘音乐中,有水乡彝族的温柔,有辣妹子的大胆,有乡下姑娘的纯朴……《辣女》里,香梅子和辣椒一般都比较暖;相恋的娥皇和女英,在“斑竹泪”的故事下...

富豪包机度假被法国警方遣返 有钱也不能任性!富豪包机度假被法国警方遣返 砸钱贿赂受重罚

疫情之下,一架搭载不同国籍游客的私人飞机从英国伦敦起飞,降落在法国南部,被法国警方遣返回国。据CNN 11日报道,当地时间4月4日,法国边防警察接到马赛普罗旺斯机场的通知,一架载有法国、德国等10名不同国籍乘客的英国私人飞机从伦敦起飞,降落在马赛机场。据机场边境警察局的一名工作...

服装风格分类 法国服装风格分类 主要特点有哪些?

  • 服装风格分类 法国服装风格分类 主要特点有哪些?
  • 服装风格分类 法国服装风格分类 主要特点有哪些?
  • 服装风格分类 法国服装风格分类 主要特点有哪些?

苏小明近况 入法国国籍的苏小明,曾被拍到酒后狂飙脏话,62岁的她现状如何?

  • 苏小明近况 入法国国籍的苏小明,曾被拍到酒后狂飙脏话,62岁的她现状如何?
  • 苏小明近况 入法国国籍的苏小明,曾被拍到酒后狂飙脏话,62岁的她现状如何?
  • 苏小明近况 入法国国籍的苏小明,曾被拍到酒后狂飙脏话,62岁的她现状如何?

小燕子恢复记忆 九州天空城2:雪景空恢复记忆黑化,亲手杀死风如澈,悲痛欲绝

  • 小燕子恢复记忆 九州天空城2:雪景空恢复记忆黑化,亲手杀死风如澈,悲痛欲绝
  • 小燕子恢复记忆 九州天空城2:雪景空恢复记忆黑化,亲手杀死风如澈,悲痛欲绝
  • 小燕子恢复记忆 九州天空城2:雪景空恢复记忆黑化,亲手杀死风如澈,悲痛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