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人防工程平时用作停车位,已是通行做法,并不少见。但是因为两个人使用同一个人房停车位,所以很多人好像没有听说过。
这件事就发生在上海市杨浦区。位于该区江浦路980号的沪东绿地人防工程,以往仅用于某公司职工停车。得知附近的江浦社区车位紧缺,杨浦区民防办与该公司达成协议:利用公司员工上班前、下班后和双休日、节假日的车位空闲期,从124个车位中拿出100个作为共享车位,供附近居民使用。
“人防工程属于公共产品,理应让工程改造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群。”按照这一思路,上海市民防办坚持人防工程的公益化性质,打造出数量可观的战时保护生命、平时服务生活的共享空间——
在黄浦区保屯路221号,推开路边一扇小门拾级而下,一间700多平方米的健身房映入眼帘,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由于人防工程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这座地下健身房备受附近居民青睐;
在静安区芷江西路393弄苏家巷小区,一处500多平方米的防空洞被改造成居民活动场所,乒乓球室、围棋馆、舞蹈练习房等多个功能区,满足了居民多样化文体娱乐需求;
在长宁区仙霞路700弄,有一个由人防工程改造而成的“闲下来合作社”,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学习充电、邻里互动的好去处……
“为市民提供共享空间的人防工程,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老旧工程。”上海市民防办主任钟杰介绍说,他们按照“一洞一策”的个性化改造思路,让沉睡多年的防空洞在为民服务中焕发新的生机。
莫干山路50号的一处老旧人防工程,被改造成民防文化艺术创意馆。馆内“艺术作品中的空袭”“地下故事”“战争与和平”等多个版块颇具海派艺术特色,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
以前,普陀区曹杨街道的金梅园小区户外活动场所较小。为拓展居民活动空间,普陀区民防办与相关部门商定,把一座老旧防空洞的顶板打开,依托防空洞建设下沉式广场。
思路一变天地宽。9月上旬,笔者在金梅园小区下沉式广场看到,昔日昏暗、潮湿的防空洞已被改造成图文并茂的防空袭知识隧道,民防景观雕塑、逃生训练器材等分布其间,能让来此散步的居民学到不少应急避险技能。
“肇嘉浜路713人防工程‘转身’成为综合管廊的经历,一直被市民津津乐道。”徐汇区民防办主任肖慧奇告诉笔者,该工程建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一度用作工厂加工车间,后来还被租用为西餐厅,是平战结合的老典型。为破解城市建设难题,这个老典型再立新功。
近些年,肇嘉浜路大力推进架空线路入地工程。按照常规思维,入地意味着一些路段将被“开膛破肚”,不仅造价昂贵,而且施工时间长,影响市民正常生活。
正当有关部门感到为难的时候,民防部门提出的建议让大家眼前一亮:将713人防工程改建为综合管廊,所有架空线路全部通过人防工程敷设,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主意是不错,但不知这处老工程能否担起这副重担?”有人很快提出疑问。徐汇区民防办会同相关部门翻阅大量资料,利用物探技术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工程。经检测,该工程整体结构相对完好,具备建设综合管廊的条件。
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座老旧人防工程摇身一变,成为上海中心城区唯一一条综合管廊,不仅加快了肇嘉浜路架空线路入地的推进速度,而且避免了道路开挖对城市交通运行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图①:由莫干山路50号一处老旧人防工程改造的民防文化艺术创意馆。
图②:市民在民防文化艺术创意馆内体验手摇式警报器、了解人防历史。
图③:居民在黄浦区保屯路212号一处人防工程内休闲娱乐。
图④:由肇嘉浜路713人防工程改造而成的综合管廊一角。
图⑤:地铁4号线411号列车被打造成“人防宣传专列”,印有人防知识的扶手吸人眼球。
图⑥:4号线411号列车上的乘客学习人防知识。程峥提供
来源:中国国防报
1.《上海人防车位专题之让地下空间惠及更多群众——上海市人防工程公益化改造侧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人防车位专题之让地下空间惠及更多群众——上海市人防工程公益化改造侧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213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