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摄影:孙成岗

我们常用“昙花一现”来形容稀有事物或显赫人物的短暂出现而不能长久,以及对好景不长的伤感。然而成语中的“昙花”并非今日我们所言之昙花。

“昙花一现”这个成语源自佛经。《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说“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由此可知,成语中的“昙花”实际上是“优昙钵花”。相传这种生长于珠峰之巅的花卉,三千年才开一次,而且开后即谢。《法华经》宣称优昙钵花开放之际,就是“金轮王”来到人间之时。由于金轮王是统治四大部洲的佛,这进一步增添了优昙钵花的神秘色彩。不难看出,佛经所说的“优昙钵花”应该是一种想象中的花卉。

但优昙钵花并非子虚乌有,在现实中的确存在,只不过它并不开花。唐代释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说它叶子像梨,果实大如拳头,味道甘甜,“无花而果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明确指出“无花果乃映日果”,它就是广州人所说的优昙钵花。也就是说,优昙钵花实际上是无花果树的一种。

今天我们所说的昙花与优昙钵花没有任何关系,它是仙人掌科植物,原生长于墨西哥至巴西的热带沙漠之中。由于害怕强光的暴晒,所以总在夜里开放,故有“花中隐者”和“月下美人”的雅号。

昙花非常美丽,虽然其花夜间开放,但依然璀璨绝俗,幽香四溢,沁人心脾,但它的花期在所有花中也最为短暂,从开放到凋谢仅有短短的四个小时,就好像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在漆黑的苍穹上留下一抹稍纵即逝的耀眼灿烂,转瞬便消失得片痕不留,无影无踪,一如从未发生。这一特点与优昙钵花即开即谢的特征非常吻合,因此,人们用它代替优昙钵花来比喻转瞬即逝的事物,的确十分贴切,亦在情理之中。昙花还有一个奇异的特性。同一棵母株上剪下来的分株,扦插成活后,不管移到何地,哪怕相隔千里,也会心有灵犀,与母株同时开放。

民间有“昙花一现,只为韦陀”的说法。这一说法源自神话传说。相传昙花原是上界的一位美丽花神,她爱上了为他辛勤浇水的年轻小伙。这种行为违反了天条,引起玉帝震怒。作为惩戒,玉帝把小伙送去出家,并赐名“韦陀”,要求他忘却前尘,了断情缘。而花神则被贬入凡间,成为一年只能短暂开花一次的昙花。

若干年后,小伙潜心修佛,一心悟道,的确了断了七情六欲,忘掉了花神。然而花神心中怎么也放不下深爱的情郎。她得知韦陀每年都要来凡间一次为佛祖采集朝露,因此,她就选择在韦陀到来的时刻开花,把集聚一年的精气在瞬间释放,企图通过生命化作的美艳绝伦去唤醒韦陀的记忆,希望他能想起自己。

然而千百年过去了,昙花一年年无怨无悔的绽放,始终未能唤醒韦陀对她的记忆。

这个故事虽然有点哀怨悱恻,但也赋予了昙花纯情执着的美德,给了它更加圣洁清雅的光环,增添了人们对它的喜爱。因为这个故事,昙花多了一个“韦陀花”的雅称。

【本张照片2004年10月14日摄于北京西山,是在摄影家何炳富老师的指导下拍摄的,参加了当年在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影展,并刊登在《中国摄影报》上。】

【原创】文/摄影:孙成岗

1.《原创 “昙花一现”中的“昙花”是什么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原创 “昙花一现”中的“昙花”是什么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