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外国教育史
古希腊的教育
苏格拉底:
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主题,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主题。
智慧即德行,德行可教。
苏格拉底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一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
柏拉图:
教育即回忆。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最高培养目标是“哲学王”。教育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灵魂论与教育——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这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性。教育能发展人的理性。
古罗马的教育
西塞罗:
教育的目的:培养雄辩家——需要广博的知识、修辞学修养、优雅的举止风度。
著作《论雄辩家》。
“人道”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
著作《雄辩术原理》。
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
教学组织:分班教学。
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劳逸结合。
教师观:德才兼备、兼于教学的能力、宽严相济、耐心、因材施教的态度。
奥斯古丁:
基督教神父哲学的集大成者。著作《忏悔录》。主张“原罪论”。
欧美主要国家近代教育
洛克:
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代表作《教育漫话》。
认识论基础:“白板论”。教育内容:体育、德育、智育。
斯宾塞:
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教育论》。
教育目的:为“完满生活做准备”。教育内容:知识价值论;教学方法原则:遵循心里发展的特点。
爱尔维修:
法国启蒙运动主要派别——法国唯物主义者的重要成员之一。
观点:教育万能论。主张由国家创办世俗学校。教育平等,教育民主化。
狄德罗:法国人,肯定教育的作用,反对教育万能论,主张剥夺教会办教育的权利,推行免费的义务教育。
拉夏洛泰:法国驱逐耶稣会运动主要倡导者,《论国民教育》阐述国家办学的思想。
第斯多惠:
被尊为“德国师范教师之父”。
影响人的发展三个因素:天性、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
教育目的: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
教学论:形式教学(智力发展为主)与实质教学(传授知识为主),二者相互相成。
教学原则:遵循自然、遵循文化、连续性与彻底性、直观教学。
论教师:自我教育,有崇高的责任感,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
乌申斯基:俄国教师的教师。
教育的作用:完善的教育可以大大发挥人类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力量。
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论教学:知能结合;古典和实科结合;教学符合心里发展的特点。
教学原则:直观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连贯性、巩固性。
贺·拉斯:
美国19世纪杰出的教育家,“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之父”。
教育目的:应当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工作者。
教育内容:体育、智育、政治教育、德育、宗教教育。
论师范教育,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认为这是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福泽谕吉:日本人,著作《劝学篇》《文明论概论》。
西欧近代教育
夸美纽斯:
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教育目的:宗教性——为来世生活做准备;现实性——认识事物,享受现实的幸福。
教育作用: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个人发展。
教育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教育要服从儿童成长和教学的客观规律。
“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次提出统一的学校体系,打破封建教育的等级制度,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诗歌重大进步。分作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六年
论学年和班级授课制。
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求知欲、巩固性、量力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
论德育教育,纳入一个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
卢梭:
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爱弥儿》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思想。
性善论——社会破坏了善行、良心,需要回归自然。
自然教育理论:归于自然——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自然教育目标——培养“自然人”,即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自然教育的原则:婴儿期——主要是体育,健康的体魄。儿童期——主要是感觉教育。少年期——主要是智育和劳动教育。青年期——主要是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理论——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裴斯泰洛奇:
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孤儿的父亲,国民教育的创始人。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
教育实践:新庄、孤儿院、斯坦茨孤儿院、布格多夫小学。
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的教育家。
论要素教育,教育应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建立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
赫尔巴特:
教育学之父,近代教育科学的开拓者,也是近代教育心理化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传统教育的代表。强调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著作《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西方第一个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研究的思想家。 “统觉”理论。据此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程设计原则。
伦理道德学的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与报偿。
道德教育目的:“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即道德教育是通过且只能通过教学产生实际作用。道德教育包括“训育”和“儿童管理”
两方面。训育分作四个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到的决定、道德自制,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知、情、意、行。他提出的训育方法有,一是限制,二是赞许(奖励),三是责备,四是惩罚,五是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
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文化纪元理论是儿童与课程维度设计选择课题的基础。
教学理论:“专心”“审思”,他认为兴趣可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据此提出教学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福禄培尔:
德国著名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教育的基本原理:1、统一的原则2、顺应自然3、发展,4、创造。
教育的分期:婴儿期为吸收期,感官发展为主;幼儿期是智力的培育和保护;少年期是学习期,使外部的东西称为内部的。
幼儿园教育方法:基本原理为自我活动或自动性。方法有社会合作、互助参与。
幼儿园课程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包括恩物(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作业(将恩物知识勇于实践)、运动游戏,自然研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
论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与人类的生产相联系,社会或社会关系决定教育。
论教育与社会生产——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教育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人的本质和个性的形成——反对把人的本质堪称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强调在其现实性上考察人、认识人;强调人的社会性;肯定人有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和教育。
论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劳动者智力和体力两方面以及智力的各个方面和体力的各方面得到发展,达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这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只有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
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彻底改变旧有的生产方式,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死者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使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实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实验主要理论
实验教育学:
德国梅伊曼,拉伊
主要观点: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
评价:把人和动物同等看待,忽视人的社会性
劳作教学理论 :
凯兴斯泰纳,德国,“有用的公民”
通过劳作学校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他们是“三位一体”的
自由纪律观: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与福禄培尔齐名
他把儿童分为三个阶段:1、出生到6岁——创造期2、6岁到12岁——较平稳发展时期3、12岁到18岁——青春期
自由纪律观——最基本原则是自由。自由,工作,纪律是她的“儿童之家”的三根支柱,它们通过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
进步教育思想
昆西教学法:
代表人物——帕克,被杜威成为“进步教育之父”。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课程与实际相联系;培养儿童自我探索精神。
有机教育学校:
代表人物——约翰逊,主要观点:遵循学生的自然生长,用活动代替一般课程。
葛雷制:
又称“双校制”、“二部制”。代表人物是沃特——主要观点:已具有社会性质的作业为学校的课程。把学校分成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
道尔顿制:
代表人物是帕克赫斯特。主要观点:个别教学制度,合同制。
文纳特卡计划:代表人物是华虚朋,主要观点: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课程分为共同知识或创造性、社会性作业。
设计教学法:
代表人物是克伯屈。主要观点:取消课程制、取消分科教学和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设计的学习单元。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杜威: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西方教育家视为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有同等地位的重要教育著作。
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情绪、冲动、智慧等本能的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本身,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的眼前生活溶为一体,据此,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从做中学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论教育的目的:杜威的“教育无目的” 是指除了儿童自身的发展。只是没有外在的、功利性的目的,
论课程与教材——1、批判传统教程 “教学心理化”2、从做中学
论思维与教学方法——提倡反省思维,将思维分为五个步骤
论道德教育——提出新个人主义,目的是培养时代新人
改造主义教育:
康茨和拉格,布拉梅尔德
核心观点: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主要目标
要素主义教育:
巴莱德,科南特,里科弗
核心观点: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永恒主义教育:
哈钦斯,利文斯通,阿兰
核心观点:提倡复古;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新托马斯主义:
核心观点:提倡宗教教育;把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
存在主义教育:
德国博尔诺夫,美国尼勒
核心观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通过自我表现自我肯定意识到自我存在,进而自我完成。
新行为主义教育:
托尔曼、斯金纳和加涅。
核心观点:教育就是塑造行为,程序教学。
结构主义教育:
皮亚杰、布鲁纳。
核心观点:把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教学法。
分析教育哲学:
奥康纳、索尔蒂斯、彼得斯。
核心观点:把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用于教育理论,注重教育名词和概念的分析。
终身教育思潮:
朗格朗。
核心观点:它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也包括了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之间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课程人本化;学校自由的心理气氛。
1.《外国教育史人物大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外国教育史人物大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22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