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位截瘫、偏瘫、精神异常、智力低下...忻州监狱7号监区,100多名犯人入监时携带各种疾病和残疾,故称老病残监区。

但就是这样一个老病残犯人的监区,警察给犯人家庭般的关怀,犯人之间互相传递着家庭般的温暖,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5月15日,我们的记者走进了这个特殊的监狱区域。

王,高位截瘫患者

“等我准备好了,第一件事就是感谢警察和同伙。”

王因盗窃电报而被监禁。他掉进了一口枯井,导致高位截瘫,妻子死于车祸。92岁的母亲不堪重负,12岁的儿子只能托付给弟弟妹妹照顾。

在监狱服刑期间,王经常尿裤子,因为他憋不住尿。他身边的同伙都没放弃,他就天天换衣服换裤子。鉴于王的特殊情况,监狱区的警察应该每天来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并与他聊天,鼓励他鼓起勇气生活。大家把他的旧轮椅和他的同伙捐赠的轮椅融合在一起,解决了他轮椅出行的问题。有一次,王因为拉肚子住进了监狱医院。监狱派犯人日夜陪着他,警察也买了水果和补品给他吃。

在监狱里,坐在轮椅上的王含泪向警方和他的同伙表示感谢。“腰断了不能跪。有一天我好了,第一件事就是感谢你对我的帮助。警察和一起服刑的同伙。”

郭,谁负责照顾犯人

“让他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出狱后自己照顾自己。”

犯人郭,原来是一个统治社会的“大混混”。他多年以打架为生,以欺负别人为荣。入狱后,郭仍被禁闭,多次殴打同伙被扣分。在民警的耐心教育和监区良好氛围的感染下,郭从打者变成了帮手,主动照顾高位截瘫患者。他每天为吴某洗衣服,每周帮助吴某洗澡,从而成为一名改革积极分子。郭说:“是个单身汉。回归生活是个问题。我只想照顾他,让他学会照顾自己,出狱后照顾好自己,这样我就放心了。”

马,从一个接受者变成了一个帮助者

“我在外面不觉得对不起谁,但在这里总觉得亏欠很多。”

犯人马也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他说:“是漳州监狱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警察和犯人帮助我重新站了起来。”

原村委会主任马开车回村处理纠纷时发生事故,造成两人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刚入狱的时候,他坐轮椅,靠别人帮忙。他晚上睡觉连翻身都不会。同时他还是不认罪,一直以为自己出事是为了工作。警察对他的问题做了很多深入细致的谈话教育,让他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渐渐地,他振作起来,积极配合治疗,加强功能锻炼,终于摆脱了轮椅,恢复了健康。

马在狱区"规范行为、关爱集体、互助友爱"的活动中,从接受者变成了帮助者。他把轮椅给了同伙,并尽力帮助其他病人。他说:“我在外面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对不起谁,只是觉得在监狱里欠了别人很多。我要感谢这里的警察,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的帮凶。我想尽力帮助他们。”

囚犯通过在监狱地区开展示范小组创建活动找到自信和价值

忻州监狱七监区有一批老弱病残犯人。第七监区负责人郭一峰说:“2016年我上任的时候,第一次走进监区,一股异味就出来了。难怪这么多病人聚集在一起,卫生肯定是个大问题。”

经过一番调查,郭一峰决定在整个监区成立一个模范小组,并对全体干警和犯人说:“我们老病残监区不是残疾监区,大家要一个地方想,一个地方努力,关心集体的荣誉。老犯人不能靠老卖老,身体比较好的年轻犯人不能侮辱或压迫重度残疾犯人和患病犯人。大家一定要挺起胸膛,自尊自爱,互相帮助,培养集体主义观念,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

然后,一场互助互爱的大爱行动拉开帷幕,温暖感人的故事上演。

如何唤醒犯人内心的爱?第七监区要求大家背诵规范管理的标准规定。监区全体警员带头背记,引导并带动全体犯人背诵。对于不识字的犯人,都是承包给他人的,在同伙的帮助下一句一句背,久而久之所有犯人都能背下来。同时,监狱区的警察指导犯人使用规范,让大家都背下来。

针对每天坐100多名犯人,身体无法调整的情况,第七监区选择身体比较好的犯人参加劳动改造,改善了监区犯人的整体身体状况,没有以前每天30多名犯人集体去监狱医院的现象。

同时,通过排队、唱歌、体操比赛等活动,让犯人找到了久违的集体荣誉感,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和价值。在这样不断的努力中,监区的犯人逐渐有了“心”,不再是被人看不起的老弱病残。在改造过程中,他们互相帮助,传播爱心,每个人都能得到警察和亲属的照顾,也激发了犯人的改造热情。

本报记者李莉通讯员郭虹

1.《特殊监区里"上演"救与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特殊监区里"上演"救与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75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