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性不好认。转载价值,请务必注明作者和翼从空
经过半年多的高强度、高密度宣传,制片人自称是“中国空军队的形象宣传片”、“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空战争大片”、“绝对是广大军迷的饕餮盛宴”,终于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部由中国空军队毫不费力支持的电影,上映后在票房和口碑上都遭遇了“滑铁卢”。票房表现连缝纫机乐队这种公认的烂片都不如。此前,制片方与《狼勇士2》竞争的“野心”成了冷笑话。
“空猎天”商业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仔细研究一下恐怕也够写一本厚厚的书了。在我看来,如果制片方老老实实承认这只是一部军旅言情片,所有精良的武器和一些“惊心动魄”的剧情只是道具、布景和点缀,按照这个口径造势,吸引叶凡的粉丝和跑男的粉丝加盟影院,票房和口碑肯定会比现在强很多。而且如开场动画,子弹居然飞出了带弹壳的92手枪的枪管;比如字幕把“盲雷达”打错为“盲雷达”;比如“马步国”的空将领戴着炮项圈;比如飞行员实际上是和特种部队一起练格斗;比如女飞飞,在发动机轰鸣、戴头盔的机舱里,居然能听到地面房被困人员的哭声;比如空军用搜救直升机没有配备搜救人员,要麻烦飞行员去地面救人;比如一个普通的基地警卫站直了,拿着“保密令”对着新空的军事精英大喊;比如米-17直升机好像装了消声器,接近空可以让特种兵察觉不到。比如结尾的高潮,男主角把J -10C开上去空,却把J -10A开着降落之类的明显错误。,不会被非军事球迷识破。
但是业余军迷的整体水平远远超出电影导演的想象。除了上面说的小儿科,就算空战斗场面是在军师指导下拍摄的,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被军迷发现。诚然,商业片与纪录片、军事教育片有很大不同。但这并不构成本片的军师们坐看电影出丑的理由。诚然,恐怕世界上很难找到一部完全没有bug的军事电影。但是,本片中的军师应该永远不会错。在被军迷吐槽的情况下,他们不但没有虚心认错,反而打脸写洗耳恭听的语言,硬生生把军事常识中的错误说成是“很专业”、“给圈内人拍照”,这是对军迷智商的侮辱。
嗯,既然军师嘴硬,那军迷就过来打脸。
不合理的情节
在“空猎天”中,创建了一个所谓的“恶霸天狼星”基地。基地内的机型和装备的复杂程度恐怕远远超出空军事试航训练中心的现实,可以和阎良试飞基地相比。这不仅是后勤保障的问题,也使得基地无法成为真正的战斗单位。
观众其实并没有欣赏到影片中空中战术训练和对抗的精彩场面,而是看到了基地成员不停的跑来跑去,然后给出了很多逃跑训练的细节。按理说没有多余的情节,前期的准备是关键时刻的埋伏笔,这是电影艺术的基本要求,但在这方面,“空猎天庭”显然让大家失望了。之前的强化逃生训练没有派上用场,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缺点。特别扯淡的是,主人公在逃跑训练时居然用自己的轨迹向反应人员传递信息,这种小事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恐怕科幻片也不会编这么离奇的剧本。
恐怖组织“荣耀阵线”劫持人质,占领了“马布”的一个空军事基地,拥有两个边境预警雷达站,一个萨姆6防御空导弹发射装置,一架幻影2000战斗机,甚至还控制了中程弹道导弹。可笑的是,虽然中程导弹被放置在加固的发射井中。全世界的导弹家族中,只有洲际弹道导弹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就连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在独立后也无一例外地消灭了所有这些“大杀手”。在一个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大国,即使叛军通过内外勾结控制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他们也不可能拿到发射所必需的钥匙。世界上中程弹道导弹的种类比较复杂,但没有一种是发射井发射的,这是基本的军事常识。如果只是把中程导弹弹体塞进比导弹直径大得多的发射井中,并不难。然而,相关设备和控制系统的适应性改造超出了恐怖组织或叛乱分子的能力范围。所以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BUG。
面对如此严重的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件,中央政府应该出面组织一个危机应对小组,协调军方、外交部、国家安全部等职能部门的行动。就军事而言,中央军委海外作战部和总参谋部作战局要担负起协调海外军事行动的责任,整合陆海军,空、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在系统作战中充分发挥各军种和兵种的优势。而且从来没有像“空日猎”里显示的那样,一切都是由空军队安排的。这绝不是低估中国空军队,而是情报、技术侦察、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心理战、通信、敌后地面特种作战等方面。其他军种和兵种比空陆军更专业更有经验。从这一点来看,电影创作者和军事顾问还远远没有跳出军事利益的枷锁。他们是“宣传”空部队,甚至无视最起码的常识。格局和眼光都不谄媚。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用武力解决问题,就应该背过身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考虑军事需求,而不用担心所谓的“外交谈判”和“国际影响”。再说,一个求助的小国哪里有资格和能力去限制和约束干涉国的行动规模?海湾战争期间,你见过科威特流亡政府约束多国联军的干预吗?
鉴于“马布国”的合法政府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武装力量的控制,救援行动必须立足于最糟糕的情况,各方面做好规划,做好最好的准备,努力实现虎兔共荣的目标。被困住的后果是,正如影片中所描述的,第一个动作失败了。不像电影,现实中敌人从来不给你东山再起的机会。
情报是影片中描述的这种特殊行动的关键。搜集情报,不仅要对卫星、侦察机、电子战飞机、无人机搜集的航空空航天情报,技术侦查部门搜集的无线电情报,国家安全局掌握的人类情报,外交部通过特定渠道获取的外交情报进行汇总对比,做到“孤证”,还要尽可能实时更新。纵观全球反恐战争案例,恐怖组织发布人质图片和声音,相互施压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在宣布之前,会严格审查屏幕背景和人质语音,并做必要的处理,防止相关信息泄露。这是最基础最初级的恐怖分子都知道的常识。就像“空在天堂打猎”一样,恐怖分子冒充人质,直接在电视直播中告诉外界。人质被关在导弹发射井,心智正常的人会觉得奇怪。而这样一个小孩子过家家的把戏,让有着完美侦察手段的中国四处游玩,实在让人无语。请问《中国空军事宣传片》会让观众对中国军队充满信心吗?还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男主角吴迪驾驶歼11系列战机,无论是一开始在东海空还是第一次出港军事行动。然而在影片结尾的最后一战中,他的车被换成了J -10C,这显然违背了基本常识。如果女主角雅丽能同时熟练操作直9和直8直升机,且区别不明显,对这两种类型的运输直升机也没有太多机动主体来搪塞,那么歼11系列双引擎重型战斗机和歼10系列单引擎中型战斗机在自身性能、操作要领、驾驶舱设计风格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飞行员跨机改装需要很长的过程。
可能有人不认同这一点,认为空军用试飞员可以操控多种机型不是新闻。但请不要忘记,试飞员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新机的飞行要领,飞出极限性能,为编写飞行手册提供依据。他们虽然飞行技术过硬,但不涉及战斗题材。作战部队的飞行员,对于自己的训练方向,是针对敌人和飞机的技战术特点,扬长避短,找出一套战胜敌人、赢得战斗的有效战术。他们打磨日常训练中战术运用的每一个环节,照顾好温度和分寸,形成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这样才能在千变万化的空战场上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显然,如果作战部队的飞行员频繁地在两个差异极大的战斗机之间来回改装,结果将是“一切顺利,一切松散”。这也是我军部分歼击机师在军制改革前同时装备歼10和歼11战斗机,但分团安装,分站驻扎的主要原因。
影片后半段的反恐行动持续了30多个小时。吴笛在第一次空行动中是僚机,在最后的战斗中成为领袖。两次空,最多十几个小时。要知道,飞行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接到任务,和战友一起策划战术,研究战术细节后,要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力,保持精神。但他说的是和雅丽的爱情,雅丽也要在最后的战斗中飞翔。这么血腥的剧情,军迷以为只是低成本“神剧”的专利。
以上只是电影宏观调控的失误。至于细节,尤其是空战争中那些被影片的军师们炸得极其专业的细节,就更有必要说了!
浮华的战术
在“空猎天”中,吴笛和刘把歼11双发驱开出了接近侦察的EP-3,然后和后来赶到的F-15双发作战,把“棉花糖战术”变成了胜利,迫使对方出逃。要分析这个情节是否合理,首先要区分吴笛和刘驾驶的是歼11家庭的哪个车型。
“空猎天”中的J -11A装备了平视显示器,应该是2003年最后一批下线
影片中,歼11翼尖挂着一个电子干扰吊舱。基于此,可以断定是J -11B前的型号。从J -11B开始,这种型号飞机的电子干扰设备就改成了内置。机头天线罩上没有避雷带,机头下的天线罩内延伸出一条浅色的剑形涂层带,也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吴迪和刘的机舱配备了衍射平视仪。重要的是要知道,进口的苏-27SK装备了重型俄罗斯折射平视仪。J -11A后来的批次被一个便携式国产折射平视显示器所取代。但在2003年,最后一批下线的J -11A换成了衍射平视显示器(DID),可以挂载Thunderbolt -8和Thunderbolt -12导弹。但这批J -11A天线罩上首次出现避雷带,与胶片不符。应该说这是制作方的又一个疏漏。然而,总的来说,可以确认在影片中显示了J -11A。
歼11的机头是喷漆的,下面可以看到明显的白色剑形,天线罩上没有避雷带
在东海空,无论是例行巡逻、核查、预警还是驶离外国飞机,都是和平时期的作战行动,只有在系统的支持下才能完成。由于歼11A原型机Su -27SK采用的机载数据总线是一种传输速率极低的单向数据总线,因此机载TS100系列火控计算机在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上几乎无法支持全军国产综合数据链。因此,j -11A只能在全军综合数据链终端上增加一条GBJ289A数据总线(相当于美军标准1553B),并配备专门的数据处理和显示系统来显示相关信息。
在与外国F-15角力的过程中,双方都试图用雷达锁定对方。实战中摆脱雷达锁定的常用方法是进行剧烈机动,发射箔条干扰弹。箔条干扰弹在空爆炸,肉眼很难看到。影片中火花四射的辉煌场景,显然就是发射红外干扰弹的场景。但这种导弹是用来干扰红外制导对空导弹的,对摆脱雷达锁定没有影响。战斗机的上层空空间极其宝贵,它携带的箔条和红外干扰弹对飞行员来说永远不会太多。陷入冷战急送医院,不符合吴笛的双料“金盔”身份。这样的飞行员,在接下来的动作中,绝对不可能冷静地使用极其理想化和困难的“棉花糖战术”。
所谓“棉花糖战术”,就是歼11A双发飞机被对方咬了一口后迅速潜入云层。F-15飞行员与J -11A失去了视觉联系,不得不依靠机载雷达跟踪。由于近距离作战时对方的角速度变化较大空,雷达采用“边扫描边跟踪”的方式容易丢失目标,所以飞行员为了安全会将雷达切换到“单目标跟踪”的方式。此时J -11A正在密集编队飞行,所以在雷达显示屏上只显示为目标。领队吴迪突然大角度爬升,单目标跟踪模式的F-15雷达将按照“跟踪最合理目标”的原则继续跟踪保持原飞行轨迹的歼-11僚机。吴迪摆脱了敌机的雷达跟踪,轻松切入F-15 6点方向,用雷达锁定了两者,从而实现了完美的翻盘。
应该说对军队完全外行的人想不出“棉花糖战术”。但这是一种极端理想化条件的战术。战场上没有云怎么办?片中反派拉赫曼将军也指出:“你的对手怎么会让你飞上云端?
其实问题远不止这些。F-15飞机近距离抓取J -11A飞机尾部后,雷达从稳定跟踪到锁定只需要1到2秒。这时,歼-11A飞机钻入云层,飞入密集的编队。他们不仅不能做剧烈运动,而且永远不会像电影中那样亲密。高速飞行的战斗机贴得太近,如果不小心操纵,会相互碰撞。再者,很有可能在吴迪大角度爬升之前,F-15就已经锁定了J -11A。按照非战争状态下的空来说,事情到了这一步,就意味着赢家和输家已经分了,输的一方继续盯梢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害怕的。其次,在失去J -11A的视觉跟踪后,只要对方不是刚出航校的菜鸟,就没有必要切换到“单目标跟踪”模式。最合理的方式是F-15切换到“单目标跟踪”模式,而僚机雷达仍然保持“边扫描边跟踪”模式,这是最科学的。在这种情况下,吴迪大角度爬升,即使F-15远程雷达没有反应,F-15僚机也一定会发现并近距离追击歼-11A远程飞机,形成空一对一的抓尾追击态势,从而使“棉粒战术”失效。第三,截至2010年,美国空陆军一半以上的F-15战斗机已将其雷达升级为APG-63(v)2或APG-63(v)3有源相控阵雷达。与原有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相比,它不仅具有更远的距离和更高的分辨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多目标跟踪的能力。如果吴迪遇到这样的F-15,很有可能对手进入云中后会注意到大角度爬升。第四,装备J -11A的NO01E雷达仍然使用老式的倒卡塞格伦天线,在旁瓣抑制、天线增益、天馈系统内部噪声抑制等方面性能相对落后。理论上,雷达具有同时跟踪两个目标的能力,但在实际使用中有许多限制。在开启雷达和使用“边扫描边跟踪”模式之前,吴笛必须小心地控制与其他三架飞机的距离和方位。由于距离较长,方位角较小,NO01E雷达可能无法分辨三个目标,甚至“看到”一个目标。由于距离近,方位角大,两架F-15战斗机可能无法同时被NO01E雷达锁定。如果启动过早,F-15机载雷达报警器收到雷达波后,机载电子威胁分析显示器会立即分析目标类型和威胁程度,飞行员可以在NO01E雷达锁定前做出战术反应,从而破坏对方雷达的稳定跟踪并试图对抗。第五,如果是实战的话,僚机刘可能是在长机吴笛爬升的时候被击落的。“棉花糖战术”的前提——僚机引诱敌人已经不复存在。
还有一点很重要。现在空战争已经不是二战时期了。二战结束以来,随着科技和战术的飞速发展,队长和僚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后三代中典型的战斗机长度和僚机间距在实战中已经扩展到5公里左右。怎么会玩“棉花糖战术”?
综上所述,被吹大的“棉花糖战术”,其实就是个笑话。
难以置信的伏击
人质危机后,空部队奉命将战士送出国境,执行“清理空领地”的任务。鉴于“马布国”局势几乎失控,很多不确定因素决定了需要长期空待着,有很多挂架,能够同时挂载空对空,空地对地和反辐射导弹
考虑到片中的歼20可能还没有形成初期作战能力,歼16是最适合执行这一任务的。其次是Su -30MKK和J -11B。但影片中出动的歼11在翼尖仍有一个电子干扰吊舱,机翼下安装了两枚老式R-73短程战斗弹和两枚R-27中程空空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充其量只是歼11A的早期型号。知道恐怖分子可能有幻影-2000战斗机和米卡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有很多更合适的型号是不需要的,采用了不足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挂载方案。真不知道是轻敌还是业务水平不足,真是让人无语。
歼-11A在山谷中被萨姆-6导弹伏击,漏洞百出。如果歼-11A编队猝不及防,“萨姆-6”的照明雷达不能过早开启,歼-11A编队接近“萨姆-6”导弹飞行包线中心区域时最有把握。然而,这种谨慎不仅需要熟练的决策者,还需要目标位置的实时信息。但影片中,恐怖分子手中的“山姆-6”并不完整:只有一辆发射车和一辆辐照雷达车,既没有搜索雷达,也没有指挥车和供电车。有人可能会说,恐怖分子不是控制了两个边境预警雷达站吗?这些雷达可用于为萨姆-6照明雷达提供目标指示信息。使用其他外部电源临时更换电源车。前者在中国空军事空导弹部队对抗U-2时成功使用。但别忘了,中国能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全国都下象棋。但片中的恐怖分子控制不了整个马布国的军事体系,他们所拥有的军事资源不完整,缺乏体系。更重要的是,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之间的合作对于执行“清除空域”任务至关重要。由于中方已注意到边境预警雷达站异常,为确保其舰队安全,将进行电子干扰、欺骗或压制。就算这两个边境预警雷达站能用不完整的萨姆-6作战单元传输数据,也一定会失败。如果采用原有的有线电话方式传输信息,数据的实时更新率无法满足地面空导弹的决策要求。
其次,“萨姆-6”导弹辐射雷达一开启,歼-11A上的机载电子战术威胁显示器就会做出反应。语音报警的同时,显示器也会告知这是“主要威胁”,飞行员会立即施放电子干扰,投放箔条干扰弹,进行陡坡机动。影片中,凌伟峰和吴迪直到萨姆-6的推出才开始争先恐后的反击,这显然是违背常理的。
有人说“马布”以前是友好国家,中国从来不太重视朋友的情报搜集。苏-27SK出口中国,俄罗斯肯定不会写俄罗斯反导空的相关数据,以免被“暗算”。其实这都是站不住脚的。反空导弹数据条目可以随时添加。且不说印度装备了大量的萨姆-6导弹,中国不可能对此毫无准备。20世纪80年代,中国从埃及和其他国家获得了几个完整的萨姆-6导弹系统。人民解放军画报刊登了解放军官兵穿着85式军装测试该型导弹的照片,证明测试时间应该在80年代中后期。因此,中国完全掌握萨姆-6的技术细节是肯定的。如何才能在手术前不把相关数据输入机载数据库?
《人民解放军画报》刊登的测试“山姆”6照片是从服装角度拍摄于1985年至1988年之间
在接下来的机动中,歼-11A飞机投下了对雷达半主动制导导弹没有影响的红外干扰弹。虽然同样的错误犯了两次,但是俯冲加速和地形覆盖的策略是正确的。因为飞机速度越快,高G机动的能量越充裕,反[/K0/]导弹的飞行包线被压缩的越小。但是影片中的“山姆-6”导弹像红外点源导弹一样出现追尾,这是错误的。这种类型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反空导弹采用比例制导方式,简单的说就是抄近路到目标预测路线的前方点。这也是歼11A飞机要使用山地地形的原因。果不其然,当飞机突然侧身飞向山的后方时,一枚“萨姆”——6型辐射雷达失去了目标,导弹坠入山中,自我毁灭。
不过另一种“萨姆”——6导弹的机动性好一点。实际上地面空导弹在中低载荷空下机动,消耗能量极大。但弹体外的四个凸形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飞行阻力大,大大抵消了冲压发动机在中低空机动时推力大的优势。空越高,冲压发动机效率越低。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停止复制萨姆-6。所以,在影片中的那种情况下,当萨姆-6进行一两次大过载机动时,能量应该会耗尽,变成没有威胁。怎么可能像电影里演的那样疯狂追求2分钟以上?要知道这种类型的导弹发射后直线飞行,需要20多秒才能达到最大射程。
另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片中的萨姆-6照明雷达并没有集成到运载火箭中,而是独立安装在雷达车上。这属于萨姆-6的早期型号,其照明雷达不使用间歇连续波,因此不能像后期型号那样引导六枚导弹同时攻击两个目标。所以恐怖分子不可能只用一辆雷达车同时攻击歼-11A双机编队。
一场喧嚣的决战
影片的高潮无疑是最后的决战。中国最初的行动计划是:特种部队将扔进领土空,越过边境,乘滑翔伞潜入“巴布亚国”领土,然后转移到“山猫”全地形车,直奔目标,在不惊动敌人的情况下营救人质。与此同时,歼-10C双机编队飞越边境,没有惊动敌人。接近山谷时,飞机被拉起,诱导“萨姆-6”辐射雷达开启。僚机靠近并用鹰击-91反辐射导弹摧毁了另一个雷达。长机用激光制导炸弹摧毁弹道导弹发射井,最后歼-10C掩护人质和智-8K特种部队回国。
这个计划没有考虑撤退时如何应对1.7吨的山猫亚视。载着人质和特种部队的Zhi -8K,是没有能力把这么重的车远距离带回中国的。不管是废弃还是炸掉,都违背了片头的要求“除了子弹什么都没剩下”。其次,计划没有考虑到任何意外情况,完全是理想化状态下的一厢情愿。后来发现人质被押错了地方,片中中国空军队的少将居然一脸深沉地下令:“马上做好应急预案”。试着问一下,你之前做了什么?战斗机都在空,续航时间有限。哪里可以等工作人员临时重新制定应急预案?如此弱智,策划能力低下,只能让人无法对中国军队有高度评价。
进攻前,少将空说:“我们身后有一个强大而完善的体系,支持我们,用这个体系打败他们。”看似很振奋人心,但空 空警用-500、运-20、歼-10C、彩虹-5无人机、空加油机、智-8K的实际升级只是系统的部分节点,不仅遗漏了一些必不可少的节点,还在
对于执行片里的远程攻击任务,空里的编队应该分为攻击机,/control空飞机,电子战斗机,预警机,加油机,搜救机,侦察机。空猎天中空的大小太小。显然,仅靠两架歼-10C飞机是不可能完成攻击、反辐射、控制空和护航任务的。另外,整个任务期间没有电子战飞机支援,这在现代空战争中是不可想象的。在预警机起飞和执行任务期间,空战斗机没有任何伴随保护。
更合理的是由几个歼-10B双发编队负责系统空,一个歼-16双发编队负责地面攻击,一个JH -7A和一个咆哮豹组成双发编队摧毁萨姆-6导弹系统。五指10双机编队负责护送智-8K,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彩虹五号无人机监视战场,作为近距离火力支援的补充,负责消灭一些临时目标。电子战飞机负责在合适的距离控制战场电磁态势。歼-10C中型战斗机虽然先进,但远程攻击任务会对挂载方案施加很多限制,控制空的能力不如重型战斗机,对地攻击能力更不如歼-16、歼-7 A等“专业户”,如果像影片中那样,歼-10C配备两枚500 kg激光制导炸弹、两枚近程战斗炸弹、三个辅助油箱、一个光电吊舱;如果僚机挂两枚鹰击-91反辐射导弹,两枚短程战斗弹,三个辅助油箱,控制空攻击和反辐射三项任务都不能指望完成好。
影片中的整个救援行动都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没有任何电子战飞机能够欺骗、干扰和压制敌人的边界预警雷达,所以歼-10C只能利用夜晚钻入深谷,低空渗透空。向观众展示的“体系”还不如1982年以色列空军队抬高贝卡谷地的时候!满载的J -10C长飞机不得不爬得很高作为诱饵来引诱萨姆-6照亮雷达并为僚机创造攻击机会。如果有全职电子战战斗机,为什么还要冒这样的风险?更可笑的是,“山姆-6”的发射车和照明雷达车违反常识靠得很近,分别被两架鹰击-91击中。请问这个早期的萨姆-6发射器上没有辐射源,是怎么被反辐射导弹击中的?
歼-10C双机执行空攻击任务
当J -10C攻击弹道导弹发射井时,地面特种部队负责激光照射,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无论是卫星制导炸弹、光电制导武器还是红外成像制导武器,对这类目标的攻击都不够精确,或者不能很好地识别目标进行伪装,所以最好使用激光制导炸弹。由于距离短,地面特种部队可以更好地识别目标伪装,比歼-10C自己的光电吊舱照明和引导攻击更准确。然而,歼-10C用机枪袭击恐怖分子并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是不合适的。由于鸭翼飞机过于敏感,低空炮的攻击稳定性不够,射击散布大,容易误伤。之后用500kg激光制导炸弹袭击恐怖分子装甲车,不仅炸死了他们,还炸伤了自己人。都是导演没有放弃军旅直营-10的错!
还有,因为没有武陟-10,当知止-8K回来的时候,它居然让J -10C僚机护航。只有两枚短程战斗炸弹的J -10C僚机适合护航吗?且不说两款的速度差太大,如果出现意外情况,歼-10C僚机怕只能用机枪攻击地面。
人质脱险后,拉赫曼带着幻影2000 L 空追赶,却不知如何逃脱彩虹-5的监视。一般情况下,无人机发现地平面启动热源后,会通过数据链路将信息传送给预警机。预警机做出判断后,它命令歼-10C利用雷达的俯视能力摧毁刚刚离开地面但尚未及时飞离机场的敌机。
即使没有发现起飞操作,拉赫曼·罗斯空也能顺利起飞,但飞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系统制导。在空,不知道目标的方位、高度、速度和情况的情况下,我可以去哪里追踪目标?更何况,登高空后不可能逃脱空警察500的监控。一般情况下,空警察500会引导J -10C隐蔽进场,利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红外成像制导战斗弹的双重优势干掉刚刚崛起的幻影2000空但还没有获得足够的高度和速度。
在“空天猎”中,拉赫曼追到Zhi -8K时,机上有2枚弥迦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炸弹和2枚Magic 2红外近程炸弹。虽然Mika射程远,但在攻击低速飞行的直升机空时,机载火控雷达和弹载制导雷达都容易受到地面杂波的影响。而且直升机还可以做出突然悬停、转弯等急剧改变速度矢量的动作,使幻影2000的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失去目标。所以用红外近程炸弹攻击比较合适,这也是战斗机打直升机的常见做法。影片中,拉赫曼迫不及待地在直升机刚刚进入米卡的攻击包线时发射中程炸弹,这不符合他的王牌飞行员身份,浪费了宝贵的弹药。
在最终决战中,没有中程子弹的J -10C长机将在/[/k0/】与敌人作战。吴迪和拉赫曼打架时都像打电子游戏一样稳定,没有头随着过载方向的变化而摆动的感觉,身体被安全带牢牢捆绑。
战斗结果不应该有悬念,这是理所当然的。幻影2000虽然瞬时悬停能力极佳,但无法持续维持转弯率。其实低空悬停并不是幻影战机的强项。J -10C有一个鸭布局,所以它的能力更强。只要把空战引入低空,悬停继续不启动加力,高一级的拉赫曼最终会被击败。更何况J -10C主动相控阵雷达和Thunderbolt -10红外成像战斗弹都不如幻影2000脉冲多普勒雷达和Magic 2战斗弹。借助头盔瞄准镜,吴笛获胜应该没有悬念。幻影2000能在这么近的距离摆脱霹雳-10,真是不可思议。
可惜的是,为了突出主角,编舞在弹药耗尽后安排双方并排飞行,利用公共渠道进行冗长的对话和谩骂,太“艺术”了。吴笛坐飞机去斩首幻影2000,安排吴凌峰讲解巴伦支海手术刀。事实上,历史上的“巴伦支海手术刀”并不是故意制造的,而是苏联飞行员西姆巴上尉在挪威空军的P-3B机翼下近距离高速飞行,试图用气流破坏P-3B的稳定飞行状态,导致苏-27垂尾尖端因测量不准确而与对方螺旋桨桨叶相撞,相互造成损伤。而在影片中的夜晚,如果吴笛想用自己的竖尾打开对方的驾驶舱,因为双方都是高速机动战士,那其实是不可能的。更合理的解释是,吴笛决意实施冲撞战术,与敌同归于尽,却“碰巧”实现“斩首”。
中国军队最后一次想以无奈的冲击打击敌人是在甲午战争。一百年后,在中华民族即将崛起的时候,“空军事形象宣传片”也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实在让人觉得委屈。观众最想看到的是,中国军队凭借体制上的优势和技术上的落后,在协同作战中取得了酣畅淋漓的胜利。更有甚者,在吴笛自杀坠机之前,甚至可以在飞机剧烈机动的时候喊出一句冗长的口号,精神高度紧张,精力高度集中,让人联想到80年代以前的国产革命历史片。
失去垂直尾翼并可能有其他损伤的歼-10C能飞回基地吗?事实上,也有歼-7失去方向舵,歼-6失去垂直尾翼,并能够安全迫降的情况。但前者的垂尾大部分还是完好的,航向稳定性和平衡性一般都能保证,通过调节两台发动机的转速就能实现转向。后者机动性差远了,飞行稳定性好。而鸭式布局的J -10C是静态不稳定的,失去大部分垂尾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况且J-H -7和H -6都是被迫就近降落的,不可能像电影里那么远飞回祖国。最后,空的战斗只是分分钟的事情。最高时速200多公里的Zhi -8K已经降落很久了。为什么速度快得多的歼-10C来得晚?
1.《天空猎 浅谈《空天猎》在军事上的不合理之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空猎 浅谈《空天猎》在军事上的不合理之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59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