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ibookreview
“读书需要提倡”
2010年12月31日,六年前的今天。史铁生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被疾病困了大半辈子之后,他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节日。”他的写作就是这样,总是让我们对生死有更好的认识。然而,严肃地面对他的死亡,作为一个读者,有无尽的悲痛。
不用说。这篇文章是我们的纪念。
不要让过去让今天变得苍白
——史铁生六周年祭
作者|邓安庆
从雍和宫地铁里出来,一路犁过厚厚的雾霾,去了和朋友约好吃饭的餐厅。夜色中,酒店灯火通明,挂着红灯笼。向它右手边望去,是沉入夜色的公园大门,我的心里蹦出两个字:地坛。我在北京第一年的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参观地坛。对我来说,过去是不是皇家祭祀的地方并不重要。我是为了史铁生。
地坛公园今日
“我在几部小说里提到过一个废弃的古花园,其实就是一个祭坛。很多年前,旅游业还没起步,园子荒芜成一片蛮荒之地,很少有人记得。祭坛离我家很近。或者我家离神坛很近。”我还能背出我和地坛的开头。高中第一次看这篇文章。平静而缓慢的语气突然吸引了我。跟着他,我游到了这个荒芜的花园,和他一起沉思着生命的这一边和那一边的意义。很多年后,我遇到很多人,他们提到我最喜欢的散文是我和地坛,他们就想看看地坛。
2011年秋天,我终于去了地坛。这是一个维护良好的公园。“400多年来,它侵蚀了古代寺庙屋檐上艳丽的琉璃,褪去了门壁上的猩红,坍塌了一段高墙和散落的玉雕栅栏。祭坛周围的老柏树也越来越沧桑,到处杂草丛生,野藤茂盛开放。”老柏树还是越来越沧桑,杂草和野藤都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它们被放在托盘里,上面种花,还有无尽的游客和人们聚在一起锻炼身体。不过因为花园太大,还是能感受到隆重空的不足。我一边走,一边想象史铁生是怎么推着轮椅走过的,她妈妈是怎么躲在他身后的,他经常在树下什么地方打坐。我只能想象当时史铁生已经去世好几个月了。
史铁生年轻时在地坛门口
-生与死-
“著名作家史铁生没能度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凌晨3点,59岁的史铁生因脑出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2010年的最后一天,看到这个新闻,心里说:“这不可能是真的!”我心里不肯承认,但同时又觉得这对史铁生本人是一种解脱。我记得他的一张照片,坐在轮椅上,对着镜头微笑,一根导管从他身上一直到轮椅旁边的尿瓶。而在最后的日子里,他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全靠妻子陈希米。我无法想象这种痛苦:无法控制的身体和清晰锐利的大脑,太折磨人了。
史铁生和妻子陈希米
1969年去陕北延安农村插队,4月因腰腿病回京治疗,6月回村。生产队把他当饲养员照顾,喂牛。1971年9月,他的背痛加剧,回到北京治疗。1972年1月5日,在北京友谊医院住了一年半,治疗结束,轮椅生涯开始。.....1989年,《我和地坛》出版。十几年的时间里,双腿残废,没有工作,生活灰暗。他无意间来到了同样荒凉的祭坛。这个清醒的大脑总能感觉到肉体的软弱。这是一件绝对孤独的事情,即使他深爱着母亲,也缓解不了丝毫的痛苦。走在花园里,我常常想,这么多年来,他脑子里有多少念头,他能不能从众多灰色的念头中提炼出他和谐透明的生死观:
“我已经思考死亡几个小时了,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生来就有同样的耐心和同样的方式。想了几年,事情终于想通了:人一出生,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赐予他的事实;当上帝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他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亡是一个不需要急于求成的东西,死亡是一个必然会到来的节日。这样想想就更安心了,眼前的一切也不再那么可怕了。
悲伤和痛苦
史铁生去世四天后,2011年1月4日是他60岁生日。那一天,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了追悼会。那天我从苏州休假来到复旦大学,参加了上海市场的追悼会。我记得史铁生的老朋友王安忆在追悼会上说:“他去世的这几天,我一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回忆二十年前去过北京文艺讲习所,经常去史铁生家。二十年来,两位作家积累了深厚的感情。
史铁生
2004年,王安忆邀请史铁生到复旦大学讲学。来的时候王安忆给史铁生找了个好的透析医院。史铁生鞋带松了,就上去帮着系。当她的腿不舒服时,她上前揉揉她的腿...如果她没有珍惜他们到像亲人一样的地步,谁会这么体贴?
当时在追悼会上的陈村回忆起与史铁生在一起的那段漫长时光,有几次哽咽,而王安忆则两眼通红,频频举手抹泪。我觉得她是个含蓄的人。但是,我们很难体会到史铁生在她心里从死到死,从死到记起是多么的难过。刚刚听她说我们50岁的作家该谢幕了。这时,我注意到她右太阳穴上的标记,也看到了陈思和的白发。他们接近老年,他们的肉体逐渐衰退。中途,陈村起身出去了。我惊讶地发现,他的背完全驼了,他拄着拐杖艰难地穿过学生。他们才五十多岁。为什么他们看起来都很老?
-我们...
六年过去了,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我。我们忙忙碌碌,东奔西跑,见证了生老病死的不断降临,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生活细节和经历。有时候读史铁生的书,我会回到最初读的场景:我会从忙碌的生活场景中跳出来,回头看看我们的人生历程,就像他说的那样:“在花园里弥漫的宁静的灯光下,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看到自己的身影。”
在他的长篇《静修笔记》里,他似乎在呼应我们对他的“思念”:“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不断地想一想不一定是思念,更像是生活多年养成的习惯,平静的河上摆渡——像集邮一样,把过去的珍藏拿出来,不管是带来快乐还是痛苦,对时间都是有益的。
史铁生作品全集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月
我想起了他的一句话“今天不要让过去变得苍白”。我们还是要活出自己的那份,无论开心还是难过。从餐厅回来和朋友告别后,我没有去地铁,而是像很多年前一样沿着地坛的墙慢慢走着。我还能背诵《我与地坛》一段话:
我独自走回靠近墙脚的地方。墙又长又长又荒凉,我的记忆在这里又出错了。仿佛街灯不亮,迎面而来的行人看不清眼睛的时候,晚风柔柔的让人叫苦,灵魂却仿佛被它吹起,在傍晚再次飘入消失在墙里。捡起一根树枝,边走边在墙上轻轻滑动,砖缝间的细土就流了下来...点一次,扎根内存酝酿未来问题。那可能是我对墙的第一印象。
深夜的花园里,参天大树静悄悄的,明天,人又要挤了。但是,已经不是史铁生的祭坛了。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邓安庆;编辑:张畅萧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史铁生去世 今天,史铁生去世六年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史铁生去世 今天,史铁生去世六年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80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