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妇”是很多参加二战的国家都绕不开的敏感称谓,也是成千上万受害者被囚禁一生的枷锁。日本侵华期间,20多万中国妇女被强行俘虏,成为日军的“慰安妇”。恶劣的生活环境,残酷的迫害手段,屈辱的精神折磨,成了他们终生挥之不去的可怕噩梦。
他们都在等着道歉,只等时间把他们带进尘埃。2013年,中国只有32名“慰安妇”;2015年22个;2017年,8人...我害怕这段历史会随着时间的车轮被扭曲,被遗忘。但幸运的是,总有人试图帮助我们理顺记忆的主干。2013年,导演独立制作拍摄纪录片《三十二》,讲述“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魏少兰和她的中日混血儿子罗的故事;2017年8月14日,世界“慰安妇”周年纪念日,电影《二十二》上映,中国“慰安妇”受害者仅有8人健在。
道歉太难了,可能没有更大的宏观力量去推动,但至少要尊重。但总有一些人或事用戏谑来亵渎人们对历史的敬畏。8月22日,上海一男子在电影院看纪录片《二十二》时,不时大笑。当周围的观众批评他的失礼表现时,那人反驳道:“我笑什么呢?”在网上,QQ空最近开始流传一系列带有电影《二十二》中老年受害者形象的表情包,上面有“我真的很委屈”、“无语”等字样;21日,QQ空发布道歉声明,称该系列表情符号由第三方公司提供,QQ空已将所有图片下线,并将进行全面自查。
尼尔·波兹曼曾经说过,“文化精神的枯萎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奥威尔式的——文化变成了监狱,一个是赫胥黎式的——文化变成了闹剧。”也许,做滑稽戏比做监狱更可怕,因为监狱会让我们排斥和反抗,而滑稽戏是那么平静地吞噬我们,却不是自省。诚然,在这种科技创新、信息海量、媒体获取便捷的环境下,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加多样化、丰富多彩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创作方式。但是,进步应该带来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坚持底线和原则,这是永远不能逾越或模糊的。我们需要娱乐,但如果一切都以娱乐的形式一天天出现,哪怕是国家、民族、历史、政治、宗教等等。可以作为戏谑的原材料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的良心可能会被大规模的狂欢麻木地腐蚀。
有人曾经把现代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比作清末民初人们的鸦片饕餮。今天,当人们看到这些受害者时,他们会嘲笑他们,他们也会把他们的痛苦作为制作表情包的原料。如果我们把他们放在战争年代,我们会拿他们做什么类比?
爱国不一定体现在血染的征场;要树敌,不用经历枪林弹雨;文明不仅思维灵活,穿着得体;尊重不仅仅是一个单薄而有礼貌的干瘪的空房间。世界上没有一个港口能达到尊重,因为尊重是通向一切的码头。
1.《娱乐需要场合,尊重却是永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娱乐需要场合,尊重却是永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807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