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色彩和技术的多样性,为女高音创作歌曲一直是作曲家最大的愿望。面对如此庞大可供选择的曲目单,我们认为想创建一份最佳女高音歌曲榜是相当困难的。但要找出对女高音演唱家来说具有挑战性的一些歌曲,以下这八首或许当仁不让:
01
“纸醉金迷”
伯恩斯坦《老实人》
“纸醉金迷”是一首极具挑战性的咏叹调,对于那些声乐技巧尚不够成熟的歌手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其中包括三个high E flats (E flat 6, or the E flat above top C)。
如果在歌唱的时候正好有一串珍珠绕在脖子上,那么像这样的高音唱法就显得愈发困难,当然也会使得相应的演出更加精彩。
02
“复仇的火焰在燃烧”
莫扎特《魔笛》
如果没有莫扎特这曲标志性的“复仇的火焰在燃烧”咏叹调,就无法列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女高音作品。“复仇的火焰”以D小调开始(这是一个通常与悲剧密切相关的调性,在继《魔笛》之后创作的《安魂曲》中,莫扎特思想的转变表现得尤为突出),但当夜后威胁帕米娜如果不杀了萨拉斯特罗便与其断绝关系时,歌曲很快转入F大调。
狂怒中,夜后唱出了一连串重复的高音C,其夸张之处甚至到达了顶部的F大调,从而使这首咏叹调成为女高音在高音区域一个极富诱惑力的挑战。
03
“林中小鸟“
(木偶之歌)
奥芬巴赫
《霍夫曼的故事》
这首既居心叵测又滑稽幽默的咏叹调要求歌手扮演一个机械木偶的角色。当发明者斯帕兰扎尼在一次聚会上向来宾展示机械木偶奥林匹亚时,他希望能将她卖掉并且获利。然而事情并没有按原计划好的那样进行:当一位去宴会作乐的人爱上奥林匹亚时,还以为她是个真正的女人。
这首咏叹调的挑战不仅在于花腔的宽广范围和丝丝入扣,而且还在于角色本身所需要的舞台存在感和喜剧天赋(甚至还得对付发条松了
)。
04
“格波波的咏叹调”
利盖蒂《大灭亡》
我们之所以在这份榜单中选择了格波波这一角色,是因为它既包含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唱技巧,同时也颇具娱乐价值。当世界毁灭即将来临时,作为特工部门头目的格波波必须告诉国王有关街头骚乱的情况。
利盖蒂针对演出给出的指导意见是“极度恐慌和歇斯底里”、然后是“更加恐慌”、最后是“完全疯了”。
05
“爱之死”
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这首重量级咏叹调出现在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结束处特里斯坦死后不久时。伊索尔德在自己临终前描绘了特里斯坦再次屹立的情形。
人们可以在1995年丹尼尔·巴伦博伊姆麾下拜罗伊特制作的这场演出中,感受到这种情绪上令人筋疲力尽高潮处的分量。
06
“弗勒尔”
弗朗西斯·普朗克声乐套曲《欢笑婚约》第六首
这份榜单中最短的一部作品,一段关于未实现的潜力和失去爱的小插曲,甚至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这部作品是普朗克根据法国诗人路易丝·德·维尔莫兰(Louise de Vilmorin)所著脚本,为人声和钢琴创作的由六首法国艺术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中的最后一首。尽管简短,但其和声的复杂性是绝对引人注目的,旋律也令人难以置信地适合歌唱。
07
“五英寻之深”
阿迪斯《暴风雨》
托马斯·阿迪斯以为女高音创作疯狂咏叹调而著称。根据澳大利亚剧作家梅雷迪思·奥克斯(Meredith Oakes)在莎士比亚同名原著基础上意译的脚本,奥黛丽·卢娜(Audrey Luna)唱出了Five Fathoms Deep,而不是Full Fathom Five。(美国女高音奥黛丽·卢娜曾凭借《暴风雨》获得2014年度格莱美最佳歌剧唱片奖。)
08
“我失去了一切幸福”
莫扎特《魔笛》
帕米娜在《魔笛》中只有一首咏叹调,但莫扎特并没有让它有半分的掉价!这首咏叹调的奇特之处恰恰在于为诠释者个人留下了足够的发挥空间。
莫扎特在其全部的书面作品中,以四十多种不同的方式,如中庸的行板、稍慢的行板等,铸就了行板创作的标杆。但在这首咏叹调里却没有这样的迹象。他只允诺表演者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这首曲子中,也就为一些令人心痛的优美吟唱铺平了道路。
1.《这八首动听的歌曲是女高音的试金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这八首动听的歌曲是女高音的试金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