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今天是夏至。在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写季节的占了极为可观的数量。然而,在写四季的古诗词中,写夏季的却非常少。只有为数不多的诗人,以清净心和审美的眼光,捕捉到了夏日的别样情趣。

今天,一起欣赏叶嘉莹先生选入《给孩子的古诗词》的几首写夏日情事的诗词,看这些诗人是如何以眼前景物入诗,而又写出了夏日的生趣。

壹贰 叁 肆 伍 陆 柒 捌 玖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讲解:

杨万里(1127 — 1206),字廷秀,号诚斋,宋代诗人。

相传杨万里在中国的诗人中流传的作品是最多的。他的特点是很善于捕捉眼前的景物。

“日长睡起无情思”的“思”念sì, 作名词;作动词时念sī。

“闲看儿童捉柳花”的“捉”是入声字。

壹 贰叁 肆伍 陆 柒 捌 玖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 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

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

儿童误认雨声来。

讲解:

在松树底下,因为有枝叶的遮拦,不常见太阳,下面有一片青苔。诗人捧着一把水往芭蕉叶上洒,小孩子们以为是下雨了。

“弓”是一个度量单位,在古代,有一种专门用来丈量土地的工具,叫做步弓,不是射箭的弓箭。五尺相当于一弓之地,半弓就是两尺多。

“偶欲看书又懒开”的“看”念平声,kān。

壹 贰 叁 肆伍 陆 柒 捌 玖

《山亭夏日》

‖ 高 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讲解:

高骈(821 — 887),字千里,唐代诗人。

这个诗人不是很有名,只是偶然有一首诗流传下来。这首诗与李商隐的诗不同,没有幽微深刻的情意,只是写眼前的景物,写得很清新、美丽,因此流传了下来。

壹 贰 叁 肆伍 陆 柒 捌 玖

《江村晚眺》

‖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

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

见人惊起入芦花。

讲解:

戴复古(1167 — 1248),字式之,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宋代诗人。

壹 贰 叁 肆 伍陆 柒 捌 玖

《约 客》

‖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讲解:

赵师秀(1170 — 1219),字紫芝,号灵秀、灵芝、天乐,宋代诗人。

“黄梅时节家家雨”的“节”、“有约不来过夜半”的“约”是入声字,“过”在这里作动词,念平声,guō,同“经过”的“过”;作名词时念guò,同“过错”的“过”。

壹 贰 叁 肆伍 陆 柒 捌 玖

《渔 翁》

‖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讲解:

柳宗元(773 — 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诗人。

唐朝写山水、自然最有名的诗人是“王孟韦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但“王孟韦柳”所写的自然,风格、感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柳宗元写的自然、山水跟其他三位迥然不同,他的诗里有非常深重的悲哀。

这首诗写得很有意思。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写渔翁清寂的生活。

“烟销日出不见人”,看不见人,渔翁是在山水烟霭之中。

“欸乃一声山水绿”,“欸乃”是听到一声船响。

“回看天际下中流”,回头一看,从远方流下一条水来。

“岩上无心云相逐”,写的是白云的自在,白云的缥缈。

“烟销日出不见人”的“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绿”是入声字。

壹 贰 叁 肆伍 陆 柒 捌 玖

《题何氏宅园亭》

‖ 王安石

荷叶参差卷,

榴花次第开。

但令心有赏,

岁月任渠催。

讲解:

王安石(1021 — 1086), 字介甫, 号半山,世称王文公、王荆公、临川先生,宋代文学家。

“荷叶参差卷”,荷叶还没有展开。荷叶刚生出来都是卷着的,所以高高低低的荷叶“参差卷”。

“榴花次第开”,夏天快来了,石榴花慢慢就开了。

“但令心有赏”,只要心里有一个对象可以欣赏,就可以把感情寄托在它上面。

“岁月任渠催”,任凭光阴的流逝。王安石的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是写得很不错。王安石历经政海波澜,老年时写的诗有些很好,很有对人生的体悟。一个人的内心之中,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愿意终身投注的理想,为它努力、为它献身,那真是幸运的。不一定非要做什么伟大的学问,有些人做很普通的工作,打铁的、刻木的,一辈子做这些,但他真的把他的感情、理想、生命都投注到里面,要把它做好,这都是美好的事情。

壹 贰 叁 肆伍 陆 捌 玖

《如梦令》

‖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讲解:

很可惜,中国古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即使受了教育,也是生长在闺房之中,不能出家门一步,自然缺乏广阔的胸襟和眼界。女性写的诗词中最了不起的,其实不是李清照的词,而是建安时代的蔡琰(蔡文姬)写的《悲愤诗》。蔡琰身经东汉变乱,被匈奴俘虏去,在北方住了很多年,生了两个儿子。因为她是蔡邕的女儿,蔡邕是曹操的好朋友,曹操当权,就把他好朋友的女儿从匈奴那里接了回来。蔡琰离乡背井,是她的悲哀,不得已生长在胡地,也是她的悲哀,可是她在胡地已经结婚生了两个儿子,现在把她接回来,她要跟自己的骨肉生离死别,回来之后,家人已经全都不在了。而曹操给她又安排了一个新的非常不美满的婚姻。蔡琰经历了大战乱,经历了这样生离死别的痛苦,她写的诗,真正可以跟男子一争短长,《悲愤诗》是建安时代的诗歌里最了不起的诗篇。李清照虽然也身经变乱,但她认为词只能写园亭闺阁、儿女之情,没有将变乱写到词里去,因此这首词写的是女性的小情趣。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柒 捌 玖

《清平乐· 村居》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讲解:

辛弃疾(1140 — 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词人。

辛弃疾是一个爱国的词人。但是这本书所选的,并不是他的那些激昂慷慨、忠义奋发的词,因为那样的词小孩子可能不容易接受和了解。并且,辛弃疾不光有武功、战略和雄心壮志,同时他也非常有诗意、有情趣,对于宇宙万物都有所关怀,所以他的这些写大自然的小词也写得很好。

这是辛弃疾写他的家居生活,讲他的几个儿子。

“白发谁家翁媪”,“媪”是老年妇女。

“最喜小儿亡赖”的“亡”同“无”字,有的版本直接作“无”。

“中儿正织鸡笼”的“织”是入声字。

(文章来源:《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

▎《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活字文化策划)

��

张静:古诗词如何教人对抗日常烦恼的侵染?

入世出世之间的定力和持守 | 张静讲苏轼《定风波》

叶嘉莹先生:《登鹳雀楼》与人生的三重境界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豆瓣时间即将上线的叶嘉莹先生吟诵课程!

1.《日长睡起无情思 | 叶嘉莹解夏日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日长睡起无情思 | 叶嘉莹解夏日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6668.html