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被称为“古今合璧”,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这个仪式有多有价值?情况有多离奇曲折?和山东有一些特殊的联系。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目前,国家图书馆正在举办《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展览,让观众有机会看到“古今结合,大成就”的风采,了解一路走过的曲折。
该展览还被列入亚洲文明对话会议亚洲文明周系列活动。
永乐大典是国家图书馆四大学院馆藏之一。写于明朝永乐年间。共22937卷,11095卷,总字数约3.7亿字。永乐大典,规模之大,远超历代旧书,被称为《列王传·万世之典·序》。就是这样一部“古今结合”的杰作。原件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而且副本也丢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两百份。
“永乐大典”展览分为五个单元。大典依旧看永乐传,融合古今,聚大成,珍藏佛祖读久沧桑的一生,苦心再显。其实这也是《永乐大典》自编撰以来的一系列现实经验。
为了举办这次展览,国家图书馆专门挑选了12份原件、几份复印件和近100种展品,如古籍珍本、地图拓本、档案副本、中西语言出版物,这也连接了中国文化无尽的一线语境。
简述永乐大典的“传奇”经历如下。
永乐元年(即1403年),明朝开国元勋朱迪和解缙编纂了《大成》。因为“尚有许多不备”,永乐三年恢复为尧,永乐五年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六年冬,全书完成。
《永乐大典》的编纂汇集了全国各地2000多名人才。面对这份特殊的工作,法院也区别对待。编辑的日常生活基本由朝廷安排,生活条件极好。而且免于外出祭奠,保证了他们的敬业。编辑们也被允许接触珍贵的皇家藏品。该书完成后,编辑们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奖励。
嘉靖皇帝在明朝的时候,下令写一份《永乐大典》,也就是写一份“备用本”。这不是一时兴起。嘉靖皇帝喜欢读《永乐大典》,他的书桌经常被保留一两个小时随时阅读。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故宫发生火灾。为了怕危及收储仪式的文楼,连夜下达了三四个命令,命令仪式搬迁以避免火灾。为了避免这样的意外,我试图重新录制一个盛大的仪式。嘉靖四十一年,正式委派高拱、曲景春校对撰写《永乐大典》抄本。文案耗时五年,于嘉靖帝死后第二年完成。原件和复印件在内容和外观上是相似的。
很难理解的是,副本录制后,几乎没有来自原物的消息,也找不到原物。关于原作的下落,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会随嘉靖皇帝下葬,也有人认为是万历年间烧的.....各种说法一般都是推测性的,没有确凿的证据。反正没有原件的痕迹。至于文案,情况极其恶劣,被盗,被破坏,被洗劫,只有12%的人生还。
这样的杰作,这样的经历,不奇怪吗?
《永乐大典》的文化价值是多方面的,它的文体、编校,包括纸张和文字,都是引人注目的。比如编纂体例很科学,不同于一般的书籍,用韵统字,用字绑事,聚敛巨富,轮廓清晰。从先秦到明朝永乐年间,书籍多达七八千种。这些书的内容不仅包括经史子集,还包括阴阳师、占卜者的书籍,基本保留了书籍的原始内容,在版本学上有很大的价值。
国家图书馆展览部主任辛璐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展览,展示包括亚洲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精髓,促进亚洲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使这些展览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
这也正是本次展览被列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文明活动周的原因,与大会主题“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命运共同体”相契合。永乐大典的内容直接记录了文明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例如,西方学者一直质疑凯尔·波洛是否真的去过中国。根据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最后,他的家人陪伴着护送阔阔真的三位使节,到达波斯后,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威尼斯。《永乐大典》19418卷引用的《天下大典·立红》一段与此记载相符,两书相互印证,确认了马克·波罗来华的真实性。
这么伟大的作品,原件不见了,复印件渐渐散了,真是可悲。据国家地图统计,截至2017年底,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名公私藏家手中,仅发现400多卷、800多卷和部分残叶。中国国家图书馆共224卷,占现有卷数的一半以上,是国内外最大的永乐大典藏书家。
据报道,国家图书馆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永乐大典的收藏和保护。这个时期也有很多传说。1983年1月30日,《人民日报》第四版转发了山东省叶县郭城公社高果大队成员孙洪林捐赠《人民日报》出版的《永乐大典》两卷的消息。据报道,孙家起初并不知道这是一件如此珍贵的宝物,永乐大典的这两卷只是用来夹鞋的。经过专家鉴定,这是原件。最后,孙洪林将珍贵的两卷本《仪式》捐赠给国家收藏。
1.《永乐大典还在吗 《永乐大典》曲折往事,与山东还有特殊关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永乐大典还在吗 《永乐大典》曲折往事,与山东还有特殊关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45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