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九月,太湖水面波光粼粼,岸边芦苇随风摇摆。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高新区环城村港口码头,一艘钢材运销船缓缓驶来,马达的声音逐渐减弱。这艘船的主人王文·埃抬起船竿,熟练地将船驶向码头。
"这个秋季捕捞很快就要结束了!"船停下来之前,王文的大嗓门传了过来。她在太湖边住了30多年,皮肤晒黑了。
“要回去抓,鱼不多。但不管多少,我每天都要去。”王文一边说,一边把船舱里的鱼移到岸边。这些渔获将被送到副食品市场。
在市场的鱼摊区,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时传来讨价还价的声音。潘大姐,湖州人,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袋子,里面装着十几斤鲭鱼。“这不是要结束太湖秋钓吗。据说未来十年你都吃不到鲜湖了,赶紧多买点货。”潘姐姐说要回家把这些小鱼加工成馅料,做馄饨。
像潘姐姐一样,最近几天,许多湖州市民跑到太湖沿岸的各个港口,把太湖水产品装在大包里带回家。大家都在说:“不知道十年后还能不能吃户县。”
今年8月7日,江苏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发布第12号公告,公告指出,为了保护太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水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江苏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决定于2020年10月1日收回太湖渔业生产者的捕捞权,收回捕捞许可证,取消相关证书。在太湖水域作业的渔业生产者将从2020年10月1日起全部停止捕捞作业。这也意味着太湖将进入十年退出期。
撤,怎么撤,怎么管理?渔民呢?这十年你会不会再也不吃太湖水产品了?为此,《人民日报》记者来到太湖了解情况。
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高新区环城村,完成捕捞作业的运销船返航。张沁宇
万昌盛太湖、江浙
太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它横跨江苏省和浙江省,无锡,常州,苏州,湖州和其他江南城市沿湖而建。太湖流域自古以来就是物产丰富之地,南宋的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满”,描述了当时太湖周边地区的影响和辐射。
如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一样,太湖水系发源于太湖西南杭州临安区东天目山。从这里,山川蜿蜒流过,最后汇入东条溪,太湖水系的主要河流。
太湖沿岸城市虽然分属江浙两省,但地理位置相近,相互靠近,地处吴语区。在中国的历史地图上,清楚地记录了太湖周边的城市曾经属于同一个行政辖区:良渚西路。所以环太湖人自然有“亲”的默契。
这种默契至今仍在使用。太湖属江苏省管辖。在捕捞作业中,一直存在着江苏渔民负责捕捞,浙江渔民负责销售的作业模式。
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新塘村的莫伟长是当地的“销售大王”。在专业的运营模式下,新塘港的刀鲚几乎都要经过他的手。渔民们把从太湖买来的鲭鱼交给他,老莫则专心为大家寻找买家,试图高价成交。
经过30多年的经营,新塘鱼市的鲭鱼交易在业界获得了良好的声誉。这里刀鲚的销售额占太湖刀鲚总销售额的40%,是当之无愧的“王牌码头”。
“今年的产量还是相当可观的。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每艘船可以有30万至40万公斤的数量。”莫伟长告诉记者,虽然产量可观,但大部分是低价鲭鱼。与往年相比,价格昂贵的白鱼和银鱼要少得多,稀有的鲜鳜鱼和鳗鱼更是凤毛麟角。
“鱼越来越少,政府肯定早就料到了。”老莫说,他对今年的退赛并不感到意外。对于未来,他已经和新塘村的干部讨论过了。“听说江苏有分布式捕捞的需求,那我们就成立合作社,集中原来的散户。”言语之间,老莫显得很自信。
与老莫不同,苏州吴中区渔民蒋云发被捕后对未来并不那么明朗。“我们的手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现在抓不住了,心里还是很孤独。”他告诉记者,当他听到他要退休的消息时,他认为他今年不能被捕。幸运的是,政府给他一个月的缓冲期。
记者从苏州市吴中区有关部门了解到,按照“一证一船一档”的原则,成立了当地回收渔船和渔具领导小组。吴中区已注册捕捞许可证的渔民,可按当地方案获得补偿。此外,吴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出台了《吴中区退休渔民就业创业政策》,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财政补贴、技能培训等奖励。
渔民们在太湖里用高脚网捕鱼。宋成
湖里有禁渔令或捕鱼禁令吗
太湖实施的是退渔,这是我们从管理部门的公告中得到的信息。
早在去年,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洞庭湖先后宣布十年禁渔。2019年12月,长江也宣布从2020年1月1日起实行十年禁渔。
“久闻长江禁捕十年,不知与退太湖何干。”湖州市吴兴区高新区环城村村民王在接受采访时说,同村的渔民对公告的细节知之甚少。公告毕竟写明“收回太湖渔业生产者捕捞权,收回捕捞许可证,注销相关证书。”这些话似乎都在表明,江苏渔民无鱼可捕,浙江渔民无鱼可捕。
负责太湖渔业管理的江苏太湖渔政委员会办公室表示,太湖退渔政策不是禁捕。今后要有组织地进行适当的捕捞,而不是十年就停止捕捞,关键是要把原来过度捕捞的捕捞方式改变为增殖、限额捕捞,更有效地保护鱼虾资源。
事实上,太湖一年一度的秋季捕捞已经破坏了太湖水产品的多样性和生物链。高塔网是渔民常用的捕鱼工具,被形容为太湖上的“重围”。这种网线条密集,网眼小,甚至可以钓到一厘米左右的小鱼。因此,许多需要一年以上生长周期的鱼类逐渐减少,濒临灭绝,甚至灭绝。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徐海生认为刀鲚是一个年生长周期,如果及时捕捉,不仅会冲击下游产业链,还会浪费资源。但目前,渔民的粗暴无序捕捞已经破坏了太湖的整个生物链。如果我们想实现生态平衡,就必须停止捕鱼。“太湖的退出不仅可以修复生物链,而且对改善太湖水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徐海生说,近年来,面对太湖最大的污染之一蓝藻,太湖周边地区正在实施各种控制措施,太湖的退出为蓝藻控制留下了/[/k0/】。
在湖州、长兴等太湖沿岸的地方,不仅有零散的渔村,还有太湖的“三白”,即白鱼、白虾、银鱼,能让食客大饱口福。它们因其美味的银白色肉类而得名。
在长兴太湖凤庆街经营的渔人音乐店主石大姐告诉记者,在捕捞期间,店里的食客数量飙升。“店里的16桌午餐晚餐都要翻好几次。大家都是为了早期采用者而来。你说抓不到,大家一定以为抓不到。”
事实上,太湖沿岸的鱼桌上能上桌的湖菜,大多都是小渔获,尤其是一些营养价值很高的鱼类。低值鱼,比如鲭鱼,往往有自己的下游产业链。比如山东、安徽等地的厂家会大量购买用作鱼饲料或者加工成鱼露。
你放心,太湖会退,这些小湖还是可以吃的。
“退”“进”十年保湖是合同
退渔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护太湖的“健康”。
为了帮助太湖“休养生息”,近年来,太湖沿岸各城市都在积极维护太湖生态:长兴新塘码头建成了污水集中收集管道系统;无锡率先在太湖流域发布《关于无锡太湖保护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决定》,将全市划为太湖保护区...
2006年8月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专程到湖州考察南太湖治理开发情况,提出“利用好湖,发展好湖,做好南太湖综合治理开发”的要求。并提出“高起点规划,统筹兼顾,既保护生态,又追求经济发展,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总体战略。
2006年后,湖州市关闭污染企业、渔民上岸、污水处理、污水拦截和管理等项目继续推进。仅2007年,沿湖就关闭了500家污染企业;“五水治理”启动后,已关闭1600多家重污染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湖州两大母亲河东、西苕溪的水体得到了明显的清理,入太湖水质连续八年保持在三级以上,使南太湖成为太湖水质最好的地区之一。2016年10月,湖州南浔太湖水厂一期开业,让湖州人重新喝起了太湖。
太湖水质越来越好,但不得不面对鱼量减少的现实。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恩生教授发表的《太湖鱼类群落变化规律、机制及环境影响分析》调查显示,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太湖共采集鱼类48种,与史料记载的107种相比,有55种鱼类难以见到。
其中,江湖阻隔是太湖鱼类减少、鱼类组成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调查,1957年以前,江阴以下的长江河段只有14座水闸,但1958年至1986年间修建了137座水闸,阻碍了洄游鱼类。
此外,过度捕捞对太湖鱼类种群的变化也有影响。据太湖渔政管理办公室统计,2018年太湖渔业产量达到6.96万吨,2019年超过7.2万吨,是2009年的1.67倍,创历史新高。
“我觉得太湖十年退并不是真的以这十年为基础。未来可能有二三十年,十年只是一个起点。”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徐海生说,太湖退是“退”也是“进”,太湖周边的人要负责守湖,让太湖真正能呼吸。
俯瞰碧波荡漾的湖面,渔夫王文昭百感交集。“十年后,我相信伸出手就能摸到鱼!”这时,她的手机里,有一首民谣《太湖美人》,《太湖美人,太湖美人,美人在太湖,那里水面有白帆,那里水下有红绫,那里水边有芦苇,水底有鱼虾肥,湖中织成灌溉网,湖中飘着稻香……”
1.《10月1 太湖10月1日起进入十年退捕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月1 太湖10月1日起进入十年退捕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49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