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古装剧的小伙伴大概都看到过类似的桥段:吃顿饭花几十两银子随手丢出来、皇帝赏银百两甚至千两,一个人就能端着走……这些银元宝的造型大多都像个“山”字:两边有耳朵,中间是一个圆圆的凸起,可爱极了。但这样的银元宝都是现代人根据年画臆造出来的,历史上银元宝的样式可谓是五花八门。
清代河北“长聚丰 十足色”十两银锭
据资料显示,中国历史上真正流通的“银元宝”即银锭,是古代货币的一种,由于其重量不同、并以“两”为主要计量单位,故又称银两。银两始于汉,盛行于明清时期,唐,宋,金时期是以银铤为古代的流通货币,因为样子像猪的肾脏,百姓们俗称猪腰银,银锭子是在明代才开始实行使用,造型花样百出。
清代陕西“商州 赵吉”四两槽锭
那银锭都是啥样呢?在明清时期,每个省的银锭“长相”与份量都不太一样,从一两、十两、五十两不等;贵州有一两的小圆锭、四川有十两的“川白锭”,云南银锭上有“槽”,江西还有方形银锭,千姿百态,有趣极了。银锭好多是在使用模具的基础上“摇”出来的,所以会一般堆积出两个“耳朵” 或者说“翅膀”,上边有水波纹,就是摇的痕迹。
清代河南“尉氏县”五两腰锭
古代的银锭大致分为官铸和私铸,官铸的是税银,管理非常严格,成品银锭上要注明哪个地方铸造的、铸造年份、工匠名字等铭文。刻上工匠名字,就是以防铸造的银两出现缺斤短两、以铅代银等情况,官家可以在第一时间查回去。
北宋早期“桂阳监库”五十两银铤
【极速鉴宝】平台专家表示,对银锭进行鉴定主要是根据形制、蜂窝、颜色包浆、铭文、重量等一些因素。比如北宋的一个银铤,其含金量0.77%,以现在的标准来说,都可以算作金矿了。但当时提炼技术不够,金子重,这些成分会沉到银铤最下面,所以这种银两背面的蜂窝发出泛金色的光泽,意味着它不仅有一定的含金量,而且含金量还很高。
清代湖北“光绪五年 五月 襄阳卫 公济
【极速鉴宝】提醒您,虽然近年来银元宝的市场价格也被迅速推高,但赝品也开始增多,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叁拾两”、“肆拾两”、“壹佰两”的清代银元宝,基本都是假元宝。在购买收藏时,要谨慎,以防上当受骗。
声明:图文来源于【极速鉴宝】APP,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极速鉴宝】查看。
1.《真实的银元宝长这样,不要再被古装剧骗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真实的银元宝长这样,不要再被古装剧骗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